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三重逻辑

2023-04-18 19:20:35钱丽娟方熙茹文世豪
教育观察 2023年34期
关键词:立德校园文化育人

钱丽娟,方熙茹,文世豪,张 燕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育教学部;3.广州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1436)

一、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后,习近平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为新形势下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指明了方向。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为参与主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大的隐性教育功能对高校育人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的视域,阐述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三重逻辑,即价值逻辑、问题逻辑和实践逻辑,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二、价值逻辑:挖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一)实现“四维育人”和谐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构建“三全育人”格局,以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为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这对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提供了根本遵循。[2]“四维育人”强调发挥课程、文化、管理、服务四方面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课程育人”强调课程思政,校园文化作为一门观念性的隐性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价值,发挥其强大的思政教育功能。[3-4]“文化育人”注重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文化育人的立足点。“管理育人”要求软硬兼施,通过科学管理和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育人作用。“服务育人”强调以师生为中心,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实现育人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实现“四维育人”和谐统一的重要抓手,也是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必然要求。

(二)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育是促进人社会化的过程,做好新时代人才培养工作,高校应科学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立德树人,思政先行。习近平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5]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成为会放盐的“好厨师”,就要用好校园文化这一关键“食材”,准确把握用盐的分量、放盐的时机,调好思政工作的“盐味”,为学生送上“精神佳肴”,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高校应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良性互动,促进文化育人与思政育人深度融合。[6]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为艰巨,校园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成长成才的土壤和环境,为高校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涵育载体,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大推力。[7]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高校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是高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师德师风应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8]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师德师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校园文化建设为师德师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内外兼修,方得风清。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第一,教师可以将校园文化这一隐性课程融入教学理念、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发挥学科教育对学生的价值塑造作用,实现学科的本体价值和育人价值。第二,高校应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文化激励是一种外在激励,教师可通过发挥文化激励的导向和约束作用,将教书育人与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达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效果。[9]

(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德智体”,到改革开放后的“德智体美”,再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我国的教育方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德育一直都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10]德育铸人以魂,智育育人以灵,体育教人向上,美育让人有情,劳育培育尊严,五育并举,德育先行。校园文化活动是实现高校德育的基本途径,高校可以通过积极开展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以发挥德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积极作用。[11]学生既能在第一课堂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理念和知识,也能在校园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中汲取成长的营养。建设高质量的校园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三、问题逻辑: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

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有的高校在各类教育评估中弱化文化指标,对挖掘校园文化底蕴和构建人文环境的重视程度不够。[12]刘伟等人的研究表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有效载体,如缺乏博物馆、校园文化馆等文化场馆,高校对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13]二是缺乏特色和创新。一方面,高校管理工作和学生社团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现象较为普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未能体现高校的办学特色。[14]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较为严重的理念趋同、内容趋同和形式趋同,未能体现高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优势。[15]三是目标定位不清晰。目标定位不准则作用不大,部分高校对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盲目追逐文化热点而忽视了本校的内在优势。[7]

(二)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

文化兴则学校兴,文化强则学校强。没有先进的校园文化,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发展,高校要以问题为导向,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一是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倡导,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二是要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本校特色,创新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三是要建设内容和形式符合社会期望、时代需求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立足于师生的全面发展和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大局。

四、实践逻辑:创新校园文化育人策略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经典资源、形式多样的载体和灵活的表现形式。问题是实践的导向,要解决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坚持在制度中建设,在建设中塑造,在塑造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在创新中应用,用校园文化为育人事业培土固基。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

强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既需要队伍引领,也需要制度保障。第一,高校应将校园文化建设视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由学校党委宣传部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工作,指导各学生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拟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建队伍,办活动,创建文明校园。第二,高校应成立由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师生代表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和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16]除了正式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各类文体协会等非正式组织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三,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离不开制度保障,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将校训校风、师风学风、班级管理要求等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制度体系,建立相关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在坚持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制度的实践中,将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思想教育与制度保障统一起来,发挥校园文化铸魂育人的功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彰显特色,打造品牌

高校校园文化应当既有各高校的共同特征,也有本校的特色,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高校特色不仅体现在学科设置和专业建设中,也体现在校园文化中。第一,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毕业等重要场合或五四青年节、校庆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发放校徽、吉祥物、纪念册等纪念品,还可以播放杰出校友传记、优秀教师育人案例等视频,使校园文化“看得见”。第二,高校可利用学校相关专业资源,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发挥专业建设成果在各行业的作用,彰显高校和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奏响爱国主旋律,使校园文化“听得到”。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邓铁涛铁杆中医红色传承”志愿服务队在暑假期间到各地开展宣讲和义教义诊活动。第三,高校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育人资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入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叙事方法,借助多媒体构建校园文化叙事格局,多措并举地创新校园文化育人叙事体系,使校园文化“记得住”。[17]以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例,校内的邓铁涛纪念馆、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岭南名医壁、全国首家经方展馆等校园文化地标,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深化改革创新实践中打造的独具中医药特色的校园文化育人品牌,是在特色鲜明的中医药育人理念指导下形成的中医药文化育人资源。[18]

(三)夯实阵地,挖掘内涵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强有力的隐性德育因素,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19]夯实校园文化建设阵地,一方面,高校要深入挖掘本校的文化底蕴,利用校史、院史等资料,引导学生自觉成为学校历史和文化的传承者。另一方面,高校要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地参与其中,弘扬先进校园文化,将文化传承与文化发扬结合起来,具体措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高校可以通过建立校园文化网站专题专栏、制作宣传小视频、利用校内文化地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等方式,使校园文化进课堂、进宿舍、进头脑。第二,高校可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主题讲座、科技竞赛、文体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发挥校园文化的正向引导作用。第三,高校应以宣传主体、受众、内容、载体、方法与传播环境等为重点,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让校园文化一边“行走”一边“讲故事”。[20]例如,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在每年的新生见面会上会安排一名医者亦师者分享其学医的成长经历,然后带领全体与会职工和新生进行庄严宣誓,将救死扶伤的种子埋在每一个学子心底。

(四)守正创新,担当使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伟大实践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思想渊源。[21]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一方面,高校要坚持校园文化自信自立,大力传承和弘扬已有的先进校园文化。通过宣传先进、重塑典型、创建名师名人纪念馆等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矢志改革创新。理论上,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作用的研究;实践上,从组织、教学、宣传和行为四个维度积极探索,实现校园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22]此外,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环境、活动形式和校园媒体的有机统一,推出丰富的校园文化产品,促进校园文化繁荣兴盛。

(五)“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以学校为依托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走出去就成为社会文化,社会文化进校园就成为校园文化,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分割。高校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个阵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的应有之责。一方面,高校可以与校外机构共同举办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校外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让学生切身感受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红色文化进校园、健康教育进校园、高雅音乐进校园等活动。另一方面,高校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使校园文化“走出去”服务社会,如鼓励学生参加义工服务队义诊、“三下乡”义教、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实习等活动,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五、结语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不仅要充分认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高校各主体应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发挥校园文化对高校育人工作的牵引作用,切实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制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在责任与使命的感召下书写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和育人工作的新篇章。

猜你喜欢
立德校园文化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