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声音呈现研究

2023-04-18 18:55杨璐瑶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24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流浪

杨璐瑶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自《流浪地球》第一部上映以来,好评如潮,一跃成为当时影院中的佼佼者,获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优异成绩,令中国电影业焕发出新生机。这部影片也被认为是中国科幻电影长期停滞发展后的一次跨越式的进步,成功开创了中国电影新篇章,成为公认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拥有了如此光环后,导演乘胜追击,在2023年春节档上映了《流浪地球2》,在观众已经提高了审美水平的基础上仍然收获了不错的成绩。这一系列电影,斩获了金鸡最佳故事奖、华鼎最佳影片奖等诸多大奖。除了故事和摄影受认可外,其电影声音制作也十分出色,连续两届获得了金鸡最佳录音奖,提名了多个电影节的最佳录音、音乐、最佳音响效果等奖项。这样的成就得益于当今数字化时代先进技术的支撑,同时离不开创作者对声音特质、细节等的把控。本文将分析《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声音的运用与呈现,探寻其可学之道,以期为之后的电影创作提供参考。

1 对声音技术的得心运用

继声音和色彩之后,数字技术已成为第三大电影技术,它的发展更新了电影制作方式和理念。数字技术在声音制作上的成熟,可以说为电影行业拓展了新的艺术创作空间。通过数字音频技术,创作者可以创造出更具真实感和艺术性的声音。例如,《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对声音技术的运用使得声音实现了数字化,增强了声音的方位感、临场感,真实地突出了原本声音的质感,从而大大提升了影片声音的质量,放大了声音的魅力。

1.1 保证真实:同期录音

同期声(ADR)是指画面拍摄和录音同时进行,包括在同一时间中的对白声及现场环境声等[1]。随着同期录音技术的发展,电影创作者能够更好地采集到清晰且充满细节的声音。

正如《流浪地球》的同期录音师刘旭所说:“同期录音的魅力在于能够给观众带来真实感和临场感,达到视听一致的艺术效果。”[2]22影片因头盔这一特殊道具的使用增加了录制难度,但导演仍坚持采用同期声,原因有三:一是导演需要通过实时对白来评估演员的表现并提出指导意见;二是同期声能成为后期配音的参考,确保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三是能进一步增强观众真实听觉体验,使其更好地感受到演员的情绪和角色之间的互动。因此,《流浪地球》创建了智能系统来采集同期声。录音组采用COOPER 208D调音台,配合主母线、辅助母线和监听母线混合录制,大大提高了拾音能力。除此之外,应用两台多轨噪声门,提高了返送耳机中语音的清晰度,保证了演员、剧组之间的正常沟通交流,获得了优质的同期录音素材。正是由于创作团队对先进设备的创新运用,才提高了同期录音的质量,获得了声画同步的影视原音,保证了听觉上的真实感。

1.2 体验沉浸:杜比全景声

传统环绕声系统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播放声音,而杜比全景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5.1和7.1声道的定义,其能结合影片的内容,呈现出动态的声音效果,更真实地营造出空间感音效;再配合环境硬件设施,实现声场上的包围,呈现更多声音细节,从而优化观众的视听感受。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声音呈现,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了更多的创新,如其第一次采用直接混录全景声。在以往的制作中,由于技术限制,需要先将音频混录成传统的5.1环绕声版本,完成后再重新进行杜比全景声版本的混录[2]21。这个过程耗时、耗力,还可能导致音色的损失。而随着技术的改进,现今能够直接混录全景声,一次性实现影片声音的杜比全景声效。杜比全景声的引入使得电影声音的制作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并且能给予观众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比如《流浪地球》中韩朵朵在学校上课时突然停电被刘启带走时制造出的教室混乱的一段,声音丰富多元且层次分明,极具真实感,同时有利于观众更好地进入叙事空间,沉浸式观看影片。

1.3 精益求精:声音AI修复技术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越来越发达,出现了众多运用AI技术的事物,比如爆火的“AI修复老照片”,在勾起人们回忆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AI修复图像是指通过智能处理手段,凭借对于图像的记忆和想象,将缺失的、模糊的或者噪声严重的图像恢复原貌的一项高级技术。但随着行业的需要,AI修复的不仅仅是图像,也逐渐应用于声音方面。

《流浪地球2》的预告片中就率先使用了声音AI修复技术。2022年,《流浪地球2》官博播出了第一版的预告,一经发布便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其原因是第一版预告片中的李雪健老师声带受损,使得预告片中的原音非常不清晰。因此,导演借助先进音频处理技术,即运用AI修复技术将第一版预告片中的声音修正后重新发布,通过对比可以明显发现在新的预告片中李雪健老师的咬字更加清晰,增强了影片宣传效果。

2 对声音风格的独特打造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影片中恰当地运用声音不仅会让影片的艺术性增强,也会让观众内心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因此,声音设计团队为《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确定了不同于其他科幻题材电影的声音表现方式,经过多次打磨最终决定打造一种朴素、自然、真实又温暖的有东方特色的声音风格。在声音表现上,《流浪地球》强调声感、知觉、想象、情感等元素,力图让观众从细节中感受到真实;同时,抓取到了情绪饱满的“声音焦点”;注重过渡流畅的空间转换。

2.1 借助细节营造真实感

美国学者斯科特·布科特曼说:“在大多数科幻电影中,场景提供给观众的特权是能在某个叙事时刻去感受神奇华丽的未来世界,用令人眼花缭乱却又熟悉的感受来表现出这座城市的独一无二。”[3]145《流浪地球》作为中国具有代表性的硬科幻电影,它是建立在真实世界基础上的虚构的未来世界,导演希望通过声音营造更真实的观影时空并增强科幻色彩。比如:声效组通过选择厚重感较强的声音以突出行星发动机的机械感;设计组还通过多层次叠加声音元素,在强调行星发动机声音真实性的基础上使声音质感饱满又充满科幻感,也符合观众的心理逻辑和情感接受[4]。再如,在展现风雪交加的场景时,电影借助了立体声拾取技术,创作出物体击打玻璃的声音,让观众通过声音能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环境。这些对声音的细节处理,都旨在给予观众更真实的观影体验。

2.2 情绪饱满的声音焦点

影视作品中的声音都是经过选择、提炼后被安排在合适的位置配合画面表现的,因此影视声音也有表情达意的功能。该影片的声音设计总负责人王丹戎提出:“声音是感官的同步,是导演对这个未来世界的声音表达,声音设计要融入电影的风格与故事,不能让观众‘出戏’,更不能‘抢戏’。”[2]19因此,《流浪地球》在声音创作方面要求既要有所表达,又要相对克制。影片遵循着“声音焦点”的原则,将所有想要的声音有层次地呈现出来。

早在创作《集结号》时,王丹戎就提出“声音焦点”的理念,它指的是一种情感聚焦,体现在电影的许多声音元素中。“声音焦点”是流动的,这就需要对画面中所有的声音“做减法”,将最想让观众感知到的声音凸显出来。比如:在《流浪地球》中刘培强撞击木星的一场戏中,声音设计团队便对人物说完台词后的声音做了减法处理,影片中没有爆炸撞击的音响,只有几个钢琴音;《流浪地球2》中核爆炸一段,影片去除了所有音乐和大部分音响,只留下人声。用适当的“减法”将“声音聚焦”的同时也能将情感聚焦,从而激发观众更多的想象。

2.3 过渡流畅的空间转换

瑞典导演伯格曼曾经说过:“电影主要是节奏,它在段落的连接中呼吸。”节奏是电影艺术形式美的重要内容[3]147。要制造节奏,除了在构图、场面调度等画面上的设计下功夫外,声音在电影中也能够配合画面营造出具有张力的节奏感,协助完成两个场景之间的转换,以实现过渡流畅的空间转换,增强视听观感,同时能符合观众的接受心理,以此让观众获得更沉浸的观影感受。

在《流浪地球》中韩朵朵向刘启借衣服一段,动效声与音乐融合,台词与鼓点相连,整体画面与声音的连接无缝自然。再比如《流浪地球2》中图丫丫的数字生命卡上传一段,影片中声音与画面的完美配合创造了一个数字世界的奇观。此部分画面快速更迭,在数据成功上传后,小女孩的哼唱声从短音转为长音,象征图丫丫的数字生命由2分钟延长到了70年[5]。影片中这段声音的运用不仅完成了空间的流畅过渡,也暗示了时间的变化,形成了鲜明的节奏张力。

3 对声音价值的充分挖掘

电影符号学中电影的画面和声音都属于影片表达的重要符号。但从之前的影片来看,声音这一符号元素在电影中还处于从属地位,声音的功能和价值还未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6]12。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声音创作者不但注重打造极具风格的视听效果,而且声音中往往蕴含着特别的哲学思考和深刻寓意。他们利用声音表意,将影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通过声音传达给观众,给观众带来视觉和心灵的双重影响。

3.1 用话语传达希望主题

影片中的人声可以体现发声者的相关信息。人声本身具有识别功能,话语和语气都能凸显影片人物的身份;而说话的腔调、力度、节奏等特征的变化也会折射出发声者的心理活动。同时,人声作为情绪的载体,会将片中的人物情绪传达给观众,观众通过“移情效应”沉浸其中,领悟影片传达的意义[6]13。

《流浪地球》中韩朵朵有一段关于“希望”的台词。她说:“昨天老师还问我们希望是什么?我不相信,但现在我相信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是我们回家唯一的方向。”她的话深深地了触动了观众。韩朵朵的声音逐渐从带着哭腔的“我很害怕”,变成坚定地喊出“回来吧,救回我们的地球”,这一变化意味着韩朵朵成长了,影片也借此成功将“希望”的主题传达给观众。

3.2 用音响构成声音仪式

基于声音理论,除人声和音乐的一切声音,都被称作是音响。在电影文本中,音响除用作像似符号外,也能作为指示符号发挥其特定功能[6]13。音响与画面搭配被观众理解后,当这个音响再次出现时就会成为一种具有指示性的“仪式感”声音。影片中往往会突出这种“仪式感”声音,以强化它的深层含义。

《流浪地球》中有一个象征着死亡的音响设计,即用救援队成员所戴手表中发出的单频率声音象征生命迹象的殆尽。影片中有多个段落出现了这个设计,第一次出现在电梯井刚子、韩子昂救援一段后,第二次是组织里一个同事死亡时,第三次出现在王磊队长牺牲之后。一声声单频率长音减弱再慢慢消失,这一声音在有人牺牲的时候便出现,成为电影塑造的一个特殊符号——象征牺牲的声音符号,从而成为某种“仪式感”声音。它的设计目的是当生命的痕迹消失时,在观众的脑海中能够留下一个回忆点。

4 结语

“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艺术创作。”[3]149从《流浪地球》中可以看到,数字媒体与影视创作的融合实现了双赢。《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在声音上的运用不仅为后续创作者提供了参考,也为其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从观众接受方面来考虑,首先要认识到视听效果传播差异性问题。在“多屏时代”,通常来说“小屏”是观众的第一观影设备。在之后的声音制作过程中,也应该考虑到有些观众不会进入影院观影,因此如何通过小屏进行声音的理想化传播是一个挑战。其次,随着观众的主体性增强,电影声音设计团队应能够根据观众喜好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给予观众更符合其喜好的音频体验;也可以借助人机交互等技术,让观众通过语音指令、手势控制等方式就可以与电影互动,给予其更丰富、良好的观影体验。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流浪
流浪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流浪猫鲍勃
遇见一只流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