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
——以东北三省为例

2023-04-18 16:32:2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70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江苏南京211200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科研处江苏南京210028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1.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南京 211170;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商学院, 江苏南京 211200;3.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科研处, 江苏南京 210028)

张 伟1 成 谢 军2 张 羞 月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业也随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全面融入国家经济发展体系。目前旅游服务贸易已逐步成为我国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成为多个省份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出现大幅下跌,新旧动能转换不畅,经济增长的原有动力持续减弱,新动力尚未形成,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为重新激发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中央多次出台有关振兴东北的政策文件,2014年中央发布《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明确指出东北新一轮振兴应“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竞争力,打造大东北旅游品牌”;2021年中央发布《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提出东北地区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2023年文旅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东北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东北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力量。

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气候气象和环境生态是最具价值并具有垄断性特征的,冬季的冰雪和夏季的避暑是东北的战略性旅游产品。东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提升旅游发展质量和生态文明价值,充分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不仅能够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必将为东北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文献综述

有关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诸多学者采取不同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服务贸易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类认为不同的服务贸易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

有关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代表性成果有:Lewis(2003)选取10个国家11个部门的截面数据分析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服务出口对经济增长既有直接的拉动作用,还有间接的推动作用[1]。何宗辉(2014)根据1982—2011年的数据,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研究服务贸易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在一段时间内,服务贸易出口会促进经济增长,但国内经济增长不是服务贸易出口的Granger原因,而服务贸易出口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2]。戴翔(2015)测算了35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复杂度,发现复杂度的上升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且复杂度越高提升效果越明显[3]。张皞、许梦茜(2017)将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与两部门宏观模型结合,得出两部门服务贸易对要素积累效应的影响,即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路径:当消费者服务贸易的生产率更高时,表现为消费者服务贸易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促进效应更加明显,生产者服务贸易对物质资本积累、技术水平的促进效应更明显[4]。Andrea Ariu、Giordano Mion(2017)通过研究提出由于不同的贸易部门在经济环境里产业的关联度是不同的,对外贸易满足一些条件时能够促进经济增长[5]。杨先明、崔可琪(2022)通过对印度不同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发现服务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为正,且大于农业和工业[6]。陈启斐、吴恒宇和杜运苏(2022)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投入产出表,发现服务贸易明显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具有显著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相应,有助于经济增长[7]。

有关不同的服务贸易类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的代表性成果有:潘爱民(2006)分析了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服务贸易出口和进口都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且服务贸易进口的贡献度更高,意味着服务贸易进口可能极大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8]。余妙志(2010)通过对浙江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认为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长期内都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短期内服务贸易进口会抑制经济增长[9]。王秋红、赵乔(2017)基于 VAR 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得出传统服务贸易进口阻碍经济增长,新型服务贸易进口更能促进经济增长,新型服务贸易的特点是高附加值高收益,有利于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10]。迟明园、金兆怀(2018)的研究表明东北地区的服务贸易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但整体上呈递增趋势,东北地区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有利于经济发展,而服务贸易进口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对经济增长并无显著影响[11]。韩永彩(2018)通过对服务贸易总量、服务贸易出口和服务贸易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发现服务贸易总量有明显积极作用,其中知识和技术服务贸易有积极影响且最明显,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为消极影响[12]。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贸易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韩振国、王玲利(2009)运用中国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旅游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比运输服务等行业的影响更显著[13]。刘丁有、刘信信(2012)实证检验了陕西省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旅游服务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作用有限[14]。李彬(2013)对西江流域四省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挖掘旅游服务贸易资源和提高旅游服务人才层次对促进经济发展大有益处[15]。潘韧(2013)认为旅游资源是吸引游客兴趣的关键,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的结合将大大提高经济效益[16]。宋瑞(2015)以美国为研究对象,通过VAR模型发现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同向变化[17]。晁文琦、胡婧玮和王晓云(2018)通过比较中美旅游服务产业贸易的影响,认为我国应扩大旅游服务贸易的附加值,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18]。郭明英(2019)借助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提高我国自由贸易度水平、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19]。王修志、周桂明和孔胜雪(2021)通过对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出口先发地区的研究,发现增加旅游从业人数和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多样化可以实现旅游服务业高质量发展[20]。

通过对现有成果的梳理,我们发现已有文献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多采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构建的计量模型缺乏理论支持,对内生性等问题涉及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稳定性。本文将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利用东北三省面板数据,构建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采取分地区和分时段进一步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学术边际贡献在于:使用面板数据可以增加数据的自由度,降低解释变量可能存在的共线性;通过工具变量使用系统GMM估计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使结论更为可靠。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结果

1.计量模型的构建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利用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参考和借鉴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及其扩展研究的做法,如Balassa(1978)在C-D生产函数中加入出口变量来研究包含对外出口的开放经济,构建包含旅游服务贸易的C-D生产函数:

Y=ALαKβTδ

(1)

其中,Y为经济产出,A为技术水平,L为劳动投入,K为资本投入,T为旅游服务贸易额,α为劳动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β为资本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δ为旅游服务贸易对产出的边际贡献率。

在保证经济指标自身经济含义的基础上,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使用就业人数作为劳动投入的代理变量、净资本额为资本投入的代理变量、旅游服务贸易额为旅游服务贸易的代理变量、劳动生产率作为技术水平的代理变量。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对式(1)两端取自然对数,使其变形为:

1nY=1nA+α1nL+β1nK+δ1nT+ε

(2)

由于对外贸易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大,旅游服务贸易自然也不例外,为更好地反映旅游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式(2)中再引入汇率这一控制变量,由于当前全球贸易中美元依然是最为强势的世界货币,所以使用人民币与美元的兑换关系来表示汇率。建立的计量分析模型为:

1nY=1nA+α1nL+β1nK+δ1nT+η1nE+ε

(3)

其中,E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比率,用直接标价法表示;η为汇率对产出影响的敏感系数;ε为残差,表示模型中未体现因素的影响。

2.变量选择和样本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2001—2020年东北三省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旅游服务贸易额、第三产业从业人数、资本投入、技术水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作为样本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统计年鉴》《辽宁省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等。为消除价格水平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期,对历年人均GDP、旅游贸易额、资本投入数据进行平减得到可比数据。考虑到在研究的时间跨度内,2008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十分之大,目前也没有完全消除,故引入时间哑变量G,令G:2008年之前为0、2008年之后为1(含2008年)。

为使数据序列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消除有可能存在的异方差,首先对6组样本数据取自然对数。记人均GDP为Y、旅游服务贸易额为T、技术水平为A、第三产业从业人数为L、资本投入为K以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E,取自然对数后的变量记为 lnY、lnT、lnA、lnL、lnK和lnE。

3.实证结果

(1)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为了避免代理变量序列不平稳造成模型参数可能存在的偏差,采用原假设各截面有相同单位根的LLC检验和Breitung检验以及原假设各截面有不同单位根的IPS检验、ADF检验和PP检验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1 单位根检验结果

由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人均GDP、旅游服务贸易、就业人数、资本投入、技术水平和汇率的原序列都不平稳(为节省篇幅,略去原序列检验结果),一次差分序列除汇率外均平稳,因此,选择式(2)作为本文的计量模型,当然作为稳健性的参考,下文也给出式(3)的回归方程。

(2)面板数据的协整检验

由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可知,人均GDP、旅游服务贸易、就业人数、资本投入、技术水平均为一阶单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可能。采用Johansen Fisher面板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协整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零个协整向量、至少一个协整向量和至少两个协整向量的统计检验值均拒绝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存在协整关系。

(3)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

由于研究的省份只有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理论模型的解释变量有旅游服务贸易、就业人数、资本投入、技术水平和汇率5个,即使不考虑汇率,截面个数也小于自变量个数,故考虑建立固定效应模型。

(4)实证结果

其一,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准估计。根据上述分析,采用OLS方法估计,发现是否包含汇率变量的回归结果差别不大,汇率并不影响其他解释变量的方向性,仅仅影响其他解释变量系数的大小而且影响十分有限,估计结果中仅就业人口的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同时DW检验为0.754,模型可能存在一定的自相关。考虑人均GDP可能存在的滞后性,建立分布滞后模型,使用OLS方法得到可接受的回归结果(见表3)。

表3 回归结果

其二,系统GMM回归结果。为消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同时检验OLS估计结果的稳健性,运用工具变量法,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再次回归,回归结果和OLS估计结果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见表3)。

为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使用间隔一年的做法进行分时段检验,同时将三省两两组合进行分地区检验,回归结果与系统GMM方法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我们的结论非常稳健。

根据实证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除就业人口(L)外,旅游服务贸易(T)、资本投入(K)和技术水平(A),都与经济产出正相关。每增加1元的资本投入,经济产出将会增加0.11元;科研经费每多投入1元,经济产出增加0.07元;旅游服务贸易每增加1元,经济产出增加0.06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1人,经济产出下降0.16元。

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服务贸易额的增加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并不明显,每单位旅游服务贸易额的增加只能增加0.06单位的经济产出,这说明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盲目性,现有的旅游产品并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服务的多样性需求。令人惊讶的是第三产业从业人口的增加并不能促进经济产出,反而会导致经济产出的下降,这可能是由于大量的旅游从业人员的涌现与旅游业的现有资源并不匹配,造成了诸如导游多游客少等问题的产生。东北三省在推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过于注重劳动数量的增加,重视就业率的提高,忽视了质量的重要性,导致旅游服务业的劳动力效率低下,效能不高,难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通过对东北三省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东北三省的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从而推动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发展又可以推动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随着人们支付能力增强,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欣赏美景和体验美食,而是体验高标准的具有地区特色的物质文化享受,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信息水平的进步推动了多样化、融合型旅游产品的诞生。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加大旅游服务贸易的投资,丰富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特色需求。东北三省近些年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旅游业对经济产出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但是东北三省地理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拥有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合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诸如有关休闲旅居养老养生等新型特色旅游项目,丰富东北地区的旅游产品类型。改变东北三省旅游业只拘泥于传统的冰雪和避暑项目的现状,发展四季皆宜的旅游产品,使游客可以充分感受东北地区的自然生态、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满足其多样化需求。

其二,注重行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培养旅游服务贸易专业高端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旅游服务贸易人才是发展东北三省旅游业的重中之重。要努力提升东北三省旅游产业的从业人员质量,推进专业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区域旅游准入人才培养工程,创设旅游相关人才储备机制。通过推进东北地区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吸引高端旅游人才聚集,推动东北地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

其三,优化产业关联性,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工业旅游业的发展。东北地区服务贸易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在法规制度方面存在着诸如覆盖面狭窄、内容相互矛盾等方面的不足,旅游业的发展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但是,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拥有大量的工业企业以及工业遗址,可以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政策的要求,推出具有工业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工业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从而使观光工厂等实现产业升级。随着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改造废弃矿山、停产工厂旧址变成可能,由此推出一批工业旅游示范项目,不仅可以实现对现有资源的改造,避免资源浪费,也满足了人们多样的旅游需求,推动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其四,促进跨区域文化交流,推动三省共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吉林、辽宁和黑龙江省之间的文化交流逐渐密切,可以构建商品消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等多元一体综合消费环境。积极探索“旅游+”“互联网+”的旅游产业发展新路径,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和旅游景区与其他旅游相关要素的数字化升级。通过发挥旅游业的拉动作用和融合能力,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体育、商务、医疗、农业以及特色小镇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总之,通过利用东北三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最终打造融合多地区具有自己地域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