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静
关于红色资源,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作了这样的阐述:“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①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J].共产党员.2021,(22):6.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为发挥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做好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担负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使命。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课具有的高度内在契合性,为地方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拓展了空间。
有鉴于此,本文以梳理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为切入点,探讨红色文化资源在地方高校思政课应用的价值与路径,为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和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的探索提供借鉴。
四川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但有着代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长征主题文化、抗震救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西昌卫星基地展现的航天精神等,价值突出,影响力大。
红军长征在四川民族地区书写了光辉篇章。从行程与时间来看,红军长征三大主力在四川民族地区行程远、时间久。1935年5月3日,红一方面军在云南“巧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大凉山,历时26 天,长途跋涉10 个县市,行军总里程共计800 余公里,在红一方面军长征总行程中占比6.8%。②徐箭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长征精神[N].凉山日报(汉),2023 -07 -05.同年5月至1936年7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孜州),足迹遍布全州的15 个县市,行程达到5787 公里。在这里,党还建立了具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中央博巴自治政府)和其他各级苏维埃政府,历时近15 个月。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简称阿坝州)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时期驻留时间最长的地区。1935年4月至1936年8月,红军在阿坝州的13 个县市艰苦转战,驻留16 个月。从召开的重要会议来看,长征期间,党在四川民族地区召开的重要会议最多。中央政治局先后在会理、磨西、泸定、两河口、卓克基、芦花、沙窝、毛尔盖、巴西、牙弄等地召开10 余次会议,同党内错误路线进行激烈斗争,并取得胜利。从重要战斗战役来看,四川是长征中发生重要战斗战役最多的省区,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甘孜会师等壮举都发生在四川民族地区。从经历的自然条件来看,阿坝州是红军长征过程中自然环境条件最艰苦之地。在这里,他们成功挑战了人类生存极限,翻越人迹罕至、终年积雪、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八座大雪山,三次征服了茫茫沼泽水草地①阿坝州档案局.红军长征过阿坝[J].四川档案,2006,(5):23.,党领导红军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大多是以红军长征在四川的斗争历程为依托不断衍生而成,记录了该地区的峥嵘岁月、团结进步,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彰显着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面广、种类较全、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据资料记载,凉山彝族自治州(简称凉山州)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共计35 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共计578 件。②周燕.凉山州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旅游开发路径探索——基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视域[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2.甘孜州现有长征主题纪念设施、遗址48 处,收藏革命文物达4000 余件。③兰珍.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红”与“绿”的融合探索[N].四川日报,2022 -05 -25.阿坝州遍布各类革命遗址,共计413处,全国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的“雪山草地红色旅游区”主要分布在阿坝州。④罗眉,王东.四川民族地区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模式探索——基于两河口会议遗址保护与利用的调查[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20,(1):10.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传承。2019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正式启动。四川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出实施长征文化线路(四川段)整体保护工程的重点任务,这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彰显革命文化的感召力有着深远的影响。2021年,《四川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条例》及配套办法颁布,规定加强保护红军长征、川陕苏区等遗址、遗迹和代表性实物等红色资源,同时对红色资源名录实行动态管理,对新发现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红色资源,及时列入红色资源名录并予以公布。⑤吴浩.四川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N].川观新闻,2022 -01 -10.《四川日报》为此发表评论说:“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时段,开展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立法正当其时。”⑥刘佳.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立法正当其时[N].四川日报,2021 -06 -29.以制度夯实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基础,对彰显红色资源的四川特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四川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优质而独特的资源,为地方高校开展四川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
第一,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乘虚而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处在价值观塑造期的青年学生。尤其是蔓延我国四十余载的历史虚无主义,经过党的大力抵制和反拨,逐渐式微,影响力和迷惑性大不如前,但不可忽视的是,历史虚无主义由来已久,不会轻易消亡。事实上,历史虚无主义散播的主阵地已经向互联网、新媒体转移,并不断耦合智能化技术推演、升级。⑦陈甜.十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演变的理性审思[J].史学理论研究,2023,(4):48.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宏大叙事”,否定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和历史发展的连续性,通过主观臆测、断章取义、剪裁拼接、戏说恶搞等手法,解构主流意识形态,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丑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形象。例如,两名英国人通过GPS 定位系统探测出长征里程为6000 公里,历史虚无主义者仅仅据此而断然否定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又如,泸定桥战役在国民党通讯稿中阙如,英籍作家张戎据此辩称,“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⑧卢毅.“飞夺泸定桥”是虚构的吗?[J].历史评论,2020,(2):67.因为国民党通讯稿中没有提及泸定桥战役,就企图否认红军“飞夺泸定桥”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可谓一针见血:“现在,一些错误倾向要引起警惕:有的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攻击党的领导;有的将党史事件同现实问题刻意勾连、恶意炒作;有的不信正史信野史,将党史庸俗化、娱乐化,热衷传播八卦轶闻,对非法境外出版物津津乐道,等等。”①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党建,2021,(4):11.要看清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基本原则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用历史事件的铁证来回击历史虚无主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背后都是真实的事件,真实往往更容易打动人。因此,思政课教学中适时引入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翔实的史料补充历史事件的细节、展现历史人物特点,有助于“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11.,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第二,用好红色文化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加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需要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此可知,高质量开展思政课教育教学,对铸牢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全局高度,立足四川民族地区民风民俗、文物古籍和红色文化的实际,思考如何用好“彝海结盟”“汉藏团结”“朱德总司令与格达活佛建立友谊”“红色土司安登榜率众参加革命”等生动的教学素材,探索在系统构建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上如何发力,引领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三,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青年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战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36.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伟大实践,孕育了优秀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优秀品质的高度凝结,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以,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学务求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运用四川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引领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地方独特的历史脉络、浓厚的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
第四,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如何让思政课的内容入耳入脑入心,如何把重要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真正为当代青年学生启智润心呢?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程,具有特色鲜明的生动内容,如,长征中红军和彝族同胞共同进行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37 名船工打破“金沙自古不夜渡”的旧俗,党和国家最终选定“西线方案”修筑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建设者们在地质复杂的崇山峻岭中开道架桥等。思政教学可以以此激活思政课的红色基因,善加利用四川民族地区在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经典事例,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为切入点,讲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重要思想,让理论传播更加鲜明、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青年大学生“懂得党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贵,理解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④习近平春节前夕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祝祖国欣欣向荣[N].人民日报,2020 -01 -22.。因此,用好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思政课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
综上分析可见,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推进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主渠道的应用,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益实践。
那么,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如何应用红色文化资源,以何应用,专题教学框架如何调整?这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用”并不是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简单嫁接,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即将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贯通融入思政课教育教学,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程资源、队伍建设等多维度架构起相互呼应的实践路径,进一步推进地方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第一,突出“内容为王”,着力做好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特别是“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①习近平.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 -01 -22.。为此,我们以深耕教材为基,坚持整体性原则,立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后简称“纲要”)课十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定位融合的重点。具体教学设计是,以理论阐释“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并用其统摄“四史”全部历史进程、人物和事件,如第三至七章突出党史的“救亡图存”主题;第八至十章从不同角度诠释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彰显“复兴”主题。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有机嵌入四川民族地区的红色文化、革命故事,既能提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前沿性,又能增加教学内容的本土性、场景性。
“纲要”课第五章第二节第二目“红军长征的胜利”教学,讲述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如何摆脱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战争主动权。对“巧渡金沙江”“彝海结盟”和“强渡大渡河”,许多学生十分熟悉,但对介于这几个历史事件之间的重要连接点的“礼州会议”,知道的很少。教师可补充阐述“礼州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正是因为礼州会议做出决议改道冕宁,才有了后来的“彝海结盟”,进而过彝区,越凉山,强渡大渡河,粉碎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如此教学设计不仅促使学生明了这段历史发展的连续性,是对“纲要”课教学内容的丰富,又能引导学生确立历史思维、理解伟大的长征精神。
又如,关于脱贫攻坚战的问题,“纲要”课第十章第三节第一目以一段文字、几个数据概述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历史结论。这里,可设计“普格县红军树村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在翔实准确的史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讲述曾经“一步跨千年”的凉山州——作为脱贫任务最重的“三区三州”之一,如何实现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引导学生从了解历史知识转化为分析历史逻辑,进而达到历史认同,增强历史自信。
第二,突出“知行合一”,构建“多维协同”实践教学模式。“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②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111.红军长征在四川不仅记录在课堂教学使用的载体上,如教材、影视、网络等,还遍布于四川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青山绿水和红色村落之中。四川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既能在线上网络教学中开展,也可在线下教室集中教学,还可在校外星罗棋布的革命遗址和纪念场馆中进行,于此拓展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三维空间,构建“多维协同”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聆听红军故事等,特别是四川民族地区的高校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打造具有历史场景感的课堂,让学生沉浸式走进历史,重温红色岁月,进而打开视野、树立格局、涵育情怀、激励担当。另一方面,增加地方红色资源融入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美术学专业同学观赏《血衣》《转战陕北》《铁军忠魂》等红色美术经典作品,结合专业素养,用手中的画笔展现自己对党史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理解,绘制成红色美术作品并展出。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参与度,又增强了“纲要”课的艺术性、感染力。再如,组织学生团队,整理地方红色文化案例,调研四川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等社会发展情况,撰写实践调查报告;鼓励有兴趣的学习小组依托红色文化的实践报告,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强化学术训练,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三,突出“智慧教育”,建设立体化课程资源。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与研讨,遴选线上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四史”教育资源,构建“纲要”课网教平台,以供学生个性化深度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和VR-AR(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情感体验和文化自信;精心撰写讲稿,在教学内容和视频长度上力求实现“精准化”,制作一批数字化、情境化且有温度、有高度、有深度的小故事,建成在线四川民族地区红色历史文化案例库、教学资源视频库,实现生动故事与政治性道理有机结合,以此激励青年学生铭记党的光辉历程、传承光荣革命传统,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第四,依托民族地区红色资源,优化教师团队。新时代,党和国家对思政课高质量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而“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①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因此,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如何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最终要依靠思政课教师来落实。一方面,学校拓展思政课教师培训渠道,提高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例如,2021年6月,成都师范学院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理论研讨会,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成就与经验、党史研究关注的问题、四川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传承等主题,邀请川渝两地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为全体思政课教师搭建深度学习的新平台,对思政课教学改革与研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学校应定期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专题培训,走进四川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开展调研。通过对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整理和研究,学校以此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将其锻造为一支具有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师团队。经过红色文化熏陶的教师,对“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等重要问题,深有感受,讲授起来能够有理有据、明白晓畅,学生也就能够较为容易地领会、把握其要义,并学以致用。
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又蕴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经验和深入认识。地方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进一步认识四川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教育价值,不断开发与利用,将其深度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打造更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堂,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充分地培育优秀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