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民,乔万冠
2019 年4 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标志着“1+X”证书制度正式启动。虽然有学者对于“1+X”证书制度的实施情况存在忧虑[1-3],但“1+X”证书制度作为一个中国职教重点打造的“品牌”[4],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调查研究给予积极肯定[5-7]。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际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物流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将探讨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的缘由、理念与路径,以期为丰富与完善我国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建言献策。
目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呈现复杂严峻的局面,但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来看,全球化以及区域国际化的趋势仍然是主流,“一带一路”、东盟、经合组织、G20 等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的贸易增长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全球化及数字化的不断推进,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如火如荼,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全球化融合使得我国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之中,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市场竞争的国际化、语言文化及认证标准的差异造成了国际化、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的全球性紧缺,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对接国际标准、共享中国经验和方案、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全球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是我国职业教育向国际化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也是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
教育资源的国际化共享也是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的教育资源逐渐得到了共享和交流。国内高校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引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国外高校也通过教育资源共享的方式提高了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这种国际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为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
当前,我国政府始终积极推动物流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物流行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了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税收优惠、土地优惠等。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国际物流行业的投入,修建并开通“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等诸多物流基础设施来提高物流效率。作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际物流在贸易成本、贸易规模、运输渠道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均带来了积极影响[8]。物流管理作为供应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国际物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其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市场需求而设立的。有了“1+X”证书制度的加持,职业院校培育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将为国际物流提供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力资源。因此,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发展是国内政策支持及顺应国际物流市场发展需求的结果。
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还得到了国内物流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支持和认可。国内物流企业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了证书制度的认证和评估工作,提高了证书制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已经和国际物流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引进国际化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水平。例如,国际物流与运输协会 (ILT) 已经将该证书制度作为其认证计划的一部分;全球物流管理协会 (CLG) 也已经开始采用该证书制度来认证物流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发展虽然面临着重大机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一,考试内容和认证标准无法适应国际化市场需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管理环境和市场需求存在差异,因此,在证书制度的考试内容和认证标准方面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但是,目前证书制度的考试内容和认证标准相对单一,还没有完全匹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特点,导致证书制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二,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推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是对高校还是对企业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另外,当前高校和企业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来共同推进证书制度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对证书制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证书制度的认知度和影响力,以期获得更多的国际物流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认可和支持。其三,证书制度的国际化发展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有效性。这就要求高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方面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证书制度的评估和监管,确保“证书”的质量和有效性,提高证书制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其四,国际物流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利益权力分配机制,导致各主体在国际化协同合作之间存在沟通不顺畅问题。
“鲁班工坊”作为天津的一个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成功范例,为合作国家培养了一批熟悉中国技术、了解中国工艺、认知中国产品的技能型人才,其已成为国际交流合作的一个国家品牌。国内高校应借鉴“鲁班工坊”“孔子学院”等的办学经验,成立国家层面的综合协调机构,整合全国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形成合力,精心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品牌和平台,推动职业教育海外办学实践的创新。
当前虽然职业教育海外办学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我国缺乏专业从事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机构,尚缺乏系统的基础性、前瞻性、实践性研究成果。高校应注重“1+X”证书制度建设的模式、经验、智慧的创新总结,体现中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形成中国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新模式。产教融合在国内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在海外办学一定会受到当地经济文化与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海外国家的教育和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产教融合的本土化探索,为当地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为当地的产业经济发展服务。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一大批“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用工难、文化融合难,亟待培育有中国情怀、掌握职业技能、文化交流畅通的外籍员工。基于当前企业海外发展的“痛点”,聚焦“走出去”企业发展需求,高职院校要调研这些企业面临的难题,整合学校优势专业资源,开展定向培养。在此基础上,高职院校应逐步从境内定向培养到“出海”办学的转变,到海外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活动,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外籍员工,助力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与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增强国际话语权。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呼唤,高职院校应应以现代学徒制、TAFE模式、“双元制”模式等为借鉴,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标准的国际对接为基础、以体现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国际权威职业资格证书为借鉴、以教学条件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为保障,开发对接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教学标准,系统构建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形成既体现国际水平又符合本土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
国内高职院校要积极地与国外知名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推进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发展。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联合培养项目实现学生在国内和国外两地的学习和培养,提高学生的国际化素质和竞争力。例如,可以与欧洲的物流管理专业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在欧洲进行学习和实践,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增长见识。其次,举办国际研讨会等活动推动国内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交流与合作,加深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合作。最后,建立国际化的教育和科研平台,开展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等领域的合作。例如,高职院可以与国外的物流企业或者行业协会进行合作共同开发新型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1+X”证书制度的国际化水平。
高职院校首先要依据国内外物流行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提升实践教学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高职院校要建立预测和反馈机制,跟踪和调查用人单位的技术和岗位变化,预测技能需求,开发高质量的课程体系,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纳入教学内容。其次,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邀请海外知名教授授课,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推进专业课程的国际化。最后,高职院校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掌握生产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变化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真正解决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脱节的问题。
首先,国际物流管理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要被纳入考试内容之中,使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更符合国际标准和需求。其次,加大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力度。在国际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商务和物流交流的主要语言,因此在证书考试中,必须加强对英语语言能力的测试,确保学生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最后,引进国际化考试体系和标准,借鉴国际物流行业认可的证书考试体系和标准,将其融入我国的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之中以提高证书的国际认可度和竞争力。
推广证书认证是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要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来提高人们对该证书制度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吸引更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参与证书认证考试。首先,高校可以通过学校官网、学院网站、媒体报道等方式,向广大学生和从业人员介绍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的意义、内容、考试标准等相关信息。其次,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推广活动,通过组织公开课、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业内专家和知名企业代表分享物流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和趋势,进一步提高人们对该证书制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最后,继续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等的合作,共同推广证书认证制度。例如,可以与物流行业协会合作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或者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为参加证书认证的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建立完善的国际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留学、实习、就业等支持,是推进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国际化发展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建立留学、实习、就业等服务机构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例如,建立国际交流中心,负责组织学生的海外留学和交流活动;成立职业发展中心,为学生和从业人员提供职业规划、求职指导、招聘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其次,制定激励性政策,为开设国际化方向课程和开拓国际市场的教职员工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