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防范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

2023-04-18 15:43何禄瑶郭明杰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国际结算科技创新风险防范

何禄瑶 郭明杰

摘   要:2020年,中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创设各类自贸区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秉承多元化主义的国家不断提升供应链的互联互通水平,国际贸易业务频繁往来,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商业银行参与程度不断加深,进出口企业与银行间的互动合作关系更加明显,不仅推动了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和完善,也提升了商业银行自身的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倒逼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模式,向数字化和产权保护转型升级。以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重要性为分析起点,以科技赋能的必要性作为切入点,重点分析科技赋能国际结算业务的实现途径,提出了以评价客户资信为基础、以操作风险作为防范核心、以内部授权和风险反馈为推动、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依托的全流程广视角的国际结算业务新模式,最后对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进行回顾和展望。

关键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科技创新;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05-0091-04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和跨境电商平台的构建,国际结算涉及的地区和国家更加广泛,结算货币更加多样化,单据更加标准化,依托电子化技术使得结算方式更加简捷便利,国际结算业务得到了持续不断的发展。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出发,国际结算业务关注的对象主要有两个方面:以汇票、支票等为主要载体的支付手段,以及以托收、信用证等为主的结算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跨国经济行为,国际结算以商业银行的信用为保证,极大提高了进出口商的信誉度和安全感。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支付手段和结算方式的多样化也带来了风险的多元化,所以如何鉴别和防范国际结算业务中的各类风险是商业银行始终关注的重点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中的重要性

(一)商业银行为国际结算提供信用中介

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在国际结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结算要通过商业银行才足以顺利进行。在现代国际结算中,通过银行作为中介,实现了不同国家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商业银行提供了以自身信用为主体的多样化服务,如信用证、保函等。商业银行的介入不仅有效提高了结算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在国际结算中发挥着优势作用,而且还为进出口商提供了服务和资金融通,为进出口双方在结算当中提供了安全保障,推动了国际贸易量的增加,从而加快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

(二)国际结算为商业银行提供利润来源

国际结算业务具有融资风险小、周期时间短、利润收益高的特点,与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经营原则相匹配。当商业银行有足够的业务空间时,开展国际结算就能创造稳定并且丰厚的业务收入。一方面,手续费收入是商业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如将按照银行规定对开立的信用证收取手续费,会依据电汇汇款的金额收取手续费;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将会通过外汇的买卖差价赚取收益。总之,商业银行通过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可以拓宽收益渠道,提高收益率。

(三)国际结算业务拓展了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

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发展是国际结算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国际贸易也在快速发展,由于企业间的相互往来、相互贸易都需要银行为其提供的信用保证和资金融通,对银行的国际结算、信用证业务等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银行在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优质的服务时,不仅为企业间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银行进军国际市场开拓了更为广泛的渠道,加快了商业银行实现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促使商业银行向着更加规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定价权、话语权和竞争优势。

二、科技赋能在国际结算中的必要性

(一)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内在要求

票据在国际结算中既是债权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又是促进市场经济高速高效运行的信用工具、支付工具、流通手段。由于票据具有无因性、流通转让性、提示性、设权性等特点,使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结算业务中承担着较大的经济风险和信用风险。

银行的风险暴露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进出口方伪造票据的风险,由于银行票据的多样性和格式的差异性,导致相关业务人员对不熟悉的银行的票据真假无法进行准确辨认。第二,利用时间差诈骗的风险,特别是远期票据的业务中,由于整个国际结算流程时间较长,不法商人经常会先向商业银行提交申请并获得相关票据,然后通过先提货再注销票据的手段诈骗。第三,联合欺诈的风险,例如在办理循环信用证业务时,进口商只需先交付一定比例的金额,出口商就可得到整批货款,进出口双方就可以通过联合欺诈的非法手段,套取开证行的资金,这会使开证行蒙受巨大损失。

究其根本,商業银行在国际结算中面临风险的根源在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会产生两类主要问题: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无论出现哪类问题,都会使银行蒙受经济损失和信用商誉损失,同时也增加了国际贸易往来的阻力,平添了贸易保护和壁垒。解决这一问题,既是商业银行未来实现核心竞争力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也是防范国际结算风险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二)票据电子标准化的发展需求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乃至各领域都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局面,虽然某些领域还存在着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加强国际贸易沟通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这就给国际结算业务的便捷性、安全性、高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跨境电商平台的构建,国际结算逐渐呈现出电子化的发展方向。由于国际结算业务涉及的国家和币种不同,各个国家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执行标准不一,导致了电子化票据在国际流通中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并且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电子化票据自身也存在着技术漏洞、系统不兼容等弊端,所以持续的科技赋能可以极大满足票据电子标准化的发展需求。

(三)科技赋能自身的客观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数字技术已经并将持续在中国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科技赋能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思维、新动能,不仅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一致,而且在国际结算业务中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第一,随着5G技术、互联网技术颠覆性的发展,催生了结算方式的多样化和丰富性,促进了结算方式的个性化和精细化,有利于银行对进出口方进行精准定位,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第二,伴随着电商平台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在科技赋能国际结算业务中,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服务效率,也能够加快商业银行抢占市场的步伐,推动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第三,在区块链技术的支撑下,利用大数据的风险管控能力,不仅有助于及时暴露银行风险,降低银行的经济损失,而且有助于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让金融服务于更加广泛的客户群体。

三、科技赋能在国际结算中的实现途径

(一)以评价客户资信为基础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交换,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信用双方往往不能直接达成合约,商业银行自然而然成为信用的中介,也是国际结算的中介机构。每一次科技创新都能够催生新型的金融业务,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互联网搭建业务的平台,以大数据为评价体系的核心,科技创新成为评价客户资信的基础。新型的信用評价有两大抓手:

第一,评价客户自身的资信情况,主要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履约能力、资信担保方式,分析并判断该客户的等级,针对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国际结算方式;第二,从该客户所处的地区或者国家的宏观大环境角度出发,评价宏观背景下的风险因素和相关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环境等进行审查和评估时,首先依托大数据的信息和内联网的技术,建立相应的评估机制,有针对性地进行信用管理、调整与优化,从而达到规避信用风险的目的。例如,在银行承担开证行的角色时,需要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和资信担保措施,根据不同的客户信息,将客户按其资信状况、履约能力、身份特点等方面划分等级,特别是对于那些过去在本行或他行存在不良记录的客户更要加大审查和监管力度,要认真核查其资信状况和偿付能力。在此环节运用科技创新有利于完善银行内部评估机制,为国际结算业务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的选择,而且有利于银行在源头规避风险,降低银行的经济损失。

其次,商业银行在受理国际结算业务时,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银行信息系统。畅通的信息传导机制消除了信息孤岛,前台部门在得到相关客户的国际结算业务的申请书时,审查部门、银行系统后台工作人员利用银行建立的信息系统调查客户的相关资信状况,结合银行的评估机制初步划分等级,然后评估宏观背景下的风险水平,最后整合出一份完整的评级报告递交审批部门。利用科技赋能的优势,不仅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客户资信,解决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降低银行因客户资信不佳而产生的信用风险,同时加强了银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银行业务办理的效率。

(二)以操作风险作为防范核心

国际结算业务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多个主体的长链条的运行过程,操作风险是银行在审核票据和兑付金额时最容易发生的风险,一旦出现操作风险,银行将会面临不可避免的损失。科技赋能国际结算业务,防范操作风险有以下核心内容和着手点:

一方面,相关业务人员专业知识素养能力缺乏或者是进行违规操作,都将会造成国际结算中风险的发生。在“合理审慎、表面审核、严格一致、有限时间”原则的指导下,采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和虚拟技术,结合“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对业务人员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和专业操作培训,及时维护、升级银行支付系统。

另一方面,加强票据的表面信息审核和票据流通过程的监控,建立健全完善的票据审核机制。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植入相关票据的审核程序,从票据的印章、签字、金额、日期以及收款人等细节出发,特别审查票据的伪造和变造等行为带来的信息改变,例如变更票据的到期日期、变更票据的金额等;在票据流通过程中,技术部门构建覆盖整个银行系统的内联网,方便前台人员随时查询票据在流通过程中是否有挂失的情况和注销的情况,特别是针对有背书的票据,更应该关注其背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利用内联网这一创新技术,不仅能够解决信息的不对称和传导失真的问题,也能够避免银行受理票据后在审核中的操作风险。

(三)以内部授权和风险反馈为推动

科技赋能国际结算业务,以内部授权和风险反馈为推动力能够建立健全业务授权和授信相关运行机制。首先,在国际结算业务中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在商业银行总分行之间构建双向申请授权机制,一方面分行向总行上报开证权限的申请机制,另一方面总行对分行下放开证权限的授权授信机制。依托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作为总行建立统一完备的授信档案,建立一套完整的开证申请人资格审查和额度批准制度,通过银行间的内联网最大程度调用相关人员的信用资料。在保证金或押金缺口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建立完备的缺口指标监管制度,在5G技术支撑下,利用内联网技术建立覆盖整个银行相关警报机制,特别是在循环信用证业务中,加大付款保证制度的规范管控力度。不仅能够有力地解决总分行之间的再转授权问题,解决总分行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不对称性问题,而且能够加强对支行和分行的监督和管理。

把风险反馈作为科技赋能的推动力,首先从建立定期稽核机制和随机抽查机制出发,负责相关业务的管理稽核人员应对正在进行的国际结算业务定期稽核,随机抽查,及时发现业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因素,立即上报相关的业务部门和风险管控部门,快速通知相关业务操作人员,从而将每笔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其次,结合国际结算业务的大环境,建立市场风险追踪机制,加强对国际结算业务相关利益主体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所涉及的商品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实时风险监控,实时监测市场风险。从多层次、全方位的角度出发,利用计算机技术设立警报程序,当风险指数达到一定水平时银行系统自动发出警报。以相关技术为依托,创新结算业务的运行机制,制定明确的风险等级标准,及时快速地调整风险预警等级和预警识别信号,提高银行风险管理人员和业务操作人员快速辨别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完善银行系统的风险反馈机制。

(四)以区块链技术为依托

区块链技术是未来实现各类金融创新的底层支撑,随着区块链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其独特的运作方式给商业银行如何规避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商业银行可以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一套通用的分布式记账的银行间金融交易系统,或者建立行业或联盟区块链。在这个区块链体系中,每一交易放生时都会被记录成为一个数据块,每个区块都连接到位于它前后的附有交易信息的块,并在链条上存储共享,充分发挥了去冗从简的作用,减少了传统交易过程中复杂的流通程序。基于区块链技术,银行在受理国际结算业务前的调查和审查可以通过电子化的流程进行处理。通过链条上的不同区块,可以完成溯源工作,在整个国际业务中的每个流程、每个经手人都将被实时地记录下来,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时间戳验证等特点,极大提高了对账的准确度和效率,有效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能够加强数据的安全和保护。通过搭载智能合约的联盟区块链,可以实现自行执行的国际结算的交易清算,极大降低对账的差错发生率,合理地规避操作风险。

第二,在法律法规的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结合国际结算中的相关票据属性、市场特点,创新出一种新的票据形式,这种票据没有实物,通过区块链的加密技术和相关的系统开发,搭载私有区块链网络,使其不同链条上的不同区块具有独立性,从而确保该票据的真实性和唯一性。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开放性等特点,使创新出的票据较传统的票据更加的安全、智能和便捷,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数据的传递和监管成本,规范市场行为和秩序,充分规避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

四、总结和展望

回顾金融发展的历史,其内在的逻辑体现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各类金融创新每一步的发展始终与科技进步并驾齐驱。比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应用产生了纸币,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产生了电子货币,區块链技术的应用产生了数字货币,由此带来了各类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今天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的深度结合出现了发展的拐点。移动互联网极大地降低了信息收集和传递的成本;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提升了信息处理的效率;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开发和应用节省了交易者学习、分析和判断大量金融信息的时间和知识成本。

科技赋能作为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思路,也为国际结算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思路。当下各国政府和银行都在积极利用和开发以区块链技术、大数据为主导的金融科技创新,这不仅是解决国际结算业务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创新重心,也是推动新一轮金融发展的关键举措,能够极大地提高各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

区块链技术正在走向风口浪尖,它打破了传统中心化的信任中介,大幅降低信用成本,与金融有着天然的互利共盈关系。区块链直接传递的是信用,而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在信用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对金融的影响巨大。金融服务涉及的传统领域包括货币、证券、保险等,数字货币的创新、区块链票据的创新、新型商业票据的交易、央行征信和权属管理、微观经济主体的投融资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使得金融的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成本不断降低、交易机制更加灵活和多样。

展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金融服务业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将不断运用最新的科技手段疏通金融信息流、信用资金链,不断降低资金融通的成本,扩大资金可触及的范围,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乡村、从线下到线上,金融科技在尝试改变传统货币流通模式、信用关系网络的同时,也在做着本质上与传统金融机构无异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埃尔基·利卡宁,刘畅,徐华新.大型科技公司和新进入者:是金融稳定的威胁吗?[J].金融会计,2020,(4):22-25.

[2]   边鹏.英国央行金融科技进展述评[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7):21-23.

[3]   李永勇.单证创新谱新篇 科技赋能展新颜[J].中国城市金融,2019,(6):57-59.

[4]   李晓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与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分析[J].经贸实践,2017,(9):90,92.

[5]   杜丽.关于银行在国际结算业务中的风险防控的讨论[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7):111-112.

[6]   葛佳.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国际贸易结算新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1,(2):88-89.

[7]   王伟羲.区块链技术对跨境支付系统的变革与创新[J].金融纵横,2021,(1):88-93.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国际结算科技创新风险防范
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法探析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防范及化解
融资融券业务对券商盈利及风险的影响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