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馆校共建美育大生态

2023-04-18 21:58王明高张玉洁张晨光刘佑民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馆校芙蓉区博物院

王明高 张玉洁 张晨光 刘佑民

2022年5月16日,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中学陈磊老师在湖南博物院录制《青铜之美》跨学科融合课程

近期,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所属41所中小学启动新学期“三点半”特色馆校美育课程学习,学生通过扫描《馆校美育课程》书籍内的二维码,进入湖南博物院的3D展厅,参与“云游湘博”云课堂课程学习和艺术体验活动,这一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馆校美育课程,来自于湖南博物院与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共同研发的课程成果。

湖南博物院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的八个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也是全国较早探索“馆校美育”合作模式的博物馆之一。发展至今,其形成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互相融合的馆校美育合作新模式。

近年来,以湖南博物院为代表的全国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博机构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通过馆校合作方式,打破学科边界,不断优化公共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将文物承载的鲜活历史带进学校,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实物展品,逐步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和博物馆、美术馆资源的充分融合,推动美育课程综合性改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据了解,2018 年、2019 年和2021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题中均有湖南博物院院藏文物相关内容。“这也是馆校合作在教育体系深度融合的典型。”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月20日,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16名师生来到湖南博物院,开展以“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漆器为主题的“博物馆里的美育课”。

在湖南博物院教育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欣赏完绚丽华美的漆器后移步到博物馆内的专用教室。此次活动带队老师、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教师孙孟姣现场给学生演示漆器的髹漆工艺。

“髹涂器物表面能使器物防腐防蛀,中国是漆的故乡。”孟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教学,学生们听得认真、提问踊跃。课程结束前,大家还亲手在木质杯子上完成了髹漆的过程。

据了解,当日完整的博物馆展厅导览以及现场授课视频将在长沙市中小学人人通云平台提供给师生及家长免费观看。观众还可以在多个平台在线收看。

经过十余年的深度合作,湖南博物院联合長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教育职能部门和长沙市各中小学,陆续研发并推出一系列馆校美育交流活动和合作课程,并在国内率先研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框架的馆本美育课程读本,加强与美术、历史等学科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深度合作,形成了系统的馆校交流活动、教师沙龙、馆校合作线上课程等,构建了馆校美育课程体系。

湖南博物院教育中心主任李茜子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馆校合作是一场“双向奔赴”:“早在上世纪80年代,湖南博物院集结长沙市历史老师组建‘博物馆之友’,开启了馆校合作探索。”

2008年,芙蓉区教育局与湖南博物院签订“馆校美育共建合作协议”。双方在依法依规、平等尊重、资源共享、联动共建、公益普惠等原则下,合作开展美术教育基地共建、博物馆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相结合的项目研究,学校可优先利用博物馆美育资源开展课程开发、课程连线、教师研习、参观展览等活动,博物馆也可深入学校开展社会公益宣传活动,双方还每两年开展一次馆校美育共建基地校评选,共同对入选学校授牌等。“可以说,这一协议开辟了全新的素质教育之路。”长沙市芙蓉区教育局副局长杨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发展至今,馆校美育合作已在长沙全面推行。长沙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处长廖学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两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长沙市公共美育公开课仍未止步。除了线下课程和在线直播课程,长沙市教育局“三点半”线上课后服务系列精品录播课程,面向更多中小学生和更广泛的群体,惠及全省、全国学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通过多次参与“馆校美育大课堂”的学习,10岁的张恩铭已经养成了每去一个地方都要逛博物馆的习惯。每次参观后,他还会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并给家人讲述文物的故事。

“这种体验式的自主学习让人感到非常快乐。”张恩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华大地上的文化瑰宝多如繁星,“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告诉全世界的人”。

2020年10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

“政策利好加上疫情影响,让我们加快探索研发线上课程,确保美育课堂不停步。”李茜子说,2020年至2022年,湖南博物院共开展“馆校美育大课堂”相关活动1110场,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推出线上课67个,出版教育读物9种,策划开展教育展览1个,开展教育竞赛1个。

十余年来,馆校美育合作在长沙市生根发芽、不断壮大,湖南博物院以及芙蓉区不少学校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

2022年6月,在芙蓉区马王堆小学,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连线正在进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四小学的师生,通过网络连线的方式,与马王堆小学的学生同上了一堂传统文化课,共同学习漆器的工艺美术知识。

独具特色的西汉文化特色艺术课程、古色古香的校园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西汉文化节”系列活动……马王堆小学校长李群英说,借助馆校合作,“马王堆西汉文化”特色课程已成为芙蓉区马王堆小学的一张名片,其办学文化传播辐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余所学校。

无独有偶,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坚持“以美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博物馆资源为依托,研发“大美育”馆校智慧课程体系,与芙蓉区各中小学组建联盟共同体,聚焦项目化美育课程的融合共享。

2022年6月10日, 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小学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市第四小学的师生,通过网络课堂同上了一堂馆校美育课(周宇/ 摄)

大同古汉城小学校长何洁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学校每个学期都开展线上线下的馆校美育课程,用技术赋能推行“互联网+云课程”,秉承“无边界”的学习理念,拓宽课程场域、创新课例模式,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新路径,以美育人。

通过“馆校美育大课堂”,在创设虚拟资源场馆、云端课程研发过程中,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也获得了极大的跃升。

大同古汉城小学教研主任何思佳研究馆校美育课程已有十余年时间,其间收获了国家级、省市级不少相关荣誉。“馆校美育探索汇聚了一批专业化美术教师队伍,还成就了一批专家型教师。”何思佳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播者,我感到很自豪。”

芙蓉区浏正街小学是长沙最早一批开展“馆校美育大课堂”的学校之一。校长杨柳说,学校根据自身特色,以湖湘文化为经,以美育课程理念为纬,通过和湖南博物院开展一系列合作活动,为孩子们编织一张美育学习大地图。截至目前,学生作品获得相关国家级、省级奖励500余次。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缪雅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长沙设置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馆校美育课程,让当地的自然美、音乐美、美术美、诗词美、人文美、城市美鲜活、和谐地走进教材,培养中小学生对地方特色美育资源的审美能力。

馆校合作以来,长沙不断在实践中总结、优化和推广,现已实现学生免费到博物馆观展、办展;免费参加馆校项目学习活动;免费享用《馆校美育课程》;馆校美育共建项目被纳入教科院年度考核指标;实施教师队伍共建,吸纳博物馆教育中心教育员加入区域“蓝丝带”教育志愿者联盟,定期举行研训交流活动。

据了解,2018年、2019年和2021年,长沙市中考历史试卷题中均有湖南博物院院藏文物相关内容。“这也是馆校合作在教育体系深度融合的典型。”湖南博物院院长段晓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长期以来,湖南博物院发挥自身的美育优势,将开放的展示空间、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生动的美育教学,融入馆校美育共建的活动中,为美育营造实物直观的学习环境,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极大地提升了青少年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鉴赏力。”段晓明说,“馆校美育让青少年学会用文化的视角解析美,用藝术的思维创造美。”

至今,湖南博物院馆校美育相关成果荣获全国“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优秀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推进项目、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湖南省基础教育成果特等奖等。

要让学生把从美术馆中获得的即时感受带回学校并持续发酵,使多元的审美视角和感性的艺术思维渗透到其学习生活中,让每一次观展都产生更为持续的影响力。

2月23日,在国防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初中课堂,穿着华美汉服的湖南博物院教育员正在给学生介绍“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珍贵丝织品、优雅的服饰礼仪和西汉初期高超的织造技术。

当天,湖南博物院特别制作了“朱红菱纹罗丝绵袍”的仿制品,通过实物体验,增进学生对服饰礼仪的理解。在教育员的指导下,学生了解了汉初各类精细的面料和各色装饰纹样,学习了汉服穿着礼仪,还化身“汉代小商人”,向大家推销自己挑中的真丝面料。

2021年,湖南博物院申报的“汉风文化进校园”示范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进校园”示范项目,并正式启动。

李茜子说,该项目牵手河北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院等六家具有汉代资源的博物馆以及合作博物馆(院)所在地的中小学,期望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博物馆教育在文化事业中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使之成为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孙传贵表示,未来将扩大开放利用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少年宫、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大课堂的育人作用,让更多的孩子享受浸入式和体验式教育。

当前,馆校合作这一公共教育模式已在全国各地普及开来。

广东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湖北美术馆等诸多省级美术馆在多年前就已开始探索馆校合作的模式。近年来,河南省美术馆积极打造艺术教育公共平台,与全省多所学校及艺术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的美育课程体系,打造“陶艺”“版画”“水墨”等传统艺术类特色品牌课程……

此外,还有文博机构与高校聚焦民间基层美育教育,将志愿服务开展到县乡和农村,为我国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作出重要文化贡献。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高选宸认为,馆校美育合作使学生能够走出校园,以更直观的方式获得更为立体的学习体验。但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把从美术馆中获得的即时感受带回学校并持续发酵,使多元的审美视角和感性的艺术思维渗透到其学习生活中,让每一次观展都产生更为持续的影响力。“下一步,如何将优质展馆的美育资源辐射开来,以建馆、策展、驻地创作等不同方式实现馆校美育合作的全方位普及,将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高选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学生在湖南博物院宋朝文物展展馆进行插花体验(李曙光/ 摄)

李茜子入职湖南博物院20年,见证了馆校合作的全过程。她希望,未来,馆校合作能够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成为常设课程。“博物馆不仅要走进校园,也希望让更多的学生和老师能够走进博物馆,使博物馆成为展示科技与传统、科技与文物融合的创新平台,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文化殿堂”。

猜你喜欢
馆校芙蓉区博物院
博物院寻兔记
长沙芙蓉区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书法诗句其一
长沙芙蓉区举办美术教师微课制作线上培训会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公共图书馆馆校合作推广实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
长沙芙蓉区举办美术教师微课制作线上培训会
参观河南博物院
与时代同行:河北博物院的创新使命
试论馆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