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

2023-04-17 22:15朱丽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3年22期
关键词:业财财务部门销售

朱丽娜

(扬州惠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苏 扬州 225009)

1 引言

随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制造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业务活动愈发复杂,传统财务管理逐渐无法满足需求,企业需要推行业财融合,并寻求适合的业财融合路径。制造企业基于业财融合理念,构建财务与业务协同配合的工作体系,让财务部门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业务活动中,可以大幅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制造企业应结合自身特征和特点,从经济业务发生与发展规律入手,构建新型管理模式,推动业务与财务的深度融合。

2 制造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必要性

2.1 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过去我国制造企业没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产品附加价值低,处于一种“低价竞争”状态,主要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塑造价格优势来占领市场。但近些年,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1]。GASTAT 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人工成本已经超过每小时8 美元,而东南亚和印度还在2~3 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制造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单纯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制造业转型。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中国制造2025》《工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制造企业需要将业务运营与财务管理紧密结合,从而使经营管理更加灵活、敏捷,以应对新环境、新业态、新挑战。

2.2 防范业务活动风险的需要

在制造企业日常经营发展中风险无处不在,不论开展投资、筹资活动,还是进行生产、销售活动都可能会面临风险,如市场风险、技术风险、供应链风险、生产风险等[2]。风险事件的发生轻则导致营收下降、利润减少,重则导致生产中断、产品质量不稳定,造成企业市场份额缩减、声誉受损,甚至使企业走向破产。某种意义上来讲,风险防范能力决定企业经营的成败。但传统财务管理多是以历史数据为基础,进行事后核算和分析,具有一定滞后性,难以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因素,不利于风险的有效应对。制造企业推行业财融合,更好地了解业务与风险的相互关系,准确找到风险成因,采取相应风险控制策略,便可正确规避风险。

2.3 企业资源正确配置的需要

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原材料采购、生产设备购置、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企业需要将有限资源进行正确配置,以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求[3]。而以往的管理模式下,财务部门关注财务指标和资金流动,而业务部门关注业务运营和资源利用,二者基本各自为政,以自身立场为落脚点开展工作,易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造成资源的错配。构建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综合考虑财务和业务因素,统一业务与财务的工作目标,从整体目标优化资源配置,便可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和效果,避免资源的重复使用或浪费,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2.4 提升企业决策正确性的需要

决策是制造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正确的决策能够使企业形成竞争优势,获得巨大利益;错误的决策则可能会导致企业遭受风险损失,陷入经营困境。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技术条件、市场动态、政策法规、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制造企业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作出正确决策,制造企业需要全面收集业财数据,了解内外部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而通过业财融合打破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实时互通共享,便可使决策者基于最新数据作出明智决策,进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

3 制造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

3.1 财务与新品研发业务的融合

3.1.1 参与研发前期可行性研究

制造企业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需要加强新产品的研发,以保持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竞争力,避免被市场淘汰[4]。根据《创新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作用明显——2022 年创新调查企业家问卷情况简析》的统计数据,95.3%的企业家认为创新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不断创新的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企业。而要想使新产品研发成功,并在市场上畅销,获得较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制造企业就必须要做好事前调研工作,深入研究项目的可行性、风险性。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部门可参与前期调研,从财务角度评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协助研发团队进行成本估算,分析项目的资金需求,帮助决策者了解项目的潜在风险和收益,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投资计划,降低项目失败的概率,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1.2 参与产品试制评估工作

制造企业新产品上市前,通常需要先进行产品试制,检验产品的生产质量,评估产品生产的性价比,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研发策略,避免产品存在问题,致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制造企业可以让财务部门参与到试制工作中,监控试制期间的资金使用情况,收集相关的财务数据,分析试制阶段的各项成本,从而推算批量生产成本,核算产品收益,评估新产品的经济合理性,为企业是否推进新产品上市提供决策依据,提升试制项目的成功概率。与此同时,财务部门还可以根据新品研发投入与试制的具体情况,评估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回报率,协助研发团队通过生产工艺优化、降低物料消耗等方式,提高试制的经济效益。

3.1.3 参与新品销售总结分析

新产品成功上市后,制造企业要第一时间统计新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进而找出问题和短板,对产品进行科学优化[5]。财务部门可以遵循业财融合理念,参与到新产品研发、投放市场、销售过程的总结工作中,通过分析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盈利情况,计算销售毛利率、净利率等财务指标,为生产方案、销售策略、定价策略、推广策略的优化提供数据支撑,从而通过不断的总结改进,使新产品获得市场认可,提升新产品的口碑和销量。

3.2 财务与企业销售业务的融合

3.2.1 参与销售相关制度的制定

销售业务是企业经营中的核心业务,直接影响企业的商业价值和盈利能力,做好销售业务管理可以带来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促进销售目标的实现。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销售管理制度的制定,确保销售活动与财务目标的一致性,消除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分歧。例如,让财务参与销售人员激励体系的制定,帮助销售部门进行业绩评估和销售预测,使其能够合理设定销售目标和考核标准,进而避免考核目标过高或过低,影响销售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2.2 参与应收账款催收管理

部分制造企业为提高产品销量、扩大市场份额,会给客户提供信用销售或延期付款的选项,以吸引更多客户和订单。这种做法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应收账款,若客户无法或不愿意支付货款,势必会形成坏账,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因此,销售业务活动中做好应收账款管理至关重要。为更好地掌握客户的还款能力,确保应收账款的及时回收,财务部门应联合业务部门,做好客户信用状况的调查与评估,建立相应的信用档案。例如,让财务人员按月对账目明细进行梳理,总结客户的付款情况,将不守信用的客户反馈给相应的业务部门,让其及时进行催收。

3.2.3 参与销售合同谈判和审查

销售业务活动中,通常需要利用销售合同规定交易双方的权益和义务,明确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交货时间、支付方式,以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避免发生经济纠纷。而且发生纠纷时,销售合同还可以作为法律依据,用于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使合同与财务目标和政策相符,在销售合同谈判阶段,财务部门可以为销售团队提供与合同相关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如产品成本、定价策略、预测利润等,这些数据可用于支持谈判过程中的定价和利润分析,能够使销售团队争取到合理的销售条款、条件。而合同签订阶段,财务部门可以帮助法务部门分析合同条款中的付款条件、违约责任、保证金要求等细节,严格审查合同条款是否符合会计准则,是否涉及潜在的财务风险,使企业规避合同风险。

3.3 财务与企业采购业务的融合

3.3.1 参与采购预算的制定

采购业务活动中,通常需要先编制采购预算,以确保采购过程的高效运作和资源的合理分配。在预算编制前,财务部门可以运用其财务专业知识,结合市场趋势和行业动态,深入分析采购成本、历史成本、供应商报价、市场价格、预计支出、费用分配等关键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成本变动和价格走势,为采购预算的编制提供依据。在预算编制阶段,财务部门可以与采购部门保持良好沟通,共同商讨采购预算指标,并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预算要求,对采购预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估,确保采购支出符合企业的财务承受能力和预期的财务目标。

3.3.2 参与采购订货数量的管理

采购订货数量过多,会导致库存积压,占用企业大量资金,造成资源的浪费;而采购订货数量过少,则会导致库存不足,无法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因此,为精准控制采购订货数量,保持合理的库存,财务部门应参与采购订货数量的管理。一方面,财务部门可以对采购部门提供的订货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不同方案的经济效益,以确保订货数量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另一方面,财务人员可以密切关注库存情况,做好库存数据统计工作,从而基于实际需求、库存水平、供应商交货周期,指导采购订货工作的开展,避免库存过量积压,提高企业资金的周转效率。

3.3.3 参与采购退货及索赔的监督

一些制造企业在采购中,仅仅注重采购过程,忽视采购后的退货和质量索赔监督,这种做法容易引发财务违规行为,使一些人员中饱私囊。因此,财务部门可以参与采购退货及索赔的监督,防范财务违规风险的同时,确保及时发现质量问题,能够第一时间退货或索赔。具体来讲,财务人员可以与采购和质量部门合作,制定退货和质量索赔的财务标准和准则,如退货的时间限制、退款金额的计算方式、质量索赔的处理程序等。另外,财务部门可以承担审核退货和质量索赔文件的责任,如退货单、索赔申请等,以确保退货和索赔的合规性。此外,财务部门可以追踪退货和索赔过程,关注金额的结算、收款,保证款项如实上缴。

3.4 财务与企业生产业务的融合

3.4.1 参与生产计划的制定

财务参与生产计划的制定,不仅可以更准确地预测和管理生产成本,确保生产的利润空间,还可以提高生产的战略性和前瞻性,帮助企业防控生产风险。具体来讲,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分析历史订单数据和市场趋势,帮助生产部门预测未来的订单量和收入,从而合理确定优先处理的订单,避免产品供不应求。例如,某制造企业生产汽车零部件,财务部门可以通过分析过去几年的订单数据和市场趋势,预测未来几个季度的订单量和销售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毛利润率和净利润,使生产部门能够基于订单情况制定相应生产计划,合理调整生产线的产能和人力资源配置结构,以便更好地满足订单需求。

3.4.2 参与生产过程的管理

要想确保生产效益,有效控制生产成本,财务部门就要积极参与生产过程管理。一方面,财务部门要与生产部门建立合作,协助生产部门进行资金需求规划和筹措,并监控生产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收支,以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超支、低效的情况,进而确保生产资金的充足和合理调配;另一方面,财务部门要对生产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不同生产线、工艺或产品的成本与收益,帮助生产部门找出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的机会,助力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改进。

3.5 财务与售后服务业务的融合

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之后,可能会产生售后服务的需求,售后服务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甚至关系到企业的口碑。因此,业财融合过程中,财务部门非常有必要参与到售后服务业务中。具体来讲,财务部门可以协助售后部门进行成本核算,共同制定售后服务政策,以确保售后服务的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另外,财务部门可以参与售后服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基于真实数据帮助售后部门了解客户需求、服务效果等方面的情况,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此外,财务部门可以联合售后部门制定评价指标,对售后服务质量、效率、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估,进而找出售后服务短板,促进售后服务流程的优化。

4 结语

近些年,制造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形成优势,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应积极推行业财融合。通过业财融合,制造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生产、销售、经营管理等各项业务,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各项成本的有效控制,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造企业可以基于业财融合理念,模糊财务与业务的边界,让财务参与到新品研发业务、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生产业务、售后服务业务中,构建业财融合的经营管理模式,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

猜你喜欢
业财财务部门销售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企业财务共享下怎样推进业财融合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销售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