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国网永州供电公司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也开始提上日程。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是全面落实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在各个行业领域也开始发挥作用。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做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不仅仅是现代治理的需要,同时也是国资委进行财务监督与管控的主要方式。但结合电力企业经营发展现状来看,不少企业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相对来说还比较粗糙,并没有发挥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谈一谈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开展路径。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做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电力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总量比较大。特别是在智慧电网等战略背景下,电力企业需要更新基础电力设备,并结合区域实际情况规划电力网络布局。这些活动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撑。而通过精细化预算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就可以结合战略发展规划和业务拓展方向,合理采购电力设备,避免出现资金使用的盲目性。而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电力企业也能够综合考量各类资金的使用效果,全方位展现资金使用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出针对性较强的资金调配方案,不断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个别国有企业员工在参与工作过程中的积极性不强,导致员工个体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在引入高质量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以后,可以综合评定员工的个人绩效,展现员工在岗位工作过程中所做出的具体贡献。基于评定结果,可以明确员工存在的不足与欠缺,给员工后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提供较好的方向指引[1]。这样,电力企业员工就可以在参与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实现综合素养的潜移默化锤炼,更好激发自身工作潜力。
电力企业搭建高质量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可以帮助自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特别是当前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比较大,综合竞争力水平出现下滑,导致企业在市场环境中容易出现多种经营困境。而通过预算管理体系,电力企业就可以有效压缩经营成本,并结合行业市场环境变化情况制定具有竞争力的战略发展规划体系,保证自身发展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与此同时,借助于绩效评价体系,也能够明确战略发展规划在实际落地时遇到的困难阻碍,给后续的战略决策提供全面支撑。通过这些方式,电力企业就可以在复杂的行业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但是不少电力企业并没有做好这方面工作,导致企业经常出现预算超标、绩效模糊等问题,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这里结合电力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对问题展开深入分析。
预算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关键的,但目前不少企业并没有认清这一点,导致预算管理理念非常落后,最终开展的预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特别是一些企业并没有认清预算管理的战略价值,仅仅将预算管理当成资金计划的工具,并没有上升到战略层面,导致预算管理与战略规划之间存在割裂状态,很难推动战略规划全面落地。不仅如此,还有部分企业对于预算管理认知不到位,同时内部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事务中的参与度不足。这些情况都使得企业预算管理长期处于低层次运作状态,很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后续时间里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与调整。
近几年来,我国电力企业的业务类型与内容正在不断拓展。特别是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经营范围更加宽广,这也给预算管理带来了较大困难。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必须制定精细化的预算管理方案,支持各项新业务的扩张发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电力企业最终形成的预算管理方案都比较粗糙,不仅预算目标相对模糊,同时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也不到位,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一些电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管理框架内,没有及时更新预算编制与管理的方法,管理制度的精细化水平不足,无法实现动态控制和过程监管。在这种情况下,预算管理方案就很难契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很难发挥预期作用。
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实施以后,也需要通过绩效评价验证其效果。在绩效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指标可以展现预算管理体系不同方面的实际情况,给后续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引。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不少电力企业制定的绩效评价指标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很难展现预算管理体系的全部内容。比如一些企业仅仅考察了预算资金的使用率,并没有结合具体部门与实际业务进行精细化分解,导致最终绩效评价结果非常模糊,很难给预算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再比如说,部分企业过于看重定量指标,忽视了定性指标,导致绩效评价缺乏人情味,引发不必要的内部矛盾。
绩效评价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主体的利益。如果缺乏有效监督,就会导致绩效评价结果失真。而结合电力企业的现状来看,虽然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设计了绩效评价监督模式,并且组建了专门的监督队伍,但是最终的监督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一些企业的监督人员独立性不足,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很难反映真实的绩效。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就应该关注绩效评价监督模式的现存困境,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当前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问题已经给企业带来了显著困境。因此电力企业也要深度研讨现有问题的成因,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情况和当前掌握的资源,探讨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的创新拓展方向,疏通企业存在的内部阻碍,保证企业的长远稳固发展。
电力企业后续应该积极更新预算管理意识,铺平预算管理的基础环境,使得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
第一,凸显预算管理的战略价值。当前我国电力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相对复杂,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显著的竞争压力。而预算管理具有战略决策支持作用,如果能够凸显其战略价值,就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设计预案管理体系的时候,应该结合战略发展规划展开深入分析,使得预算目标契合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2]。比如电力企业在制定智慧电网战略规划的时候,需要根据智慧电网的分阶段战略计划,设计针对性较强的预算方案,使得预算体系能够支撑战略规划落地,助力电力企业的战略发展。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战略地位,完善预算管理的顶层设计,疏通预算管理的内部环境。
第二,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已经得到了较好应用,同时也是实现预算精细化、科学化、层次化的关键。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需要充分认清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提高内部各部门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认知水平,提取各部门的业务数据和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全面的预算管理。在具体引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时候,电力企业需要搜集多种结构数据和非结构数据,并引入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预测,保证预算管理的前瞻性。
第三,贯彻推行全员参与模式。对于电力企业来说,预算管理是所有部门都要关注的事项,同时也跟每一位基层员工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后续应该贯彻推行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模式,提高基层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并将其融入岗位本职工作中。这也要求企业平时做好预算管理的内部宣传教育工作,激发每一位基层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得预算管理体系可以在企业基层环境中生根发芽,助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3]。
在全面预算管理理念的支持下,电力企业还要建立精细化预算管理方案,保证预算管理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第一,制定精细化预算管理内容。电力企业要结合战略发展规划方案和行业环境变化情况,制定未来一年的预算总目标。接着,要根据各部门业务内容以及战略发展重心,完成预算目标的分解,形成各季度与各月份的预算目标,以及基于不同业务部门的预算目标。在落实到部门层面以后,各部门需要结合预算目标安排业务内容,使得业务活动与预算目标高度契合。在进行预算目标分解的时候,一定要联动ERP业务系统、财务信息系统等多个模块,提高预算方案的合理性,避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预算变更。在具体制定预算内容的时候,电力企业也需要结合各部门情况灵活选择预算模型与方法,比如零预算基础、增量预算、弹性预算等。在预算编制的时候,也要进行基本预算分析与预警设计,保证预算内容合理,能够在各部门内部发挥相应效果。
第二,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方案设计完成以后,电力企业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管理的执行效果。一方面,电力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根据工作内容和资金用量适当调整审批流程。比如对于非常紧急的业务,可以适当减少审批环节,或者成立专项资金通道,在充分保证资金使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电力企业还要做好预算管理的过程控制工作,明确预算目标的达成情况[4]。特别是电力企业已经形成阶段性预算目标以后,需要定期考察这些预算目标的执行情况。如果出现了预算目标超标问题,应该及时分析其原因,必要的时候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在阶段性预算任务达成以后,电力企业也要做好预算管理总结。特别是已经发生预算超标的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结合超标情况进行后续预算方案的调整与优化,使得预算总目标可以如期达成。
通过精细化绩效评价体系,可以综合考量预算管理的实际效果,同时也能够给各部门人员贯彻预算方案,控制自身工作行为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在具体搭建绩效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明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绩效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运作的基层框架,如果不能保证指标的合理性,那么绩效评价体系就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因此电力企业需要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明确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具体有一致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等。在遵从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分层次的绩效评价指标。一般来说,绩效评价指标最终设计为三层。第一层指标和第二层指标需要保持各部门一致,而第三层指标则可以结合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持绩效考核指标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高绩效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在设计具体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电力企业还要秉承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其中定量指标主要依托于财务数据等内容,形成可以客观评价的指标内容。而定性指标则主要搜集不同人员的主观评价。通过主观与客观的联动融合,可以切实提高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夯实绩效评价的基础[5]。
第二,保证绩效评价过程的公平性。电力企业还要保证绩效评价的公平性,使得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准确反映预算方案的最终效果,以及预算管理的控制情况。这也要求电力企业搭建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确定绩效评价主体,设计精细化绩效评价制度,并做好绩效评价反思工作。在绩效评价主体方面,主要选择财务部门、业务部门领导等多个主体,搭建多主体参与绩效评价的新型模式。在绩效评价制度方面,需要明确各个参与人员的权限,并形成完整的岗位责任制度,使得每一位绩效评价人员都可以明确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与义务,规范绩效评价行为,主动拒绝那些违反规则的操作。在绩效反思方面,电力企业应该在绩效评价工作结束以后,通过财务人员、部门经理、基层员工、高层领导等多个群体,了解绩效评价体系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在绩效反思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员工提出的不公平之处,并开放绩效申诉等模块,实现绩效评价体系的长效提升。
电力企业绩效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必须充分保证其有效性。后续电力企业应该重新规划监督队伍的人员构成,引入预算人员、财务人员、审计人员、部门经理、高层领导等多个主体,并针对每一个人员做好职业道德培训,提高他们的独立性,保证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考虑适当提高绩效评价信息的公开水平,使得每一位基层员工都可以参与到监督工作中,借助于全体员工的力量,提高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为了解决基层员工的后顾之忧,电力企业可以设计匿名意见箱、电子邮箱、自媒体账号等多种投诉渠道,实现基层员工与最高层领导的直接对话,使得基层员工的监督结果可以展现在公司高层会议中,提升监督工作成效。
电力企业作为社会支柱性企业,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做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水平,给社会民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能服务。这也需要电力企业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跟踪预算方案的动态执行效果,并做好过程干涉与调整,避免预算目标出现偏差。在绩效评价过程中,电力企业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全面性。这样,电力企业就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体系,助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