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稿
3.001 李红岩 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跳跃性
特色栏目
华侨华人研究主持人 张振江 教授
1.001 张秀明 国际移民视野下的华侨华人
1.010 张焕萍 社交媒体对少数族裔政治参与的影响——以微信对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为例
1.018 马海龙 中国新移民在地慈善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以马来西亚的一场水灾救援为例
1.025 王靖欣 张振江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华侨华人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1.035 张贵集 跨国的壮族人:广西上林县赴非洲挖金群体的问题与治理
宗教中国化研究 主持人 游 斌 教授
2.001 游 斌 中国特色基督教思想体系的跨文化构建
2.008 张晓林 明末耶儒对话的两种诠释模式——以利玛窦、朱宗元为例
2.014 李 林 中国伊斯兰教宗教传承的现代性危机及其解决办法
2.024 俞学明 契理契机:佛教中国化的内在机理
2.030 尹志华 聂 威 构建现代道教教义体系若干问题探析
2.037 王正宇 从“内部超越”到“超越内部”——宗教社会学视角下藏传佛教中国化途径探析
生态文明建设 主持人 陈卫东 教授
3.008 陈卫东 狄凯生 民族地区公众绿色意识与生活方式协同性分析
3.021 陈文烈 寿金杰 民族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内涵厘定、战略框架与推进理路
3.034 罗 意 张 欣 生态人类学的四个时代——基于“自然—文化”关系理论范式转换的分析
3.044 马慧芳 西藏绿色消费政策发展脉络及演化特征——基于Nvivo 的文本分析
土司学研究 主持人 成臻铭 教授
4.001 李世愉 甘肃土司始于何时
4.005 李 然 严 冬 西南土司的中华文化认同表达及实践逻辑——以播州土司为中心
4.014 颜丙震 崔晓莉 协作与博弈:明代土流共治下的土流关系
4.025 曹景文 夏 薇 清初议罪废土政策的确立与国家一统——以田舜年案审议为例
4.033 汪益民 成臻铭 论元明清时期西南边疆土司承袭权力的地方化趋势
4.045 廖 钰 李良品 元明清时期土司制度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初探
民族学研究
1.042 马 戎 如何思考和理解中华民族史
1.061 何俊芳 董 进 试论俄罗斯民族社会学的学科定位与内涵
1.068 宋培军 中共二十大报告两大现代化主题与新时代中国边疆学“学科六定”建设
1.077 陈 炜 钟学进 蔡银潇 南岭走廊非遗族际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
1.084 罗 妍 潘信林 杨玉春 机遇与挑战:统编教材使用与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模式转型
1.092 李颖晖 文化观念、交换理性与西部老年人财产分配意愿——基于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西部数据的微观分析
1.101 周先吉 李臣玲 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居民可持续生活构建研究
1.108 杨文帅 民族政治学两个核心概念的共性表达与反思
2.092 余梓东 王行健 “回到事物本身”——关于教育研究中地方知识的辨析
2.100 刘义兵 吴 桐 民族地区高质量推普服务总体国家安全的功能承载与策略选择
2.110 蔡红梅 马文香 民族地区学前教师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研究
2.118 胡敬阳 彩礼的制度机理与国家规制
3.052 郭 未 马炬申 远方与故乡:农民工的流动范围、社会环境与健康结果——基于CMDS2017 数据的多重假说检验
3.070 杨筑慧 张巧梅 “空心村”绅士化过程中的驱动机制与空间特征——基于西南地区英村的田野调查
3.081 孟红莉 郭炜淞 民族社会学视角下的语言态度量表编制与运用
3.091 杨雅婷 陈宜彤 平台从业者任务计量型劳动基准制度研究
3.099 姜昕玫 海 路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语言服务效能与优化路径——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为个案
3.107 席蒙蒙 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4.095 景 军 囚徒心智与学术研究
4.106 何 明 普成山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学知识创新的面向、原则和焦点
4.114 武 沐 蔡立群 文化嵌入视角下个体增强中华文化认同路径研究
4.123 张海云 文明互鉴视域下澜湄流域旅游合作发展的符码表征——以文化景观的多样性和认同为基础
4.129 肖 锐 朱鹏程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推进的贵州实践
4.136 都达启·萨日那 根在东方:匈牙利“鞑靼传说”中的选择性历史记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54 常 宝 空间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2.061 陈文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069 成 杰 杨鑫悦 任新民 形气神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理路
2.077 安 俭 鲁 旭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巴关系与社会交往——以20 世纪70年代援建中巴友谊公路为中心
2.083 安 芮 张应强 边界、互嵌与交融——清水江中游“河边”与“高坡”的族群关系与共同体意识
4.056 方素梅 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4.067 张继焦 吴 玥 超越“民族—国家”理论:从“国家—民族”理论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074 杨 玢 任 聪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两弹一星”精神传承与践行的时代指向
4.079 王江成 “五族共和”与民国初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两条进路及其演变
4.088 周晓燕 谭 力 白文娟 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人类学研究
1.115 罗康隆 唐 晓 历史人类学:历史学与人类学的三重交合
1.123 程 瑜 吴杏兰 “无为”之为:ICU 终末期患者照护的哲学思考
1.129 才 贝 有灵之水到作为“礼物”的水——人类学视角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玉树段的“水”文章
1.136 金 强 郭朝阳 少数民族女性在短视频使用中的身份建构与族群认同——基于“抖音”和“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的用户分析
1.144 邓 苗 民俗学日常生活研究的路径与方向
1.151 台文泽 身体竞技与乡土秩序:“斩马路”仪式的体育人类学研究
1.161 韩 馨 新旧技术知识体系间的关系:技术人类学视野下的德化窑炉革命
2.126 邢 莉 赵月梅 清代蒙古族与汉族商贸空间的开拓与文化耦合
2.131 牛 乐 文明对话与共有家园——中华传统伊斯兰建筑的景观修辞与本土化实践
2.140 马成俊 刘子平 藏族山水文化形成的渊源、内涵及其生态价值
2.147 颜 亮 王心悦 多元共存与文化认同:西藏拉萨清真寺的中华堪舆叙事与美学阐释
2.153 熊 威 节日的跨民族传播与地方性实践——以德昂族重阳节为例
2.159 [美]埃莉诺·珀柯·利科克 著 王天玉 译 何国强 审校 蒙塔格奈印第安人的猎场与毛皮贸易
3.116 赵旭东 中国式现代化图景的自我与他者——一种基于文化转型人类学的世界观回顾与展望
3.126 杜 靖 东北与西南:鸟居龙藏在中国大陆、蒙古和东西伯利亚地区的体质人类学考察活动
3.136 侯学然 内卷化与后殖民——以爪哇稻作农业为核心的讨论
3.147 徐艳波 灾害文化视野下拉祜族节日建构研究——以云南南美拉祜族乡搭桥节为例
3.153 薛其龙 多民族文化聚合与家国认同的图像叙事——巍山回族马如骥大院藻井画研究
4.142 王明珂 边缘文本﹕以《川康民俗调查报告》为例
4.150 张亚辉 第三等级的洁净与道德:韦伯新教研究的民族学反思
4.165 王经绫 文化“双创”赋能传统村落振兴:内在机理、核心举措与实践路径
4.172 王淑琴 关联与共享:多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的社会生命历程——基于青海省河湟刺绣的分析
4.181 衡淑荣 青海文化形象的塑造路径研究
历史学研究
1.167 张 皓 高 栋 历史档案文献中所见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之走向
1.177 王晓丽 张振卿 五四运动时期爱国主义主流话语生成的内在逻辑
1.185 牛海桢 王弘卓 清朝庄浪八旗驻防考述
1.194 陈武强 卢 晶 宋代弓箭手法制刍议
1.204 邱 锋 从《书教》看章学诚的历史编纂思想
1.211 毋利军 儒学与道教:明清桂西土司社会的双层“士绅化”
1.218 苑恩达 陆 离 唐代吐蕃外交地位论析
1.224 邢 帅 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出生时间考辨
2.179 尚季芳 1942年宋美龄新疆之行考——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
2.185 赵春娥 夏丽梅 周太加 近代青海“留学生”析论
2.193 安梅梅 道制发展演变视角下的秦汉边郡民族国家认同研究
2.200 杨森井 政治动力型:清代苗疆司法的一种面相——清水江地区“争江案”的考察
2.214 马明臣 全面抗战时期西北茶荒及困境与张力
2.221 卜凯悦 明代番将掌兵及军权分配之族群差异
3.160 张永攀 从甲冈到干坝:1902年前后清朝驻藏官员的边务交涉活动研究
3.170 王志通 民国时期甘南地区交通建设与民族交融
3.179 王红梅 从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看元朝对畏兀儿地区的治理
3.189 王剑利 中国“病友”考论——从民国时期的麻风病人叙事切入
3.200 侯亚伟 1932—1933年林鹏侠西行叙事中的性别意识
3.210 柏 悦 “帝国知识”:19—20 世纪德国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知识生产
3.220 边 芸 清代服制命案中的夹签制度
4.187 张永帅 高延超 时局、地域与全面抗战时期的云南铁路建设
4.195 刘 洁 拉日江妥神山历史地名考略
4.202 杨曾辉 唐宋时期云贵高原中东部边防溪洞研究
4.212 高 强 杜常顺 十六至十七世纪前期蒙藏互动关系与明朝应对
4.221 赵巾帅 控御与潜流:清中期青海地区民族交融情形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