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4-16 12:44:35李义源
教育界·A 2023年7期
关键词:自然科学二十四节气种植

【摘要】二十四节气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了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将二十四节气知识渗进幼儿教育,能让幼儿了解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形成良好的生活观念,激发爱国热情,同时感受到科学的神奇,自觉开始追寻科学的奥秘。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种植;自然科学;幼儿教育

作者简介:李义源(1997—),女,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七星湖幼儿园。

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在悠悠的时间长河中,勤劳善良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出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二十四节气便是其中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人们根据地球转动确定的有关气候变化的知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对应一种气候变化,也对应人们的生活与耕作内容变化。二十四节气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的特征,包括春夏秋冬四季的演变,以及下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一般规律,可以这样说,二十四节气就是古代的气象表,指导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实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也非常有名,甚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中国文化,教师可以将二十四节气知识融入幼儿教育,让幼儿对气象知识、气候变化感兴趣,也对气候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所了解,从而在探索中自主学习,获得进步。但要在幼儿教育渗透二十四节气,教师仍需掌握一定的技巧,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幼儿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知识。

一、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幼儿走近二十四节气知识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观察天气并结合劳作经验、天文知识得出的知识成果,展现了人们对时序轮转规律的看法。二十四节气知识对农业耕作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然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的播种与收获[1]。在教授二十四节气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结合二十四节气的现实价值开展教学。

比如霜降时节是柿子成熟的时期,教师可以于此时在生活游戏区域投放柿子,鼓励幼儿思考并尝试探究“柿子可以怎么吃”“柿饼该怎么做”等问题。为辅助幼儿探究,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游戏,同时将柿饼的制作方法运用形象的操作示范图表示出来,让幼儿在游戏情景中观察柿子的上霜程度,学习给柿子削皮、晾晒,从而在游戏中掌握生活技能,初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及其实用价值。

二、结合生活谚语与习俗,深入学习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基础知识成果,古人不仅编写了二十四节气歌,写下许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词,还运用自己的生活智慧创编了许多相关的谚语。

(一)教幼儿唱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描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不同时刻的特征。为了让人们更好地掌握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聪明的中国人创编了朗朗上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总结二十四节气的特征。二十四节气歌内容简单,句尾押韵,非常适合幼儿,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二十四节气知识,提高认知水平。教师可以在带领幼儿认识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的初期,就教幼儿唱二十四节气歌,帮助幼儿更顺利地进入后续的学习。

(二)带领幼儿欣赏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

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十分多,教师可以挑选相对简单的古诗与幼儿一同欣赏,让幼儿通过古诗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特点。《清明》《悯农》《秋雨中赠元九》《夜雪》等诗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不同节气的特点,其中《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的绵绵细雨;而《悯农》描写了处暑时节的炎热天气,以及农民下地劳作的场景;《秋雨中赠元九》描写了秋季的红叶青苔地、凉风暮雨天;《夜雪》描写了冬季时,夜里的风雪导致诗人的孤枕难眠。这些古诗与二十四节气相关,具有鲜明的气候特征,教师要运用形象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节气的认识。

(三)借助二十四节气谚语,让幼儿了解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古代劳动人民结合自己的劳动生活,创编了许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谚语,这些谚语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启迪智慧,有的指导实践。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谚语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与生活的关系。比如与雨水时节有关的谚语有“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这一谚語是说,在雨水时节,如果五更时下雨,那么白天午时太阳就会出来;还有“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到天明”,是说雨水时节早晨下雨的话,这一天就是晴天,晚间下雨的话,雨就会一直下,下到天明[2]。通过这些二十四节气谚语,幼儿不仅可以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还可以明白如何在生活中运用二十四节气知识更好地安排自己的出行,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四)展示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

除了带领幼儿学习节气歌、古诗、谚语,教师还可以带幼儿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民俗,拓宽幼儿的眼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印象。在民间,二十四节气与民俗息息相关,人们会根据节气举行不同的庆祝活动或者祭祀活动。比如在立春前一日,人们会组织打春牛活动,用桑木为骨,再将之与泥混合,共同筑成牛的模样,然后再用彩鞭鞭打筑成的“牛”,意为打春牛,这一活动的寓意是祈求丰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教师可以在介绍打春牛这一民俗活动之后,鼓励幼儿模仿打春牛的动作,并学习秧歌步,让幼儿体验民间重要节气到来时的节日气氛。除了打春牛,民间还有许多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习俗,教师不需要在课上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鼓励幼儿利用闲暇时间自行探索,主动学习。

三、寻找节气美食,鼓励幼儿探寻节气变化

稍加留意便可发现,在每个节气都有独特的美食。这些节气美食往往是利用当季的蔬菜、水果或者山野中可食用的叶、根、茎等制成的,对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显著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寻找节气美食,让幼儿关注节气变化,感受动手的乐趣。

(一)清明时节做春卷

清明时节雨水较多,田野中的荠菜娇嫩。教师可以组织春游活动,让幼儿带上篮子和小铁锹,踏上寻荠菜的旅程。一开始,会有幼儿不认识荠菜,把野草当作荠菜,教师需要提供耐心的指导,帮助幼儿在山坡、草地、田野、沟渠边寻找荠菜。在幼儿收集好荠菜后,教师需要到集市上买卷饼,并将荠菜洗干净、切碎,混点猪肉,添上食盐等,制作成春卷的馅儿,带回幼儿园。回到幼儿园后,教师可以让幼儿围坐在小桌旁,学教师做春卷。春卷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把卷饼摊开,放上馅料,再慢慢将卷饼卷起来即可,幼儿也可以顺利完成。在幼儿制作完成后,教师只需要将幼儿卷好的春卷放进锅里油炸,不一会儿,香喷喷的春卷就可以出锅了。

(二)谷雨时节拔竹笋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这个时节,美味的竹笋冒出尖尖,有许多人会在此时利用竹笋制作美食。春天的竹笋又称“山八珍”,很是鲜美。教师可以带幼儿到竹林寻找春天的竹笋,让幼儿认识竹笋,并尝试采摘竹笋。有的竹笋长得很高,有的竹笋却很矮,躲在落到地上的竹叶后面,幼儿需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在幼儿寻找竹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时机渗透有关知识—竹笋长得高,说明竹笋中的纤维老化,不可食用;很矮的竹笋则是刚刚冒出的竹芽,最是鲜嫩。在带领幼儿拔竹笋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如何将竹笋变成美食,让幼儿知道加工竹笋前需要把竹笋外面的硬壳剥掉,炒竹笋前则需要先焯水。

(三)腊八节聊腊八粥

腊八节时逢小寒、大寒节气,天气已经比较寒冷,为了抗寒,人们需要补充有营养的食品。腊八粥中有着板栗、核桃仁、杏仁、大枣、龙眼等有营养的食物,口感细腻、润滑,幼儿往往十分喜欢吃腊八粥。在腊八节,幼儿园可以开展不同的课程,比如针对小班幼儿开展“吃腊八粥”活动,让幼儿品尝腊八粥,知道腊八粥是香甜、有营养的,吃了腊八粥对身体好;针对中班幼儿开展“讲腊八粥的故事”活动;针对大班则可以开展“煮腊八粥”活动,带领幼儿一起选取颗粒饱满的花生、豆子、红枣,洗净后将其放入锅中,煮成腊八粥。这样的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幼儿更加了解二十四节气,知道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四、组织劳动实践,帮助幼儿理解节气与种植的关系

幼儿往往十分喜爱种植活动,而二十四节气是农作物播种的指导书,教师可以在渗透二十四节气知识时组织种植活动,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二十四节气的作用。

(一)组织种植活动

清明時节雨水较多,正是春种的好时候,教师可以组织种植玉米、花生、丝瓜、大豆、高粱等作物的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种植的乐趣,将二十四节气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深入的探究性学习。

到了谷雨时节,教师可以组织棉花种植活动。在棉花长出来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欣赏棉花的花,认识棉花的叶子,学习如何打去多余的叶子,让棉花枝叶的养分留存。在秋天,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摘棉花,学习纺棉线,用棉线织毛衣。

(二)探索科学种植知识

在幼儿了解节气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有关科学种植的讨论活动,带领幼儿思考“清明时节适合播种什么”“芒种时应该种植什么”,让幼儿结合二十四节气知识反思自己的种植活动是否顺应节气规律。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尝试在不合适的季节播种,通过实践感受二十四节气知识的重要性。

此外,在种植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逐渐发现,有的植物会生病,有的植物会出现各种虫害,种植者需要根据节气知识科学养护植物。在此时,教师可以渗透科学种植知识,比如在立冬时节要防治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小雪时节要及时收获白菜,否则后续会因为气温骤降来不及收获;大雪时节要防治小麦纹枯病……

五、家园积极合作,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授二十四节气相关的知识,可以加深幼儿对自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的认知,让幼儿爱上观察,爱上大自然。要巩固教学成果,教师还需要积极地与幼儿家长联系,鼓励幼儿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渗透二十四节气知识,让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知识感兴趣,产生探索性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种植、收获等活动。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或者幼儿园投放有关节气知识的绘本,帮助幼儿掌握二十四节气知识,理解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同时提高幼儿的感悟能力。

教师可以和家长合作,将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内容变成趣味故事、情景剧等,让幼儿通过情景剧表演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认识。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书画作品展示出来,让幼儿欣赏,陶冶幼儿的情操。

结语

对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幼儿形成科学的学习观、正确的价值观,也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二十四节气知识,幼儿内心会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持认可态度,对民族文化也会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学习二十四节气也会让幼儿意识到,要时刻与自然和谐相处。幼儿教师应当用多种方式将二十四节气知识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课程,启发幼儿学习,激发幼儿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让幼儿自觉靠近优秀传统文化,爱上劳动,在优秀传统文化和大自然的影响下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付娟.二十四节气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18(01):91-108.

[2]蔡雪芬,张威敏,吴珍华等.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体验园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3):158-159.

猜你喜欢
自然科学二十四节气种植
“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荣誉杂志(2016年8期)2017-01-05 12:11:21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巧用孩子的“插嘴”激活课堂
青年时代(2016年27期)2016-12-08 08:15:37
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
环球时报(2016-12-01)2016-12-01 08:16:10
“二十四节气”都包括什么?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浅析影响辣椒生长和种植的几个因素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7:54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演变与发展
商(2016年8期)2016-04-08 09: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