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加快建设幼儿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简称《评估指南》)。在现阶段,教师深度学习《评估指南》,并基于《评估指南》的具体要求,明确办园方向,优化保育、安全工作,并加强家园合作等,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关键词】《评估指南》;幼儿园;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朱元立(1998—),女,江苏省启东市海韵幼儿园。
随着党中央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2022年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其能够有效满足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发挥好质量评估的引领、诊断、激励等作用,让幼儿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开展幼儿园管理工作时,幼儿园及教师以《评估指南》为导向,能够全面深化幼儿园的教育改革,解决“重结果轻过程”“重他评轻自评”等问题,突显幼儿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坚持科学理念,明确办园方向
幼儿园的存在不单单是为了进行基础知识的渗透,提高幼儿的基本能力,更是为了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让幼儿逐步成为国家的栋梁。《评估指南》中也指出,教师应当坚持正确的教育理念,切实地提升办园的水平和教育的品质。对此,在进行幼儿园管理时,教师也要主动地引入立德树人、以儿童为本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清晰的育幼方向[1]。
(一)注重德育指导,形成高尚品格
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渗透已久,许多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时,会将德育放在关键位置,意在促进幼儿品德素养、人格品质的全面发展。《评估指南》中也着重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要求幼兒园做好品德启蒙的工作,切实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在幼儿园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需求、思维特点等,设计恰当的德育主题活动,并开发多样化的德育资源,以便活化德育方式,全面提升德育品质,进而真正地提高幼儿园的育幼质量。
例如,遵守社会秩序,懂得互相谦让是幼儿需要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之一。对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开展了有关文明秩序的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准备了一筐玩具。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先将准备好的玩具摆在桌子上,请幼儿上前来拿玩具。在拿玩具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幼儿拿取玩具时存在秩序混乱的问题,便提问:“你们拿玩具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并邀请幼儿回答。
在倾听幼儿的回答后,教师提出“要如何拿玩具,才能够又快又不拥挤呢?”“在生活中有哪些场所是需要排队的呢?为什么要排队呢?”等问题,使幼儿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意识到有序排队的重要性。随后,教师再请幼儿将玩具放回原处,并以排队的方式重新拿玩具,促使幼儿在活动中体会到自觉排队、友好谦让的重要性。
教师在幼儿园中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能够助力幼儿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使幼儿在步入社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规则,与他人和谐共处。
(二)遵循发展规律,促进整体发展
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学习活动来说,游戏更能调动幼儿的热情,让幼儿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评估指南》中也指出,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为幼儿设定游戏化的活动形式,使幼儿在玩乐中实现全面成长。
基于这一背景进行幼儿集体活动的设计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添加游戏元素,促使幼儿通过玩游戏获得身心发展。但是,在安排游戏时,教师也要注重教育的连续性,要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设定不同难度的游戏活动,以便幼儿获得持续发展[2]。
比如,在开展语言教育时,教师便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应用绘本为幼儿设定难度不同的游戏活动。首先,针对小班幼儿,教师提供图画较多、文字较少的绘本,并组织角色扮演等游戏活动,促使幼儿通过模仿绘本情节来增强对绘本的理解。其次,针对中班幼儿,教师则可适当提高绘本的难度,并组织幼儿开展小组共读等活动,引导幼儿基于小组的力量,共同解读绘本的信息,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最后,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提供阅读难度更大的绘本,并请幼儿根据绘本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幼儿的创造能力、想象思维获得进一步的锻炼。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不仅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也能够逐步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
显然,教师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引导幼儿开展难度不同的游戏活动,能够保障幼儿发展的整体性和持续性,让幼儿循序渐进地成长。
二、落实保育安全,实现健康发展
做好保育安全工作,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在以往的幼儿教育中,大多数教师将目光聚焦在活动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保育和安全工作。而《评估指南》针对卫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护方面提出了保育和安全的评估指标。因此,幼儿教师也要做好卫生保健等工作,切实彰显幼儿园的保育作用和教育价值[3]。
(一)做好卫生保健,营造卫生环境
素质教育理念、课程游戏化概念的提出,使许多教师将工作的重心放在活动设计上,以至于忽视了卫生保健工作,而幼儿教育阶段是儿童成长的重要时期,关系着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做好保育工作与教育工作的整合,确保餐食的营养均衡性,并指导幼儿参与餐前准备、餐后清洁等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强化劳动意识、环保意识等。
比如,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需求,科学制订食谱,确保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物质。此外,对于需要特殊照料的幼儿,教师要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避免幼儿在就餐中出现过敏等情况。
其次,教师要与幼儿园配备的专职人员共同监测幼儿的成长情况,以便基于健康观察不断改进食谱和保育措施。此外,教师也要对幼儿渗透生活常识,引导幼儿形成自主饮水、添加衣物、更换衣物的意识,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在幼儿就餐前,教师也要组织幼儿洗手,并引导幼儿完成餐后清洁,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教师从餐食设计等方面出发,做好保育工作,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幼儿在健康成长之余,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意识。
(二)开展安全防护,构建安全环境
安全的成长环境是幼儿参与一切学习活动的前提,试想,如果幼儿的成长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幼儿参与集体活动时有可能会发生意外,从而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4]。因此,教师要强化安全观,主动地检查幼儿活动的环境以及活动材料的安全性,使幼儿拥有安全的成长环境。此外,教师也要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发生意外伤害。
例如,在开展“我的城堡”沙水游戏活动时,教师便有意识地做好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等工作,以使幼儿更加安心地参与沙水游戏活动。在幼儿参与活动之前,教师先对沙地进行安全检查,避免沙地中含有尖锐物品误伤幼儿。随后,教师对活动所需的材料进行安全检查,如查看小水桶的把手是否牢固、小铲子上是否有倒刺等,以便幼儿在后续参与游戏时可以放心地使用这些工具。
之后,教师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在沙地中不要追逐打闹,不要用带有沙子的手直接揉眼睛等,使幼儿在游戏中自觉增强安全意识。这样,在正式开展沙水游戏时,幼儿便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尽情地享受游戏活动,感受沙水游戏的魅力。
教师认真落实《评估指南》中的安全防护要求,做好安全措施和安全教育工作,强化安全防范观念,能够减少幼儿发生意外的风险,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使幼儿更加享受一日活动,并從一日活动中汲取成长的养分。
三、做好家园建设,提升教师能力
教师和家长都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引路人,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不仅能促进家长、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还可以形成协同育人的新模式,为幼儿的成长助力。此外,在《评估指南》的背景下进行幼儿园管理时,教师除了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还要参与各项职业训练,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从而更好地辅助幼儿的成长[5]。
(一)开展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许多家长一直对幼儿教育持有错误的观念,认为幼儿教育只需要教师和幼儿园负责,而自己只需为幼儿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即可。显然,这样的想法低估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评估指南》中明确提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主动地与家长建立联系,邀请家长到幼儿园体验生活,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并请家长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以便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幼儿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积极建构协同育人的管理机制。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家长开放日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当前的育幼策略及育幼思想,使家长加深对幼儿园教育方式的了解。在幼儿与家长来园后,教师微笑迎接家长和幼儿,并鼓励幼儿为班级里的绿植浇水,借机渗透劳动教育的观念,促使家长在生活中为幼儿创造劳动的机会。
随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小医院”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角色对话中了解就医的基本流程,强化社会生活能力。紧接着,教师再指导幼儿应用废旧纸箱裁剪“熊猫”,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使家长认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在家长开放日活动结束之时,教师请家长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基于家长的建议,合理地调整和优化幼儿园的活动形式,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教师借助家长开放日的机会,利用常规幼儿集体活动向家长渗透当前的幼儿教育思想和策略,能够纠正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引发家长对劳育、美育的重视,使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二)健全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发展
近年来,课程游戏化、素质教育等概念的出现,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思想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评估指南》中同样指出了建设一支高品质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并将教师的品质评估放在考查的突出位置。因此,幼儿园也要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幼儿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评估指南》的指导下,幼儿园可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首先,幼儿园要制订科学的教育培训计划,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为建立教师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幼儿园要创建外出学习、线上学习等多种途径,开发幼儿教师学习新颖教育理论的渠道,加快幼儿教师的成长速度。
接着,幼儿园要基于教师的差异性,采取分层管理的模式,让新进教师快速地积累实践经验,让经验充足的教师可以优化活动设计,从而盘活整个教师队伍。之后,幼儿园需要设计系统的反思体系,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估,以便教师在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之余,发现集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活动优化,逐步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
显然,幼儿园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能推动《评估指南》在幼儿教育中的落实,还能够塑造一支能力强、素养高的教师队伍,从而切实地提高育幼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评估指南》的出台,让幼儿园拥有了更加明确的幼儿教育改革方向,使幼儿园可以基于指南中的各项要求细化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从而通过明确办园方向,做好安全防护,建设教师队伍等举措,切实地提高幼儿园的教育品质。因此,在未来开展幼儿教育工作时,幼儿园应基于《评估指南》的基本思想、考查要点等,优化幼儿园管理模式,真正地凸显幼儿园保育、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燕.新建幼儿园“三模式”园本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21(Z1):49-52.
[2]张芬芬.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幼儿园班级管理质量的提升策略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04):245,247.
[3]马晓丽.在“改”与“变”中求发展:幼儿园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28):85-86.
[4]孙昕.浅谈智慧管理策略在幼儿园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1(11):83-84.
[5]黄艳丽.以人为本理念下关于幼儿园管理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22(01):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