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尧
心衰是多种心脏疾病进展到严重阶段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症,被称为“心脏病最后的战场”。按发生的部位,有左心衰、右心衰之分,临床以左心衰多见。过去,这种病症多见于老年群体;而近些年患者群体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年轻人出现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因此,不仅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等老年患者需要注意,有这些疾病的年轻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时也须警惕心衰的可能。
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比较常见的癥状,患者经常会因为运动导致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加大,导致肺淤血加重,诱发呼吸困难。引发呼吸困难的运动量,随着心衰的加重而逐渐减少。左心衰竭患者还常见端坐呼吸,即平卧会导致回心血量增加,膈肌上抬,呼吸困难明显,只有处于半卧位、高枕卧位、端坐才可以得到改善。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也是左心衰竭比较常见的症状,就是睡后憋气惊醒,被迫取坐位,如果病症严重可能出现哮鸣音(心源性哮喘),一般可以在端坐后缓解。
咳嗽、咳痰、咯血 咳痰、咳嗽是支气管黏膜淤血导致的,经常出现在夜间,处于立位、坐位的时候咳嗽症状能明显减轻。痰液多呈白色浆液性状泡沫样,存在血丝,急性左心衰发作的时候可能出现粉色泡沫样痰。如果长期慢性肺淤血,会使肺静脉压力升高,进而导致支气管黏膜血管破裂,出现大量咯血的情况。
目前,心衰这一病症还无法治愈,基础治疗目标就是延缓病症发展,降低住院率、病死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其治疗措施包括——
药物 是治疗心衰的基石,临床以“金三角”组合为主,即: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逆转心室的重构;用β受体阻滞剂(BB)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功能;用醛固酮拮抗剂调整患者机体的水钠平衡。近几年,以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β-受体阻滞剂(BB)和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MRA)为基础的“新四联”药物治疗模式,得到了国外权威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的明确推荐。
手术 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常见的心衰原因。如果心脏彩超发现心脏瓣膜,如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出现病变或冠状动脉增强CT、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就需要尽早治疗,必要时要接受手术治疗,如心脏瓣膜替换、心脏移植、冠状动脉搭桥等。
CRT/ICD 有些心衰患者存在心脏各部分收缩不同步的情况,这会影响心肌的收缩力。通过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使左心室、右心室重新恢复同步的收缩,有效改善心衰症状,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降低住院率、死亡率。此外,心衰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有心脏性猝死的风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这种情况的最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