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娟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归宿,但是在面对死亡时,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念与选择。死亡除了是医学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一个饱受病痛折磨的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时,如能获得良好的临终关怀,无疑是减少痛苦、获得慰藉的最好方式。
临终关怀顾名思义是对濒临死亡的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及尽可能的帮助,使其能安然地故去。临终关怀十分重视患者的心理、社会和精神方面的问题,能有效维护患者的尊严,使其能安宁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而中国人重视孝道,绝大多数子女不愿意让父母进入到临终关怀阶段,往往不惜一切代价来延长父母的生命,如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等方式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其所起到的治疗效果微乎其微,不仅会导致医疗资源浪费,也会加剧患者的痛苦,使其只能在病痛的折磨中走向生命的终点。
还有很多人错误性地认为,临终关怀等同于放弃所有治疗。实际上,临终关怀不会促进、也不会延迟患者死亡,其主要内容包括对症治疗、家庭护理、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和消极情绪。临终关怀能让患者在关爱与舒适的环境中离开人世,也能让患者家属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临床上,临终关怀常由医师、护士、社会工作者、家属、志愿者以及营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等多方面人员共同参与。其中,家属可做的内容包括——
1.临终患者多处于脱水状态,周围血液量锐减,因此皮肤摸上去有冰又冷。此时家属切勿以为患者觉得冷而给他盖上厚厚的被褥;而是应该为患者盖上比较轻薄的被褥,并为其轻轻地按摩手脚,或是给予温水擦拭。
2.临终患者由于呼吸衰竭会出现喘气困难的情况,多数家属会选择让医院为患者提供氧气,但是此时患者已失去吸氧能力,即便吸氧也无法减轻其“呼吸饥渴”的现状。此时,家属可以通过打开窗户、减少人员集聚等,为患者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气流动空间。也可请医生酌情采取吗啡等合成麻醉剂,来减少患者喘气困难、焦虑等症状。
3.随着患者病情加重,会逐步出现吞咽困难,无法进食也无法饮水。此时,部分家属会让医生采用胃管形式给患者供给食物和水,但实际上患者这时已经无法感觉到饥饿的存在,进食已经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欣快感。而且此时喂食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物进入气管造成窒息等情况,从而致使患者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
4.临终患者由于疾病的纠缠,会产生极大的痛苦。此时,可以采用一些止痛剂,讓患者能继续与家人相处与交谈,使其能无痛苦、平静地走向死亡。
5.临终患者的最后阶段可能会出现喋喋不休的现状,如满口家乡话。此时患者并非与外界进行交流,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或是在回忆天真无邪的童年,或是在回忆意气风发的青春岁月。家属此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安静地陪伴在患者周围,切勿走开。
6.死亡的接近,会让患者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一旦呼吸,积聚在喉咙、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之为“死亡咆哮”。此时使用吸痰器已经无法达到减轻痛苦的作用,只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应该将患者的身体翻向一侧,枕头抬高一些,或是采用药物减少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临终患者最后听觉会逐渐消失,因此需要家属能将患者想要听的话、家属想说的话尽早告知患者,即便患者已经无法回应、无法听到,但只要说出来,就能让他们感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