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消毒质量管理规范

2023-04-16 21:38刘若愚唐冰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产区消毒液养猪场

刘若愚,唐冰

(1.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湖南邵阳 422000;2.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邵阳 422601)

作为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生物安全措施,消毒在动物疫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可阻断病原微生物从外部环境传入,而且可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畜群内部扩散。在以免疫为主的动物防疫时代,消毒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非洲猪瘟的出现,迫使养猪场把消毒作为防控工作的头等大事来做,养猪场消毒研究进入井喷期。郝雪华[1]、石遗志[2]、陆富贵[3]、杨锦辉[4]、苏有梅等[5]从生物安全管理的角度对消毒进行了探究,齐娟[6]、邵善红[7]、李正华[8]、关伟[9]、马延庆等[10]对养猪场消毒的错误做法进行了剖析,高岩[11]、张意龙[12]、张海建[13]、张乐[14]、刘成等[15]从不同侧面对养猪场消毒进行了论述,韩万利[16]、荣道兴[17]、谢华艳[18]、李由亚[19]、尹怀磊等[20]从具体操作层面对养猪场消毒灭源进行了探索。这些工作,对于养猪场消毒工作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鉴于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开展养猪场消毒的研究缺失,而对于非洲猪瘟背景下的养猪场来说,消毒质量管理规范具有不可或缺性。据此,笔者在各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人多年技术推广工作经验,试图建立养猪场消毒质量管理规范。

1 消毒硬件设施建设

1.1 建立健全三个出入口的通道消毒系统

场外与管理区、生活区之间的通道消毒系统,管理区、生活区与生产区之间的通道消毒系统,内部员工从装猪台回到生产区的通道消毒系统。

1.2 建设猪只出入专用通道

修建从生产区直抵场外的售猪专用通道,配备透明钢化玻璃和可开启雨棚,用于猪只的现场确认筛选与清洗消毒;通过坡道设计,确保单向流动。隔离场(舍)配备独立的卸猪台,专供引进猪只时使用。

1.3 建设独立的污染治理区

在生产区下风口建立独立的污染治理区,将病死猪暂存冷库和粪污处理场所设置在污染治理区,污染治理区与生产区用围墙严格隔离。病死猪暂存冷库双侧开设遥控门,并在生产区侧设计坡道,实现单向流动,生产区人员不直接接触冷库。

1.4 建设本场自有清洗消毒中心

洗消中心应选在距离猪场3,000m 左右,距离其他动物养殖场(户)大于500m,远离动物饲养场区、交易场所、居民生活区、工业区的地方,对将进入本场的车辆和大宗物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

2 人流车流物流猪流管控

2.1 对人员、车辆的出入管控

1)对猪贩、装猪车辆的出入管控。禁止猪贩和装猪车辆进入场区(包括管理和生活区)。

2)对其他人员和车辆的出入管控。加强外来服务、交流和监管人员及其车辆的入场管理,未经猪场管理者同意,外来人员和车辆不得擅自进入管理和生活区。不管什么来头,外来人员与车辆均不得进入生产区。本场人员出入场管理与外来人员一样,实行无差别管理。回场人员至少要在生活区内隔离两天,第三天再通过消毒通道,方可回到生产区。

3)对物品的出入管控。对带入物品进行严格检查,活畜、场外生熟肉品及相关加工食品一律不得入场。饲料、兽药等大宗物品须经猪场自有洗消中心消毒后,方可入场。

2.2 净污分明

1)严格区分净道和污道。净道主要供饲养员行走,运输饲料以及猪群转运等,污道为病死猪、污染物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

2)确保工具专用。清洁专用与污染专用工具,用油漆明显标识,不能有交叉。日常工具要做到专舍专用,严禁串舍使用。维修工具在不同猪舍之间用时,做到使用前和使用后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

3)杜绝逆向流动。禁止污染治理区与生产区之间人员和物品逆向流动,污染治理区的出场道路和猪场入口道路分别与县乡道路连接,不要在养猪场围墙外联通。

2.3 对猪只的出场管理

1)销售猪只一律通过售猪专用通道。一旦猪只被确认购买而出了场,即无法返回场内。

2)病死猪只外运一律通过暂存冷库。通过暂存冷库位于污染治理区侧的遥控门,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人员在生产区外收集病死猪。

3)淘汰猪只的出场要分类管理。疫病原因淘汰的猪只,通过病死猪暂存冷库出场;非疫病原因淘汰的猪只通过售猪专用通道出场。

2.4 对外购猪只的入场管理

1)做好购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原则上自繁自养,不要从外部引入任何猪只。确属无奈,必须引进猪只时,需事前准备好单独的隔离场或要求至少距离生产区300m 以上的隔离舍。若无此条件,不管外购生猪的必要性有多强,都要早断念头。对拟选调的猪场和猪群进行疫病风险评估,具有不确定性者,一律免谈。

2)做好路途动物防疫工作。使用本场专用或供种猪场专用的车辆,在卖方猪场自有的洗消中心严格消毒两次,空置至少一天后再装猪。途中,尽量避开停有载畜车辆的服务区或饭店,出现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种猪,应及时联系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到达后的入场管理。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隔离场(舍)装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在隔离场(舍)隔离观察30d[21]。经隔离观察合格的,方可混群。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3 全面消毒

3.1 出入人车物的消毒

1)从场外进入管理和生活区人员的消毒。猪场大门口消毒通道设喷雾消毒室,入场人员先通过电子自动控制喷雾消毒室,再踩踏2%氢氧化钠液浸湿麻袋,方可进入场内管理和生活区。除了有本场工作人员监管,确保不在场内下车的外,司机也要经过这个消毒程序,方可驱车进入管理和生活区。

2)出入生产区人员的消毒。本场员工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包括头发),用已消毒的毛巾擦干身体,换上生产区内已消毒的衣裤、鞋袜、帽子,再通过20~25cm 深的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员工从装猪台回到生产区时,要经过该处的人员通道消毒系统消毒到位后,方可返回。

3)出入车辆的消毒。场外车辆一律先在距离猪场3km 左右的自有洗消中心消毒。进入管理和生活区的车辆,需要在入口再次消毒。猪场入口车辆消毒池池长至少为轮胎周围长的1.5 倍,池宽与猪场入口相同,池内药液深度不小于15cm,同时,配置低压消毒器械,对进场车辆喷雾消毒。消毒池内放置3%氢氧化钠溶液。车身、车轮可使用1:800 二氯异氰脲酸钠。猪场生产区入口亦设相同的车辆消毒池,供专用车辆进入消毒。

4)带入物品的消毒。工作人员的随身衣物,要经过彻底消毒后方可送入生产区。药物、饲料等生产投入品和医疗器械等必要的生产用具进入本场生产区前,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对其采用熏蒸、浸泡、煮沸等方法进行消毒。

3.2 猪舍的消毒

1)工作人员和用具的消毒。所有猪舍设脚踏消毒池,定期更换消毒液,工作人员进入猪舍前要踏入消毒池内浸泡2~3min,经消毒盆洗手后方能进入猪舍。饲养员不得串舍,勤洗常换工作服。每天对料槽、饮水器进行清理和消毒,规范使用医疗器械。

2)带猪消毒。每天用氯制剂预防剂量配成消毒液,冲洗猪舍地面。定期选用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较小的消毒剂,带猪喷雾消毒。随季节气温变化调整消毒药液温度,寒冷季节药液温度应略高于30℃,以防猪只受寒,炎热季节药液温度保持在20~30℃,以防暑降温。

3)以栋为单位全进全出的空舍消毒:将能移出圈舍的设备和用具一律拿到室外,进行维护保养和彻底消毒。对不能移出圈舍的设备就地清洁,对不能移动的水线进行清洗除垢。对所有栏舍进行彻底清扫,仔细冲洗下水道或排污沟,接着用2%~3%氢氧化钠消毒液浸泡消毒1~2h,随后用高压清洗机清洗,干燥后消毒液喷雾消毒;再度干燥后,回装所有移出的设备和用具,最后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消毒24~48h。

4)以栏为单位“全进全出”的空栏消毒:空栏后,将本栏内的料槽、水槽、保温箱等设备和用具移到圈舍外面进行冲洗或擦拭,并用0.2%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或擦拭消毒,随后在太阳下进行晾晒。彻底清理打扫本栏后,用2%~3%氢氧化钠液浸泡本栏1~2h,随后用高压清洗机清洗,干燥后用复合碘制剂或复合季铵盐类消毒液喷雾消毒;回装设备和用具,再喷雾消毒一次,干燥后备用。

3.3 猪体保健消毒

1)配种和采精前后的种猪。配种和采精前后,应对母猪的后躯、阴部和种公猪的下腹部、包皮清洗消毒。

2)妊娠母猪。在分娩前5 天,用热毛巾对妊娠母猪全身皮肤进行清洁,然后用0.1%高锰酸钾水擦洗全身,在临产前3 天再消毒1次,重点要擦洗会阴部和乳头,保证仔猪在出生后和哺乳期间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3)哺乳母猪。定期清洗和消毒哺乳期母猪的乳房,每隔7 天消毒1 次。

4)新生仔猪。在分娩后用热毛巾对全身皮肤进行擦洗,在保证舍内温度25℃以上的前提下,用0.1%高锰酸钾水擦洗全身,再用毛巾擦干。

3.4 场区公共区域和特殊区域的消毒

1)公共区域的消毒。每天清除杂草,清理垃圾,及时清理废旧设备和工具,以便消毒时不留死角,也减少小动物的藏身场所,让消毒更彻底。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蚊、蝇、鼠、蟑螂。每周固定时间对饮水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每旬一次公共区域的清洗消毒,场内车辆可用0.3%~0.5%过氧乙酸等,道路可用氢氧化钠,一般场地可用卤素类消毒液,堆放过粪污处用0.5%的过氧乙酸消毒。

2)饮水系统的消毒。定期检查水塔和输水管道,及时进行清洗除垢。将装好糊状氯消毒剂的多孔塑料容器悬挂在水塔供水系统的入水口内,在水流的作用下,缓慢地从袋中释出消毒剂,对饮水进行持续消毒。

3)排水沟、污水池、粪坑的消毒。这些区域的清理和消毒工作易被忽视,在每旬一次的清洗消毒中,务必作为工作重点,保证清理干净。

4)售猪专用通道、隔离场(舍)装猪台、病死猪和粪污无害化处理场所的消毒。每次使用前对售猪专用通道进行消毒。每次销售猪只后应立即清洗,待干燥后消毒。隔离场(舍)装猪台和尸体剖检室每次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洗消毒。场内运送病死猪尸体的车辆及所经道路,使用后立即用2%~3%氢氧化钠消毒,对病死猪暂时储存的冷库、粪污治理工程及其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灭源。

4 高效消毒

4.1 合理选择消毒方法

1)根据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不同消毒方法在不同场合其消毒作用和效果有所差异。因此,猪场在消毒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对象,选择相应的消毒方法并合理运用。如耐湿热物品可煮沸消毒,怕热怕湿物品可采用气体消毒剂,怕热而不怕湿的物品则可选择消毒液浸泡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2)根据疫病类型确定消毒重点。消毒主要针对传播途径,因此,就每种病原的消毒重点也有所不同,经消化道传播的,应注重环境卫生及饲料、饮水和饲养用具的消毒,经呼吸道传播的疫病,要有重点地对猪舍空气和物体表面加强消毒。

3)根据疫病流行强度和病原微生物滋生速度掌握消毒频次。疫病多发季节,要增加消毒频次。倘若养猪场发生疫病,必须执行临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程序,用来消毒的消毒剂因疫病种类而异。通过饮水管投药时,尤其是维生素等营养类药物,停药后一天即要采用脉冲等方式对饮水管和饮水器进行消毒,避免微生物滋生。

4)根据季节选定消毒工作开展的时段。夏天应避开中午等炎热时间段,以免因环境温度过高造成药液大量挥发,而刺激猪只的呼吸道。冬天应选择中午等温度高的时间段,以减缓因消毒导致的猪舍温度下降。

4.2 有效控制环境条件

1)搞好环境卫生。有机物的存在既对病原微生物起机械的保护作用,又可能会使部分消毒液与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结合成不溶性的化合物[15],影响消毒液作用的发挥,降低消毒对病原微生物作用的浓度。因此,在消毒前应彻底清扫,并用水冲洗,清扫出来的粪污应无害化处理,防止重新污染周围环境。

2)控制环境酸碱度。次氯酸、苯甲酸、三氯异氰脲酸钠等消毒药在酸性环境中的杀菌作用加强,生石灰在酸性环境下会被中和而减效。碱性环境下,细菌带的负电荷增多,有利于阳离子消毒剂杀菌,而阴离子型消毒剂则在酸性条件下效果好。

3)熏蒸消毒环境需满足多项条件。空舍,能密闭,房舍温度保持在18℃以上,相对湿度在60%~80%,具有远离易燃物品的熏蒸药物置放点,操作人员能有序而快速撤离。

4)同一消毒方式也要因环境条件而适度变化。“带猪消毒喷细雨,无猪消毒超雾化”,就是根据栏中有无猪只调整消毒雾滴大小的生动写照。带猪消毒时的雾滴不能太细,200~500μm 为宜,以减少猪只吸入量,避免引发呼吸道疾病。空栏时,小于10μm 为宜,让雾滴长期漂浮在空气中,接触空气中的各种颗粒及物体表面,消毒更彻底。

4.3 科学选配药物

1)科学选择药物。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结构、特性、某些化学成分以及生长时期等选择相应的消毒药物。一般肠道病菌和病毒性感染,可选用5%漂白粉或1%~2%氢氧化钠热溶液对猪舍进行消毒,但当发生细菌芽孢引起的传染病时,则需使用10%~20%漂白粉乳剂、1%~2%氢氧化钠热溶液或其他强力消毒剂。

2)掌握消毒剂浓度。不同的消毒剂量,其消毒效果不同,视各种微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条件而定,应对症、对时、对物下药,以保证确实的消毒效果,同时减少药物浪费。

3)严格配制药液。严格按照配制方法,保证稀释均匀、现配现用。过氧乙酸A、B 液在使用前24 小时(以各厂家说明书为准)混合,效果最佳。不加水的生石灰直接泼洒无效,受潮或配制后放置过久亦失效,只有现场使用新鲜的生石灰,加入其重量70%~100%的水形成熟石灰,将所得的熟石灰再加4~9 份水,得到的才是10%~20%石灰乳。最好采用合格的饮用水配制消毒液,也可以用自来水配制消毒液。采用地下水配制消毒液的,应事先进行水质监测。一些区域的地下水矿物质含量高、硬度较大,用作稀释液时,与消毒药物可能发生化学反应,降低消毒液的药效[7]。

4)定期轮换使用消毒剂。不同消毒药杀菌谱和灭菌效率不尽相同,不要长期使用一种消毒药。同一种消毒药在不同季节对同种病原微生物消毒作用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如含有醛或碘的消毒药,在寒冷的季节(20℃以下)的消毒作用大大下降[10]。轮换前后的两种消毒剂不能存在配伍禁忌,否则会降低消毒效果。

4.4 同步进行消毒

1)无论是环境、空栏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2)猪只转群或批次销售完毕后,要立即对腾空区域同步清洗和消毒。

3)每个季度选定一天作为全场消毒灭源日,在这一天或视天气情况微调后的那一天,全场所有区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同步进行消毒和杀虫灭鼠。

4)受到周边疫情威胁或已经发生疫情时进行的临时消毒,必须选用针对性强的消毒药和方法,反复进行全场大消毒。

5 消毒效果监测与生物安全措施协同

5.1 建立消毒工作可追溯体系

建立格式化消毒台账,对消毒时间、消毒场所(对象),消毒方式及其执行者、消毒药物及其配置者、消毒指令的下达者、消毒工作的验收者(证明者)进行精准记录,最好实行电子化填写和管理,以便于减少追溯的成本,提高追溯效率。

5.2 建立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对细菌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可用空气消毒效果评价法、饮水消毒效果评价法或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评价法。对病毒消毒效果进行评价,可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分子生物学评价法或细胞培养评价法。每种方法各有优劣,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客观评价消毒对细菌和病毒杀灭效果。

5.3 建立结果利用制度

要根据疫病防控实际效果和消毒效果评价结果,对照消毒台账,进行比对分析,总结经验和教训。根据不同结果提出针对性措施,建立消毒排查反馈机制,持续巩固消毒成果。

5.4 生物安全措施协同

新建养猪场,要从选址、布局开始,打造协同高效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免疫接种、隔离观察和治疗,减少应激,改善饲养管理,做到增强猪只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相结合。开展疫情监测、免疫效果监测、猪群健康状态检测,做到环境检测和猪体检测相结合。全面构建生物安全体系,应对日趋复杂的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保护猪群健康。■

猜你喜欢
生产区消毒液养猪场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84消毒液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84消毒液的安全使用
泡在“消毒液”里也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