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与探讨

2023-04-16 21:38申玉军兰淑芬姜红岩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专业户粪肥粪污

申玉军,兰淑芬,姜红岩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 山东青岛 266200)

近年来,非洲猪瘟对短时期内生猪存出栏、市场价格等带来了较大影响,国内大型养殖集团顺势进行了生猪养殖的战略扩张,较多社会资本也涌入生猪养殖行业,对生猪养殖产业将带来深远影响。为加快推进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笔者对青岛市即墨区的生猪养殖现状及特点进行了调研,并探讨推进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对策。

1 即墨区生猪养殖产业主要特点

1.1 养殖主体发生变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10 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的加快,以及生猪市场的不稳定,散养户退出迅速。近几年,即墨区的饲养主体也在发生变化,目前主要分为大型养殖集团投资的养殖基地、规模化养殖场和生猪养殖专业户。根据2019 年统计,从养殖场户数量看,即墨区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仅71 家,生猪养殖专业户达到1,200 余家;从养殖数量来看,规模化养殖比例约为52%。受非洲猪瘟、市场价格变动大且快、大型集团和社会资本涌入生猪养殖产业等因素影响,近两年尤其是2022 年以来,不少生猪养殖专业户陆续停养退出,大型养殖场建成投产,仅牧原集团投资建成并投产的一个六层立体式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就达10 万头,约为以往年度总出栏量的30%,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显而易见。

1.2 龙头企业占比提升较大,养殖结构变化趋势明显

截至2022 年上半年,在即墨区建成投产的大型养殖集团包括牧原集团、正大集团、大北农集团,其中牧原集团“自繁自养”式养殖基地存栏能繁母猪可达5,000 头,年出栏育肥猪10 万头;大北农集团“公司+农户”式养殖基地存栏能繁母猪可达5,000 头,年出栏仔猪10 万头;正大集团“公司+农户”养殖基地存栏能繁母猪可达6,000 头,年出栏仔猪12 万头,一个育肥基地年出栏育肥猪1.6 万头。另有社会资本投资的炎帝生猪养殖企业能繁母猪设计规模达到2 万头,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预计2023 年上半年投产。即墨区生猪养殖产业结构正在由以生猪养殖专业户为主,向以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为主快速转变,随着龙头企业设计规模不断加大以及产能的不断释放,龙头企业占比会越来越高。

1.3 生态环保得到高度重视,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

自2017 年“环保风暴”以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因地制宜、因场施策,指导养殖场户采取干清粪、异位发酵床、膜覆盖等技术模式,加快配建粪污处理设施。新建的养殖场必须遵照“三同时”要求,旧场户重点投资改造完善雨污分流和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户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粪污治理主体意识得到加强,实现了“重生产、轻环保‘向’生产环保两手抓”的转变。即墨区规模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生猪养殖专业户配建率在95%以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 生猪养殖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猪繁育体系不够健全

即墨区无一级种猪场,现有二级种猪场4 处,其中正大集团的2 处二级种猪场不对外销售二元能繁母猪,另外2 处二级种猪场仅存栏种母猪约1,000 头,大部分的养殖场户需引进外地的优质能繁母猪。现有生猪人工授精站1 处,种公猪约30 头,仅在即墨东部设立了生猪精液销售网络。不仅即墨区,整个生猪养殖产业的种猪体系存在自主创新偏弱的问题,养殖场户饲养的主要是由长白、大白、杜洛克等外源猪种二元杂交生产出来的能繁母猪,存在“卡脖子”风险。商品猪场生产育肥猪所用的公猪精液良莠不齐,也造成能繁母猪生产性能差异较大[1]。

2.2 部分养殖场户生产效能较低

早期建成的养殖场户没有规划、设计不合理、设施化水平低,大部分养殖业主年龄偏大、管理及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生猪产业生产效能低下。尤其是,非洲猪瘟以来的生猪市场阶段性高价位引发了“肥留母”、“二次育肥”的现象,更是拉低了生产效能,还浪费了饲料资源。目前,生猪养殖已由“等行情”时代转向“拼成本”时代转变,需要从提升养殖水平方面要效益,管理落后、效能低下的养殖场户会逐步失去竞争力。

2.3 养殖门槛提高和饲料持续高价叠加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对养猪行业的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乡村生态振兴和环保治理对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型养殖集团的扩张对生猪养殖水平和成本竞争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表明生猪养殖的门槛在提高。而饲料成本的居高不下不仅使养殖利润缩水甚至亏损,更是提高了生猪养殖的资金门槛。

2.4 生猪养殖产业设施化标准化水平不高

除大型养殖集团投资的养殖基地和大型养殖企业外,大部分生猪养殖场户仍是采用了较为传统的猪舍、圈栏、饮水嘴、人工饲喂、人工清粪等,设施化水平较低。尤其是,面对非洲猪瘟以及市场价格波动,大多数年龄偏大的养殖业主,不愿或无力投资进行设施化标准化改造。而设施化水平的较低直接影响了科技应用和管理水平,导致标准化水平不高。

3 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科学合理调整生猪养殖产业结构

按照国家政策的要求,跨区调运生猪将会逐步受到限制,调运活猪逐步向调肉转变。大型养殖集团扩张生猪养殖基地的同时也纷纷向食品企业转型升级,正在全国布局屠宰。养殖场户在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与龙头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中小猪场和养殖专业户尤其是经营性散养户占市场份额会进一步缩小。但由于我国地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等原因,经营性散养户不会完全消失,生猪养殖专业户会在长时期内存在。因此,应顺势而为引导生猪养殖产业向“大型养殖集团基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科学合理共存方向转变,率先在经济发达地区引导经营性散养户逐步退出,采取“提升一批、转行一批”的方式指导达不到环保要求、生产效能低下的养殖专业户逐步改行。

3.2 因地制宜转变生猪养殖模式

目前存在自繁自养、专业育肥、合同育肥等几种养殖模式,并且自繁自养模式居多[2]。自繁自养模式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控制疫病、延续性强、具有根据市场选择出售仔猪和育肥猪的主动权,主要缺点是投资大、盈利慢、技术要求较高,既要有养殖母猪的技术,还要有养殖哺乳仔猪以及育肥猪的技术,而且猪舍要有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专业育肥的主要优点是经营方式简单、技术要求较低和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主要缺点是仔猪供应不稳定、对仔猪疫病和免疫情况不熟悉、流动资金较大。合同育肥的主要优点是采取了“公司+农户”的方式、仔猪供应及收益稳定,主要缺点是在生猪市场行情较好的情况下收益相对较低、非洲猪瘟背景下对合同户生物安全措施和规模的要求不断升级。随着自繁自养经营性散养户和养殖专业户的退出,“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会逐步加强。

3.3 加强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

采取设施设备和生物技术让畜禽粪便和秸秆结合制作有机肥或粪肥并施用于农田,实现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既是解决畜禽养殖粪污问题、推进资源化利用的必要途径,是提高种植秸秆还田利用率和减少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的有效办法。在生猪养殖方面,要采用猪粪水减量-多级沉淀-肥料还田、畜禽粪便沼气处理-天然气处理等模式。对猪粪采用“干清粪”、改进饮水器具、减少圈舍冲洗次数、雨污分离等方法,从源头减少粪污产生数量,将粪污运至发酵场或沉淀池、沼气池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用作农田、菜地、果树和经济作物的肥料。鼓励具备资金、劳力和种植技术等条件的生猪养殖场户流转周边土地,实现单场户闭环的种养结合;没有条件的要与周边种植户签订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消纳协议,或由将生猪养殖粪污加工成有机肥或粪肥并进行销售的第三方进行处理。在种植方面,要充分发挥有机肥替代化肥、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优势,加强粪肥施用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种植户使用粪肥和有机肥的积极性。尤其要针对生猪养殖产业相对其他畜禽产业产生污水较多的特点,要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配套建设液态粪肥田间贮存池、输送管网等设施,实现场内粪污贮存发酵与田间粪肥贮存利用设施相配套。同时,要培育粪肥经纪公司、经纪人等社会化服务主体,建立粪肥收贮运还田体系,构建粪肥还田市场化运营机制。

4 小结

生猪养殖产业可着力从科学合理调整生猪养殖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转变生猪养殖模式,加强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促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等方面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以推动生猪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户粪肥粪污
坑队友专业户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蛋肉鸡养殖粪肥利用以及土地承载能力测算应用研究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不同粪肥对樱桃萝卜营养品质与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基于种养结合的种植户粪肥支付意愿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试论粪肥的合理利用及阻控流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