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延华
(山东省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兴仁街道办事处农村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 山东枣庄 277800)
对于猪腹泻而言,养殖户及相关机构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这是一种综合性传染性疾病,能够对不同年龄段的猪群产生巨大的威胁,如果防治不及时,或者防治手段不科学、不合理,疾病将会快速蔓延整个猪群,大约经过2~3d 就能够让整个生猪养殖场感染,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研究引起猪腹泻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生猪成年之后,其肠道消化系统将会日益完善,并拥有较强的疾病抵抗能力,即使感染了某些病原,也不会出现太严重的猪腹泻症状,所以,仔猪群才是猪腹泻疾病的主要对象,特别是新生的仔猪以及刚刚断奶的仔猪,往往容易引发猪腹泻。对于生猪养殖场而言,如果猪腹泻集中发生在新生仔猪群体之中,那么就需要考虑到是因为魏氏梭菌、大肠杆菌的传播,如果要判断出是哪一种病原,需要从患病猪排便的特性来进行判断。对于7 日龄或者以后的哺乳仔猪而言,倘若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猪腹泻情况,可以怀疑是胃肠炎感染、轮状病毒传播、流行性腹泻、猪痢疾等。对于10 日龄或者以后的猪而言,如果出现猪腹泻的情况,其临床表现主要就是水样腹泻,可能与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伪狂犬病毒等有关。还有的患病猪出现腹泻之后,通过观察排泄物可以发现当中有一定量的血液内容物。在判断引发猪腹泻的具体原因时,需要对患病猪的临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充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将有利于及时控制病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要进一步确诊,需要对患病猪的血液或者是典型病变组织进行采集,然后对样本做抗体检测以及病原分类鉴定,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1]。
如前文所述,在发现生猪群出现腹泻情况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细菌感染,诸如,猪痢疾、大肠杆菌病、魏氏梭菌等,细菌通常会依附在猪的肠道上,有早发与迟发之分。对于早发情况而言,细菌的繁殖速度特别快,而且药物治疗效果比较差,细菌会顽固依附在生猪的肠道上,如果生猪自身抵抗能力比较差,那么就可能引发非常严重腹泻,即使介入治疗,其效果也难以保障。对于迟发的情况来讲,主要是因为温度过高导致生猪饲料变质,从而让生猪出现一系列不良状态,然后引发猪腹泻疾病,一般情况比较都比较严重,甚至会快速大范围地传染;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猪的肠道将会失衡,而且难以自愈,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C 型产气荚膜梭菌也是导致生猪腹泻的主要原因,猪感染梭菌之后,整个肠道的黏膜坏死情况比较严重,而且发病速度加快,一旦病危就可能快速死亡。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日常卫生管理,任何与养殖有关的设施设备、饲料等需要彻底消毒,尽可能从源头避免细菌感染[2]。
当生猪感染病毒之后,通常会出现胃肠炎,病毒会在细胞中加快扩散,然后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腹泻。通常情况表现为猪传染性所引发的疾病,还有就是具有流行性特征,例如猪轮状病毒。病毒感染引发的猪腹泻,发病的速度比较快,会引发整个养殖场的全面感染,导致大面积的严重腹泻,甚至是死亡。此外,需要考虑到一定的温度因素,比如,当温度比较低时,加之养殖环境过于潮湿以及通风效果不佳;同时,生猪自身抵抗能力比较差,也有可能产生腹泻。腹泻之后,生猪自身的各项机能指标会逐步下降,从而引发死亡。对于病毒感染,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最好能够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预防,让生猪对猪腹泻疾病拥有一定的抗体,这样能够从源头上降低猪腹泻发生的概率。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应该为生猪提供适宜的环境,这样才能强化生猪的体质。如果温度过高,超过适宜标准,那么将可能导致饲料变质,从而引发猪腹泻。如果湿度比较高,就可能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导致生猪的肠道出现不适,在这样的情况下生猪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变慢,从而影响到生猪的食欲,随着时间推移,生猪机体蛋白质含量开始降低,而体内的各种抗体产生速度也会变慢,最终会引发猪腹泻等各种疾病。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快速获得利润,人为加快了生猪生长速度,早早采用饲料,将生仔猪提前断奶。类似这种违背生猪生长规律的行为,其实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抗体的存活概率。当仔猪过早断奶之后,其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将可能不足,那么免疫力也会大幅度下降,这样就容易因为细菌病毒而出现严重的猪腹泻。
圈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滋生一些寄生虫,例如,蛔虫、鞭虫、球虫、弓形虫等,从而导致生猪出现腹泻。通常来讲,饲养环境的干净程度决定了生猪腹泻的概率,如果圈舍环境较差,很容易滋生蛔虫、弓形虫等,从而引发猪腹泻。
针对猪腹泻而言:①应该是加强预防,尽可能从源头避免感染源,因此需要落实养生管理,对饲养的各种细节进行关注,特别是要保障饲料的品质、饮用水的干净,同时要定时定量喂食;②结合生猪养殖场实际情况,对日常管理进行优化,最大限度保障养殖场的清洁、健康,从而为生猪提供一个健康生长的环境。对于猪圈中的粪便等各种污染物需要及时进行清理,最大限度避免猪群频繁接触这些污染物;③建议每一年的春秋两季,能够做一次预防性驱虫,重大污染性疾病免疫接种必须严格落实;④加强养殖场员工培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以及防治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加强养殖场日常管理力度,有利于从源头上降低猪腹泻的概率。此外,要合理进行断奶,确保生仔猪营养供给达标。
在对猪腹泻进行治疗时,需要结合腹泻实际情况,特别要关注腹泻的传染性程度,从而实施针对性治疗。在养殖过程中如果是因为养殖不合理,例如,饲料品质不达标而引发的非传染性腹泻,建议采用停食治疗方法。①需要对饲料的品种进行观察,发现品质不达标的饲料必须停止使用;②及时投喂清洁饮用水,建议不要过早使用止泻药,因为过早使用可能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积累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引发生猪中毒;③在停食几天之后,生猪会将有毒有害物质逐渐排出体外,此时需要使用有助于生猪肠道恢复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葡萄糖、阿托品、干酵母等都是常用有利于恢复的药物,能够让生猪的胃肠功能得到快速恢复[3]。
如果发现猪腹泻情况比较严重,而且经过检验发现生猪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以及寄生虫虫卵,需要针对具体的寄生虫采用驱虫治疗方法。针对弓形虫引发的猪腹泻,建议采用阿苯达唑等驱虫类药物;针对球虫引发的猪腹泻,建议采用磺胺类药物。在采用驱虫针对性治疗的过程中,建议辅助使用葡萄糖VC、VA、VK等有助于生猪的胃肠道黏膜快速修复。
细菌病毒是引发猪腹泻的关键,需要针对性采用抗菌抗病毒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从治疗细菌引发的猪腹泻实际情况来看,部分病原体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病原菌,通过相关实验筛选出几种对其有效的药物做联合治疗,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对于因为病毒造成的猪腹泻而言,部分病毒并没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所以需要根据临床特征采取治疗,具体可以对大青叶、黄芪多糖等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如果养殖条件比较好,建议注射猪白细胞干扰素。无论是哪一种病毒细菌引发的猪腹泻,长时间之后都会引发机体脱水的现象,因此需要落实补液工作,及时为患病猪投喂补液盐,按照100~130mL/猪以及3~5d 的标准进行投喂,将可以维持生猪内部体液的平衡[4]。
综上所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腹泻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综合性、传染性疾病。为了能够有效防治猪腹泻,则必须掌握猪腹泻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从而有针对性采取防治措施。其中,建议能够落实好预防措施,尽可能从源头上降低猪腹泻发生的概率。此外,还要对流行病学加大调查力度,对生猪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对养殖环境以及条件进行改善,保障饲料的品质达标,这样才能满足生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从而提升生猪的抵抗能力,这样才能保障养殖户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