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话语分析中山论坛”综述

2023-04-16 07:54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语言学话语模态

赵 奕

(中山大学 外国语学院)

1 引言

2022 年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话语分析中山论坛”于2022 年4 月16 日至17 日在广州南方学院以线上方式举行,该论坛由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与广州南方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举办。500 余位对韩礼德语言学研究感兴趣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18 位国内外著名学者应邀作主旨发言,内容涉及语言学理论、语法与文本研究、疫情话语研究、社交媒体话语研究、政治话语研究等重要问题。论坛选题多样,观点较为多元,交流较为深入,与会者很受启发,对批评语言学、韩礼德研究、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推动作用。下文将从学科理论、语法与文本研究、疫情话语研究、社交媒体话语研究、政治话语研究等几个方面予以评述。

2 学科理论、语法与文本研究

中山大学的丁建新教授长期从事沃尔夫(Benjamin Lee Whorf,1897-1941)研究,早在2001 年就与黄国文先生合作撰写了《沃尔夫论隐性范畴》。沃尔夫的隐性范畴思想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语言性思维的本质所在。丁建新教授分享了他最新的研究成果《作为人类科学基础的语言学:论沃尔夫理论体系的当代意义》。韩礼德先生指出,他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吸取了沃尔夫的理论知识。沃尔夫的理论体系在 20 世纪语言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丁建新教授的团队还完成了《沃尔夫理论体系》(The Whorf Theory Complex)的翻译工作,这本书还有许多有待学界挖掘的内容,如点、型式、语言相对论原则(而非假设)、隐性范畴、隐型等概念。沃尔夫的理论也预见了形式主义的研究内容,作为人类科学基础的语言学注重对思维的关注和论述,21 世纪是认知科学的时代。第一次在该书中公之于众的“耶鲁报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沃尔夫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概念有五个:一是语言性思维,沃尔夫提出语言比思维更加“高贵”,而非语言从属于思维;二是语言构建现实和相对主义的思想;三是语法切分经验,韩礼德认为,语法是关于经验的论述,语法切分经验皆来自沃尔夫的这一观点;四是显性范畴与隐性范畴,汉语语言研究也与此有关;五是相对主义原则,语言与心理具有一致性,关注语言如何影响思维。丁建新教授指出,沃尔夫强调无论是语言学、人类学还是认知科学,归根到底还是关于人的科学。语言相对主义思想是关于人的思维、认知研究中不能回避的。

湖南师范大学的秦勇博士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六大核心思想为基础分析了系统功能类型学的主要范式和方法。他的《普适的系统功能:从语言描写到语言类型学》梳理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来源,包括弗斯的语境化思想、韵律分析、系统-结构理论、布拉格学派的功能主义和马林诺夫斯基人类学研究等。从宏观层面来看,系统功能的个体语言描写和普遍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微观层面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把所有个体语言都作为一个拥有多维度空间的符号系统。历史见证了系统功能语言理论、语言描写和语言类型学的齐头并进与互补。他强调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门极具全面性和普适性的学科,它的力量是任何单个研究领域无法比拟的,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广东航海学院谭晖教授的《话语、建筑与后现代》将话语的相关理论与建筑进行有机结合。韩礼德研究是社会关切的研究,话语本身就是社会实践,作为社会活动的话语要对文本和言语进行语言学研究,关注使用者和使用情境,话语也是知识的形式。群体在历时层面形成了各自的话语,因而具有动态发展的特点。话语的研究也需要从不同的侧面关注这一问题,在共时层面具有跨越性。将建筑放入这一框架中,那建筑也是一种话语。她认为,符码化的建筑言说思想,表征权力,具有特定的时空特征,建筑话语表征社会与文化的同时也建构了社会与文化。谭晖关注后现代的建筑话语,从话语语义方面进行了论证,强调话语意象的美学逻辑可以在话语符号风格中找到印证。后现代建筑话语清晰地界定了后现代主义的独特叙事,显示了后现代主义指向真正多元的反身性趋势。

开姆尼茨工业大学呙娅的《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话语小句复合体对比研究》是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经典的小句复合体研究。她通过两个例子说明语言是一种选择系统,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某些功能,表达自己的经历,与他人互动,并创造连贯的信息,这也是英语教学的基础。硕士和博士在使用小句复合体时有特定的选择,也有各自的特色。该研究主要解决:(1)逻辑语义(投影和扩展)如何在小句复合体中实现;(2)硕博论文小句复合体的语法差异;(3)硕博论文小句复合体的词汇差异;(4)两者在水平发展上有什么变化;(5)如何解释以及应用。韩礼德曾提出语法描写需要以文本为基础,系统的理论要能说明系统是如何生成文本的。如果不能把一篇文章与它背后的系统联系起来,那么对它的阐述就毫无意义。呙娅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构建语料模型进行推论性的分析,指出硕博论文在语法选择、词汇选择、递归模式的选择和语篇中小句复合体的复杂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利用话语分析的相关理论进行文本研究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要领域。江西师范大学的胡勇副教授发表了《概念意义视阈下多模态叙事绘本图文关系研究》。在新媒体时代,话语研究产生了多模态转向,多模态话语研究者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开始探究语篇意义创建中语言之外其他符号的语义和语法系统。图文关系、隐转喻关系和人际意义互动是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我们使用语言将经验模式化,并将现实世界切分成一个模式化的过程类型,进行图文概念意义的构建与互补。胡勇对《邮递员叔叔的奇遇》的语言文本进行及物性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视觉分析框架为理论方法探究多模态叙事绘本中图文符号系统概念意义的创建以及图文意义的跨符号互补机制,为中国语境下多模态叙事语篇的图文互补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

汕头大学陈柳博士的《后人类身体:小说〈慢人〉中的反英雄老年形象探究》一文借助后人类视角,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们对后人类身体的渴望。在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下,身体沦为传输信息、传递欲望、谱写英雄故事的载体。她提出小说《慢人》中的老年保罗具有反英雄特质,他身体的慢与停滞影响了欲望与信息的传递。他对假肢的抵抗既消解了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叙事,也令人反思后人类身体的遭遇。

3 疫情话语研究

语言学研究者要回应社会关切,关注疫情话语研究。肇庆学院杨维忠副教授的《疫情话语的语义韵建构》通过概念梳理指出语义韵律概念的模糊性及其原因,追溯造成语义韵差异的根源。迈克尔·斯塔布斯(Michael Stubbs)更倾向于使用“话语韵律”一词。艾伦·帕廷顿认为,语义韵律是内涵的同义词。研究发现,对于语义韵概念的适用性研究更关注态度、立场、目标、支持、反对、话语等,进而抽象出立场—目标—调整—话语(stance-target-align-discourse)的元话语框架。在疫情话语中,“口罩”“疫苗”“躺平”“清零”等都可以放在这一框架内进行分析。

广州大学胡安奇博士的《新冠疫情隐喻图谱及其生命政治权力模式阐释》从福柯的思想入手,回顾他的现代性批判事业。福柯对于社会文化的诊断以身体—权力技术—生命这一生命权力(bio-power)模式来展开。生命权力就是改善个人与大众福利名义下所有领域日益增强的有序化。福柯对权力的解构体现在对疯癫形象、麻风病、精神病院、监狱群岛和性等方面的研究。胡安奇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作为社会文化实践话语的疫情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华南农业大学沈文静博士的《生命政治视域下的疫情防控话语研究》提出新冠疫情将身体、观看、技术、生命政治等问题以一种更加激烈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生命政治这一概念由瑞典政治学家鲁道夫·克耶伦(Rudolf Kjellen)首创,其后有福柯、阿甘本等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持续的研究,其演变大致可分为前生命政治阶段、生物学政治阶段、生命政治阶段、新型生命政治阶段。沈文静不仅梳理了各学者关于生命政治、身体政治研究的异同,解释了语言与身份、思维的关系,也针对当下的疫情话语进行了解读,指出真正的生命政治的核心要义在于生命安全、生命自由与生命解放。

4 社交媒体话语研究

利兹大学刘喆的《来自中国的政治网络模因: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帝吧出征”分析》从盛行于2016-2019 年中国年轻人对特定问题表达意见的“帝吧出征”(the Diba Expedition)说起,将公众人物的Facebook 页面作为数据平台,选取用户生成的亲政府文字和网络模因(memes)作为多模态研究对象,试图探讨网络模因通过什么样的模式和特征来表达意义和代表政治异议这一问题。刘喆通过搭建语料库架构基础层(base layer)、布局层(layout layer)和修辞层(rhetorical layer)模型展开分析。与会学者对刘喆所使用的数据选取、筛选、分析工具颇感兴趣,双方进行了热烈讨论。

吉林大学的王峰教授较为关注社交媒体中游客对旅游资源的感知研究,他的《基于扎根理论:长白山冰雪旅游国外游客感知实证研究》立足游客感知形象,通过量化分析与质性分析建立完整的逻辑联系并建构模型,通过各感知形象间的相互作用为景区推导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他通过MAXQDA 建构话语内部的逻辑与联系,探究个体间的异同点,构建出感知形象与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研究从猫途鹰、马蜂窝、TripAdvisor 旅游网站搜集国外游客评论,筛选出篇幅200 字以上与主题相关的评论作为评论样本,依次进行开放式编码、聚焦编码、轴向编码和选择性编码。研究发现自然风光作为景区最大也是最主要的旅游资源是游客主观感知的关键所在,也影响了游客的二次旅游意愿。王峰据此提出三点建议:(1)宣传景区本土特色;(2)面对大流量游客进行有效应对;(3)抓住信息时代红利,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宣传。

同样关注旅游资源中话语研究的还有来自吉首大学的林燕副教授,她的《国家语言政策下景区语言景观研究——以张家界为例》提出语言景观包括随处可见的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符号同样具有建构意义。她将旅游业与语言景观相结合进行研究,主要解答两个问题:(1)公共标牌上最显著的语言是什么?为什么?(2)在张家界的语言景观中语言功能和形式是什么?以永定区和武陵源这两个地点作为语料来源,采用视觉与文本的分析框架(visual-textual analysis framework)和特朗普-赫克特的三维空间框架(Trumper-Hecht’s three dimensions of space framework)进行数据分析,发掘和总结张家界的语言景观特色。

话语研究离不开身份建构的研究,澳门大学的杨荟立足社交媒体,关注女权主义。她的《田园女权与身份认同:社交媒体上的女权主义中国化》对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的女权主义内容进行了语料研究,避开批评话语分析的缺陷,进行主题建模。她强调该研究并不是为了宣扬田园女权的具体主张,而是探讨女权主义的其他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如何看待性别这一问题,探讨个体的体验是否能够转化为共同的体验。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恩耀博士的《社交媒体中香港高校话语身份建构:社会符号学视角》聚焦香港高校话语的身份建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旨在促进用户之间的社会互动,主要由用户原创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构成,如文本、评论、图片、视频等,其丰富的多模态符号资源对高校身份建构与形象传播至关重要。李恩耀以2018 年10 月1 日至10 月31 日期间香港八所公立大学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 上的356 张原创图片为语料来源,以Kress 和van Leeuwen 的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进行研究设计,解答了三个问题:(1)香港高校社交媒体中视觉图像是如何建构机构身份的?(2)这些视觉图像建构了怎样的机构身份?(3)这些机构身份又是如何反映香港社会文化现实的?他指出,每一个视觉图像都包含两种参与者——互动参与者(interactive participants)和表征参与者(represented participants)。过程是实现再现意义的另一个方面,环境成分也是实现视觉图像再现意义的要素之一。李恩耀的这一研究对国内大学身份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5 政治话语研究

重庆邮电大学王晶副教授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话语研究》聚焦我国建国70 周年阅兵式的国际报道和话语研究,指出基于有关国家形象建构的话语研究的理论基础,如何用话语对外建构积极、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已成为现阶段的中国语言学界亟需探讨的课题。她的团队以G20 国家主流媒体对大阅兵进行报道的新闻文本为语料,运用AntConc 和UAM Corpus Tool3 进行数据收集,使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人际功能的评价理论体系(Appraisal Theory)进行数据分析。王晶认为,我们需要关注语言的力量,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中要避免他者叙事对中国形象的歪曲和恶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自我表达,以“我说”去抵消“他说”的误读和误传。

上海师范大学的符小丽博士关注对外宣传中的政府形象,她的《基于Wmatrix的政府工作报告外宣中政府形象研究》通过Wmatrix4 考察了 2014-2018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外宣中中央政府形象的建构策略,对数据进行筛选、归类,对话语策略进行分析。在命名策略分析中,主题词列表显示指示代词we(2 217)的主题性位居第一(LL=4 659.19),其中2 114 例排他性地专指中央政府,占比95.4%;在述谓策略分析中,主要通过索引和搭配来考察命名策略的形容词、谓词等语言形式,从系统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角度考察,物质过程有2 108 例,占比97.3%。符小丽的研究基于自动语义标注的DHA 分析综合了量化和质性分析的双重优势,是考察形象建构的有效工具。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从历时角度对比分析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塑造的政府形象之间的异同。

北京交通大学刘玉洁博士的《“法治中国”多模态建构研究》探讨了法治文化的丰富内涵。法治的内涵具有普世性,其背后公平和正义的理念是相同的,而法治的外延、符号表达则因文化而异。她从多模态话语的使用入手,探究“法治中国”的符号含义以及多模态话语的建构机制,运用系统功能-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进行了反腐公益广告的案例分析。数据来源为2012-2017 年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和各省级检察院官网发布在视频学习专区的优秀案例以及中国普法网(智慧普法平台)视频资源库中以反腐为主题的50 个公益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法治宣传不再局限于单一模态的文本,增加了漫画、微电影、动画、公益广告等多模态宣传材料。在对社会行为和意义表征进行解读时我们应当将非语言符号等表意资源考虑在内。研究发现反腐公益广告中均包含叙事、评价、泛化三个必要阶段,并识别出轶事文、说教文和观察文三个子语类,它们分别建构了法的至高无上性、强制性和道德性。文章为法治理念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反腐和法治宣传材料的制作提供了参考。

媒体政治是当代政治的一部分,政治话语是一种论辩话语形式,政治话语分析的核心是主体如何对行动决策进行协商。广东工业大学朱黎黎博士的《政治话语协商架构分析》聚焦中美贸易摩擦论题,发现目前的研究没有充分重视政治话语的论辩性质,缺少有关论辩视角的实证研究,也缺少一个整合的范式去阐释政治话语协商中架构与行动之间的关系。朱黎黎借鉴政治传播学、语用论辩理论,从认知和论证视角对中美媒体上有关中美贸易冲突话语的框架化和论辩进行分析,探讨了中美贸易冲突政治话语中有关中美贸易战是否合理,是否应该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协商论辩的框架化策略与论辩构建、策略操控,并评估论证的合理性。

6 结语

本次论坛上关于沃尔夫理论体系的当代意义、基于多模态语料库的“帝吧出征”分析以及话语、建筑与后现代等论题引发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呈现出的新视角、新观点、新方法与新思想等获得了广泛共鸣,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这必将会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加入到话语分析的研究队伍中来,推动批评语言学、韩礼德研究、话语分析研究向纵深发展,进而实现语言学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学话语模态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