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背景下海南服务贸易人才集聚策略研究

2023-04-16 04:18:55辛霁虹海口经济学院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自贸港服务业海南

辛霁虹(海口经济学院)

人口规模和结构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创新的关键因素,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三大支柱产业中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人”,海南要围绕“人”来做文章。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举全国之力,聚四方之才”“要坚持五湖四海广揽人才,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有突破”“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等为海南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央12号文件中的4项举措具体部署要求了海南人才发展。中央组织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对海南人才发展给出制度安排。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表示人才是海南建设自贸港最突出的短板、最紧缺的资源,指明了海南自贸港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关于支持海南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给了海南人才发展最强劲的动力,并明确海南自贸港建设重点是要形成以服务贸易为主导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而人才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应加快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把海南打造成全球服务贸易人才集聚地。

一、海南服务贸易人才集聚的机遇

(一)服务业开放与服务贸易发展方面

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海南拥有产业基础与政策优势。一是海南服务业是经济增长主动力,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2021年,海南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值的61.5%,同比增长15.3%,高于整体经济4.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2.5%。二是《国务院关于同意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6〕40号)同意海南开展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要求海南“积极推动境内外专业人才和专业服务便利流动,为外籍高端人才在华工作居留等提供便利”。《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18〕79号)确定海南成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之一。《国务院关于同意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批复》(国函〔2020〕111号)在对外开放、管理体制、政策体系、促进机制、发展模式、监管制度等方面重点发力,发挥服务贸易对维稳外贸与外资方面的支撑作用,进而推动外贸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路径,从而带动海南服务业市场开放与服务水平的提升。

(二)自由贸易港发展方面

自2009年海南以旅游业为主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重点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后,现代服务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海南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服务贸易为主,而非转口贸易,必须探索以“人流”代替“物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新路。服务业发展尤其依赖“人”。随着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服务业的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均发生了变化,包括数量、性别、年龄、需求类型及国际化程度等,因此当前海南自贸港服务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复合型、创新型与专业型的国际化人才。

二、海南服务贸易人才集聚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层次结构不尽合理

从长远来看海南人才发展的问题主要是结构调整问题,尤其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之下显得尤为重要。从受教育程度来看,海南服务贸易人才队伍层次较低,高学历人才数量偏少。自“4·13”重要讲话以来,全省共引进各类人才43.2万人,其中仅2021年就引进人才19.9万人,同比增长63%。2021年,在三亚落户的人才中博士32人、硕士676人、学士5404人、大专3399人、高层次人才26人、留学生376人,其他职称人才(包括中级)524人。人才队伍层次无法满足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现代服务业的需求。从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行业分布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三大传统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远超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教育、文化、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人才。

(二)人才引进渠道单一

除了人才引进结构的不均衡,海南在人才引进的渠道上也存在一些不足。2017年颁布的《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充分肯定了市场和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关键作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却未能贯彻这种模式,一些企业人才强企意识淡薄,不愿将经费花费在短期收益效果不佳的高层次人才上,致使人才引进工作仍集中在政府层面,人才市场中的参与相对较少。结果:第一,降低了用人单位的引才效果和引才积极性;第二,这种单一人才引进渠道造成信息不通畅,致使招才引智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较低。最终短期内使人才集聚效果不佳,长期将不利于海南人才引进环境的营造。

(三)人才引进竞争激烈

一是政策趋同化程度过高。近些年,各城市为了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在资金、社会保障等优惠政策方面相似度极高,引发城市之间的恶性竞争。相互攀比不仅削弱了城市自身特色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增加了人才引进的“内卷”成本,极大地浪费了公共资源。二是自2019年全国多地开始建设省级自由贸易区,在一定程度上也冲击了海南自贸港的人才吸引。三是海南服务业企业在组织规模、资金实力、管理水平、营销技术与理念等方面竞争优势欠佳。

(四)缺乏规范的人才服务体系

一是一些人才引进后没有明确硬性要求后续工作如何开展。部分企业重引进而不重管理,未明确双方权责,致使人才认为海南的高校、机构等缺乏忠诚感、责任感。二是人才载体平台建设滞后。海南目前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个省级开发区、2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但海南人才载体层次整体偏低,平台建设滞后,海南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只有1005家,缺少国家级留创园、高水平研发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尚未形成良好支撑,成果孵化较慢,导致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力度不够大。

(五)缺乏可持续人才发展机制

海南人才引进后的激励和培育工作未能跟上。一是大部分企业未能长远规划人才的培养。大多数企业未能形成科技成果向经济效益转化的理念,新引进人才学习交流机会少,未能得到科学的开发利用。二是薪酬是引进人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目前薪酬体系还不完善,激励机制还未搞活,如海南企业普遍反映税负比例在全国排名较靠前,较重的负担就会被转移到劳动者身上,致使劳动创造贬值,人才收入过低,从而很难实现自我价值。三是没能形成灵活的人才评价体系,未规范人才队伍建设。政府相继出台一些评级文件,《海南省高层次人才分类标准》中所对应的“大师”“杰出”“领军”等各类人才标准部分条件限定过于生硬,即使是国内乃至国际有影响力的专家也可能不满足相应标准。四是福利待遇过于向引进人才的住房、家庭安置等基本生活方面倾斜,却忽略了人才用工制度、贡献程度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需求。

三、海南服务贸易人才集聚的对策

(一)全面开放服务贸易市场

海南自贸港作为对外开放的最高形态,必须在人才的对外开放上大胆探索,要以服务业市场全面开放吸引各类人才。一是开放国际资质,优先引进教育、医疗、文化创意、金融等符合自贸港建设需要的人才。打开资质准入市场,对于国家未放开的100多种资质可做备案审查。开放教育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外资投资,允许境内外满足条件的教育组织、研发机构等在海南独资开办医疗健康、旅游文化、创新创意等类型的职业院校,为自贸港建设培养中高端服务型、实用型及技能型人才。二是海南应在生态环境等独特天然优势基础上,精准利用海南自贸港凸显的自由流动开放功能,如用对人才创新创业机会灵活反应的特点及利用旅游观光、医疗健康、养老产业等品牌开放优势,聚集服务贸易优秀人才。

(二)服务贸易人员往来自由化

在研究海南自贸港人员往来自由化政策时,可以向欧盟和瑞士学习如何实现人员自由流动,实行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文化教育、旅游、金融等产业下的资金、人员、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使全岛居民与广大旅游消费者受益。目前,在海南入境免签的只有59个国家,海南应实行便捷高效的人才签证、入境工作许可和居留制度。一是应适时逐步放宽免签政策;取消对拥有工作签证外来人员的就业限制;扩大入境旅游免签覆盖国家和地区,对特殊人才提供落地签证、一签多次入境等便利;不再限制专业技能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的最短居住时间。二是降低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减少受限制门类数量,鼓励境外专业人才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外籍人才创办科技型服务企业。同时,以电子化的形式简化出入关手续;为特定人才的配偶和子女提供临时入境等权利;建立中国特色自贸港国际执业资格互认服务贸易制度等。

(三)完善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加快探索建立吸引国外高科技人才的服务机制、优质的公共服务供给及搭建人才社区和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完善国际化人才服务体系。一是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打造一流的人才生态环境,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人才服务平台。线上方面,完善人才工作网、招商引才网等服务平台,营造海南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及时发布海南人才政策、创新创业资源和生活服务等资讯。线下方面,第一,推进“一站式”人才服务、不见面审批、“单一窗口”等高效办结方式;第二,整合人才服务项目入驻平台,将平台延伸到重点园区、项目甚至企业。二是强化社会化服务,以法定机构为主要平台吸引国际化人才,并从较高层次开始充分放权给市场化的人才和机构,包括设定机构权、聘用人才权及制定薪酬权等,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培育各类人才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有序承接政府转移的人才调查、引进、培训、评价、研究等职能,全面服务人才发展。实施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重点用人单位和高端人才提供精细化、个性化服务。三是搭建国际人才交流合作平台,以一流的平台集聚一流的人才。按中央开展国际人才管理改革试点工作要求,围绕“三区一中心”战略,利用好博鳌亚洲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三亚国际数学论坛等优秀平台资源优势,推进人才对外交流合作,如举办海南自贸港人才发展论坛等活动。四是在划定区域内为来海南的企业家、专家学者、高层管理人才打造自贸港高端国际人才社区,努力建立国家级自贸港国际人才资源产业园区、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鼓励众多国际知名众创空间在海南设立分支机构。

(四)加快人才立法和个税改革

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流的国际化、市场化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撑,对人才的管理同样需要法治化。对引进人才工作来说营造法治环境比政策推动更具力度,也能为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导性作用提供有力保障,更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方面的专门法律是我国如今立法中缺少的,海南可利用优势环境率先解决该问题,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应尽快制定海南自贸港推动人才发展条例,人才立法可从促进人才发展立法的主要定位、各类人才发展的主体职责、促进人才发展的工作程序、人才服务业区域合作发展、人才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在个税改革方面,要尽快施行“一揽子”大力支持政策,特别要抓紧制定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管理办法,人才核心问题之一便是税收,海南自贸港要形成有利于吸引创新创业人才的个人所得税,如降低创意工作人员劳务报酬累计所得税税率,提高创意工作者入琼积极性。

(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

在激烈竞争的全球人才环境中,海南建立国家级自贸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是一场攻守兼备的制度试验。首先,要想融入全球人才网络、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集聚高层次人才,人才制度应具备一系列(如视野全球化、激励创新创业、突出市场配置作用、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等)国际制度的共性特征。其次,海南要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就要在共性制度的基础上凸显中国特色,让人才得以用最低的“门槛”和成本实现最符合自身意愿的流动,人才制度要从“与国际惯例接轨”转向“推动规则演化”。同时,要从人才引进制度、评价体系、服务管理、考评激励等一系列人才发展体制方面加快形成海南引才用才的独特优势,建立高效灵活的用人机制,做到有制可循、有制可依,更好地服务人才,使人才发挥最大价值。

一是建立中国特色自贸港技术移民事务管理制度、管理机构。技术移民的事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机构是推动体制、评估、流程、绿色通道及服务窗口等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手段。海南可率先建设技术移民试点,试行一系列技术移民规则,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出入境政策吸引力,为中国建立健全技术移民制度提供有益参考。二是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并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和外籍高端紧缺人才分类标准,可用薪酬水平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评估引进人才类别。三是实行灵活开放的人才管理体制。公务员队伍要以专业技术类和执法类为主,尽可能降低行政综合类比例;以职务聘任为主的“岗位管理”替换以行政级别为主的“身份管理”;逐渐全部取消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人员编制管理,人事管理权下放或外包,采取全员聘用制或预算管理。四是建立量化考核的人才考评激励长效机制。通过单位的整体评估对引入的各类人才进行相应的人才评级,按照相应的人才评级定福利待遇,并辅以阶段性测评。同时,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制度,如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兼顾人才的精神和物质福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要引进得来,更要培养得好,保证人才质量。

猜你喜欢
自贸港服务业海南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海南医学(2023年19期)2023-10-27 07:36:10
奋楫海之南 扬帆自贸港
海南:以“大开放、大改革”促进自贸港建设“大发展”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文旅融合背景下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问题
旅游学刊(2019年1期)2019-03-29 13:53:16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南方周末(2018-05-03)2018-05-03 17:02:13
为海南停留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