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国家形象自我建构图式的多元性*

2023-04-16 00:30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3年3期
关键词:图式建构国家

贾 璐

国家形象塑造是国内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知网上,通过关键词“国家形象”的搜索,对近30年发文量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从2005年开始国内专家学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逐步升温,发文量持续增加;虽然2016—2017年略有波动,但是发文总量仍在1000篇以上,到2019年发文总量形成峰值(约为1300篇);之后,从2020年至今,从发文数量来看,与前两年相比有所下降。尽管如此,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强调提升国家形象的大背景大前提下,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将会面临再次升温。

国家形象包括“他塑”“自塑”和“合塑”①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国际新闻界》2002年第2期。三种形式。国家形象往往是通过权力、权利及其二者的关系来建构国家形象的。公共权力建构国家形象,一方面是通过公共权力自身的行为来建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通过主流媒体建构国家形象。自媒体是公民权利的延伸和表现方式,也是宪法保障个体公民权利的体现,自媒体在建构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公民权利通过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具有不同的心理机制,并从多元维度建构国家形象,具有典型的“自塑”性特征。

一、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心理认知图式

国家形象的建构既具有理性建构,也具有非理性建构。公共权力及其主流媒体对国家形象的理性建构具有宏观性与抽象性特点。自媒体建构的国家形象具有独特性、个体性和具体性,这些特点都受个体心理学支配。每一个自媒体人的个体心理不同,国家形象的建构路径不同,从而塑造了国家形象的多样性。如果说公共权力及其主流媒体在责任大国发力,确立精英政治文化,那么作为草根文化之一的自媒体则引向世俗中国文化形象,“主流政治视域中的责任大国意识、精英文化视域中的文化中国概念、平民生活视域中的草根中国印象、边缘文化视域中异样中国幻象、消费文化视域中的世俗中国想象。”①刘丹凌:《客体、主体与情境:“像化”国家形象的认知图谱》,《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2期。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媒体“自塑”的草根中国印象更为突出和明显,而这种“自塑”与每一个自媒体的心理认知分不开,进而形成不同的个体心理认知图式。自媒体建构国家的心理认知图式主要包括由情感驱动的政治心理认知图式、身份认知图式、情感认知图式、主观认知图式和素质认知图式。

第一,自媒体建构国家的政治心理“认知图式”。国家具有地理、人口、文化三个基本要素,三个基本要素都具有稳定性,这决定了自媒体构建国家形象的稳定性。信息流动、情境化设置具有不断变化的特点,这决定了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变动性。个体认知决定了对信息流动的选择与情境化的适应,进而导致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刻板印象与圈层搭建,形成国家形象建构的多元化取向。

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都是从自我政治认知开始。自媒体的政治认知核心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国家的关系,这可以从两个过程来展开:一是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国家塑造什么样的自媒体才符合国家形象;二是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自媒体如何使国家变成自媒体塑造的形象。自媒体从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包括“如何看待自己对国家历史的感知、关于国家意图和利益的观念,以及关于国家权力及其局限性的观点”。②王海洲:《“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其政治学转向》,《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3期。自媒体政治认知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决定着如何建构国家形象。每一个人认知有限,认知一旦形成就会逐渐固化,形成国家形象的刻板印象,个体认知就难以再提升。“从认知心理学视角来看,人们对某一概念的认知存在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信念、观念体系形成过程中对某一概念的接收、理解和接受,形成关于概念的认知图式(schema)”,“第二阶段为个体接收和接受了某一概念并形成了对某一概念或知识的认知图式,当个体再次接收到外界有关这一概念的信息刺激后,对其作出某种反应。如果个体对某一概念接受不同的图式,那么当接收到信息刺激后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①马得勇、黄敏璇:《可得性与一致性——认知心理学视角下中国民众民主观再审视》,《探索与争鸣》2012年第10期。自媒体的个体政治认知从两个逻辑展开,一个是积极认知的逻辑,一个是消极认知的逻辑。积极认知的逻辑“有助于维持政治秩序、公共认同和政策支持”;②王海洲:《“国家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及其政治学转向》,《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3期。消极认知的逻辑则破坏政治秩序、公共认同和政策支持,从而对国家形象具有消极性的评价,进而不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

第二,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身份认知图式”。自媒体具有不同政治身份,也具有不同的政治身份认同。身份认同是经济全球化、利益多元化、价值多元化、意识形态多元化带来的结果。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成为地球村,每一个人不但是国家的公民,而且是地球村的村民,村民以什么样的身份参与到地球村的治理,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全球化基础上的移民政治、族群政治、女权政治的边缘化到中心化的诉求,使得身份政治成为重要的政治,“身份认同政治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内在尊严与外在承认的诉求认同政治。”③张爱军:《网络政治意识形态身份认同及其路径选择》,《治理现代化研究》2021年第1期。利益多元化也成为国际和国内的双重问题。

中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共同体,在与西方的利益博弈中体现着中国的大国身份。价值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时要求取得共识,实现“文明互鉴”。“文明互鉴”的过程也是身份不断确立和凸显的过程,以何种身份参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国家形象建构中体现着何种身份,都是国家形象建构不可回避的问题。解决建构身份的过程也是不断确立共识的过程,只有共识才能实现建构国家形象的身份平等。没有共识,就会导致身份的等级秩序,甚至会导致因身份而产生的大国文化霸权主义,“在国际社会中,无论是作为一种抽象的政治判断,还是一种既定的规范和制度,‘共识’都构成了国际大家庭成员判断某个国家或某种国际行为合法性的基础。”④张昆、张铁云:《“共识”与“共识的程度”:国家形象认知的别种维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但也因此导致了国家形象的复杂化,介入国家形象的复杂化因素过多,导致身份认同多样化,“国家形象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在不同的语境和视角下,国家形象被看作是媒体呈现、品牌联想、认知或情感的综合、刻板印象、国家实力、身份认同。”⑤文春英、吴莹莹:《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从建构主义来说:“国家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通过交往互动而被相关国家赋予的一种身份表现和身份认同。”⑥文春英、吴莹莹:《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本质主义与建构主义都是建构国家形象的方法。从国家形象的角度来说,任何具体事件都会引发对国家形象的想象。自媒体在建构国家形象过程中引发的想象就是重要组成部分。与建构主义不同的是,自媒体构建国家形象侧重于自我构建,因为自媒体很难具有国家社会的交往互动能力。自媒体是自我赋权,不是“他者”赋权,是自媒体的自我赋权、自我构建的“自塑”的国家形象。

第三,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情感认知图式”。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综合体,人既受自身的理性控制,也受非理性控制。自媒体人同样具有理性与非理性,其接受、生产、传播信息往往更受非理性主宰。情感是非理性的基本内容,爱与恨是情感的基本表达方式。情感是自媒体的内在驱动力,并通过道德和政治正确的制高点表现出来。如果说国家形象是精英从国家层面的理性建构,那么自媒体就是从微观层面的情感建构,当然,这并不否定精英从国家层面建构国家形象时也具有非理性因素。“国家形象是公众对一个国家所持有的态度、观点、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结构性系统。”①文春英、吴莹莹:《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自媒体基本体现在情感的决定性上,即情感决定态度、情感决定观点、情感决定国家形象建构的维度。当自媒体受“爱”的情感驱动,就会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当自媒体受“恨”的情感驱动,就会建构一个负面的国家形象。自媒体无论是从“爱”还是从“恨”的角度影响国家形象建构,都会形成共情传播景观,使国家形象建构充满着流动性。国家形象的流动性是因为“拟态环境”、议程设置内容、信息流动内容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国家形象产生或好或坏的变化。国家形象的流动定性受制于变化的外部环境,政权、机制、政策都会影响自媒体对国家的形象建构。比如中国疫情及其中国的强有力解决疫情的政策和措施,使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时与主流媒体高度同构,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得以呈现。

第四,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主观认知图式”。每一个自媒体都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政治信仰,受不同的心理和人格驱动,这体现在国家形象建构上,必然形成具有主观性的认知图式,构成不同维度的碎片化的国家形象认知。“国家形象认知指国内外民众对该国实力(政治、经济、科技)、国家相对实力、国际关系及各种具体形象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国家形象认知基于国家实体因素,既强调国家间的比较和互动,也涵盖对国家各种具体形象的认知。”②余红、黄诚:《大国博弈:国家形象认知差异、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基于中美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的比较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自媒体的主观性认知是片面的、不完整的,是碎片化的主观构图,自媒体的主观性是对国家形象评价的主观性。国家形象的主观图式具有不同的视角。比如,从本质主义角度来说,“国家形象被看作是一个国家的客观实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为人们对一个国家的主观性评价。”③文春英、吴莹莹:《国家形象的维度及其互向异构性》,《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国家形象是“国家体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该国各方面的客观现实经过不断累积,通过信息选择与公众心理偏好和价值观的双层过滤后得出的主观综合印象”。④王珏、汪伟民:《国家形象的心理形成机制初探》,《国际论坛》2007年第4期。本质主义的核心是国家形象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是客观性在主观性上的反映。主观性反应既可以体现客观,也可以扭曲客观。由此推之,自媒体既可以是对国家形象的客观反映,也可以是对国家形象的扭曲反映。

任何自媒体都具有对国家形象的主观评价,无论是政治类型的自媒体还是非政治类型的自媒体,都具有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层面对国家形象进行主观评价的基本特点。政治类自媒体侧重于从政治实力评价国家形象,经济类自媒体侧重于从经济实力对国家形象进行评价,文化类自媒体侧重于从文化软实力对国家形象进行评价,社会类自媒体侧重于从社会和谐程度对国家形象进行评价。受情感驱动的自媒体主观评价对于建构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自媒体从各个角度形成了国家的主观性综合评价,并通过主观性评价构建国家形象,形成个体性的国家形象图式。

第五,自媒体构建国家形象的“素质认知图式”。国家形象的高低与自媒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体现着自媒体的素质。这是因为国家形象是由人们的认知图式决定的,认知图式越高,表面自媒体的素质越高。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自媒体的素质越高,国家形象的品位就越高;自媒体的素质越低,国家形象的品位就越低。“参与国家形象建设者所应具有的品格,也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素质。”①汪涛、邓劲:《国家营销、国家形象与国家软实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同理,自媒体参与国家形象建构的品格,就是自媒体的素质或者素养。自媒体具有现代文明意识,具有现代文明价值观,就会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如果自媒体素质低劣,传播谣言、传播阴谋论、传播虚假信息,就会破坏国家形象。

二、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软实力“自构”图式

国家形象的软实力图式包括价值图式、文化图式、意识形态图式和对外宣传图式。价值图式是国家形象的首要图式,因为价值具有相同性,不同国体不同政体的国家在价值上具有共同性。文化图式是国家的特色图式,任何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自己国家的独特性。意识形态图式同样具有独特性,任何国家都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甚至是完全对立的意识形态。对外宣传图式是国与国互相宣传的图式,通过对外宣传构建自己国家的对外美好形象。自媒体建构国家的软实力图式重点不是“他塑”“合塑”,而是“自塑”,即自媒体通过个体化感知与理性认知构建“自我”的国家形象。

第一,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价值“自构”性图式。价值图式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坚守和捍卫的图式。对此,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价值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认为互联网技术将全球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媒体在国家外交系统中已经成为传达、建构、调节国家形象的重要环节,其中价值观可谓是中西角力的焦点所在。②罗晨、王一戎:《媒介接触、价值观与中国在非洲影响力评价》,《全球传媒学刊》2020年第4期。国家形象成功塑造的突出表现就是获得国际认同,而加强国际认同,需要从利益认同、制度认同、价值认同三个层面开展全球传播,③吴瑛、史磊、阮光册:《国家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分析与反思》,《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缺乏一致共有观念的价值观,将会在国家身份、文化价值观和新闻生产规则等因素的影响下对媒体传播内容发生偏折。④王莉丽、张文骁:《美国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建构——以<华尔街日报>为例》,《现代国际关系》2021年第8期。而对外国家形象塑造应在价值观层面与外界达成理解、沟通,⑤喻国明、潘佳宝:《试论我国国际文化影响力传播的路径与策略》,《传媒观察》2021年第4期。求取在世界发展多样性格局当中的最大公约数,基于共同价值观打造中国的话语优势。⑥程曼丽:《提升我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优势》,《青年记者》2021年第16期。

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核心体现在“内外无别”的价值图式上。顺应全球传播时代的潮流树立全球意识制定全球战略,传播“内外无别”的国家形象。⑦史安斌:《全球网络传播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问题》,《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3期。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内外无别”核心不是对外,而是对内的自我建构国家价值形象。建构自我国家形象是建立对外国家形象、“合塑”国家形象、“他塑”国家形象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国家形象,才能对外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离开对内建构的良好的国家形象,对外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自媒体的价值图式是稳定、秩序、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价值叠加复合图式。自媒体对内建构国家形象,首要的是中国的价值形象,一方面是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一样加强对外传播价值图式,“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人类进步潮流。”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0页。聚焦在“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核心是“广泛宣传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另一方面,自媒体自我建构“自塑”的国家价值图式。就自媒体建构的国家价值图式来说,由于稳定与秩序是自媒体的基本价值,因而稳定与秩序具有优行性的价值。稳定与秩序都具有价值内涵,稳定是其他价值得以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稳定,不但什么事都干不成,也会使其他价值失去依存的基础。稳定、秩序、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互相叠加,互相渗透,互相吸纳,互相推进。自媒体构建的价值图式以稳定为前提,以法治秩序为保障,以推动全方位发展为内容。自媒体自身的发展要体现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第二,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自构”性图式。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本土文化是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基本图式。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图式包括弘扬传统文化,并为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助力。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构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效路径。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土文化,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土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先进文化、本土文化都具稳定性,按逻辑来说自媒体传播三个部分的文化也都具有稳定性,但自媒体构建文化图式的特殊性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即时性、交互性、碎微化、灵活性、开放性影响着国家形象的建构。国际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原创内容匮乏,不是信息生产的制造商,而是对信息的讨论和再传播特质,②相德宝:《自媒体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策略》,《当代传播》2011年第6期。给予自媒体传播广泛参与的平台,个人、小型创作团队、文旅企业、境内外自媒体爱好者,丰富了自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阶层影响,③侯迎慧:《从自媒体看黄河文化国际传播策略》,《新闻爱好者》2020年第12期。实现塑造独具文化特色、地域特色的中国国家形象,从而增强民族自信,“讲好中国故事。”④牛津:《徽州文化意象的整体建构与对外传播》,《学术界》2020年第10期。自媒体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建构国家形象具有流动性特点,并且通过流动性这一特点体现了国家形象的多面性、鲜活性、沉浸性。中国特有的自然景观、生物景观、动物景观都成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都会被自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激活,中国特有的几千年文化也会通过自媒体的感知,强化某一方面的图式,强化某一方面的文化片断使中国文化再现,从而建构国家的文化形象的多样性。

第三,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意识形态的“自构”性图式。不同类型的自媒体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自媒体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意识形态构建与主流媒体一致的国家意识形态形象,另一方面自媒体通过自身的意识形态建构对内的国家多元的意识形态形象。就与主流媒体相一致的方式建构国家意识形态来说,国家意识形态形象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紧密关联。这是因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5页。在强调公共权力的主流媒体过程中要发挥引领作用,自媒体对主流媒体及时跟进,共同起到“四力”的合力作用。“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②《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5页。意识形态的功能是显而见的,这些内容都是对内着力,对内的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的塑造,只有在对内意义上才能说,“意识形态具有论证政治权力合法性和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功能,这种功能可以通过一定的思想体系得到理论的表达和论证,也可以隐藏在那些对社会起着可见或不可见的规范作用的各种机制中。”③袁鑫、阎孟伟:《齐泽克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三题》,《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就要使国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家发挥意识形态力量支配个人的首要形式就是思想统摄,引导和促成人们按照意识形态的逻辑要求去思想,既教会人们应当如何思想、思想什么,又告诉人们哪种思想才是合理且现实的思想。”④钟启东:《意识形态力量支配个人的内在逻辑》,《学术界》2021年第4期。从自媒体是主流媒体的补充和辅助性角度来说,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挥正能量自媒体大V的作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四,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宣传“自构”性图式。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维度和视角指出了建构国家形象的重要性,也一直强调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和平、可亲、文明的。他在2014年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说:“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即“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文明的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2页。即“期待外界能够更多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真正认识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自媒体通过“交流互鉴”建构国家形象。“加快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6页。自媒体与主流媒体一道,共同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⑦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国外交》,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第4页。也与主流媒体一道为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6页。当然,对自媒体要求具有应然性。从实然性的角度来说则更为复杂。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悖论也在所难免。

对于每一个个体自媒体来说,受心理认知图式决定,受个人理性有限的限制,自媒体与主流媒体全方位建构国家形象,其难度可想而知。只有与主流意识形态相一致的自媒体才能在某一个视角或侧面做到这一点,而与主流意识形态相矛盾相冲突的自媒体可能会使国家形象的建构呈现出矛盾和冲突状态,甚至会成为国家形象建构的障碍和阻力。

三、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图式的技术路径

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基本图式包括技术图式、策略图式、亲民图式。技术图式包括平台、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图式是自媒体的前提,没有技术就没有自媒体。策略图式是自媒体自我选择的图式。自媒体选择亲民图式建构国家,是因为自媒体构建国家形象来源于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且具有生动性和可接受性。

第一,技术路径。技术图式包括平台图式、算法图式、大数据图式和人工智能图式。技术图式具有复合性和互相吸纳性,人工智能起着整合作用。

网络技术为自媒体提供了平台。自媒体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使国家形象具体化的阶段。“‘自媒体’一说来自2002年丹·吉尔默(Dan Gillmor)提出的‘新闻媒体3.0’的概念。他提出的1.0是指平面媒体、广播等传统媒体(old media);2.0指在新技术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new media);3.0主要是以博客、微博、个人主页、即时通讯工具等构成的自媒体(we media)。”②靖鸣、张朋华:《自媒体时代“拟态环境”的重构及其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年第8期。在自媒体1.0的传统媒体阶段建构的是国家形象抽象概念阶段,在自媒体2.0阶段是建构国家形象具象化的阶段,在自媒体3.0阶段是建构国家形象的个性化阶段。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在1.0阶段没有自媒体,在2.0到3.0阶段才有自媒体,才有了国家形象的具象化和个性化。在3.0阶段,自媒体不但包括博客、微博、个人主页、即时通讯工具,而且还包括微信及公众号、短视频。博客、微博、微信影响力下降,短视频强势崛起。短视频成为影响国家形象的主要方面。

算法图式为自媒体提供了规则和引导平台。算法是一种具有引导性的重要的政治权力,而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算法技术对信息多样性的提升使个性化推荐系统的使用者意识到“未知”③陈昌凤、仇筠茜:《“信息茧房”在西方:似是而非的概念与算法的“破茧”求解》,《新闻大学》2020年第1期。,而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算法衍生的算法偏见、算法偏向、算法“反伦理” 性也通过“未知”传播伤害国家形象的正面塑造,④范建刚、崔维维:《人工智能视域下国家形象传播的算法嵌入与优化》,《学术界》2021年第8期。其中数据虽说成为兼具表现力和说服力的元素和载体,但“数据也会说谎”的情况却也屡见不鲜,①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于运全、王丹、孙敬鑫:《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0期。它所引发的信息传播失当,即当传不传和不正确的传播,是国家形象的受损的重要原因。②程曼丽:《国家形象危机中的传播策略分析》,《国际新闻界》2006年第3期。另一方面,算法为国家形象建构起着引导性作用,比如,“国家的算法意识形态是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在智能算法中的呈现,它对公众认知的塑造在于发挥国家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共识凝聚和行为规制等作用,实现意识形态合法性维护、核心价值观念濡化与公共行为规制等目标,终极诉求在于推动国家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发挥意识形态的统合社会认知、凝聚社会共识,强化国家认同的能力。”③张爱军、孙玉寻:《算法权力及其国家能力形塑的主体透视》,《学术月刊》2021年第12期。自媒体通过算法正当权力的引导,自觉或不自觉地建构国家形象。算法根据自媒体的国家形象偏好,对自媒体进行信息推送,自媒体通过算法提供的信息建构国家形象。

大数据根据自媒体制造、生成、传播而形成的海量信息为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生成国家形象的数据图式。尼克·斯尔尼塞克将数据比作石油,他认为:“我们应该把数据作为必须提取的原材料,用户的活动就是这种原材料的天然来源。这就像石油一样,数据是一种被提取、被精炼并以各种方式被使用的物质。数据越多,权力越大。”④[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1页。自媒体是大数据生成“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数据权力对自媒体进行规训,自媒体利用数据,通过数据建构国家的数据形象。

人工智能为自媒体建构国家提供整体形象。平台、算法、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整合平台、算法、大数据,建构国家整体形象。政治机器人的出现,为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提供新技术支持。自媒体利用人工智能建构国家形象具有精确性。

第二,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策略路径。自媒体通过全球传播策略建构国家形象。从塑造的可行性策略来说,首先是要认识到“全球传播”的概念,“全球中国”不仅是对新权力形态的现象描述,更是要求中国从跨区域、跨文化和跨阶段的视角重新想象和建构中国国家形象。⑤史安斌、盛阳:《探究新时代国际传播的方法论创新:基于“全球中国”的概念透视》,《新闻与传播评论》2021年第3期。自媒体通过共情策略建构国家形象。积极通过动漫、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利用可爱元素开展共情,⑥赵新利:《共情传播视角下可爱中国形象塑造的路径探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9期。是塑造开放自信、谦逊、谦和形象的有效措施。自媒体通过国际新媒体语境建构国家形象。聚焦国内学界较少关注的来华留学生群体,完善形象塑造过程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⑦舒笑梅、董传礼:《来华留学生短视频接受与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年第7期。自媒体通过经济精英建构国家形象。聚焦对中国精英民营企业家,对国家形象承载力进行智能判别的定量实证判断,⑧郑晨予、韦龙:《中国精英民营企业家的国家形象承载力实证研究——基于2017微信自媒体10w+文本的智能数据挖掘》,《新闻大学》2018年第5期。以实践的形式检测多群体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理解、接受和建构。

第三,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亲民路径。亲民是自媒体构建国家形象的基本策略,自媒体本身就是民众自发的传播方式,也是网络技术带来的必然发展趋势,“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垄断的地位,随着智能媒体技术在国际传播中的广泛应用被打破,各类社交媒体技术应用到传统意义上的以主流媒体发声为主的国家间的信息传递之中,形成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局面,促使国际发声人由专业的媒体记者向多元的一般大众转变,高姿态的新闻表达方式得到改变,传播内容丰富化,传播姿态趋向亲民化。”①张爱军、贾璐:《互联网视域下的国家形象建构》,《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自媒体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生活样态建构国家的亲民性。通过经济发展建构国家形象的亲民性。“民以食为天”是自媒体建构国家亲民性的基本内容,尤其是自媒体通过短视频传播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更广泛地引起了网民的共鸣。自媒体通过政治进步建构国家形象的经济亲民性;自媒体通过传播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政府回应、全过程精准管理与服务,建构国家形象的政治亲民性;自媒体通过文化娱乐生活、小品段子、文字图片、卡通形象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娱乐亲民性;自媒体通过社会互相帮助、加强社会和谐建构国家形象的社会生活的亲民性。如果自媒体失去了亲民性,就难以吸取众多的粉丝,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国家形象的亲民性建构,是自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路径。

总之,自媒体建构国家形象是“自我”建构。在“自我”建构国家形象的过程中既受政治心理学的影响,也受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自媒体“自我”建构国家形象具有积极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自媒体“自我”建构国家形象使国家形象具有多元性,也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和个体性。

猜你喜欢
图式建构国家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建构游戏玩不够
把国家“租”出去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