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融入口语交际教学探析

2023-04-15 08:46张桂芬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1期
关键词:王夫人刘姥姥贾母

张桂芬

《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人物交际场面的描写。在众多的交际场面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在小说中占了很大篇幅。下面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为案例,分析探讨人物在不同场合,如何运用口语交际表达技巧,达到预期的沟通目的。

一、王熙凤、刘姥姥的语言描写——赞美,不着痕迹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赞美别人,这的确考验人的情商。在林黛玉初见王熙凤时,我们来看看高情商的王熙凤是如何说话的。当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周瑞家的就曾对刘姥姥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如今出挑得美人一样的模样儿,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周瑞家的一席话,是再形象不过了。

《红楼梦》中,王熙凤初见林黛玉,是在第三回,这一回写了王熙凤的第一次正式出场。首次出场,她就展现了自己的高情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式的出场,让人印象深刻。读者一眼就能看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特殊的地位、身份,也能看出她泼辣的性格特点。林黛玉进贾府后,在贾母的客厅一一见过了自己的舅妈和姊妹们,这时只听后院中有人大笑,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至此,王熙凤正式登场,并见到了林黛玉。

在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之后,作者插入了贾母对她戏谑之言的描写,接下来便写了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言语和动作: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王熙凤本身就是一个“恍若神妃仙子”的貌美之人,她见到黛玉之后就称赞她是“标致的人物”。请注意文中“真”“才”这两个字,王熙鳳这是在夸奖林黛玉的美丽天下无双。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对林黛玉的夸赞,从最直接的外貌赞美,升级到了内在的赞美。对外貌的赞美终究是流于表面的,只有深入到内在的赞美,才能体现是由衷的赞美。并且王熙凤对黛玉的赞美更深入一层的同时,还兼顾了坐在旁边的三春姐妹,以及场上最大的领导——贾母。夸黛玉好,好到和三春类似,且这样的好,源自贾母,也难怪贾母会疼惜黛玉。

王熙凤赞美林黛玉的这一番话,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既赞美林黛玉的貌美无双,又兼顾在场的迎春三姊妹,还趁机博得贾母的欢喜,获得贾母的称赞。

再来阅读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她在潇湘馆里所说的赞美之词。

到潇湘馆后,刘姥姥一句话说到了贾母的心坎上,让贾母得意不已。读过《红楼梦》的人知道,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处,贾母和刘姥姥一行人来到潇湘馆,黛玉以主人的姿态迎接众位客人。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个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

从这段描述可知,林黛玉是潇湘馆的主人无疑,但是从王夫人对黛玉的称呼可以窥见,她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她客气地叫林黛玉“姑娘”,而不是亲切地称她“林丫头”。

以刘姥姥的人情世故,她自然明白这是林黛玉的屋子。她见惯了宅斗,懂得说话不能得罪任何人,于是不打算夸奖林黛玉如何如何好,而是顾左右而言他。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垒着满满的书,于是说道:“这必定是哪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高兴了,她笑着指着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书房还好。”

听听,刘姥姥只夸房子,不夸人。夸房子好,也是夸荣国府好。王夫人是当家人,自然脸上有光。刘姥姥夸黛玉的屋子“比那上等书房还好”,就是夸奖黛玉有书卷气,是一个爱读书、有才华的孩子,这符合贾府一直以来对书香门第的追求。

刘姥姥夸奖了林黛玉的同时,也夸奖了贾府的儿郎。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读书识字的女子非常少。可是,在贾府居住的女孩子都读书,绣房比上等的书房还好,那么贾府男孩子的书房一定更好了,一定比潇湘馆里的藏书还要多。由此可以断定,贾府的男子更爱读书,他们的知识比林黛玉还要渊博,他们都是可造之才,将来一定会光宗耀祖。

高情商就是像刘姥姥这样的,面对微妙的关系,要有能力转换话题,让在场的所有人听了都舒服,都满意。刘姥姥两句话,既赞扬了荣国府的建筑、黛玉的博学,又肯定了贾府儿郎酷爱读书,是可造之才,一定能金榜题名、光宗耀祖。没有什么是比贾府的儿孙有出息、能光宗耀祖更让贾母高兴和得意的事了。刘姥姥一席话,不仅让贾母暗暗得意,也让王夫人暗自得意,还使得林黛玉也暗暗得意。

二、林黛玉的语言——交谈,准确机智

交谈,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交往方式,是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聊天、拜访、劝慰、请教等。而交谈的主体分为三方面:听、问、说。

请看第三回中林黛玉拜访王夫人时,王夫人是这样向林黛玉介绍贾宝玉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以后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素闻母亲说过,有个内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外祖母又溺爱,无人敢管。今见王夫人如此说,便知是这位表兄,一面赔笑道:“舅母所说,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亦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性虽憨顽,待姊妹们却是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和姊妹们同处,弟兄们是别院另室的,岂有沾惹之理?”

在这里,王夫人提到自己的儿子宝玉,说他顽劣异常,不喜读书,与姐妹厮混等话,意图让黛玉远离宝玉。而黛玉没有直接回应,却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如果直接顺着王夫人的话,肯定宝玉恶行,就显得非常没有教养,但如果夸赞宝玉,就显得虚假,过于谄媚。

黛玉简单几句话,把前面王夫人说的种种“恶行”,归为憨顽,其实意思就是说宝玉行径只是顽皮,是小孩子脾气,连喜欢在姐妹里厮混也说成与姐妹关系好。黛玉头脑灵活可见一斑。

黛玉进贾府时年龄尚小,且独身前往异地,风俗也与苏州大不相同,却能做到言语得体、举止有度,着实令人可叹可怜:叹她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做到这样的随机应变;怜她幼年失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早早学会了人情世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林黛玉与王夫人的这段对话,让学生懂得在交谈时,如何一听、二问、三说。听话,要听什么内容,要听懂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如王夫人说自己儿子宝玉的“恶行”,对宝玉一损再损。作为黛玉应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我们可以看看黛玉的回复。

如何提问呢?好奇性提问,如:“舅母所说,可是衔玉而生的这位哥哥?”其实,这句问话,会引起人的好奇心理,“衔玉而生”的难道还有其他人不成,黛玉很明显知道这说的人就是宝玉,却用这样的提问来印证自己的猜测。

其实,提问方式还有礼节性提问,易于掌控沟通的气氛;渗透性提问,易于获取更多信息;诊断性提问,易于建立信任等。

至于答话,如果既不能肯定对方所说的内容,又不能轻易否定,怎么办?看黛玉是如何回答的,把不好的替换成另一种说法,并进行一番阐述。听、说双方进行交谈时,要机智应对,头脑要灵活一些,切忌被别人带进去,身陷泥潭,难以自拔。

1.婉拒,合情合理

生活中如何委婉地拒绝别人,又让别人心甘情愿地接受呢?让我们看一看林黛玉是如何运用得体的语言做到这一点的,既拒绝了别人的好意,还不得罪人。

当林黛玉一一拜访舅舅和舅妈时,第一个去拜访的是大房大舅舅和大舅妈,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去迟了不恭,异日再领,望舅母容谅。”

这是林黛玉跟随邢夫人到宁国府去拜访大房大舅舅贾敬,邢夫人苦留其吃过饭再去拜访二舅舅时,黛玉的一番回话。文中写到“黛玉笑回道”,回答时面带笑意,即使明知自己还有事情要去做,不会留下来吃饭,但这一声“笑”,却可以给人留下极好的印象。

再来分析一下她这番推辞,可是大有讲究的。首先,她在一开始肯定对方的美意,就表明自己想要留下的意愿,“原不应辞”不得罪邢夫人;接着又暗示留下来吃饭不合情理,申诉自己尽快离去的正当、充分的理由,到底还要拜访二房。“恐去迟了不恭”,一个“恐”字,一个“不恭”,委婉又不失礼貌。最后一句“异日再领”,表示改日一定从命,请求对方谅解,说话留有余地,承诺下次过来吃饭。

那到底会不会去呢?那就没人知道了,毕竟曹公没有写,约饭不是目的,只是种委婉的说辞,类似我们平常送客时说的“下次再来”这种话语。

黛玉的回答十分委婉、得体,从而得到了邢夫人的理解和尊重。

2.洞察,不动声色

如何实现对话语互动情境主动权的控制,换句话说,即成为口语交际互动中的主导者或控制者?《红楼梦》中的口语交际就把具体的技巧展现得淋漓尽致。

何为情境对话?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的对话。比如关于读书的问题,请看,在回答贾母和宝玉时,黛玉回答的内容迥然不同。

在贾母房里吃过晚饭后,贾母和黛玉聊了关于读书的话题。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贾母说姊妹们读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很显然,林黛玉意识到自己的回答有点唐突。当宝玉再一次提及读书的问题时,且看黛玉的回复。

宝玉便走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这一次,黛玉的回答是“些许认得几个字”,和刚才回答贾母的话很不一样。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当然,如果我们联系黛玉的身世,就知道黛玉来到贾府,孤身一人,寄人篱下,因此这两处不同的回答表现了黛玉小心谨慎的性格特点。但其实,这何尝不是黛玉在听了贾母关于读书的答话之后,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及时进行了调整,以免让人觉得她与众不同呢!

所以,通过林黛玉与不同人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人处在同一环境中,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要根据情境的变化,随时调整答话的策略。

在情境对话中,认真倾听是前提,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的意图和目的,并抓住中心和要点。

另外,在情景对话中,还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尊重长者。对话时,应根据对方的年龄、对象、职业、教养等,选择合适的態度、语气和言辞来应对。

二要注意场合。在非正式场合,对话可以自然、亲切;在正式场合,对话就要庄重、严肃。不管双方如何对话,都要注意说话时的场合、氛围。

三要条理清晰。对话要围绕主题中心,简洁明了,语句连贯,具有条理性。要尽可能地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力求使对方明白自己说话的意思,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猜你喜欢
王夫人刘姥姥贾母
贾母的品位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一切容忍都是为了和谐
大唐故王夫人墓出土墓志
试论薛宝钗、薛蟠、王夫人、王熙凤对薛姨妈形象的补充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刘姥姥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