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洪信
固原市六盘山林业局,宁夏固原 756300
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林地面积8.35万hm2,森林覆盖率61.2%。随着森林面积的不断增加,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加,达196种。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为8 373.33 hm2,发生率为14.28%。
造成危害的林业有害生物有31种:食叶害虫有落叶松叶蜂、西北槌缘叶蜂、落叶松鞘蛾、白音吉松叶蜂、科氏黄腹三节叶蜂、松针小卷蛾、淡痣方颜叶蜂、圆钝环钳三节叶蜂、小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杨叶甲、榆紫叶甲;蛀干害虫有青杨天牛、黄带厚花天牛、华星天牛、松幽天牛、松吉丁虫、小灰长角天牛、松树皮象、沙棘木蠹蛾;枝梢害虫有落叶松球蚜、油松梢斑螟、松横坑切梢小蠹、松瘿小卷蛾;种实害虫有落叶松球果花蝇;病害有松落针病、落叶松杨锈病、海棠锈病、月季白粉病;鼠(兔)害有甘肃鼢鼠、草兔。
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落叶松叶蜂、落叶松鞘蛾、油松梢斑螟、松横坑切梢小蠹、甘肃鼢鼠、草兔等时而暴发成灾[1]。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和动物物种、维持生态平衡而建立的特殊区域。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认可。它们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服务角色,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扩张,自然保护区面临着严重的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威胁。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然而,林业有害生物的侵害威胁着这些珍贵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认识,并研究有害生物的防治措施,有助于维护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对经济和社会均具有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是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如旅游和生态农业等,而有害生物的繁殖和蔓延会极大地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经济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生态农业遭受破坏,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因此,研究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有助于更好地维护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紧密。气候变化可能改变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和空间分布,进一步加剧其对自然保护区的威胁。因此,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况的研究及其防治措施,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增强自然保护区的适应能力。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认识,能够为林业保护者提供科学依据。林业保护人员了解有害生物的威胁程度和分布规律,可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治计划,从而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研究还可以为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提供创新思路,如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的防治手段,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植物种类极为丰富,而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类也较多。截至2020年,林业有害生物已经增加至196种,而华北落叶松人工纯林面积的增加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会捕食或寄生于植物,导致植物被破坏,进而影响自然保护区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导致珍稀植物物种的灭绝。
近年来,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业管理人员根据有害生物的危害范围和特点,采取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有害生物的危害范围和效果。但由于有害生物种类较多、危害状况等各异,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危害现象。
现阶段,六盘山落叶松鞘蛾和落叶松叶蜂虫害等有害生物危害情况时有发生,造成林业大面积被破坏,而这种有害生物的治理又不易采取药物防治的方法,以免给周边农业种植者造成损伤,只能采用物理方法降低有害生物的密度。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侵袭会削弱或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功能,也给林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根据2016年普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有187种,2020年普查增加至196种,增加的种类有黄带厚花天牛、小灰长角天牛、白音吉松叶蜂、科氏黄腹三节叶蜂、淡痣方颜叶蜂、松横坑切梢小蠹、海棠锈病、圆钝环钳三节叶蜂、月季白粉病。
落叶松叶蜂自1998年开始严重发生,虽经大规模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龙潭、西峡、和尚铺等林场仍然周期性暴发成灾,近5年年均发生面积5 988 hm2。以甘肃鼢鼠和草兔为主的鼠(兔)害在六盘山新造林地危害猖獗,对未成林的林木构成严重威胁,近5年年均发生面积2 060 hm2。
落叶松鞘蛾2016年在峰台林场开始发生,虫口密度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但今年落叶松鞘蛾集中暴发,在峰台、和尚铺、西峡林场等多个林场均有发生,发生面积624 hm2,危害严重,且虫口密度呈上升态势。油松梢斑螟、松横坑切梢小蠹多年来一直保持低虫口状态,但今年在挂马沟林场6.93 hm2油松母树林内造成较重危害。
主要是油松、华山松的松落针病,松落针病发生前期产生黄色斑点或段斑,后病斑颜色加深呈淡褐色,至晚秋全叶黄褐脱落,近4年平均发生面积490.67 hm2,对油松、华山松危害较为严重。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横跨泾源、隆德、彭阳三县,毗邻甘肃省平凉市,离陕西省不到100 km,陕西多地发现检疫性害虫美国白蛾及检疫性病害松材线虫病,入侵风险较大。
六盘山地区森林面积4.05万hm2,人工林面积2.37万hm2,占森林面积的58.54%,纯林面积2.1万hm2,占森林面积的51.87%;人工林和纯林面积大使得生态系统脆弱、抗逆性差,加之管理经营水平不高,林分卫生状况不佳,造成落叶松叶蜂、落叶松鞘蛾、油松梢斑螟、松横坑切梢小蠹、落叶松球蚜、甘肃鼢鼠、草兔、松落针病等林业有害生物猖獗发生。
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要从源头抓起,应采取监测、预防、减灾、救灾齐抓共管。但从一段历史时期来看,仍然存在重防治轻预防、重减灾轻御灾的问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危害性虽有一定的认识,但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多,直到成灾才进行防治。
历史上森林病虫害防治普遍是一种救灾行为,化学农药是作为救灾手段,长期使用使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逐步增加,而且在防治过程中灭杀了很多害虫的天敌,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关系失衡,影响了森林自身的修复能力。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高温干旱等异常天气频繁发生,导致林木自身健康水平下降,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严重。春季持续低温干旱、夏季高温干燥的天气,为食叶害虫的大发生提供了适宜的生长和繁殖条件,致使害虫发育不齐、世代重叠、种群数量在短期内剧增。
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往往会引入外来物种,包括植物、昆虫、微生物等,其中,一些物种可能会成为有害生物,破坏自然保护区内的林木。这些外来物种通过进口木材、携带物品、引进外来种植品种等途径进入保护区,并在保护区内扩散繁殖,导致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同时,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农业活动中,过度或不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可能导致有害生物和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或破坏有益昆虫的生存环境,进而导致有害生物的暴发。
根据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成因,需立足长远,从生态角度出发,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采取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综合防治的措施,恢复和构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实现灾害可持续控制。
一是造林时适地适树,积极营造混交林。在造林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配植树种,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2]。在平缓地,山地中、下部及土层较深的地区应以华北落叶松、白桦为主,配植白蜡、辽东栎等混交树种;在坡度大、土层薄的地区适宜栽植耐干旱、耐贫瘠的油松、华山松,配植春榆、沙棘、丁香、探春、天目琼花等树种。
二是改造纯林,提高森林抵御林业有害生物能力。建议对落叶松、油松纯林进行抚育间伐,砍伐一部分弱势木,保留目标树30~35株/667 m2,或相隔20~30 m带状采伐,然后补植一些阔叶树种如白桦、白蜡、辽东栎、春榆、沙棘、丁香、探春、天目琼花等,改造为针阔混交林,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抗逆性、稳定性和自我修复能力[3]。
秋季人工采集落叶松叶蜂虫茧并集中销毁,以降低翌年落叶松叶蜂的虫口密度。农闲时,组织人力剪除油松梢斑螟、松横坑切梢小蠹有虫枝梢。利用杨叶甲、榆紫叶甲、松树皮象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成虫[4]。
一是利用器具防治。造林时,树根外围埋0.4 m高金属阻隔网预防甘肃鼢鼠危害,树干裹0.7 m金属网预防草兔危害。造林后,于春、秋两季利用地弓、地箭、鼠夹等工具捕杀甘肃鼢鼠,利用铁丝套捕草兔。在小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松树皮象成虫期,利用容器盛糖醋液诱杀成虫[5]。
二是利用黑灯光诱杀。利用小云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沙棘木蠹蛾、油松梢斑螟、落叶松鞘蛾、松瘿小卷蛾成虫趋光性,于成虫期在悬挂黑灯光诱杀成虫。
三是使用黏虫胶带防治。于落叶松球果花蝇、落叶松球蚜成虫期,在树干上缠黄色黏虫胶带诱杀成虫。
一是利用雌性信息素诱杀。于油松梢斑螟、落叶松鞘蛾、松瘿小卷蛾、沙棘木蠹蛾、松横坑切梢小蠹、青杨天牛、华星天牛、松吉丁虫成虫期,用雌性信息素诱捕成虫。
二是释放寄生蜂天敌防治[6]。于青杨天牛、华星天牛幼虫期,释放管氏肿腿蜂寄生幼虫[7]。于油松梢斑螟、落叶松鞘蛾卵期,释放赤眼蜂寄生卵。于油松梢斑螟、落叶松鞘蛾蛹期,释放周氏啮小蜂寄生蛹。三是喷洒微生物天敌防治。用无人机喷洒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BT)防治落叶松叶蜂、油松梢斑螟幼虫,使幼虫感染死亡[8]。
加强对出境、入境森林植物及林产品的检疫检验,坚持日常产地、调运、复查检疫及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工作,发现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及时报告、及时除害处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保持生态系统稳定[9-11]。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有害生物危害的重要措施。自然保护区相关部门应定期巡查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和林木,观察是否有异常病虫害发生的迹象。巡查人员要了解各类有害生物的特征和病虫害的症状,及时发现并记录病虫害的情况。
自然保护区的相关部门要积极引进卫星、无人机等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获取自然保护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从而监测大范围的植被变化和异常情况,及时识别有害生物的破坏区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空间分析和模拟,预测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其扩散路径分析,为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自然保护区应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记录有害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等相关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空间分布图等工具,为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部门还需与科研机构、林业企业、相关政府部门等加强合作与交流,共享监测数据和经验,共同探讨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有害生物对自然保护区的危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思想,通过调节生态环境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调节和改变生态环境“增益减害”,培育健康森林,根除病虫害。要采取无公害无污染防治措施,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持续控制病虫害,实现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