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君 张俊娥 陈静 罗霞 陈杰灵
[摘 要] 高等教育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课程思政强调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和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护理理论”作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对护理科研、实践、教育及管理起到了指引作用,更是一种专业价值观的培养。结合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护理理论”课程的特点,挖掘、凝练其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元素,构建融入思政理念的“护理理论”教学体系,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有效结合,加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
[关键词] 教育;课程思政;护理;硕士;护理理论
[作者简介] 颜 君(1973—),女,江苏盐城人,博士,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老年照护和护理教育研究;张俊娥(1972—),女,内蒙古包头人,博士,中山大学护理学院教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肿瘤护理和护理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7-0133-04[收稿日期] 2022-03-20
一、中山大学护理学科学型硕士“护理理论”课程简介
护理学科的发展离不开其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关于护理理论的定义和内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Fawcett认为其是一系列试图解释、描述与护理学科有关的现象的相对特定和具体的概念或观点;Stevens认为其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护理现象;Theobald提出只有通过护理理论才有可能解释和预测护理行为;杨淑盈等[1]则认为护理理论试图对护理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并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鉴于其对于护理学科发展的重要性,中山大学护理学院自2000年开展护理研究生教育开始[2],便设立了“护理理论”课程。考虑到“护理理论”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培养,可以对护理科研、实践、教育及管理起到指引作用,故此该门课程的教学被安排为科学型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首门课程。与此同时,由于护理理论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是开展该门课程教学的挑战之一。
目前“护理理论”共40学时,其中理论课为36学时,主要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1)概述部分,3学时,介绍护理理论的定义、内涵、构成、应用等。(2)常见的8种护理学说,每个学说3学时共计24学时,主要内容为介绍护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另有9个学时探讨这些理论在护理临床实践、管理、科研与教学中的应用。(3)讨论课4学时,包括小组作业汇报及个人作业汇报[3]。
二、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教育本身具有双重性任务,即要求在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4]。而目前课程体系中单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践正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存在的“两张皮”现象,形成同向同行的教育目标、提升教师育人理念、系统制订教学方案、科学评价教学效果的完整体系[5]。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课程思政强调发掘教学内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以及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通过其所蕴含的道德追求、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等,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4]。因此,课程思政可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效的补充,更为关键的是,因为课程思政覆盖的教学范围更为广泛、教学方式更为灵活、教学过程更为具体生动,其思政效果也必然更为显著和持久。
三、在“护理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护理学专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人们对于健康照护的期望日趋提高,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专业发展对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工作面对的是人,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固然重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关爱病人的意识等也不可或缺,因此在护理教育中,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也是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在教会学生专业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6]。护理工作的职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应针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现有的护理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亟待加强
目前护理学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枯燥,且与专业教学分离,使得学生重视不足,从而大大影响了育人效果。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知识教學融合在一起,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自然渗透和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用积极和正向的思想观点指导学生认识和解决护理专业的问题。因此,课程思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足,并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有效结合。
(三)“护理理论”课程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与“护理理论”课程在内涵上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一方面,“护理理论”课程包含思想、价值观等内容,综合了诸多理念,在根本上是属于意识形态的一个侧面,这些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国内学术界对于护理理论的关注起步较晚。目前我院“护理理论”课程的教学资料主要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及文献,而理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国外的理论观点与国内的护理实践现状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道德等价值观,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在“护理理论”课程中引入思想政治理念,可以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素养培育的耦合,构建起耦合模式。所以说,在“护理理论”课程中引入思政模式是具备可行性的。
四、課程思政视域下“护理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一)系统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护理人才既需要具有专业理念与实践技能,又需要具备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等德育要素。因此,课程教学目标应当重视和体现人才培养重在“立德”,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全覆盖,以督促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在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找到切入点,将课程教育与爱国主义、职业素养、辩证思维教育相结合,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传播中凸显专业素质。中山大学“护理理论”教学团队通过文献回顾、集体讨论以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目前已基本确定了本门课程思政方案,如表1所示。日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不断进行实践、探究、总结和改良,以进一步完善该思想政治教学的框架。
(三)综合运用多种先进教学方法
由于“护理理论”课程内容的抽象性、逻辑性、系统性等特点,教学方法的探索一直是开展该门课程教学的重大挑战之一。本门课程目前已引入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Learning, CBL)和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法(Reference-Induced Self-Education, RISE),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及研究性思维的培养[3]。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感到疲惫甚至反感,为达到有效思政的教育目标,必须坚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及积极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进行教学手段的改革,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通过专业课内容中思政元素与人文意蕴的凝练与提炼,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护理理论”打造为具有德育内涵、适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
(四)在教学实施中强化教学的基本规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抓手[7]。课堂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基本的规范,一方面,重视集体备课制度、教案撰写制度、教材评审选用制度、听课制度等基本制度的规范制定和执行,且过程中必须强化思想政治意识,必须坚持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的教学宗旨,为课程思政工作营造严谨的制度氛围。另一方面,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规范,应强调师德师风,尊重讲台、尊重学生,言传身教地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行为和道德规范。
(五)关注时事热点及专业前沿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发其学习热情,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随时关注专业领域动态、社会高度关注的时事热点,选择适合的素材运用到教学中。比如,护理学科发展的最新进展、每年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光荣事迹、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等。网络平台提供了多元的学习途径,面对繁杂的信息,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着眼于医护相关领域的专业信息,比如,介绍专业的公众号和文献,而不是那些娱乐化、碎片化的信息。在此过程中逐步积累、构建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库,持续完善教学平台的建设,为日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做好准备。
(六)构建有效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所不同,难以通过考试等传统方式进行效果评价,所以构建一个有效合理的评价体系尤为重要。首先,评价主体的设定应当科学有效,除了任课教师是进行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外,还应纳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双向评价来有效促进思政效果的改善。其次,评价标准中应涵盖多个维度,围绕知识传授、职业素养、价值观和人格健全等方面展开,以全面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感、价值的变化与提升。最后,评价方式应综合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和动态评价,结合客观量化评价与主观效度检验,同时运用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淑盈,单岩.浅谈护理理论的应用及发展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1):117-119.
[2]颜君,张俊娥,黎青,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创新及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126-129.
[3]锁蓉飞,颜君.基于CBL-RISE教学模式的《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检验[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7):661-664.
[4]李有桂,吴祥,朱成峰,等.“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培育[J].高教学刊,2020(31):169-171+176.
[5]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2):114-119.
[6]刘晓,郭耀玲,夏西超,等.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课程思政”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8):69-70.
[7]舒静,王琳,晋永,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专业课程教学设计[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20,40(1):1-3.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YAN Jun, ZHANG Jun-e, CHEN Jing, LUO Xia, CHEN Jie-ling
(School of Nursing, Sun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89, China)
Abstract: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talents who tak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es the natural culti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worldviews, philosophy and value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er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Nursing theory”, as a required course for master students of nursing, plays a guiding role in nursing research, practic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s also a way to cultivate professional values. Therefore, concer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ursing master curriculum “nursing theory”, this paper excavates and condenses the connotation and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s a teaching system of nursing theory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deas. It is hoped tha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aching system,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can be combined effectively in this curriculum, and consequently nursing postgraduates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can be improved.
Key words: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ursing; master; nursing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