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化与市场分化

2023-04-15 11:17廖宗魁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服务业分化汽车

廖宗魁

随着疫情冲击的结束和稳增长政策的逐步见效,年初以来经济开始回暖。虽然经济的复苏具有全面性,但在一季度的复苏早期,不同的行业的复苏速度仍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内需的恢复要明显好于外需,欧美经济受加息影响开始回落,对外需形成了压力;服务业的复苏斜率要好于制造业,因为此前服务业受疫情的冲击最大;非耐用品消费的表现要好于耐用品消费,比如汽车补贴的退坡使得一季度汽车消费承压。房地产终于迎来企稳,但一二线城市恢复要好于三四线,二手房的交易要优于新房销售。

经济呈现出较强的结构性,也让市场缺乏了一定的主心骨,行情的分化极大。年初以来截至4月7日,主要指数的涨幅有限,上证综指约涨7.7%,在3300点附近徘徊,沪深300指数涨6.55%。但市场各行业间的涨跌分化非常大,计算机、通信、传媒涨幅均接近40%,人工智能、芯片等概念炙手可热,TMT板块成交量一度占总成交量的40%;相反,传统经济领域板块则表现不佳,商贸零售跌6.5%,银行、地产板块跌2%,像食品饮料、汽车等也只是基本收平。

市场的表现呈现非常强的主题和概念特征,及较强的趋势性交易特点,与经济复苏的结构化并不匹配。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种市场分化特征?

其一,春节以后海外的风险有所增长,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波动增大,硅谷银行破产事件引发了对金融稳定的担忧,此前人民币升值的势头暂歇。外资对传统领域及互联网的龙头较为青睐,海外风险偏好的变化,使得2月以来的外资流入较1月明显减弱,A股的定价暂时脱离了外资的影响。

其二,由于一季度的经济复苏存在分化,使得市场很难确定后续复苏的力度。3月份更多也只是各公司年报的公布,已经是过去式,那么业绩的逻辑显得没有那么强。以往的经验也表明,一季度的市场更多会受预期主导,“两会”前后往往是政策预期方向占优,但2023年的政策并未有太多超预期的成分,市场最终被引导到人工智能和芯片等科技概念领域。

市场的这种分化会继续延续吗?近期公布的3月信贷和社融数据继续保持强劲,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89万亿元,同比多增7497亿元;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同比多增7079亿元,均大幅超出市场预期。而且一直表现不佳的居民中长期信贷也有了改善,同比多增2613亿元。

信贷往往是经济的先行指标,二季度经济的复苏确定性应该非常高,2022年的低基数结合当下的环比动能,二季度GDP增速有望超过6%。随着4月份上市公司一季报的逐步落地,业绩主线可能会更加清晰。美联储的加息尾声也有望在5月份确定,人民币走强是大概率,外资很可能会再度掉头大举杀入,市场切回经济复苏主线的时机可能正在临近。

经济的结构分化

当前仍处于经济恢复的早期阶段,有些类似于2020年的5-6月份,这时候的复苏有分化是正常的。因为在疫情期间,不同的行业受到的冲击不同,各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恢复弹性也有差异。具体来看,经济复苏的结构呈现几个特征:

第一,内需的恢复要明显好于外需。中美经济周期的错位,决定了2023年中国经济恢复的特点必定会是内需好于外需。当前美国处于快速加息的尾声,加息以及银行业挤兑风波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仍未全面显现,未来美国经济大概率会继续下行,会对中国的出口构成一定的压力。1-2月中国出口(美元计价)同比下滑6.8%。外需走弱的特点是全球普遍的,比如对出口比较敏感的韩国,已经连续6个月出口负增长。

在内需方面,由于此前一直压抑经济的疫情消散,房地產市场也开始企稳,内需很容易出现恢复性的上升,这将是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年初以来可以看到,内需各领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第二,服务业的复苏斜率要好于制造业。年初以来,虽然制造业和服务业均有所恢复,但服务业的恢复斜率要更好。3月制造业PMI为51.9%,比2月份稍回落0.7个百分点;而3月财新服务业PMI录得57.8,比上月继续上升2.8个百分点,为2020年12月以来的新高。

很多制造业企业都与出口密切相关,受外需走弱的拖累,制造业的恢复会受到一些影响。2022年表现相对较强的工业,1-2月利润出现了下滑。而服务业此前受到疫情的压抑最大,疫情的冲击消散以后,其回归均值的动能肯定也更强。

第三,消费领域明显恢复,尤其是接触型消费恢复较快。比如1-2月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比2022年12月大幅上升了23.3个百分点。不过,耐用品中的汽车消费表现不佳,会对整体销售形成一定拖累。乘联社的预测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下滑约15%。

过去的经验表明,汽车优惠和补贴政策能提升当期的消费,但往往是以透支未来为代价,当优惠政策退坡之后,汽车销售会出现明显回落。目前中国的汽车市场总体已经处于低速增长阶段,更多是新能源车的机构化替代,短期内汽车销售的低迷恐怕难以改变。

第四,房地产市场的企稳,是一季度的亮点。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下降0.1%。1-2月房地产竣工面积同比增长8%,增速比2022年全年大幅上升23个百分点,说明在“保交楼”的政策助力下,房企开始加大竣工的力度。从高频数据看,3月30城商品房销售日均面积上升到57万平方米,比2022年同期增长77%。

不过,房地产市场也存在明显的分化,一二线城市的恢复要好于三四线,二手房成交要优于新房\售,龙头国企、央企的表现要明显好于民企。房地产资金和资源正在向优质地区的房企集中。

在以往的经济周期中,经济的复苏往往都较为全面,市场资金的判断也比较容易。比如2020年下半年,2016-2017年,经济的全面复苏很快就带动指数的持续上升。但如今的经济复苏呈现较强的结构化特征,使得人们对未来复苏的斜率和高度心存疑虑。

因为我们并没有在政策端采取“强刺激”,各个领域更多还是依靠“内力”来恢复,在经济复苏的早期阶段,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底子不同,复苏启动的快慢自然容易产生差异。但本轮经济的复苏并不是短期的,二季度的动能可能会更强。中国银行研究报告预测,二季度中国GDP增速有望达7.6%。

市场终将回到业绩主线

目前市场的整体估值,对经济复苏的力度反应是不充分的。2022年6-7月,经济只是短暂性的恢复,上证综指也一度攀升至3420点;如今的经济复苏力度肯定要远好于那时,市场却仍在3300点附近徘徊。

近期市场的交易过于集中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领域,预期和趋势驱动的因素更浓,而且交易的拥挤度非常高。这可能是在经济结构化和上市公司业绩数据真空期的背景下,市场资金暂时的最优选择,但长期的市场终将回归到业绩主线才能持久。

方正证券认为,2000年以来,历次市场的熊转牛都发生在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4月前,这一段时间正处于财报真空期,基本面无法证伪。2022年11月开始的行情同样处于这么一个数据真空期。往后看,4月份上市公司一季报将密集披露和预期修正,上市公司基本面无疑将成为市场的首要关注点。

图:今年市场表现极端分化

数据来源:Choice

猜你喜欢
服务业分化汽车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汽车的“出卖”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Cofilin与分化的研究进展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