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康
新政府会计制度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的政策支撑作用,各单位在财务管理、预决算制度、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等都要与之保持协调。该制度颁布后,高校核算体系、结构等发生变化,高校财务预决算审计工作也随之发生改变。可以说,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给高校在财务管理上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同时给高校的预结算审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作为高校审计部门工作人员,应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发展新思路、优化预决算审计工作方式,以此提高工作质效。
2019 年1 月1 日起,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以下简称为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全国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施行,该制度对原有会计制度进行整合,归并统一了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各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能提高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可比性,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对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功能”、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双基础”、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的“双报告”的核算模式。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核心内容为财务会计、预算会计的适度分离但又互相衔接。在财务会计核算中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说明中着力强化财务会计功能,能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等情况。新会计制度采用“5+3”的平行记账模式真实反映财务状况,与旧会计核算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增添预算收入、预算结余、预算支出这三个要素,预算会计核算模式为: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而财务会计5 要素与旧会计制度内容保持不变,核算模式转变成:收入-费用=净资产、净资产=资产-负债。
新政府会计制度打破传统会计核算模式化的僵局。现阶段,各个高校采用预算会计、财务会计衔接又适度分离的新模式。“衔接”主要体现在预算管理上,预算管理中包含会计核算方式;预算结余、净资产要素相联系;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报表关系为钩稽关系,以上三种变化均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的变化。“适度分离”是指报告功能、决算报告、会计功能发生的变化,并在此背景下完整展现出财务信息内容、预算执行信息内容。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各高校需进一步扩大资产负债核算范围。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投资必须包含在会计核算内。
新政府会计制度发布后,高校审计工作范围扩大、内容增加,这也代表审计质量与要求提高。基于此,我国各高校应针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更新与完善,牢牢把握方向,将内审制度内容落到实处。第一,我国高校工作人员应研读新政府会计制度,加深理解,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把握政策变化方向,快速掌握经济业务。第二,高校各项工作已融入信息技术,部分高校已建立独立的财务系统。审计工作人员可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为学校提供更有效的信息。
新政府会计制度颁布后,高校审计相关工作人员需基于“业财融合”理念开展工作,并革新工作意识与理念。首先,审计工作人员要具备强烈的节约意识、成本管理意识。信息要完全展示出高校行政、人才培养所需成本,并明确风险来源与等级,让成本使用效率提高。其次,工作人员要具备绩效意识。绩效意识能使每一个工作人员带着责任心开展工作,真正提高审计工作质效。最后,高校审计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监督质量,推进财务、审计有效对接、深度融合。
新制度对高校成本核算有较大影响。传统教育成本核算方法不适合高校,也与新政府会计制度存在矛盾。高校应将教育成本进行归集处理,并为其制定评价标准。在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将日常活动成本作为重点内容,并控制成本支出。高校领导应检查审计部门对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出现因不重视教育成本核算导致管控风险增大等问题。在成本核算结果上,工作人员要关注经费投入与经费回报这两方面内容,并不断优化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确保其更科学合理。在内容上,审计部门要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无形资产的摊销。
新政府会计制度发布后,各高校为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拟应用信息技术。可利用信息技术建设财务管理系统,辅助预决算审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信息技术还可帮助工作人员整合各方面资源,让系统、报销、资产管理等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在系统内,工作人员可迅速获得记账凭证,真正达到业财合一。各高校需遵循该制度内容,并依照校内实际情况完善预决算审计内控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各项工作已融入信息技术,工作人员可加大融合力度,不断完善与落实内控制度各项内容,确保制度有效性,保障预决算审计工作安全性。由于高校管理工作已融入信息技术,完善内控制度时必须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考虑在内,确保内控制度更具实时性和科学性。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制度也可作为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依据,助推高校落实各个方针,紧跟政策步伐。
财务预决算审计人员能力、素养对工作质量有直接影响。高校应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人才能力与素养,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第一,每一个高校均有重要信息不可对外公布,如高校需维护与开发系统功能,就必须依托第三方机构,进而增大信息泄露风险。基于此,高校应在团队中加入懂开发、懂维护的技术型人才,防止重要信息泄露。此外,高校还需提高工作人员开发、创新能力,完善人才队伍。第二,学校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在政策发布后能第一时间掌握最新动态,并以新理念、新政策为指导开展工作。第三,可建立考核机制,并让考核结果与薪资挂钩,以此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第四,优化审计工作人员入职标准,不仅从能力、经验角度考虑,还要从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确保工作人员能长期胜任工作岗位。
数字化是高校预决算审计发展的主要方向。数字审计将逐步取代传统审计工作方法,并作为预决算审计工作核心。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信息化工具搜集资源、整合资源、分析信息,能让统计工作更加高效,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还能深度挖掘数据,使其发挥更多价值。第一,数字审计能优化高校审计流程。利用技术获取信息后,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工作人员也可利用数字化工具分析、整合数据。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节约大量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利用数字审计还能深度挖掘数据,让数据发挥更多价值。在数字审计系统内,通过工作人员操作,可将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相匹配,让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问题,并分析资金流向,保障审计结果的合理性。第三,高校应赋予数字审计系统风险预警功能,让该系统能根据信息解释问题,找到潜在风险。数字审计系统中,人工监督、管理等行为均可被技术所代替,不仅扩大监控范围,还能提高审计结果,提高预决算审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检验我国各高校内部审计是否发挥作用,可从审计结果及整改结果角度入手。要想发挥审计作用,就必须重视审计结果的应用。首先,高校应针对预决算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落实机制,并明确审计部门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整改责任。其次,要对预决算审计结果、整改结果进行公示,提高审计工作人员对自身问题的认识,确保每一位审计工作人员带着责任心开展工作。最后,审计工作中,问题及整改结果要作为管理者决策的依据。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内部审计工作意识与理念、教育成本核算等都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要想长远发展,只有完善内控制度、发挥信息技术作用,同时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创建数字审计系统,重视审计结果的运用,才能促进高校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