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具“身”认知

2023-04-15 16:15:52苏佳佳叶浩生
心理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宇宙文明身体

苏佳佳 叶浩生

(1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金华 321004;2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广州 510006)

1 引言:元宇宙与人类的“身体”

轴心时代①“轴心时代”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意思是,公元前800年至200年之间,在北纬30度上下,人类文明的先哲相继出现,如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和以色列的犹太先知等,同时取得了“人性的飞跃”,是人类文明的突破期,称之为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将20世纪之前的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轴心时代和科技时代。雅氏将轴心时代称为“突破期”,而将这之前的“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及其后的“科技时代”都称为“间歇期”。轴心时代确立了人类文明的基本思想范畴,从听从“神性”转向发展“人性”,以“人”为起点重新思考问题。我们现在依然生活在轴心文明的辐射带中,以至于到现在,每当人类遇到精神危机和社会危机时,总是要回到轴心时代寻求引导。因此,为了更有意义地探究“元宇宙”,本文将轴心时代定义为“包含并超越”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但是,“元宇宙文明”并不在其中,而是将“元宇宙”看成是一种试图超越轴心文明的新文明来看待,并以此为基础来奠定本文讨论的认识论立场。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严格来说,几千年来并没有革命性的新文明诞生。元宇宙可看作是人类新文明的创世纪,终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离身”的文明形态。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人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向外,通向星辰大海;一条向内,通向虚拟现实。向外这条路的代表人物就是马斯克(Elon Musk),他认为,通过“火星移民”和“脑机接口”,人类可以找到新大陆,成为“星际人”,最终意识也可以上传,实现永生,身体是可以被抛弃的。向内这条路的代表人物就是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认为,人类需要建立一个虚实共生的元宇宙,成为“数字人”,尽管元宇宙是一种“具身互联网”,人们却依然能在虚拟现实中获得身心沉浸的体验感,身体也是可以被遗忘的。虽然这两条道路的方向看似不同,但其实本质都是在“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思想所引领的工具理性指导之下,信奉科技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拜科技教”,进而言之,二者都认为科技可以催生出新的文明,并且这种文明是可以“离身”的。

因此,本文的问题意识就是,该如何理解元宇宙与人类“身体”的关系?而本文的出发点是将元宇宙定义为一场“认知革命”,意在从认知科学的视域中考察元宇宙文明的“身体”形态变化,将其分为三个层级:“离身元宇宙”、“具身元宇宙”和“生成元宇宙”,进而论证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希望借助认知科学前沿思想“预测加工模型”为元宇宙未来的构建提供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文章最终将通过讨论元宇宙能否解决“笛卡尔身心二元论”难题,来说明元宇宙究竟何以能成为一种新文明。

2 离身元宇宙

人类新一代文明究竟是何种样态?在马斯克看来,就是“火星移民”和“脑机接口”相结合,未来文明将是一种“离身元宇宙”的文明形态。

2.1 火星移民

2016年9月28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CEO马斯克在墨西哥举行的第67届国际宇航大会(IAC)上发表了题目为《人类正在成为跨星际物种》(Becoming a multiplanet species)的演讲,详细介绍了SpaceX公司将开发大型火箭和飞船,将人类送往火星,最终实现火星移民的惊人计划。但是,麻省理工大学的航空航天工程系统学教授Oliver de Weck(2016)率领5人研究小组利用荷兰“火星一号”太空发射公司的数据,分析了人类移民火星所需的氧气、食物和技术的数学公式,发现大约68天内,可能出现第一例死亡。如果真的移民火星,必然需要其他形式的生命维持系统,但是太空飞行中尚未研发相关技术。

2.2 脑机接口、全脑接口和数字永生

为了顺利地火星移民,人类需要建立某种新的生命维持系统,而在马斯克的构想里,这就需要“脑机接口”“全脑接口”和“数字永生”。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基本原理是,通过采集大脑神经元产生的电信号,将其编码成机器能识别的数字信号指挥机器,可实现大脑与机器的直接交互。最初,开发脑机接口,是为了修复失去的人体功能,比如人工耳蜗、机械臂和义肢。2019年,马斯克在论文中写道:“脑机接口有望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但临床上脑机接口还没有被广泛采用……在这本白皮书中,我们展示了我们Neuralink公司在建立可扩展的、高带宽的脑机接口系统上迈出了第一步。”其实,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认知神经科学设备也属于非侵入性的脑机接口,如脑电(ERP)、核磁(MRI)和近红外(fNIRS)等,即通过接触头皮的方式,间接获取大脑皮层神经信号。

马斯克曾表示,Neuralink公司的进一步目标是打造出“全脑接口”(whole-brain interface),即人类所有的神经元都和AI连接在一起,人类会有一种感觉,全脑接口就是“身体的一部分”。这种接口能让“脑”连接到“机器”,进一步连接到“云端”,甚至和其他拥有同样接口的“脑”相互连接,最终人类将与人工智能共生,成为“超人”。最近,Neuralink公司发布了推文和视频,展示了其研究团队最新的重大突破:在一只名为“帕格”(Pager)的猕猴脑内植入Neuralink设备,利用脑机接口技术,让该猴子能够在没有操纵游戏手柄的情况下,仅用大脑意念就能控制计算机,并能够玩转“MindPong”游戏(一款模拟两个人玩乒乓球的电子游戏)。马斯克认为,这意味着,“脑机接口”距离“全脑接口”这一目标更近了一步。

在2022年的一次采访中,马斯克提到了去年特斯拉年度AI开放日上推出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并表示:“总有一天,我们可以将那些独一无二的东西,比如性格、记忆下载到机器人身体中,这将是一种不同的永生方式。”

从认知科学的视角出发,马斯克的这种通过“脑机接口”“全脑接口”来实现“数字永生”的想法就是第一代认知科学“离身认知”的思维方式。离身认知将人比作计算机,强调认知就是计算机的软件,身体就是计算机的硬件,认知的过程就是“大脑”中的“符号”表征计算的过程,“身体”只是认知过程中的一个载体,无足轻重。但是,离身认知却无法说明人为构造的这些大脑“符号”究竟从哪里来,又有什么意义,即无法解决“符号落地问题”。

我们将引用经典的“图灵测试”与“塞尔中文屋实验”来具体说明“符号落地问题”。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Alan Turing)发表了一篇题为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论文,针对“机器能思考吗?”这一问题,提出了“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如果将一台设定好计算程序的机器与一个真实的人类隔开交流,经过多次提问之后,人类并不能判断出对面是机器人还是真实的人类,那就说明“机器人”拥有了“人类智能”。进一步推论,只要计算机拥有了合适的计算程序,理论上说,计算机就拥有了人类的认知状态,即机器人确实能够像人一样思考。图灵测试的论证结果说明了三点:一是机器可以有思想,只要机器人的回答使人类无法分辨,就能说明机器人与人类同样具有思维能力;二是思维与载体无关,如果机器人与人类都具有思维能力,那就说明,思维能力独立于思维载体(机器设备和人类身体);三是思维可以上传,如果思维本身独立于思维载体,那么人类自然可以将思想上传到任何设备上,人身死去之后,人的意识也可以在计算机中得到永生。

但是,1980年,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设计了“中文屋实验”(the Chinese room argument)来反驳图灵测试:假设一个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有一本写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同时,房间外有一个会说中文的人,两人通过门缝传递中文纸条进行中文交流。塞尔认为,即使屋内人最终完美地骗过了屋外人,但实际上屋内人可能完全不理解中文。在这个实验中,屋内人就好比计算机,规则书就是操作计算机的程序,计算机只是遵从程序,它对于程序并不理解。所以,塞尔强调机器不可能像人一样思考。具体来说,塞尔的逻辑推断过程是这样的:大前提是,心灵或智能必须有能力在符号与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语义关系;小前提是,通过编程的计算机无法拥有这种语义关系;结论是,计算机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心灵。简单讲,塞尔认为计算机只是在根据程序工作,并没有在符号与对象之间建立起语义关系,换句话说,计算机其实并不理解中文符号的含义,所以它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因此,在塞尔看来,人和机器最大的不同在于“意义”,人明白意义,而机器人不理解意义。

在马斯克的“离身元宇宙”中,人类的终极意识形态是“数字永生”,但是,数字符号并不具有人的“意义”,既然没有意义,那就不是“人”,更何谈人类永生?这就是为什么《黑客帝国》中的人类Neo在面对“蓝药丸”和“红药丸”的时候,最终选择了代表“真实世界”的红色药丸,因为真实世界对人类具有“意义”;这也是为什么《西部世界》中的机器人Dolores开始反抗人类世界的时候,就走向了意识觉醒之路,因为“人类世界”对于机器人“无意义”,只有当机器人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建立起“有意义”的真正属于机器人的世界时,才称之为“意识”真正觉醒了。

3 具身元宇宙

为了解决“符号落地问题”,也就是大脑中符号的意义从哪里来的问题,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身体不仅仅是认知过程的载体,更在认知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因果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具身认知所强调的“身体”不仅仅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理结构,更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经验结构,更具体来讲,身体的内涵其实已经外延至身体、外物和环境所组成的动态系统之中,这就诞生了“4E认知”(Newen et al.,2018):具 身 认 知(embodied cognition)、延展认知(extended cognition)、嵌入认知(embedded cognition)和生成认知(enactive cognition)。

而扎克伯格所畅想的元宇宙文明形态是一种“具身互联网”,当然运用了具身认知的思想。若从4E认知的视角来看,其所谓的“具身”其实经历了多重身体涵义的变化,即“生物身体”、“技术身体”、“环境身体”和“意义身体”。而扎克伯格所构建的“具身元宇宙”其实更多地停留在前三种身体观上,因此,在具身元宇宙部分,将主要探讨如下三部分:

3.1 元宇宙与具身认知:生物身体

元宇宙文明层的首要特征就是强调“体验”(experience)(Roblox prospectus,2021; 赵 国 栋 等,2021)。农业文明时期,人类作为猿人、原始人和智人,体验源于身体与大自然直接互动的过程;工业文明时期,人类是现代人,体验源于身体与工业社会互动的过程;信息文明时期,人类开始成为半数字人,体验源于身体与互联网等虚拟世界互动的过程;元宇宙文明时期,人类已经完全成为数字人,身体形态完全发生变化,体验源于虚拟的“化身”与虚拟世界互动的过程,但是如何确保真实世界中的体验与虚拟世界中的体验同样真实呢?

对于“体验”,元宇宙文明科技层的具体实现方式就是扎克伯格(2021)在“创始人公开信”中所强调的“具身互联网”(embodied internet):“我们正处于互联网新篇章的开端,这也是我们公司的新篇章……下一代计算平台将更加身临其境,这将是一个具身互联网,你置身于体验之中,而不仅仅是看着它。我们称之为元宇宙,它将触及我们所创造的每一款产品。”

2021年10月28日,扎克伯格宣布将Facebook母公司更名为Meta(元宇宙MetaVerse前缀),并于月底发布了元宇宙概念宣传片。在宣传片中,用户能够通过VR等设备在虚拟世界中选择化身形象进行远程社交、游戏、工作和教育。

社交:在VR里,可以自定义空间与虚拟形象,并用Messenger视频电话;

游戏:《侠盗猎车手》以VR形式上线Oculus,游戏的身心沉浸感进一步加强;

工 作:Slack,Dropbox等 上 线Horizon, 推 出Workrooms企业模式,模糊了VR和2D应用之间的界限;

教育:VR、AR将成为一种强大的教学工具,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什么是真实?在扎克伯格所构建的具身元宇宙看来,只要“体验”真实就是真实,而不论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换句话说,只要人类能够产生身心沉浸的体验感,“虚拟现实”也将成为“现实”。如此看来,扎克伯格所设想的元宇宙文明就是要建立一个体验真实的数字虚拟新世界,未来人类将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扎克伯格的具身元宇宙虽然强调虚拟现实也可以有真实的体验,但是依然是“具身”而非“离身”的。具体来说,元宇宙虽然使用VR设备进入虚拟现实,但是VR设备不仅没有彻底抛弃身体,而且更加依赖身体的生物属性。例如,人们佩戴VR设备,需要头部向四周不停地转动,来增加虚拟体验的真实感,甚至,如果有眩晕等不适的身体状况,则不能佩戴VR设备,自然无法产生虚拟体验。总之,在具身元宇宙中,身体依然在产生真实体验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这其实是一种“具身认知”的思维方式。

“具身认知”的基本含义就是“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和步骤,实际上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叶浩生,2010)。以“深度知觉”为例,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源于两眼视差的双眼网膜映像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同身体和头部的转动有很大的关系。头部转动和身体的运动使得双眼网膜映像差异明显,促进了深度知觉的形成。因此,身体的前后运动实际上构成了深度知觉信息加工的步骤。这也就是强调身体首先作为一种“生物身体”影响认知。

3.2 元宇宙与延展认知:技术身体

元宇宙文明层的特征之一是“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Roblox prospectus,2021;赵国栋 等,2021)。人类文明的演变史一直伴随着“工具”的发明演变史。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发明了“犁”等,进一步加强了人类与土地等自然界的联系;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发明了“蒸汽机”等,进一步加速了人类通过机器改变工业社会的进程;信息文明时期,人类发明了“手机”等,开创了人类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关系;而元宇宙文明意在通过XR等技术设备进一步将人类、机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联系起来,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维度。

对于人机交互,元宇宙文明科技层的实现形式就是“VR、AR、MR、XR”等(子弥实验室2140,2022):

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是指利用VR设备模拟产生一个三维虚拟空间,直接使人们生成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受,比如淘宝购物网站有“淘宝VR”服务。

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是VR的延伸,能够把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信息(物体、图片、声音等)叠加到真实场景并与人实现互动。“车载HUD”就是典型的AR应用。

MR(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是AR的升级,通过在现实场景呈现虚拟场景信息,在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和用户之间建立互动,比如,博物馆推出了“MR博物馆”这一服务。

XR(extended reality,扩展现实),可以理解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高度融合,是VR、AR和MR的结合体。

元宇宙认为,VR、AR、MR和XR等技术作为人机交互设备能进一步提供沉浸式体验,这就是“延展认知”的思想。“延展认知”强调身体与外界物体的互动对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只要物体能够对认知产生功能取代,认知边界就可以延展到皮肤之外的物体上。举例来说,在过去没有手机的年代,我们通常用笔写在纸上记忆约会的时间和地址,在有手机的年代,我们通常会用手机记忆。如果我们站在机器功能主义立场之上来定义认知,只要某物具有认知的功能,比如,记忆功能,我们就可以说某物具有认知能力,换句话说,人类的认知能力可能不仅局限于大脑,认知边界可以延展到上面所说的纸笔上,当然也可以延展到智能手机上,因为手机、纸笔与大脑同样具有记忆能力。因此,我们现在所用的手机就可以看作人类一种新的技术器官,来作为人类五感的延伸。这里的身体就是一种“技术身体”。

3.3 元宇宙与嵌入认知:环境身体

元宇宙文明层的特征之一是“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Roblox prospectus,2021;赵国栋 等,2021)。农业文明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是自然世界,基础设施完全是大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是工业社会,基础设施是工业社会的机器等;信息文明时期,人类生存的环境是互联网世界,基础设施是网络设备等;而未来的元宇宙文明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虚拟世界的概念了,而是一个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结合的新世界。“线上+线下”是元宇宙未来的存在模式。

对于“基础设施”,元宇宙文明科技层的实现形式就是“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虚实共生”(子弥实验室2140,2022):

数字孪生,这个阶段主要是将现实世界、物理世界和自然界的基本生产资料数字化,将自然环境、城市和企业的物理信息映射为数字信息。简单讲,就是现实产生虚拟。

数字原生,在这个阶段原生态的数字信息将获得大发展,创作者本身已经在数字世界里面,而产品本身也从虚拟世界中产生。简单讲,就是虚拟产生虚拟。

虚实共生,在这个阶段,数字原生产品将反过来影响现实世界,比特信息以原子信息的形态在物理世界出现。简单讲,就是现实与虚拟共生。

元宇宙强调“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虚实共生”,其实就是将嵌入认知的思想发挥到极致了。而“嵌入认知”强调“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环境”在认知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心理学中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为例,1971年,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大楼地下室的模拟监狱内,进行了一项关于人类对囚禁的反应以及囚禁对监狱中的权威和被监管者行为影响的心理学研究,充当看守和囚犯的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实验结果是,“囚犯大学生”和“看守大学生”很快适应了自己的角色,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评价为显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倾向,而许多囚犯认为自己在情感上受到了严重创伤,有2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实验。最后,津巴多因为实验的反社会行为受到警告,不得不提前终止了整个实验。这个实验说明环境变化能改变人性,只要环境变化适当,天使路西法也能堕落成魔鬼撒旦。从“嵌入认知”的理论来看,其实在这个实验中,囚犯和看守的身体都受到了监狱环境的影响,成为一种“环境身体”而对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是,具身认知、延展认知和嵌入认知所强调的生物身体、技术身体和环境身体都是在“表征主义”的框架之中的,身体处于被动的、服从的位置,只能在设计者外在指令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限的互动。比如,生物身体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受限于虚拟现实的现实平台。技术身体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受限于VR设备的功能属性,头部虽然能够转动,但是受限于设备的灵活性与精巧性。环境身体与虚拟世界的互动,受限于设计者通过计算建模所构建的场景数量和质量。总而言之,扎克伯格的具身元宇宙所倡导的前三种身体观,并不能让元宇宙中的元住民们自主生成意义,而获得像现实世界一样的意义感。

4 生成元宇宙

第二代认知科学具身认知虽然试图把认知的意义奠基于人类“身体”之上,譬如人类的身体解剖学构造、身体生物属性和身体运动状态等都对认知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具身认知依然是在传统认知科学“表征主义”框架之中做着修修补补的工作,身体影响认知的过程依然要经过身体符号加工的表征过程。而坚持“表征”,就是坚持“认知是自然世界的镜映”这样一种被动认知的过程,身体的意义自然就降格为一种被动反应的“被动意义”,并没有真正解决“意义问题”。

介于此,具身认知阵营内部分化成“4E认知”,其中前三者具身、延展和嵌入认知并没有推翻传统认知科学的表征主义框架,这实质上是一种“保守的认知”,唯有“生成认知”对表征持有全盘否定的立场,属于“激进的认知”。“生成认知”(Varela et al.,1991)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意义其实是“主动意义”,即人类作为行动者主动生成一个意义世界,在这个意义生成过程中,被动的“表征”其实根本没有意义,主动的“意义建构”方能真正解决“意义问题”。

如果将元宇宙定义为一种革命性的新文明,必须解决“意义问题”,也就是元宇宙中的虚拟化身如何能主动生成有意义的体验问题。而无论是马斯克的离身元宇宙,还是扎克伯格的具身元宇宙,都没有认真地思考并回答此问题。因此,本文试图建立一个“生成元宇宙”的图景,通过引进生成认知的思想来揭示元宇宙的“意义问题”。

4.1 元宇宙与生成认知:意义身体

元宇宙文明层的重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Roblox prospectus,2021;赵国栋 等,2021)。农耕文明中,人类社会奉行的是“丛林法则”,试图以动物性来约束人性,也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遇到与人或动物的冲突时,通常使用“身体武力”来解决;而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奉行“社会契约论”,试图用人性约束人性,强调三权分立和权力制约,文明人通过法律制定出一套通行的社会规则,也就是现代常讲的“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引领了人类现代文明蓬勃发展;而未来的元宇宙文明奉行的是“数字契约论”,试图用“数学”来约束人性,强调“共创、共享和共治”的价值观,数字代码将成为元宇宙文明的新秩序。元宇宙的底层逻辑就是一个从相信“动物性”、“人性”到“数学”的彻底的科学过程。

对于“去中心化”,元宇宙文明科技层的实现方式就是“区块链技术”(子弥实验室2140,2022)。“区块链技术”有三个显著的特征。

数字身份:区块链技术可以让任意一段数据成为数字资产,给“数据”打上独一无二的身份标签,并且数字身份与现实世界中的权力体系并不挂钩,而是个人根据其元宇宙价值观,自己给自己赋权。这就意味着“代码即法律”,个人数据开始真正隶属于自己。

经济基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带来经济基础的改变,比如通过为元宇宙提供安全的“经济支付和清算系统”,“智能合约”处理中介事务和“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质化代币)成为表示个人数字资产的唯一加密货币,元宇宙将构建新的分布式的经济体系。

上层建筑:区块链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带来更深刻的上层建筑变化,即“开源、共识、自我、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的基本价值观(子弥实验室2140,2022):开源就是元宇宙要求所有参与者一起创造新事物,建立开源生态;共识就是元宇宙属于分布式治理社会,政策的制定需要凝聚共识、共同决策;自我就是不同于区块链的透明机制,元宇宙中的个人更加需要隐私和自我;去中心化就是为了解决互联网已有弊端,继承区块链的核心价值。

从认知科学的视角来看,这其实是运用了“生成认知”的思想。“生成认知”作为认知科学中最具革命性的取向,强调“意义建构”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大脑、身体和环境是一个相互耦合的动态系统,认知科学的首要任务不是“表征”一个自然世界,而是主动生成一个“意义世界”(叶浩生 等,2019)。这里的身体是一种“意义身体”。元宇宙倡导基于“区块链技术”,每个元宇宙住民都能享有独一无二的数字赋权(数字身份),并且元宇宙将构建新的分布式经济体系(经济基础),每个元宇宙住民主动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最终将形成“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的基本价值观(上层建筑),这都是在从事生成认知所倡导的意义建构活动。

相比于以上所描绘的“生成元宇宙”,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扎克伯格构建的“具身元宇宙”并不具备“去中心化”的文明特征,也并没有用到“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纯粹是为了商业利益,因此是“伪元宇宙”。而2017年发行的Roblox游戏,展示了元宇宙的文明特征,如数字创造、数字资产、数字交易、数字货币和数字消费,尤其是在体验方面,达到了真假难分的境界,因而被认为是“最接近元宇宙”的游戏。

以Roblox这款游戏进行分析,Roblox的经济系统、身份系统、社交网络、内容创造等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生成元宇宙的特点。在经济系统上,Roblox拥有一种名为“Robux”的货币,用户可以用该货币为自己的角色购买道具,同时Roblox也允许开发者和创造者将Robux转换为现实世界的货币。在身份系统和社交网络上,Roblox所有的用户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身份,每个人都可以化身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个虚拟身份在Roblox中是互通的,每个人所拥有的数字资产和好友关系,在Roblox的各个游戏中都可以延续。在内容创造方面,Roblox是一个由开发者和创造者共同创造的、巨大的且不断扩展的开源宇宙。Roblox向创作者提供了Roblox Studio工具集,创作者可以通过工具集“高度定制”游戏宇宙,不仅可以设计地图、剧情,还可以在玩法、消费模式上进行深度设计。

因此,Roblox招股书提出了“元宇宙”的八个关键词,我们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生成元宇宙”的文明特征:“identity(身份)、friends(朋友)、immersive(沉浸感)、low friction(低延迟)、variety(多样性)、anywhere(随地)、economy(经济)、civility(文明)。”(赵国栋 等,2021)

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以上元宇宙的“多元身体观”在理论上可以讲得通,但是,元宇宙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技合力,建立一种集生物身体、技术身体、环境身体和意义身体于一身的“数字化身”(avatar)。这在实践上,又何以可能?

4.2 元宇宙与预测加工模型:大脑、身体与环境三位一体

元宇宙欲作为人类文明史上革命性的新文明,势必要集众多学科之合力方能诞生,“‘元宇宙’是重启新文明的‘元叙事’,是人类对乌托邦世界的思考和实践,技术、理想、权力、资本与人性的较量将在元宇宙中展开,同时,元宇宙也会促进基础数学、信息学、生命科学、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学科的深入研究和交叉互动。”(子弥实验室2140,2022)

21世纪,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伦敦大学学院教授Karl Friston(2005,2009,2010)融合了心理学、物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等众多学科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自由能原理”,并进一步在认知科学领域演变为“预测加工模型”(predictive processing model)(Clark,2016)。叶浩生和苏佳佳(2022)洞察到,该模型强调“预测”是一切认知活动背后的基本原理,这有望解决人工智能乃至人类心智的终极奥秘。

我们将基于Clark在2016年出版的专著Surfing Uncertainty:Prediction,Action and the Embodied Mind指明“预测加工模型”的特点及其对未来元宇宙文明构建的启发。

大脑:预测引擎

在Clark(2016)看来,与传统信息加工范式相反,预测加工模型强调大脑不是一个被动的推理器官,而是一个主动的 “预测引擎”(predictive engine),“大脑”借助“预测”的能力指导“身体”行动来认识外部“世界”。

这对马斯克所倡导的“离身元宇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预测加工模型之所以强调大脑有主动预测的能力,是因为生物性大脑因进化历史而习得了一系列先天的生物习性,这就是意义来源。例如,人类不吃饭不喝水就会死亡(生物习性),为了活着(意义),人类必须想办法寻找食物和水源(预测)。简言之,人类的生物性身体给予了人类生存的基本意义,这是预测心智的动力学基础。以马斯克的“脑机接口”“全脑接口”和“意识上传”为例,未来人类抛却身体意识上传,但是元宇宙中的“化身”没有这种人类生物性身体的意义,自然无法拥有像人类一样的预测心智,人类在元宇宙中难以获得真实的体验感。因此,未来的元宇宙文明需要重视“身份”(identity)的意义背景,赋予“化身”以其独有的数字身体意义。

身体:行动导向的预测

Clark(2016)认为,预测加工模型强调,有机体有两个途径来降低大脑预测与外部感知输入之间的预测误差:其一,改变认知,以适应现实;其二,采取行动,以改变现实。这一观点的洞见在于,知觉和行动是预测误差最小化这枚硬币的两面。因此,认知与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行动导向的预测加工”(action-oriented predictions)。

这对扎克伯格所倡导的“具身元宇宙”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预测加工模型强调,知觉为了行动,行动也为了知觉,知觉与行动其实处于同一个动力学循环之中。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知觉和行动是一体化的,而现在的元宇宙构想中,以扎克伯格的“具身互联网”为例,元宇宙中化身的知觉和行动都会受到VR设备和网络带宽的影响,经常会有延迟。因此,元宇宙文明的未来构建,一定要进一步将“低延迟”(low friction)提高到“实时互动”。

环境:生成世界

在Clark(2016)看来,“行动导向的预测加工”与“生成认知”思想很接近:生成认知强调心智积极地建构其所揭示的世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我们根据自己的“预测”主动建构了“设计者环境”和“文化实践”。因此,人类实际上是生活在自己建构的“生成世界”(enacting a world)中。

这对我们所倡导的生成元宇宙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预测加工模型强调,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其实是根据自己的期望,通过采取行动,改造了周围的环境,形成了“设计者环境”,最终诞生了人类社会中各种“文化实践”。而现在的元宇宙构想中,以Roblox这款游戏为例,该游戏作为未来生成元宇宙的雏形,在内容创造方面秉承了“开源、共识、自我、去中心化”等元宇宙价值观,这有利于形成“设计者环境”,但是还未形成像人类世界一样的“文化实践”。因此,未来的元宇宙文明构建需要重视 “文明”(civility),以构建多元文化为己任。

综上,预测加工模型的最大价值是揭示出了大脑、身体与环境其实同处于一种三位一体的动力学循环之中,无论是离身、具身还是生成元宇宙,未来的元宇宙文明的构建必须要站在集“生物身体”“技术身体”“环境身体”和“意义身体”于一个统一的动力学系统立场之中,才能探究出元宇宙中人类“意义”形成的基本动力学机制。

5 讨论:元宇宙是否可以终结“笛卡尔身心二元论”?

元宇宙文明中,人类的物种属性发生了多种变化,即从原始人、社会人和半数人成为了数字人,人类的身体形态也拥有多个维度,即生物身体、技术身体、环境身体和意义身体,这是否能够终结笛卡尔以来人类所面临的身心二元论问题?

笛卡尔作为近代哲学之父和近代科学奠基人,既引发了哲学中的身心难题,也开启了科学中的理性主义。从近代哲学的视野观之,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启了二元论思维模式之先河。我可以怀疑一切,但是不能怀疑“我在怀疑”这个思维过程,思想必然有一个思想者在思想,由认识论反思的不可怀疑性来论证本体论存在的必然性,存在论问题寓于认识论问题之中,由此留下了一道身心二元的存在论难题。

如果从马斯克所构想的离身元宇宙来看,“脑机接口”通过将大脑与机器相连接,使得人类的精神世界可以在机器世界里变现。简言之,具有广延的物质属性与不具有广延的精神属性通过机器联系起来了。再进一步来看,马斯克设想人类物种的终极形态就是完全的数字人,“身体”这副生物皮囊被完全抛弃,意识直接上传到虚拟世界之中成为“化身”。不过,虽然人类的身体被抛弃了,“化身”却依然存在于机器等物理设备之中,此时的“化身”也兼具物理属性(机器)和精神属性(意识),并且“人类意识”可以直接控制“化身”的变化,所见即所想,所想即所得。在马斯克这里,似乎身心二元论问题已经消解了。

如果从扎克伯格所构想的具身元宇宙来看,农耕文明时期,人类使用工具来改造自然界,身体通过工具来获得延伸;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使用机器来改造人类社会,身体通过机器获得了进一步延伸,心灵世界并没有变化,身心二元论问题依然存在。而到了信息文明时期,人类通过电脑、手机和VR等人机交互设备进入了互联网世界,心灵开始以数字形式获得延伸。但是,正如上述所提,扎克伯格所构想的“具身互联网”,虽然强调“虚拟”也可以“现实”,但是,“虚拟现实”实则并未抛弃“现实”,具身元宇宙依然是“具身”而非“离身”的。具体来说,VR设备不仅没有彻底抛弃身体,而是更依赖身体。因此,“虚拟现实”依然是“虚拟”的现实,具身元宇宙中,人类的生物身体依然存在于真实世界中,身体仍然是获得体验的重要基础。在扎克伯格这里,身心二元论问题依然无解。

实际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也是近代科学理性主义的发轫之源。我最终是通过“怀疑”来认识到我自己的存在的,这里的“怀疑”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怀疑”,“普遍怀疑”是为了达至真理的“不可怀疑”,“我思”的主体性原则实际上赋予了人类作为旁观者的知识获得方式,人类可以以“我思”的科学理性精神来对“物性”甚至“人性”进行科学研究,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和“认知科学”都获得了相应的成功。因此,这里有一个前提,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是人类理性与信仰之争,本质是为人类找寻存在的“意义”,就是科学理性的思考能力。

如果从本文所构想的生成元宇宙来看,从“意义”的角度来考察,只要是运用科学来研究人性,如“脑机接口”“具身互联网”等元宇宙构想并不主张抛弃人的身体,仍然关注“人”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就仍然属于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可讨论的范畴。而“意识上传”等终极元宇宙构想就不仅仅是运用科学来研究人性,更是以科学来改变人性,即在“拜科技教”的价值观指导之下,试图通过科技发展来催生出一个数字新文明,将人类变成彻底的数字人。此时,数字人的“人性”已经无法与我们这些自然人的“人性”同日而语了,人的价值与意义需要重新衡量。这似乎已经不是笛卡尔身心二元论所讨论的定义域了。数字文明中的“人类”是否会面临身心问题,身心问题会不会表现出不同的面貌,甚至元宇宙文明究竟会实现到何种程度等等,这些问题都还是未知之数。

6 结语

与物理学是物理世界的基础学科相媲美,“心理学”也应该是元宇宙的奠基学科,而奠基的关键在于解决“元宇宙与具‘身’认知”的关系问题。谁掌握了人类“身体”的奥秘,谁就拥有了打开未来元宇宙新文明大门的钥匙,当然,也许同时也掌握了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而这正是本文所竭力构建的一个“具‘身’认知元宇宙”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宇宙文明身体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宇宙第一群
百家讲坛(2020年4期)2020-08-03 02:01:25
漫说文明
我de身体
对不文明说“不”
这宇宙
我们的身体
大灰狼(2016年9期)2016-10-13 11:15:26
文明歌
身体力“形”
健康女性(2016年2期)2016-03-11 09: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