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立
(西安翻译学院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05)
运动APP 作为智能手机装机必备的软件,已经得到了众多使用者的青睐,主要原因还是通过使用运动APP 关联的微信运动、相关的手环、手表等设备都可以实时的检测到自己的运动量,包括心率、血氧、消耗热量、运动时长等内容。在高校大学生中常用APP 的调查中占比达到第二位,通过调查得知,学生利用运动APP 的主要用途是来提升自我的身体素质水平。结合高校在开展体育工作时,围绕高校体育课内、外和校内、外都在积极进行着体育教学训练工作,除课堂上体适能教学外,课后的“体育作业”成为学生们参与体育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在借助运动APP 的帮助下,学生们的运动健身效果明显得到了提升。因此,本研究根据运动APP 对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进行探索,目的找寻帮助大学生提升体质健康办法,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科学的运动健康意识。
研究对象为大学生使用运动APP 提升身体素质的探索,调查对象为西安翻译学院大一、大二共1053 名学生(女大学生854 人,男大学生199 人)对运动APP 的使用,来找寻科学技术对高校体育教育及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的办法。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手段对文章进行了文献资料、数据等相关材料的收集,为本研究做出全面的基础保障。
运动APP 随着手机应用的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逐渐进入大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中,在高校的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经常会有运动APP 参与的身影,运动APP 作为一种指导、训练、健身的运动应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欢.因此,西安翻译学院在公共体育课和课后活动中选择了利用运动APP 来配合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们身体健康水平,监督学生们课后日常运动打卡情况。
运动APP 的种类非常多,功能也不大相同,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都包含有对运动时间、热量等因素的监测,基本运动模式有快走(户外走)、慢跑(户外跑和是室内跑)、游泳等一些运动。所以大学生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会选择不同的运动模式及方法。大学生常选用的主要运动APP 有:各品牌手机自带的运动健康及应用商店中的运动APP(不同品牌的手机,拥有的运动APP 数量和类型略有不同);配合运动手环的运动APP 应用;利用腾讯qq中的运动应用和支付宝中的运动小程序等。通过对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运动APP 选择调查可以看到学生大多选择手机自带运动健康APP 人数约占到74.26%,配合运动手环使用运动APP 的同学约占到15.47%,利用其他运动APP 的同学约占到10.16%。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们都觉得手机自带的运动健康APP 比较方便,软件之间的关联性比较好,能够满足日常的运动打卡和训练需要,所以不会额外地选择其他的运动APP。
通过大学生对运动APP 的使用情况可以间接地反映出运动APP 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通过对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的调查得知,大学生在使用运动APP 时一般分为两个时间段,分别为体育课上和课后活动中。课堂上对于运动APP 的使用一般用于跑步定位、计时、运动消耗热量等,监测学生们在本次课程中完成运动量的情况。教师通过手机APP 的监测可以有效地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完成教学内容情况和运动情况,通过对运动情况的评价对下次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在保障学生完成达标运动量的同时,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逐步提升。
在课后,大学生对于运动APP 的应用是根据体育课后作业的安排和自己的健身需求来决定的,一般多采用运动APP 中的操课内容来进行锻炼,一般采用这种锻炼方式的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多,女大学生约占到调查人数的53.56%,男大学生约占到调查人数的4.74%。利用运动APP 跑步、健走、自由训练的人数约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8.30%,其中女大学生约占到45.39%,男大学生约占12.91%,但从数据上来看女大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调查的男、女大学生性别数差距较大。从性别占比来分析,男生68.34%的参与比要高于女大学生的55.97%。
通过对使用情况的调查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学生对运动APP 的需求情况,通过频次和时长的调查,可以有效、明确地显示出学生对运动APP 的日常需求情况。经调查统计,西安翻译学院大学生在每周使用运动APP 的频率超过4 次及以上的人约达到64.48%,使用2-3 次的约占到28.87%,使用0-1 次的人占到6.55%。单次使用时长在1h 及以上的人数约在17.7%,时长在一般是45min-1h 的人约占到44.91%,30-45min 的人约占到29.81%,使用30min 及以下的人数约有7.40%。经数据对比分析后发现,使用频率在2-3 次的同学中,单次使用时长在45min-1h 左右的人数最多,男大学生占比高于女大学生。
西安翻译学院公共体育课根据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要求,提升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达标标准,在课程内容设置中加大了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内容,为了便于及时发现和调整适合学生体能的教学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体能训练和运动APP 参与的运动检测监测的课程内容设置,一般在课程中,教师会根据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提升的变化,来对体能素质内容做出适当调整,对于运动APP 的监测,则是在实践运动过程中,采用手环或运动APP 的形式来监测学生们的运动时长、热量消耗、运动量等运动因素。为了能够更明显地体现运动APP 对学生体质提升的效果,在开课初期参照大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对学生们进行了一次体质健康测试。使用前,总体的体质健康达标率达到90.5%,从单一项目上来看,男女大学生存在较大区别,如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男)、800m(女)、1000m(男),所以针对大学生体质的提升还存在较大空间,在这个基础上围绕体能素质训练,在课上及课后活动中都有布置一定量的运动打卡,主要有: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等练习,同时针对不同的身体素质的学生,能够做到有针对性地指导,采用适量的课后运动方案,帮助学生完成课后的身体素质锻炼,完成课后体育作业。通过不断地改善和调整,在学期末对学生再次进行体质健康达标测试,总体成绩均有提高,特别是800m 和1000m 的测试结果,总体达标率提升至93.4%。
通过调查发现,运动APP 参与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环节中主要作用是用来检测学生的运动量,或者成为学生课后完成运动打卡的记录方式及学习用的工具,运动APP 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课上及课后活动中学生对运动学习、训练及监测的功效,但是在详细的监测过程中,不能进行全面监测,只能够客观地体现出系统设置的规定时间内的大概运动量和消耗量,不能监测不同运动强度下学生的运动量和消耗量的问题。同时,对于不同性别的男、女大学生而言,运动消耗也是存在较大差异,而系统也只能给出一个大概、中性的运动评价,所以在通过加测运动强度的方法来评价运动量的多少以及反馈学生的运动能力问题还存在一定的牵强。所以,想要达到运动监测的手段,还需要对运动设备或运动APP 等设备进行专业的研发,让运动监测能够实现实时监测评价,能够体现不同性别间的运动差异。
在课上及课后的体育锻炼中,学生能够遵照教师的教学及训练安排,进行科学合理的学习训练内容,如果存在不正确的地方,也能够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这就是面授课程的优势,也是让学生掌握正确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形成运动习惯的主要过程。在课后大学生依靠运动APP 进行训练的时候,则是凭借自己的意识来进行学习和锻炼,是否正确,则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也没有这一方面的指导,全部依靠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在学生学习锻炼过程中容易出现错误,如跑步姿势、呼吸方式、摆臂的配合,动作发力的特点、力量练习的要点等内容。同时,如果动作学习不对,容易导致肌肉拉伤、肌肉酸疼、扭伤等一些常见的运动损伤,导致学生对自主训练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反而适得其反。所以,在利用运动APP 参与体育教学或训练时的指导环节中也是存在不完美的一面,不能够全面、科学地给出大学生们在健身过程中的指导意见,造成学生对于运动APP 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摆动比较大,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锻炼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
通过调查后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利用运动APP 参与体育活动的频次和时间上多在2-3 次,时长多集中在45min 左右。根据体育课的课后作业的要求,要求学生们一周需要至少打卡4次,每次5km,慢跑或者快走都可以,或完成每周4 次45min-1h的左右的操课练习。每周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会变换课后作业内容,但是通过对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学生实际每周的运动频次和时长没有完全按照课后作业要求完成,并且运动强度也达不到课后作业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个人的问题,还存在代打卡等行为的发生,就会导致体育打卡的效应与要求不符的情况,如果体育教师监管不严格,学生们还会逐渐降低对自我的要求,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不明显,提升效果不如预期的高。所以,就体现出在利用运动APP 参与运动训练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从考核、检测、运动形式等方面紧抓对学生们的学习、训练、健身的要求。
目前,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程度是通过大学生体质测试来进行评价,评价方式是通过测试的形式进行分值来对学生进行健康级别认定。结合大学生体质测试要求,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涉及力量、柔韧、耐力、弹跳、速度等素质方面,但是在运动APP 的课程内容中多是有氧运动、柔韧运动、耐力运动,对于耐力训练的只存在监测,指导性内容也是存在缺失,对于其他素质的锻炼内容不具备明确的指向性,学生在选择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很难针对身体素质的提升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虽说在运动APP 在运动量监测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于体质健康的提升问题中也只能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才能实现科技与体育教学训练的完美结合。
通过调查可以看到,运动APP 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参与度是相对较高的,但是由于运动APP 的类型、内容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运动APP 的使用也只能满足学生们日常体育锻炼的需求,对于西安翻译学院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在对于运动APP 的产品开发研制中,更应该贴合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设计出具有本院校特色的运动APP。这样从需求的角度来研发运动APP 更具有时效性,更能体现运动APP 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支持,并能够满足当代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提升要求。
通过课上与课后活动中对运动APP 的使用,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效保持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难免有遗漏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依靠自觉来完成这些教学训练工作的话,那就达不到有效检测,对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就成为空谈。所以,在通过检测的手段来完成运动量的监督时,就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课上及课后活动的运动量进行及时的查阅和登记,观察学生们的体质提升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训练计划,通过系统的学、练形式加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运动APP 优秀的运动内容,对学生们进行体育课外拓展,让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掌握更多时尚、流行的健身形式,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运动热情,全面推动大学生的健康体质行动。
正确的锻炼方式、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锻炼学习的成效,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运动APP 的运动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都属于录播视频,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多是采用监测和模仿的形式开展,动作的完成情况及运动强度的安排情况都是根据学生自身的体能来决定。对于这种情况学生就会根据运动需求降低或者提高自己的运动量,设备并不能够很好地开展检测和指导工作,不能有效地开展纠错指导,所以现场教学和指导就显得尤为突出,就需要根据运动APP 的这一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结合运动APP在课上及课后活动中的使用情况,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围绕学生们日常关注和常用的运动训练内容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发生错误及受伤情况的发生。可以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对指定的内容进行课前的引导、课后的使用辅导,尽量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完成运动训练任务,满足利用运动APP 进行运动监测的同时,扩大学生们学习、训练的途径,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对体育终身意识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穿戴设备和运动APP 成为一体,也让学生们日常接触较多的电子产品,穿戴设备是更具备时效性、具体性的监测设备,一般常用的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信息,包含的运动类型从十几种到上百种,包含内容比较丰富。高校体育运动除了课堂教学外,剩下的就需要大学生在课后按照课后体育作业的要求完成体育锻炼任务,所以体育教师就需要加强学生利于运动APP 开展多样化的运动训练任务,加强学生对运动APP的使用,通过学生对有氧运动、器械运动等运动的参与和实践,能够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形成良好的兴趣,逐渐养成他们自主运动的良好习惯,为长期有效的体质健康提升和保持打下坚实的习惯基础。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高校体育课程发挥重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课后大学生们的体育锻炼过程,所以在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为前提的课内、外学习锻炼外,更多的是需要结合当下社会流行的运动元素,结合运动APP 的使用,通过大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对运动时间、热量等因素的检测可以很好地了解到大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的运动情况,在完成运动任务的同时可以考查大学生通过运动量的积累达到对身体素质的改变,实现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通过大学生对运动APP 的使用进一步的提升自我身体素质的探索,发现通过使用运动APP 可以让学生们产生良好的运动打卡习惯,能够客观地让他们了解到运动形式的多样化,让运动成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常态化,积极地促进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他们终身运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