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嘉芮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7)
小儿推拿中的内八卦穴最早出自«小儿按摩经»[1]。内八卦穴的临床运用较为广泛,推拿手法有顺运、逆运与分运之别,其中顺运内八卦穴可行气消积、化痰、平喘,逆运内八卦穴可降逆止呕,分运(根据脏腑归属及五行属性顺逆同运)内八卦穴可平衡阴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寒热并调。本文以内八卦穴的溯源、定位及操作为基础,尝试从脏腑归属、五行属性,以及单宫、多宫选穴方法来总结该穴临床运用,以飨同道。
小儿推拿疗法中的穴位多与八卦理论相关,而内八卦穴也源于八卦理论。八卦源于«周易»,由易入医,顺理成章。八卦者,万物之象也。内八卦穴最早称作八卦、内八方[2]。由«厘正按摩要术»中“阳掌,掌正面也。掌心,为内劳宫。前离、后坎、左震、右兑,乾、艮、巽、坤,寄四隅,内八卦也”可知,内八卦穴是在取象比类思维指导下,根据八卦卦象及各个方位的不同属性划分人体脏腑所形成的穴位。内八卦穴采用的是后天八卦方位顺序[3]。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和周文王所创的后天八卦在顺序方面有所不同,即先天八卦以乾、坤对应南、北,后天八卦则以离、坎对应南、北。«医易通说»对先后天八卦的区别解释如下:“先天八卦主气,后天八卦主运,各有不同。”
然而笔者经仔细对比后发现,内八卦穴与后天八卦学说并非完全一致。内八卦穴分别以乾、兑为起始,而后天八卦以震为起始。其原因可能是乾、兑二卦分别对应肺与大肠,而震卦对应肝。在经脉理论中,十二经气血循环以肺经为起始,而肺与大肠相表里,因此内八卦穴在调整机体过程中首运乾、兑两卦;震卦对应肝,应春,一年之始在于春,故后天八卦首运震卦。这种理论上的差异可能与时代背景有关。
关于内八卦穴的具体定位,各版教材中的表述不一。2007年版«推拿学»[4]和2011年版«推拿手法学»[5]将该穴定位为点状穴,是以内劳宫到中指根之间的中外1/3交界处为半径作圆,穴是圆周上的8个点,而其他各版教材将其定位为圆形的线状穴。各小儿推拿流派对内八卦穴的定位也有不同表述。李德修三字经派将内八卦穴定位为“掌中围绕掌心内劳宫穴一周,缘掌心凹下处及掌边高起至边缘即是穴”[6]。张汉臣在«小儿推拿学概要»中记载,内八卦穴的定位仅在手掌上[7]。盲校派认为内八卦穴的取穴是以手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圆,圆弧线上平均分成8份[8]。
清代以前,小儿推拿的手部操作遵循“男左女右”原则,即男孩推左手,女孩推右手。清代医家徐谦光在«小儿推拿三字经»中提出了“女孩也应推左手”的观点,开创了“推左手为主”的先河,并流传至今。«灵枢•终始»有云“阳化气于四末”“阳从左,阴从右”,故在小儿左手进行推拿可调动机体阳气,加之内八卦穴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故运左手内八卦穴可使小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调畅全身脏腑气机。因此,内八卦穴的操作方法是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决定的。
内八卦穴的操作方法以运法为主,还包括按法、揉法、推法和掐法。自2012年起,多部«小儿推拿学»教材均记载了“离位不运”之说[9-11]。«幼科推拿秘书»亦云:“八卦,将指根下是离宫,属心火。运八卦必用大指掩掌,不可运,恐动心火。”[12]其认为在操作内八卦时,须用大拇指将离宫掩住,以防扰动心火。此法与李德修三字经流派及张汉臣流派的操作要领相吻合。自2012年版«推拿学»教材开始,内八卦穴的运法操作可总体概括为顺运、逆运和分运[13],临床上以顺运和逆运较为常用。盲校派运用顺运法时,先点揉乾宫以增加顺运功效,由乾、坎、艮至兑为顺运,顺运补阳,乾在天属气为阳,对应肺脏,肺为华盖,主气,顺运从乾宫起,如天阳旋转,故主升主温;运用逆运法时,先点揉艮宫以增加逆运功效,由艮、坎、乾至震为逆运,逆运补阴,艮为山在地属阴,对应胃腑,胃喜润恶燥,坎属水,逆运从艮宫起,经坎至乾,顺应胃的特性,故主降主凉[8]。在操作频次方面,有按次数和按时间两种统计方式。按次数为运法30~50次[14]、揉法100~200次[14],分运100~200次[11]。按时间为顺运和逆运1~3 min,分运1 min左右[9-10]。
«小儿推拿秘诀»曰:“运八卦,除胸膈迷闷,肚胀呕吐,气喘,饮食不进,打嗝,用之。”内八卦穴顺运治寒,逆运治热。具有开脏腑闭结、通全身气血的功效。研究表明,顺运内八卦穴主要用于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逆运内八卦穴主要用于治疗小儿痰喘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15]。孙重三流派通过脏腑辨证,采用内八卦穴等治疗脾虚泄泻[16]。另外,内八卦穴临床还可用于调气,对于肺气上气、胃气上逆等气机失调证多用内八卦穴,顺运可行气,逆运可降逆[3]。
3.1 单宫选穴法 内八卦穴的八宫中每一宫的顺、逆手法,皆可调整本宫所属脏腑阴阳。顺揉乾宫可以温肺,治疗肺寒证;逆揉乾宫可以泄肺热,治疗肺热证;顺揉坎宫具有补肾阳之功;逆揉坎宫具有补肾阴之功;顺揉艮宫能温胃火,专治胃寒、胃阳不足等证;逆揉艮宫能清胃热、降逆止呕、消食导滞,专治呕吐、食积等症。白莹占等[17]发现揉艮宫2 min治疗脾虚型小儿泄泻疗效确切。逆揉震宫可平肝息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泻肝火;逆揉巽宫可泻肝胆火,治疗绿便、善惊易恐;逆揉离宫可泻心火,安神除烦,利尿;顺揉坤宫可补脾气,壮气血,温中健脾,燥湿止泻;逆揉坤宫可泻脾火,除湿热;顺揉兑宫可固涩止遗,止泻;逆揉兑宫可清利下焦湿热,除大小便之热。
3.2 起止宫选穴法
(1)离至乾 由离宫逆运至乾宫具有止咳化热痰的功效,由离宫顺运至乾宫具有止咳化寒痰的功效。研究表明,顺运内八卦手法辅助治疗可缩短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病程[18]。
(2)坤至坎 «小儿推拿广意»曰:“自坤推至坎四卦略重,又轻转七次,能退热。”可见,坤顺运至坎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八卦之坎属水为肾,坤顺运至坎可补肾水,具有滋阴清热的功效,临床上常配合清天河水,以增强清热功效。
(3)乾至震、巽至兑 «小儿推拿广意»曰:“以大指自乾起至震四卦略重,又轻运七次,此为定魄。自巽起至兑四卦略重,又轻转七次,此为安魂。”可见,乾顺运至震,巽顺运至兑具有安神作用。八卦之乾属肺,肺藏魄,主宣发肃降;八卦之巽属肝,肝藏魂,主疏泄,故乾顺运至震,巽顺运至兑具有调理气机、行气解郁、安魂定魄的功效。
(4)艮至离 «小儿推拿广意»曰:“以大指自艮推起至离四卦略重,又轻运七次,能发汗。”可见,艮顺运至离具有发汗作用。
(5)乾坎艮入虎口 用乾坎艮入虎口具有泻胃火、祛积滞的作用,借用天上之水冲刷山体,从虎口而出,主治食积、口臭、恶心、呕吐、湿热泄泻等。
3.3 五行生克关系配伍法
(1)水火既济 当心火旺盛时,可由坎宫经内劳宫至离宫取水灭心火,治疗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烦躁易怒等症。正如«小儿推拿广意»所云:“坎离二宫直七次,为水火既济也。”
(2)培土生金 由坤宫经兑宫顺运至乾宫,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治疗肺气虚弱,如久咳不止、自汗、易感冒等症。
(3)抑木扶土 从巽宫经震宫至艮宫,具有泻肝火、实脾土的功效,可以治疗因肝气犯胃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呃逆、厌食、消瘦等症。
“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内八卦穴具有平衡阴阳、运行气血、调理脏腑的作用,从整体论治调节小儿全身机能。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有研究表明,哮喘与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IL-33、IL-6水平密切相关,IL-17、IL-33、IL-6水平升高是气道炎症加重的标志[19]。李旗等[20]研究表明,运用逆运内八卦等小儿推拿手法可降低哮喘患儿血清IL-17、IL-33、IL-6水平,改善小儿哮喘症状。硫化氢(H2S)可激活一氧化氮合酶,使一氧化氮(NO)生成增多,与哮喘密切相关。李旗等[21]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NO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急性发作期H2S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且运用逆运内八卦等小儿推拿手法可有效提升患儿血清H2S水平,降低血清NO及呼出气NO水平,缓解小儿哮喘临床症状。
组胺受体也参与哮喘患儿的气道炎症病理过程。田福玲等[22-23]研究发现,逆运内八卦等小儿推拿手法能调节外周血组胺H1受体与H2受体的平衡,降低呼吸道炎性反应及血管通透性,舒张呼吸道平滑肌,减轻哮喘临床表现,改善临床症状。此外,Toll样受体(TLR)介导多种免疫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炎性反应。研究发现,逆运内八卦等小儿推拿手法可显著提高哮喘患儿外周血肥大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TLR1、TLR2、TLR4表达,激活炎症因子,加强免疫应答,进一步控制慢性感染[24]。
综上所述,内八卦穴治疗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效果显著,临床中应灵活运用五行相生与相克理论,从而系统地调节小儿脏腑功能。目前,内八卦穴在治疗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空白,笔者认为可采取离体细胞培养[25]等方式做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