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卓
(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玉米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随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玉米产量及品质提出更高的需求标准,只有正确认识玉米种植技术的基本要点,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方法做好病虫害防治作业,便可以在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质量及生产效率。
玉米对种植环境和条件等具有较高的需求标准,外界环境因素往往会对玉米产量与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其中气候条件的影响效果较为显著。玉米种植和生长阶段中对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如果气候条件出现异常情况便会对玉米健康生长造成威胁,进而引发玉米减产等问题。比如北方地区因受到干旱、低温等条件因素影响,整体缺苗问题频频出现,玉米产量也因此而降低。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所种植的玉米通常以杂交种为主,筛选杂交种的优势价值体现为提升玉米整体产量,但也为一些非法经销商的以次充好行为提供有利条件,并将低质量、假冒伪劣等玉米种子出售给农民群体。大多数农民因自身文化水平和科技信息掌握性不足,无法精准识别玉米种子的优劣,进而导致玉米出现减产或绝收等不良现象,因此强化对种子市场的科学管控是十分必要的。
在选地整地环节中,相关人员需要优先选择土质松软、肥力中等、土层深厚以及坡度在15°以下的地块。在秋季农作物完全收获后进行灭茬深耕处理,保证深耕的距离达到12~30cm。秋季整地工作完成后,质量上等的地块可以在下一年春季耕种时期减少耕翻的步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起垄覆膜。针对质量较差的地块来说,需要在实际种植前进行浅耕处理,保障地表层的平整性。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地区农户可以运用现代化旋耕机等农业机械展开旋耕作业,保证玉米生长区域无根茬、无坷垃,为各类玉米种植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良好的播种环境及土壤条件。
科学选种是玉米种植技术发挥自身价值效用的重要前提,农户在筛选购进玉米品种期间,除了要充分考虑种植区域土壤特点、环境状况以外,还要在开展种植作业前进行全面化、科学化的催芽试验,相关种植人员可以在一系列试验操作下全面掌握玉米催芽的基本状况,并将后续的种植作业与催芽试验成果有效对比,以此来筛选适合本地区种植环境的玉米品种,由此可以看出,合理选择玉米品种是栽培技术实际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影响玉米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相关农民群众需要结合玉米高产丰产等基本需求标准,大力引入病虫害抵抗性较强的玉米种子,以此来将玉米受到病虫害感染的概率降低至最小化,全面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相关农业农村部门需要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农户详细讲解精准识别玉米种子品质高低的措施方法,防止因玉米选种阶段发生各类问题,进而对后续玉米种子的质量、产量等造成负面影响。
在玉米播种作业开展前,相关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具体需求标准做好土地精整工作,采用专业化机械设备对前茬农作物展开清除处理,并运用机械设备做好深翻作业,为后续玉米播种作业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土地精整作业完成后,相关人员需要运用辛硫磷乳油50%与炒熟的麸皮加以混合制作为毒饵,并将其均匀铺洒在地层结构上,运用翻耕措施方法将毒饵完全融入土壤内部,防止受到虫害的过度侵害。结合玉米种植各项需求,农户需要在玉米播种前对种子展开全面化处理优化,挑选出质量偏低的种子类型,并在其中融入相关药剂加以拌和,以此来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抗病虫害等能力。除此之外,为了在根本上对玉米种子品质加以管控,需要对玉米播种过程中的外部温度条件、湿度条件等合理调节,进而为玉米的稳定生长发育创设科学适宜的环境。
科学施肥不但可以为玉米的健康生长与发育提供足够的营养与水分,还可以为玉米的高产丰收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一般情况下,农户在施肥处理阶段中需要结合当地基本特点和农作物种植企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运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施肥措施方法,以此来满足玉米稳定生长的水分需求和营养需求。另外,在出苗阶段中,玉米作物并不需要过多水分营养的浇灌,在此期间可以采用滴灌的相关措施方法展开浇水处理。玉米对用水量有着相对较高的需求和标准,而且玉米的需水量会根据自身的发育特点、生长时期发生动态化改变,这边需要相关种植人员结合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加以明确。抽雄开花阶段是玉米种植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需要减少外界因素对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带来的影响问题,在此情况下,相关人员需要根据空气质量、干湿程度等要素明确玉米所需水分进行合理浇灌。孕穗期是玉米所需水分最多的阶段,此时玉米的叶面呈现出高强度的蒸腾作用,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浇灌的方法避免玉米温度过高等问题的产生
首先,前期管理。玉米在春旱时期接触雨水天气后,会在覆土作业期间形成或多或少的板结问题,在播后出苗需要进行破土引苗,在苗期发现缺苗断垄问题后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移栽处理,并为其提供少量水分和肥料,并用细土对孔眼展开堵塞处理。在出苗2~3叶期间根除病苗植株和弱苗植株,确保玉米产量符合农业发展需求。在出苗4~5叶后便可以展开定苗处理,保证平均每穴留苗1株。
其次,中期管理。玉米拔节后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体现在促进叶面积的拓宽,尤其是中上部位置叶片,需要对黑粉病、玉米螟等病虫害加以防治。玉米进入大喇叭口发育时期,叶片高达10~12片,在此期间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施加壮秆攻穗肥,保证追施尿素15~20kg/667m2,可以在玉米点播器等相关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帮助下在相邻玉米植株之间打孔深施,也可以将肥料完全融入适当数量水分当中加以搅拌,并利用喷药壶进行浇灌50ml/孔。
病虫害是对玉米健康生长及最终产量造成负面影响的,因此农户需要在玉米种植阶段中积极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玉米高产丰产基本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利条件。种植户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作业前,需要全面掌握和了解常见玉米病虫害的基本类型、影响程度和发生周期等,以此来构建出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基本原则,进一步消除影响玉米健康生长发育的病虫害问题。
第一,青枯病。为了在根本上降低玉米青枯病的产生概率,种植人员需要结合玉米种植各项需求标准,优先筛选质量较高、抗病虫能力较强的玉米种子,在玉米种植环节中需要不断降低土壤湿度,确保玉米各行彼此间的通风条件与透光性处于良好状态,还需要合理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进而减少此病害的产生概率。当玉米生长阶段中出现青枯病问题,种植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发病残体展开清除处理,并运用集中焚烧等措施方法将青枯病的蔓延程度降低至最小化;第二,黑粉病。黑粉病是玉米成熟阶段中产生频率较高的病害问题,玉米植株感染该病害后,发病位置往往会渗出头发丝形状的黑色物质,对于此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来说,相关种植人员需要结合当地玉米种植基本特点,选择早熟型及抗病能力强的玉米种子。在玉米播种作业开展前,需要结合具体标准全面清除玉米田间范围内的病株残体,在玉米处于收获时期相关人员需要运用灭茬及深耕等方法降低黑粉病发病率,进而强化玉米黑粉病的防治效果;第三,玉米蚜虫、大斑病。大斑病和蚜虫是玉米生长发育阶段中最常见的病虫害,在对其展开预防控制工作期间,可以运用生物防治方法在玉米种植环境中释放玉米蚜虫的天敌。大斑病是玉米种植期间产生的重点病害之一,在对此种病害展开防治期间需要合理掌控玉米作物生长环境的干湿度。针对已经染病的玉米来说,种植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病叶、病株的清洁处理,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对其施洒化学药剂。相关人员需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也可以通过深翻土地等措施方法减少玉米产生大斑病等其他病虫害的概率。针对害虫危机程度较为严重的地块而言,需要在起垄作业后运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进行喷施处理。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需要运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进行全方位喷施处理,并在药物喷洒后的第一时间展开覆膜作业,切实提高防治病虫害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四,玉米螟。对于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来说,种植人员需要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手段加以融合,因为玉米螟的天敌种类相对较多,种植人员可以通过饲养瓢虫、黑卵蜂及赤眼蜂等方法,在不伤害玉米植株的前提条件下达到杀灭害虫等基本目标,进一步优化并完善了生态环境,减少化学试剂对种植环境的污染程度,强化农作物的抗病能力,进一步推动玉米种植质量与产量的大幅度提升。另外,为了在根本上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效果,相关人员需要结合病虫害发生现状科学运用化学试剂防治法,进而为玉米的高产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社会经济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区政府部门逐步意识到玉米种植技术宣传普及的关键作用,大多数农户已经形成良好的理念意识。在此情况下,各地区农业机构需要结合当地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现状,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开展玉米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工作,促使农民群体可以熟练掌握玉米种植技术的方法要点,进而提高当地玉米种植的质量和产量。例如,各地区农业农村部门需要不断鼓励农民参与培训活动,采用模拟玉米种植环境等措施方法引导农民在此虚拟环境状态下运用先进化种植技术发展整体产业领域,进一步探究玉米种植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而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处理方案,全面提升农户的玉米种植技术水准,拓宽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涉及范围,实现我国玉米种植产量及质量有效提升等基本目标。
一般情况下,农业技术人员在开展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期间,不但要充分掌握现代化玉米种植技术基本内容,还需要合理运用新兴技术不断发展玉米种植产业,以此来提升玉米种植的整体产量与质量。众所周知,玉米种植技术选择的合理性与整体产量息息相关,所以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对玉米种植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工作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全面发挥出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势价值,全面提高玉米种植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广大农民群众的大幅度增收提供更多有利条件与保障。另外,各地区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创新原有发展机制,通过宣传教育、利益驱动、示范带动、政策引领等方式不断调动各类型积极因素,进而组建为先进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项目的凝聚力,特别在地区项目资金不够的情况下,相关农业农村部门需要有效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并在财力资源紧张的状况下筹措足够的资金成本,为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提供专项的福利补贴,在根本上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和政策扶持政策,在地膜、化肥等购入环节为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户提供经济方面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与帮助。
为了在根本拓宽玉米种植技术的涉及范围,地区政府部门需要采用创设玉米种植示范田等措施方法,科学那个现代化玉米种植技术,将新型玉米种植技术的优势价值和优良成果完全呈现在广大农民群体面前,促使其熟练掌握玉米种植技术基本要点和操作技巧,进一步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加快各地区先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速度。除此之外,各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需要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工作,积极为农户讲解并宣传玉米种植技术,促使农户群体深层次掌握玉米种植阶段中发生病虫害的具体时间、类型和基本原因,并在此前提条件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加以防治,减少病虫害对玉米健康生长带来的影响,有效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与质量。
从整体视角来看,相关农业农村部门需要重点突出技术重点、以点带面,集中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始终秉持“种植一块、引导一片”的基本原则,将各个农业地区的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技术人员的试验地块、广大人民群众的样板地块、各级领导的决策地块。另外还可以在诸多示范基地组织安排类型不一的技术、施肥等对比试验,实现点上示范、面上开花的技术推广目标。各地区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机部门需要为当地的农户提供更多补贴福利,大力推广现代化、机械化起垄覆膜机、点播机和玉米脱粒机等,有效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并在为其示范各项机械设备操作要点的基础上促使农民熟练掌握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
综上所述,玉米在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加大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可以在根本上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