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群华
(云南省曲靖市国有海寨林场,云南 曲靖 655003)
海寨林场是位于云南省地区林业建设的重要部门,先前建造了许多华山松、云南松纯林,对其地域环境、成活率、绿化等因素综合性分析后,在造林过程中会逐步采用人工整地植苗造林,而后将云南松种子撒播致使初值林木密度增加,一定程度上使得后期森林抚育工作的维护及管理难度加大,所以,海寨林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迫在眉睫。
曲靖市海寨林场地处滇东高原中部,属乌蒙山系南延余脉,南北长59km,东西宽37km;林地分布于富源、马龙、沾益、陆良、麒麟四县一区境中,接壤于五十五个村公所和十六个乡镇;划分为七个营林区,场部位于麒麟区越州镇向桂社区。
海寨林场全场土地总面积17721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073.87hm2,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长期受到自然、人为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森林资源结构不具科学性、综合效率低、林分质量不佳,严重制约了林场森林资源的迅速拓展。为了快速提升林业产业建设以及森林资源培育的速度及水平,需要将林地生产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培育高效、丰产、优质的森林资源,将林分质量有效提升,还能有效提升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平,所以,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且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根据海寨林场的森林资源经营状况可知,森林抚育试点的抚育对象需要优选华山松、云南松中的幼林龄。根据此林场的经营条件及林分生长状况,秉承先急后缓的原则,抚育郁闭度在0.9~1.0和初值密度大的林分。
根据抚育林分的林种、密度、年龄等,重点围绕抚育间伐,以修枝抚育为辅助开展,也就是在抚育间伐的过程中修枝抚育一些保留的木幼树,尽可能将森林火灾、病虫害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抚育措施一定要立足抚育林分林龄、林种、林木生长情况合理选择,根据生态公益林的实际需求应用生态疏伐的抚育举措,根据间密留稀的标准将有害木伐出,最大限度保障灌木、有益木、优良木能够符合林木健康生长、优化营养空间、调整林分结构的目的。采伐对象通常是较为密集的被压木、枯立木、濒死木、弯曲木。商品林通常是采用生长阀的抚育措施根据砍小留大、砍弯留直、间密留稀的原则,把一些遭受损坏或较为密集的辅助树、有害树伐除,采伐对象是少量较为密集的中等木、枯立木、濒死木、弯曲木以及被压木。在抚育间伐过程中需要强度修枝云南松保留木和一些枝条较为密集的华山松,并且修枝的高度中龄林不能超过树高的1/2,幼龄林不能高于树高的1/3。其修枝方式是平切法,修枝切口时一定要平滑,不能损伤主干、带皮、破皮、开裂,其枝节需要保留2~3cm,切忌切口靠近树干过近,导致伤口形成环状剥皮。
生态疏伐株数间的强度需要控制在20%左右,蓄积间伐强度需要控制在20%,抚育之后的郁闭度一定要控制在0.6左右,抚育之后的林分平均胸径需要高于抚育之前的林分平均胸径。
森林抚育在后期阶段需要及时清理伐木区域的剩余物。把伐木作业范围内的伐倒林木清理干净,而后及时归堆处理枝条、枝头等,有效规避森林病虫害及火灾问题的发生。
结合海寨林场的区域分布、抚育措施、森林类型等情况,自从2009年推行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之后,作业伐木区域布设的监测样地有13个,其参数是0.1hm2,2009年和2010年布设4个作业区域,2011年是5个。森林抚育监测是借助科学技术,将抚育前以及抚育后几年相关的因子变化情况进行收集,实时监测和评估森林抚育工作,具体监测和分析林下植被状况、森林抚育实际成本、林分生长状况、森林抚育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林分健康状况以及林分结构变化,深层次总结森林的管理模式及经营技术[1]。
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施工管理一般应用四级管理,其中包含施工主体、林区小组、生产技术科、林场试点领导小组。第一,森林抚育管理部门需完善责任机制。森林抚育的施工总负责人通常是由场长担任,技术总负责人是分管副场长,施工作业负责人通常是由林区主任担任,统筹管理和规划施工组织和管理,技术负责人通常是由生产技术科长担任,统筹负责技术相关的一些指导、质量验收、监督和培训等工作,实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之后林区主任、生产技术科长和场领导需要一同签署责任书,共同完善责任管理机制。而后林场和施工队要一同签署施工承包合同,明确各部门及职工的权责。
其次则是跟班作业。实行责任问究、事前指导、检查与验收的整个流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各个林区需要抽调并安排技术人员及施工管理人员共同组建项目管理小组,在作业区设备施工管理人员负责根本作业,全力负责各个作业区的技术指导、质量监督及作业区标号等工作,全面掌握施工中出现的常规性问题,灵活把握施工进度,根据作业设计严格施工,如果发现作业质量不达标,需立即纠正和返工。再次则是施工主体和林场需要签署施工承包合同,清晰界定各项职责,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最大限度保障抚育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安排技术指导组定期对施工管理工作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加强对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的防火安全教育及安全生产。
再次则是抚育资金管理。严格依照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相关的资金管理要求贯彻落实,根据批准的作业设计及实施方案科学地使用和管理国家补贴资金。以单独核算、单独建账、专款专用的方式管理试点补贴资金。根据资金管理的标准,严格控制其资金使用流程,将各个环节的使用责任清晰界定,最大限度保障专款专用。海寨林场此次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完成之后,不但使得海寨林场的林分结构合理调整,还赋予了林场活力和生机,解决了一直以来由于经济因素使得森林抚育效果不佳的问题,也使得国家创收财富,促使财政及农民收入增加,可见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第一,生态社会效益。海寨林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项目可以快速实现“以林养林、以短养长”的良性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培育并保护森林资源,使得我国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还能促使社会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满足。第二则是经济效益。海寨林场在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之后,不但使得森林资源的产值、产量增加,还有效转变了林业传统低效益、大资源的现状,显著提升了海寨林场的经济效益[2]。
当前林场待抚育的幼林较多且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其欠账问题日益凸显。所以,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为海寨林场提供了充足的科技支持,确保其有规划地实施森林抚育工作,还能有效提升林场经营管理和科技水平。最后则是加强对林场质量的验收管理。项目竣工之后需要由林场试点领导小组检查验收,验收工作的内容主要是抚育面积、方式、施工范畴和质量等,检查其能否达到既定设计的规范,而后全程记录下来并签署验收单,根据验收的数据信息科学编制自检自查的相关报告。报告内容包含整体作业设计的落实情况、森林采伐限额执行成效、中幼龄林抚育作业质量及数量、成效监测、资金运用和信息档案管理等情况,全面、客观地归纳总结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实施期间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科学、有效的创新策略,把验收核查申请上交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结合云南省林业部门主管的要求,为了最大限度保障。海寨林场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海寨林场自2009年之后就已经组建了组长、副组长及森林抚育补贴试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最大限度保障各部门服务工作人员储备充足,将实施项目的作业设计、作业申请、施工作业以及统计报告等工作严格落实到位,根据特定标准把项目实施状况、成效等信息精准无误地上报上级部门。
海寨林场根据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化、产业化的标准,严格依照幼龄林抚育丰富、健康、多元且稳定的群落结构,切实提升林分质量。林地生产力、整体效益,选择质量低下、生态情况恶劣、密度大、结构差的林分,遵循科学设计、统筹规划、彰显重点的理念及原则,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整体目标有效实现,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作业设计及实施方案,将各项任务有效细化,清晰界定操作流程及实践措施并严格落实。
首先,在实施森林抚育工作之前,在林场中挑选极具专业性的精英骨干建立森林抚育技术专项小组,引领、指导施工技术人员到抚育现场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具体的培训内容包含工作标准、作业安全、防火知识、森林抚育技术和操作技能、环保意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知识等。其次则是严格将国家规定的森林抚育政策及方针贯彻落实,让森林抚育工作能够在科学的管理中有序推进。在开展森林抚育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审查相关资格、设计方案、质量检验工作,根据管理流程严格操作,如果不具备年度作业设计或者抚育计划没有经过批准的一律否决,如果不具备林木采伐许可证严禁采伐林木。除此之外,还要严格依照管理者要求的作业设计开展公示,明确多方参与主体的责任并签订合同,通过伐木区域交接之后开展施工。最后,加强管理和监督森林抚育的全过程,严格落实动态性的管理机制,最大限度保障施工作业质量,切忌打着抚育的名号破坏生态环境。
海寨林场除了管理工作者与技术人员参与技术指导、调查设计、质量监督、施工管理及技术培训之外,还有林区职工也会参与抚育间伐、标号、木修枝采伐等施工中。不仅可以在技术操作规范和质量要求等方面发挥表率作用,还能使得林区职工收入显著增加,也能最大限度调动林区职工参与森林保护及培育的自主能动性[3]。
为了充分使得资金应用能够实现效益最大化,海寨林场需要将项目管理及特定机构的相关工作严格落实到位,结合国家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的资金管理规定及要求合理利用国家补贴的专项资金。海寨林场采取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以及专款专用的方式管理试点补贴资金,使得各项资金使用流程更加规范、科学。
采取科学的方式管理信息档案不但能够使得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和健全,而且能够有效促进管理试点方案、设计组织、管理规划、验收检查、试点任务传达、成效监测、施工作业和财务管理等层面的图表、文件以及有关的电子数据信息实现了电子数字化管理。其次,完善定期信息报告机制,把项目建设的有关的数据信息及统计报表第一时间交由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以此来强化海寨林场抚育试点的信息档案管理工作。
海寨林场开展森林抚育补贴试点工作,不仅能够借助抚育间伐以及修枝抚育等多样化的改善措施,秉承特定的规范和原则,切实完善和优化海寨林场的结构,将林分的综合质量有效提升,对林木生长环境起到优化的作用,还能有效控制森林防火隐患,规避有害生物对林业的侵害,最大限度保障林木能够持续、健康、稳定地生长,大幅度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及林地生产力。与此同时,实施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之后也有效发挥了森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改善及水源功能完善的积极优势和价值。其次则是森林抚育试点工作,一定程度上也促进着村组、社区、大众对森林抚育试点工作的积极参与,有效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山区森林资源培育,深层次的探究林地生产的内在潜力显著提升林分质量,致力于培育更加高效、优质的森林资源,进而有效解决农民增收致富以及林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难题。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大众参与施工,加大对森林资源保护及培育工作的宣传一定程度上会为生态环境及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能切实提升人们的防火及生态意识,倡导人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保护森林资源、护林防火的队伍中,有利于为海寨林场后期工作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4]。
综上所述,探究海寨林场实施森林抚育补贴试点研究极具现实价值和意义。林业管理部门需立足林场的发展状况,清晰界定抚育对象、抚育方式、抚育措施、抚育强度等,秉承既定的森林抚育原则,加强对上级组织的管理和领导理清抚育思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倡导职工参与增收,加大资金管理力度科学管理信息档案,以此来提升林场抚育试点工作的质量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