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思路

2023-04-15 12:29强巴拉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3年1期
关键词:氏杆菌牦牛圈舍

强巴拉姆

(拉萨市当雄县牦牛冻精站,西藏 拉萨 581500)

西藏是世界范围内牦牛养殖数量较多的区域,牦牛巴氏杆菌病也称牛出败病,会引发一系列牛病,感染后最明显的症状是内脏出现坏死(出血性),传染性强。感染后病菌会分布到病牛的各器官,经呼吸通、消化道、排泄物等传播。诱发巴氏杆菌病的原因较多,如通风不佳,低温等。近些年,动物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日趋完善,有效控制了牛巴氏杆菌病。但仍有一些落后地区,因养殖户缺乏防疫意识,未充分认知该病的危害,使该病在局部范围仍有暴发。所以做好防治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讲解很重要,有利于疫情防控。

1 流行特点

巴氏杆菌是引起牛出败病的致病菌,对哺乳动物有极强致病性。该病全年均可发生,我区好发于春、夏交接的季节。这个时间段的天气潮湿、变化多,如果圈舍未做好通风工作,极易发生该病。巴氏杆菌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且死亡率居高不下,有散发的特点。牛初期感染后查不到病原,当长时间运输或环境改变、环境潮湿等情况,造成牛的抵抗力不断下降时非常容易感染该病,病菌进入血液系统内,在体内造成感染,并大量繁殖病菌。该病传播途径多,如皮肤接触、呼吸道等均可能感染。

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不只危害牦牛的正常生存,还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牦牛以隐性感染为主,孕牛感染多出现流产或产死胎,所以如何对西藏区域牦牛巴氏杆菌病的防治非常关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可以给疾病防治提供参考。

2 西藏牦牛巴氏杆菌病的现状

专业部门对我县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巴氏杆菌是该病的病原体,感染初期患病牦牛表现慢性特征,即机体局部化脓或有关节炎。若急性发病,牦牛有出血性败血症变化,继而动物会在一定时间内死亡。巴氏杆菌病的潜伏期较长,多数在查出传染源之前感染。环境卫生不佳也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出现与养殖环境有直接关系,牦牛在比较潮湿且通风不畅的环境中生存,增加患寄生虫病的可能性,原因是自身的抵抗力逐步降低,容易引牦牛发病。牦牛体内摄入的营养不够,或饲料的突然改变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也会引起感染。现阶段,一些养殖人员的思想和观念不够与时俱进,只顾利益的获取,没能及时采取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圈舍环境的消毒和清洁,容易引发牦牛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分荚膜A 群和B 群,后者会引发牦牛败血症;前者引发牦牛传染性肺炎。巴氏杆菌病的病程较短,且致死率逐年增加,患病牛表现呼吸难度大与心跳速度快的特征,并且部分患病牛有腹泻和消瘦的现象,体温异常升高以及精神萎靡不振。

3 诊断要点

3.1 临床症状 该病发病急促,潜伏期不能查出病原,诊断难度较大。(1)基本症状,病牛食欲降低和心跳速度快。(2)该病和炭疽病症状存在相似性,相关人员应该注意鉴别,牛巴氏杆菌病及炭疽病均有体温升高和便血等;区别是,炭疽病患牛的胸部以及颈部皮肤浮肿,死亡前可以看到天然孔出血,且呈现紫黑色,血液无法凝固。而牦牛巴氏杆菌病时,其背部和肩部等会有气性炎性肿胀,对应肿胀部位的温度指数不高,同时皮肤干燥。其次是涂片检验抗原形态,作出判断,后续对病院的数据进行采集,开展对应抗原检测项目。以实验室诊断的过程和实验室镜检的过程以及动物接种过程对牦牛患病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时效性诊治患病牛,控制患病牛死亡。

3.2 细菌分离 无菌采集患病牛的血液、肝脏以及肺脏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巴氏杆菌在平皿中有灰白色菌落生长,瑞氏染色可见两极着色,利用显微镜充分观察可感觉到菌体体积比较小,对应分离的细菌应以生化反应落实诊断。

3.3 PCR 诊断 该病可通过PCR 进行诊断。即对细菌基因组进行调查,结合序列对引物设计,进行PCR 扩增,实施荚膜定群研究。

4 西藏地区的防治思路

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范围较为广泛,致死率较高,养殖户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思路。兽医防疫部门要意识到该病防控的重要意义,加强疾病防控,严格管理好牦牛巴氏杆菌病,按照行之有效的诊治方法帮助患病牛尽快恢复健康身体。

4.1 科学养殖,对病牛隔离饲养 每一个养殖户都要科学养殖牦牛,提高牦牛养殖的效益。养殖人员实施环境监督,动态开展粪便清除,使圈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性,控制细菌滋生。管理圈舍内的温湿度,圈舍不可以潮湿,温度差距也应该在一定范围,控制牛群受寒或受热的影响。西藏区域白天和晚上的温度差距较明显,因此应重视温度调节。养殖户及时了解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按照牦牛的生存条件规范化管理好环境条件。重视饲料的配置和饮食搭配,应围绕科学性的原则进行,管理牦牛的养殖密度,尽量降低牦牛养殖密度,科学防治牦牛巴氏杆菌病。养殖户发现有患牛,应及时隔离处理,在平时养殖有疑似病例需对牦牛隔离,把情况反馈给疫病防控单位,而后主动和政府单位对患病牛运输到特殊区域,贯彻封锁隔离的操作。养殖人员应转变不良的思想观念,不要随意处理病死牛的尸体,也不要错误地喂养牦牛。无害化处理巴氏杆菌病所致死亡的牦牛,利用不透明性容器加以包装,把尸体转运到一定区域内销毁,售卖交易。

4.2 消毒杀菌养殖场,做好疫苗接种 全方位进行巴氏杆菌病的防治,分析养殖场圈舍内和周围的环境,对相关区域进行整体上消毒,对传染源有散播趋势的环境实施监督,及时切断牦牛巴氏杆菌病的传播过程,避免疾病大范围蔓延,提高养殖场环境的处理质量。不出现患病牛的情况下,应定期消毒圈舍和操场以及养殖牦牛的用具等,借助百毒杀和消毒灵充分处理患病牦牛,达到相对理想的环境消毒成效。养殖户要想控制巴氏杆菌病,应考虑实际条件和牛个体的体质等制定消毒方案,总结有效的养殖经验,结合疾病的流行特点综合判断,增加环境的消毒和杀菌力度,使得养殖场地和用具足够清洁与无病菌,进而降低病菌扩散。另外,要进行疫苗防治,即每年利用巴氏杆菌灭活菌苗给牦牛注射,让提升牦牛自身的抵抗病毒水平,避免牦牛巴氏杆菌病。

4.3 实施疫病监测,降低疾病危害 防治牦牛巴氏杆菌病,养殖户应自觉更新养殖观念,针对性落实疫病防控项目。养殖人员应重点观察牦牛的进食情况和体温变化情况,一旦有问题应规范处理,避免巴氏杆菌病大范围传播。适当安装智能监督装置,借助检测设备评估牦牛的体温情况和精神状态,便于尽早发现巴氏杆菌病。要实施环境消毒和清洁,控制养殖场内的巴氏杆菌,避免发生生巴氏杆菌病。另外强调现代化技术的引进,促进巴氏杆菌病的防控项目具备标准化特征和规范话特征,依托二维码技术标识牦牛,创设牦牛的生长档案,细致了解牦牛身体健康状况,细致化记录好牦牛的养殖信息,推动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进程。

4.4 制定诊治计划,提高养殖效益 牦牛发生巴氏杆菌病后,相关人员要制定科学诊治计划,可在饲料中适当加入牦牛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中草药,或给予干扰素等生物制剂,以改善患病牦牛的状况。巴氏杆菌可能有耐药性,因此诊治过程应多种抗生素配合,且使用一些中药,贯彻标本兼治的原则,减少牦牛巴氏杆菌病的诊治周期,保障病牛的诊治效果。上午按0.05mL/kg 给予复方磺胺药物以及甲氧嘧啶注射液,连用3d。下午用5%葡萄糖氯化钠100mL、硫酸庆大霉素剂量4mL/kg、10%安钠咖注射液20mL、连用3d。另外,提高巴氏杆菌病效果时,要适当配用中药,包含20g 甘草,射干、山豆根、海金沙、银花、麦冬与苦参各30g,以水煎服,治疗3d。用药期间,应了解到巴氏杆菌病的痊愈率不高,在诊治周期内不能随意停止药,避免病情再次复发,使得牦牛死亡,降低养殖户的效益。

5 结束语

西藏地区的牦牛养殖,应加强对牦牛巴氏杆菌病流行情况的重视,养殖户和相关部门都应该高度关注该病防治,把预防的思路和诊治思路相融合,及时发现和规避牦牛出现巴氏杆菌病,降低其传播范围,避免对牦牛养殖产生不良影响,为养殖业提供健康运作条件。

猜你喜欢
氏杆菌牦牛圈舍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一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诊断
跟着牦牛去巡山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麋鹿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兔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山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