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赋能对策研究

2023-04-15 11:50彭梓洋
河南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河南省装备

李 瑾 彭梓洋

(1.洛阳理工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3;2.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0 引言

装备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作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业要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上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1]。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内容和主攻方向,也是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与其他省份一样,在“一带一路”中的产能输出、美国贸易摩擦的应对方面,都面临着如何赋能提质增效的发展瓶颈。只有集聚现有优势,在新型工业化赋能方面重点统合区域优势,不断拓展产业领域,加强自主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独具河南省特色的高质量、高效益绿色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1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位居河南省五大主导产业之首,2019年河南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对高端人才引进、传统产业更新、新兴产业孵化、未来产业引领、研究基地建设和产业集群优化提出了要求,即“立足河南、智造中国、装备世界”。该文件也规划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装备制造业主攻方向,提出了经过3~5 年努力,力争全省智能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 000 亿元,引进培育10 家左右国内领先的智能装备龙头企业,研发100项标志性智能装备产品,打造8个国内先进的百亿元级智能装备特色园区,形成郑州、洛阳、新乡、许昌4 个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智能装备产业基地核心区。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省在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河南省统计局发布的工业发展数据显示,2013—2021 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高出规模以上工业9.3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2年的5.6%提高到2021 年的1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13.7%提高到36.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制造业生产运行质量、效益同步改善,高技术赋能加快了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随着河南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轴承、齿轮、光电材料、有色金属加工等方面特色鲜明,在矿山装备、农机装备、掘进装备、电力装备、航空装备等方面具有突出的禀赋积累,在创新人才方面汇聚了以科研院所、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龙头企业为主体的一大批学科体系、技术体系和分布合理的高科技创新人才群和创新团队。

2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与新型工业化所要求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相比,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表面上的融合赋能不足,实质上是存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层级断裂,智能系统资源与环保材料技术的共享问题。

2.1 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与环保技术集成与深度融合存在短板

信息技术和环保技术集成与深度融合形成智能装备产业,是行业发展的方向[2]。以电子技术企业富士康为标志,河南省在信息技术产业引入方面做了很大努力,目的是通过加大信息技术的近距离接触,培育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资源,不过还存在一定的“短板”。时至今日,产业链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没能达成一体化的技术集成与深度融合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装备制造业自身的原因,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待提高。二是科技创新链条彼此匹配贯通存在问题[3]。在产业链的诸环节、全流程、全过程嵌入创新链,形成一体化创新链深度融合,还需要政府的政策创新,吸引更多最重要的企业。同时确保金融政策的可持续性,开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不断增强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新动能,支撑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

2.2 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存在接口障碍

技术创新受制于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制约。省内缺少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引进核心部件、关键基础件和专利购进,受制于企业规模和资金障碍[4]。表面是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合作屏障,实际上是制造技术的基础问题,困难来自三个环节的隔断。一是数理逻辑的隔断。技术问题涉及基础研究,以数理基础的本构关系成果,在知识链条传递中,受经济逻辑和产业政策的影响,在对接生产企业时会有隔断。二是技术转化的隔断。受机构利益和资本制约,隔断点主要集中在技术转化的第三方中介机构,尤其是服务于技术转让、金融转贷、专利申请的中介机构。另外还有隔断技术转化的其他障碍因素,比如人才引进、使用和保障问题[5]。三是生产企业的应用隔断。技术问题又会受制于技术更新的成本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还难以解决。

2.3 企业数字化转型难点、生产绿色化堵点形成生态化痛点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技术创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加剧。装备制造行业作为国民经济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急迫,目前存在设备数字化转型不足、过程数据采集分析利用不足及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等难点[6],表现在产业链赋能资源利用不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企业绿色化发展受产业链供应链的掣肘,主要堵点在新材料的开发利用成本方面。这些问题看似是一个企业的技术滞后,难以引带上下游企业的成本、标准和市场的全面优化,实际是政府、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行为主体难以构成环境支持[7]。没有这些支撑条件,整个行业难以形成创新产业的良好生态,难以孵化出一定规模和数量的创新平台。只有改变这些现状,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链条式产业的无缝对接水平,实现产业链的协同性,制造业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

3 推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方法与路径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信息化转型是赋能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基础。目前河南省在信息化赋能装备制造领域科技创新方面,尚未形成一体化的科技创新链条。基于前面的三个问题,处于产业链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根据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不同企业结合市场前景、技术规模、人才现状可以选择差异化发展,有步骤、有所侧重地进行信息化建设投入。对于竞争力强、国际化程度高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企业,应起到新型工业化引领带动作用。

3.1 推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方法

从企业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开始,以输出面向细分行业的关键环节的共性数字化解决方案为起点,以输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效应的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拓展产业链供应链的企业基础部件互通共享,形成信息化网络结构,达到一定规模、质量和效益产出,实现产业链上企业信息化转型。进而,通过优化产业生态体系,实现最高级的绿色发展方式。这里的生态指的是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外部能量输入和支撑体系(资金、人才和服务)。具体方法如下。

3.1.1 以数字化赋能技术创新为突破点,在关键技术部件创新创造方面实现由企业局部到行业整体的高端化发展。这是从赋能方面推进产业链上的品牌塑造、设计定制、技术创造模块和市场贸易等,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点和线上的基础建设,以此推动制造业产业链上企业实现链式数字化转型。

3.1.2 以核心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信息化转型。采取生产链供应链智能化信息协同,建设制造云平台,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渠道有效交互衔接,根据产品订单信息和供应链评级情况进行智能产品匹配,进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部署,实现生产计划排产与下达、质量检测和数据采集,完成成品管理方面的核心功能,达到挖掘有效产能、闲置产能下降、库存成本下降的目的,提升生产效率、供应链上下游沟通效率,缩短订单、产品交付周期。

3.1.3 制定关联企业的整体绿色化产品追溯及评价标准,搭建政府、企业和第三方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和产业集群中线上标准化开放和线下社会化共享,形成绿色设计标准、产品绿色化追溯奖惩机制。充分调动各界力量,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广泛参与,制定多功能服务模块,提供数字营销、协同设计、共享研发数据库。也要提供金融、云上专家库信息,引导不同企业全方位、全链条、全要素的绿色化转型。

3.2 推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路径

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和河南省装备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通过信息化转型赋能,以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契机,集聚政策资源、金融、人才优势,聚焦装备制造业“卡脖子”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在“材料—基础件—智能系统—成套装备”一体化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化过程中,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提升核心竞争力。率先在河南省矿山装备、农机装备、掘进装备、电力装备、航空装备五大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风口”产业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实现产品高端化。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路径执行过程,要从政府政策体系、支持体系保障企业赋能体系形成新优势。信息技术产品具有很强的内部经济性和外部经济性,高端的信息技术为制造业的产品分蘖成长、技术渗透生长及行业颠覆性高速发展带来强大的赋能效应。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赋能是以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等多个要素所构成。引智、引资源,尤其对于人才配备问题,根据科研任务、技术优势,要有序引进,落实人才待遇。最终,综合政策体系、企业市场化程度,制定具有市场竞争力、多样性的人才激励机制和评价制度,充分调动研发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4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赋能发展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方面,第一,要在政策体系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赋能体系。政策体系要求政府精准实施“放管服”,拓展企业发展路径,保证企业积累经济实力,推进企业赋能体系建设。第二,培育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撑体系。在金融、中介服务中为上下游和产业集群内企业信息化、绿色化转型方面提供支持。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推进产业链上的品牌塑造、设计定制、技术创造模块和市场贸易等,为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供支持,以此推动产业链上企业高端化、绿色化创新发展。具体如下。

4.1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装备制造业信息化转型为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赋能途径

企业利用政策优惠、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以“一带一路”中的产能输出,“军转民”和“民参军”等利好通道为突破口,通过数字技术优化,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绩优禀赋逐步构建具有河南省区域产业特征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体系,大幅降低创新成本,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支撑平台服务能力,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新态势,形成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升级版创新格局。

4.2 政府引导构建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新业态,形成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协同体系

采取多种经济形态(尤其是混合所有制)、多种金融形式的合作与投融资方式,实现金融与科技经济强耦合,从人才与金融服务角度,尊重人才,优化人才结构,服务企业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为企业攻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核心关键技术提供政策支撑,营造良性环境,保证企业在基础研究数据、绿色材料、关键基础件、智能系统、制造成套装备等方面得到高水平高效率的信息服务。

4.3 政府鼓励多部门联合攻关,通过政策、金融、人才服务,建立激励机制,激励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化共享平台,是帮助产业链供应链明确创新方向和风口技术,实现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果共有和利益共享,打通企业车间与研究室到市场的端口联接,使得各环节的原创性成果集成融合,打牢实现技术上、市场上突破的基础。另外,调动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关注基础研究,主动对接相关研究机构。政府可以激励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投入,联合建设实验平台,多方研发、及时引进环境生态科学、材料学、人体工学等学科成果,使“绿色材料—基础件—智能系统—成套装备”形成一体化产业链。最终,企业以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制造,为河南省工业强省提供强大引擎和持续动能。

5 结语

加快推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赋能建设进程,在技术层面,企业需要在产业链企业云上平台、过程数据采集和环境支撑方面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生产绿色化、生态支持上的痛点和堵点问题;在政策投入层面,政府的支持力度要从高端人才引进、传统产业更新、新兴产业孵化、未来产业引领、研究基地建设、产业集群优化方面,提供政策保障。只有政府、企业和社会第三方构建装备制造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创新机制,形成完备的政策体系、支撑体系和赋能体系,才是河南省装备制造业提高新型工业化赋能绩效的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产业链河南省装备
好装备这样造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港警新装备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防晒装备折起来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