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常见问题

2023-04-15 07:01杜欣莉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3年1期
关键词:源头法律法规环境污染

郭 娟 杜欣莉

(1 晋中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 山西晋中 030600 2 山西省生态环境规划和技术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09)

引言

在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建设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高度关注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优化落实极为必要。伴随着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相关工作的积极推进,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原有存在的严重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在一些特殊行业以及特殊领域,更是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有待从多个角度予以优化改进,确保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效益更为突出。

1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实施必要性较为突出。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很多领域往往存在着明显的盲目性和粗放化问题,由此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最终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和危害。比如在环境严重污染的背景下,不仅相应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大量植物以及动物出现死亡现象,而且还会对在周围生活的居民产生危害,增加了出现各类疾病的几率,成为颇受重视的核心社会发展问题[1]。基于此,在未来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环境保护极为必要,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更是需要着力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优化开展,以便能够缓解和弥补原有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避免该方面问题进一步的恶化,推动人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从原有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严重能耗损失问题进行分析,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能源短缺。虽然我国是能源大国,但是人均能源数量并不是特别充分,尤其是在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能源需求量相对较高,如果在能源应用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能耗损失问题,则必然会加剧能源短缺局面,最终反过来制约各行各业发展。基于此,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切实做好节能工作极为必要,要求在确保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实现原有严重能耗损失问题的防控处理,由此更好地提高能源利用率,在能源层面表现出更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效果。具体到能源节约利用工作的落实中,除了要积极探讨原有能耗损失问题的防控,还应该对新能源以及新技术进行不断钻研,由此更好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发展,解决技术层面存在的能耗损失风险[2]。

另外,在节能减排工作落实背景下,往往还能够直接实现碳排放量的控制,由此解决了碳排放量过高带来的各类危害问题,以此更好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越来越重视碳排放方面的控制工作,以便更好实现碳中和的目的,但是因为受到我国原有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限制,以及碳排放相关研究的滞后性,现阶段我国减排效果尚未达到最为理想的程度,有待在未来结合节能减排新形势,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确保碳排放量能够实现不断降低,对于碳排放带来的危害形成有效控制和缓解。

2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分析

2.1 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中,虽然该项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因为受限于经济因素以及既有条件,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自觉践行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依赖于相关法律法规予以约束和限制成为必要手段。但是结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分析,往往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并不是特别完善,对于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约束作用并不是特别全面,给一些企业和个人遗留“空子”,成为重要制约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有关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健全,但是因为缺乏对于实际状况的深入分析,没有能够兼顾所有环境污染以及碳排放过高问题,难以形成较强的针对性约束和控制作用,表现出了明显的形式化以及模糊性特点,最终无法形成良好的强制性管控作用。除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外,在一些引导性以及激励性政策方面,同样也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难以在该方面形成良好的引领作用,奖惩机制并不是特别完善,有待于不断健全。

2.2 经济发展不协调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往往和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直接关联,尤其是受到经济发展结构的影响,应该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发展中予以积极关注。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趋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粗放化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但是依然还存在着一定的遗留问题,经济发展结构并不是特别协调适宜,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相比,经济发展结构并不能够为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提供理想支持。比如当前我国工业在经济发展结构中的占比依然较大,尤其是钢铁、建材以及有色金属等行业,依然占据较大比重,如此必然会伴随着较为明显的环境污染、能耗损失以及碳排放问题,加大了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开展压力。与之相对应的,服务业这一环境污染较小且能耗损失轻微的第三产业,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中的占比却并不是特别高,有待于不断完善和改进[3]。

2.3 源头控制不理想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还直接表现在源头控制上,因为源头控制不当,造成我国很多领域以及地区依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能耗损失以及碳排放问题,仅仅依靠被动的环境修复以及节能减排手段,往往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也容易出现严重滞后性现象。在我国以往经济快速发展中,存在明显的忽视环境而一味谋求经济发展的现象,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步转变和调整,但是依然会遗留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各个已经形成的污染源头上,更是难以达到理想控制效果,继而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如何针对已经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和修复上,但如此就会造成相应污染问题持续存在,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优化控制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成为制约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落实效果的重要原因,因为污染源头以及能耗损失源头的控制不当,即使原有的治理取得一定效果,也难以从宏观层面形成良好成效。虽然现阶段我国一些重污染企业以及高能耗项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管理人员也注重了必要的控制,但是因为控制力度不足,以及控制机制不完善,并没有形成理想的污染源头转变效果,有待于在未来不断改进调整。

2.4 技术层面限制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技术层面,因为该方面工作所需要的技术难以得到满足,现有技术手段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或者是不匹配问题,因此必然会影响到最终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优化落实效果。基于当前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技术层面存在的限制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表现在技术成本上,因为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相关先进技术手段在现阶段依然依赖于进口,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技术手段和设备尚未形成良好的普及应用效果,如此必然会导致相应成本相对较高,成为限制各个高污染以及高能耗企业开展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从具体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相关技术手段的引入运用来看,存在的问题还具体表现在技术的匹配性不足上,一些企业并没有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严重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而是盲目引入运用了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这些设备和技术手段虽然也都属于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范畴,但是却和企业自身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不相匹配,针对性防控作用不强,难以达到较为理想的优化运用效果,带来了严重的资金浪费问题。当然,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相关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中,因为缺乏必要的实时管控以及维护,造成这些设备和技术难以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出理想的作用,甚至容易出现较多的故障问题,必然也就会影响其在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效果,这有待于在未来不断调整改进[4]。

2.5 公众参与度较低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在当前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公众参与方面,因为公众参与度相对较低,难以在该方面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进而也就导致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落实效果受到限制。具体到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中公众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进行分析,首先表现在公众直接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上,因为我国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节能减排意识并不是特别高,没有从自身工作以及生活入手,分析明确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能耗损失问题,因而也就难以形成较为理想的自觉防控,致使因为个人不当行为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无法较好服务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废水以及垃圾随意丢弃问题,一些工厂生产中存在的废水、垃圾随意排放现象,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中公众参与度较低的问题还表现在公众监督机制的缺失上,尤其是对于各个环境污染源头以及能耗损失严重项目的监督,如果仅仅依托专业机构,往往很难形成实时动态全面监督效果,容易造成监管漏洞,成为源头控制不当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公众之所以在这一监管方面难以发挥出理想的作用,除了受到相关人员环保意识以及节能减排意识不高的影响外,往往还和相关公众监督反馈机制缺失有关,反馈路径不便捷,增加了公众监督反馈难度,必然也就会限制公众积极参与。

3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完善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应该从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入手,以此从宏观入手予以把关控制,促使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各项工作能够实现有效指导和必要约束。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中,首先应该注重做好当前现有法律法规的分析,了解其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而及时予以弥补和完善,确保其能够形成较强的全面指导,尤其是对于以往存在的一些钻空子问题,更是需要及时控制[5]。为了促使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得以尽快实施,应该探讨简化立法程序,避免耽误过多的时间。其次,在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法规得以不断完善调整的基础上,各级政府同样也需要重点结合自身区域内的实际状况,分析并明确突出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以便于制定一些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对相应问题予以防控和引导,以此体现出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部署,弥补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在应用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当然,为了促使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法律法规可以发挥出理想的作用,除了要针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和弥补,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确保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相关法律法规可以得到较好落实,避免因为相关人员不知法、不懂法,依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既有问题,影响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

3.2 调整经济发展结构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还应该注重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入手予以调整,以便由此实现经济发展层面不利影响和危害程度的防控,力求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有效契合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诉求。具体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中,未来我国应该加大对于高污染以及高耗能产业的监管力度,严把入场关,尽量减少该行业企业数量,尤其是对于石油化工、有色金属、钢铁以及煤炭等行业,更是需要注重严格监管,一旦发现不符合资质的企业,则需要及时予以关停处理,力求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为重。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的一些高污染和高耗能企业,同样也应该注重予以引导,促使其可以进行传统生产作业模式的转型,有效解决自身原有的严重能耗损失以及环境污染问题。未来政府应该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服务产业予以大力扶持,以此增加该类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因为该类产业不会出现环境污染以及严重能耗损失问题,应该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良性转变。

3.3 注重源头防控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还应该注重从源头入手,切实做好源头防控,不仅仅可以直接降低后续环境污染治理以及碳中和的难度,也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基于源头层面的防控工作开展,应该重点考虑到各类污染源的防治,确保这一源头污染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抑制。比如针对当前各类重污染企业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以及废水问题,就需要重点加大监管力度,促使相应企业能够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对于自身存在的问题予以防控,保障废气以及废水在达标后才能够排放,从根源解决问题。针对当前各类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粉尘污染问题,同样也应该切实加大防控力度,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及时洒水以及必要防护手段,降低粉尘出现量,同时避免其随意扩散。对于各个高耗能企业和生产项目,未来同样也需要积极加大引导力度,促使这些企业能够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能源利用率的不断提升,以此契合节能减排诉求。为了从源头形成理想防控效果,相关单位还需要注重加大对于这些源头的监管和评估,实时监测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问题,对于依然存在的源头问题予以不断指导和督促,推动其逐步改进[6]。

3.4 推进技术创新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还应该从技术层面予以创新,借助于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促使原有的环境污染及能耗损失问题得以缓解,同时转变原有的粗放化经济发展模式。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创新应该注重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探讨,以便较好实现相应技术创新优化,保障相关问题得以较好控制。比如针对原有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就可以借助于一些新能源技术的运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由此实现相应大气污染问题的治理,起到理想的环境保护作用。在技术创新研究中,我国应该加大自主研发力度,由此不断降低技术应用成本,确保各个企业都能够有效引入并运用相关技术,避免因为经济层面的限制因素,导致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落实效果受限。当然,从各个新技术应用主体层面来看,其应该结合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需求,选择相匹配的新技术,促使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得到最为理想的运用,且可以在后续长期应用中形成实时调控和维护,避免技术应用层面出现干扰问题。

3.5 提高公众参与度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注重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依托较高的公众参与度,为相关工作的优化落实保驾护航。首先,未来应该进一步着眼于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宣传引导,加大社会层面的宣传力度,以便能够促使公众得以形成理想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进而有目的地改进自身生活习惯,同时推动各个企业的积极转变,有助于从源头控制好污染源和能耗损失问题,在整个社会层面形成积极转变。另外,公众参与度的提升还需要注重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逐步完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的监督机制,为公众反馈和举报提供便捷渠道,促使其可以及时进行相关问题的监督。对于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节能减排的公众参与力量,应该及时给予必要奖励,如此也就可以形成激励作用,为更好地提升公众参与度创造理想条件[7]。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作为未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眼点,相关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应该就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策略予以改进调整,力求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做好源头防控,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公众参与度,切实缓解原有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严重环境污染以及能耗损失、高碳排放问题。

猜你喜欢
源头法律法规环境污染
深化改革创新 强化源头治理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加强农业环境污染防治的策略
常回源头看看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从源头上确保食品安全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应坚持三个原则
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