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023-04-15 06:15宋春晓
农村.农业.农民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标准农田耕地

宋春晓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今年2 月13 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20 年发布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文件提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文件全文共九个部分,其中在第二部分从四个方面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规划和指导,即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是推动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业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其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投入。因此,一定要算好经济账、聚焦补短板,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可以说,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点任务,有利于增强食物保供能力、带动基础产业发展、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具有长远的重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

耕地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首要资源,是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但在改革开放后轰轰烈烈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耕地资源受到严重的破坏。为此,国家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18 亿亩耕地红线”保护制度,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取得明显成效。对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坚持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实行部门联合开展补充耕地验收评定和“市县审核、省级复核、社会监督”机制,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要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实施主体确需使用的,须符合规定并申报审核备案。在严控用途转换的同时,还要探索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管控机制,明确利用优先序,加强动态监测,有序开展试点。如江苏每年投入1 亿元,对耕地保护成效突出的乡镇给予200 万元奖励,专项用于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耕地开发整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此外,还要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及复耕力度,引导农民利用田坎和空闲土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让土地应种尽种、种足种满,加速粮食扩面增产,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我国土壤资源情况,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高标准农田是关键保障。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每亩土地粮食产能增加10%~20%。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连续第12 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文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首次提出“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这一重大动作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力度将继续加大,未来耕地管理也将更加严格。同时,也为今后一个时期耕地保护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件要求,高标准农田的建设重点聚焦于“补上土壤改良、农田灌排设施等短板,统筹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可显著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水平。文件中提到要“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土壤作为最基本的生态资源,其修复能力极弱。蚯蚓在耕地保养方面具有天然的作用,可以疏通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因此,打击这种行为是对高标准农田的有力保护。文件中还提出要加强对干旱半干旱耕地、红黄壤耕地和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的养护、开发和利用,这需要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涉农单位加强技术攻关,让农田不仅仅是农田,更是良田。当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也会遇到种种问题,如投资标准较低、后期养护困难等。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开展工作,不断完善技术措施,尤其要加大监管工作力度,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三、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中央在2011 年首次在“一号文件”中锁定“水利”建设,并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高到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进而保“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此后,水利资源建设就成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水旱灾害一直是主要的自然灾害,对于农业威胁很大,水资源缺乏是限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0 多亿元,在黄河流域9 省区推广地膜覆盖保墒、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等旱作节水技术,累计示范面积6500 多万亩,带动应用超2 亿亩次,截至2021 年年底,已指导各地集成20 套节水增粮增效技术模式。本次文件继续提出要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骨干网络。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一批中小型水库及引调水、抗旱备用水源等工程建设。在水利安全方面要强化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加快实施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小型水库安全监测。对此,地方各级水利、农业农村部门要按照职责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指导和监管,确保各项责任和监管制度落到实处,确保水利设施的建设能够真正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农业农村是我国灾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农业生产是与气候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农业成为最脆弱的生产部门,其受自然灾害影响的范围大、时间长、损失严重。2022 年,长江流域遭遇1961 年以来最严重的气象干旱,据水利部数据显示,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等9 个省(市)耕地受旱面积达3299 万亩,246 万人、35 万头大牲畜因旱用水受到影响。河南作为全国第二大粮食主产区,在2021 年遭遇特大暴雨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极大,甚至造成部分地区粮食颗粒无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研究开展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优化完善农业气象观测设施站网布局,分区域、分灾种发布农业气象灾害信息。2021 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74 亿元,支持受灾地区做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安全度汛、农业水旱灾害救灾等有关工作。2022 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16 亿元专项资金促进小麦稳产增产。为此,各级各部门要严格落实相关政策,加强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和农业生产防灾救灾保障,减少农业生产受灾损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体现,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同时也是国家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从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构建起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举措,是党中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科学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和遵从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新一年“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生产者收入增加、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猜你喜欢
高标准农田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保护耕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三年行动”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农田创意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