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4-15 05:29龚梅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品牌研究 2023年10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信息系统制造业

文/龚梅 (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内部控制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决定企业各项工作流程是否合规。为了保障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预期效果,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资金资产安全,要求企业借助内部控制机制有效控制风险,并促使各项管理活动合规。

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在逐渐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流程也日趋科学化,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滞后,甚至部分企业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各项制度,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的深层次意义。为了保障内部控制发挥应有的效果,制造业企业要针对内部控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经济变化的趋势。

一、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的意义

当前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复杂化的特点,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凸显。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内部控制的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有效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制造业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有重要影响,内部控制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其能够帮助企业防范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以及制造业企业市场趋于饱和,控制体系能够强化对制造业企业的各项管理,帮助防范风险。企业借助内部控制对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将管理规则和要求渗透到企业的各环节,进而实现对各环节工作的规范化管控,帮助企业降低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第二,内部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的保障。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分析和梳理,并制定事前管理规划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优化。内部控制也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手段,借助内部控制流程促使企业达成战略规划。

第三,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内部控制不仅要求企业对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合规管理,还要从企业的经营管理角度出发,对企业的各环节工作提出降本增效的要求。同时内部控制能够结合企业面临的环境优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健全内部控制促使经营目标顺利达成。

二、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现状

(一)内部控制环境现状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包括组织架构、人员设置、企业文化等。当前制造业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组织架构较为复杂。通常而言,制造业企业组织架构层级较多,不同层级之间存在信息差的问题,各项工作的汇报要经过多个层级层层汇总,部分审批工作可能需要来回审批。其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有重要影响,但是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忽视内部控制,甚至认为内部控制仅是制度文件,没有将制度要求落到实处,也没有在经营中分析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由于风险管理不完善,部分企业甚至还存在舞弊的问题。最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人员仅能实现事后核算工作,缺乏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人才,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现状

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风险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的风险局限于事后管理阶段,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要求企业针对风险管理流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帮助企业找到风险点。但是当前还有很多制造业企业的风险分析仅依靠人员的主观经验进行,没有形成完善的风险分析方法。

(三)控制活动现状

首先,在预算管理活动方面,预算作为规范各项资源配置的基础,当前部分制造业企业的预算仅由财务部门负责,各部门在财务部门下达预算指标之后按部就班操作,不了解预算的意义,也不主动配合开展预算。其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存在着总量大、数量多的特点。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企业针对各车间的资产以及办公用资产等进行全面管理,但是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严格管理,甚至还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最后,采购环节不完善。部分企业缺少供应商全面评价管理,选择供应商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利于帮助企业与质优价廉的供应商合作。

(四)信息沟通现状

虽然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是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共享的系统,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系统之间还存在明显的信息孤岛,各系统无法和财务系统实现数据衔接,导致企业无法针对各环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进行梳理,信息传递滞后的问题还较为普遍。

(五)内部监督现状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是对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进行检查的方法,对内部控制工作执行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大部分制造业企业内部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监督,甚至部分制造业企业认为内部监督工作可有可无,对内部监督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

三、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对策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优化企业组织架构。企业组织架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为了让企业的组织架构更加合理,企业要梳理各层级人员的职责,形成更为高效且畅通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职责划分,防范在职能上重复或缺失的问题。首先,制造业企业要合理确定各部门的工作要求,企业的管理层级要尽可能精简,扩大总经理及副总经理的职能范围,促使企业的职能实现扁平化,以保障各项信息能够得到及时流通,防范信息传递滞后带来的风险[1]。其次,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要参与到内部控制监督的各环节,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流程中的不足和问题。

第二,提高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内部控制工作,企业要让不同层级的人员都参与到内部控制流程中,让企业针对不同部门的成员设置相应的培训规划。例如针对采购部门要培训在采购与付款环节中内部控制的要求;对生产部门要培训生产环节内部控制要求。通过建立专门的培训机制,让企业各层级人员能够充分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了解自身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职责,促使所有员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与通力协作。

第三,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企业要重视财务部门人员建设,在财务部门可以安排具有内部控制或内部审计背景的人员,让财务人员跳出仅负责核算工作的思维框架,为企业管理工作提供支持。财务部门的人员要具有管理会计的理念,并了解预算管理等各环节的要求,通过为企业的工作流程提供支持,帮助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强化风险管理

第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随着制造业企业市场逐渐饱和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风险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经营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通过保障企业的工作流程,减轻或避免风险。企业要健全风险控制体系,认识到风险控制体系要求,让各部门形成人人控制风险、主动预防风险的氛围[2]。首先,企业各部门在工作中要了解自身工作可能涉及的风险,尤其是采购、付款等关键岗位更要认识到自身的风险,保障自身的工作合规。其次,各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对彼此的制衡,通过内部牵制实现相互制衡的目标。再次,企业的财务部门作为各项经济活动的中枢,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运转活动以及日常运营活动。企业要让具有丰富经验的财务人员开展财务分析等方面工作,帮助企业通过财务分析发现风险问题,进而制定恰当的风险应对规划。

第二,建立科学的风险分析机制。内部控制中的风险与财务部门息息相关,财务部门要形成覆盖企业管理体系的风险分析规划,并制定风险应对流程,结合企业各项业务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形成风险清单,并对风险清单中的风险明确相应的内部控制点,借助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流程保障风险得到严格管控,以保障各节点的风险都能够得到内部控制的制约,进而提高内部控制水平。

(三)优化内部控制活动

第一,优化预算控制活动。预算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能够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同样预算也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配置,达成降本增效的目标。制造业企业的预算要形成对供产销各环节的全面统筹与管控,为保障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顺利落实,企业要结合各部门的特点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方法,确保预算管理各环节都得到细致管理。首先,将预算编制环节作为对资源进行计划的过程,也是资源调度的起点。预算编制中要对资源配置方案进行分析和安排。在预算编制时各部门都要参与到其中,按照上下结合的方式编制预算,以企业的销售预算为起点,对生产、成本等进行预测。通过合理编制预算,保障企业能够实现降本增效目标。其次,控制预算的执行。在预算执行中,企业要由财务部门针对预算资金支出进行动态分析,结合企业的各部门成本费用节约情况、预算目标达成情况等信息进行定期分析,当存在偏差时要对偏差进行梳理,帮助企业动态纠正偏差。企业要针对偏差健全整改规划,以保障企业将偏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最后,在预算考核环节,预算考核要和预算编制相衔接,对各部门达成的预算效果进行判断,分析资源是否得到高效使用,按照奖惩并重的原则对人员开展考核,进而对预算形成闭环管理。

第二,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通常而言,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资产负债表中占比较高的项目,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但是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障固定资产得到有效管理,本人认为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将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划分到具体的部门,明确不同部门分配的固定资产资源,并让各部门分析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对固定资产进行严格管理。企业要确保账实相符,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维修与更新。若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出现了操作不当导致提前报废等问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予以问责。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企业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形成以实物为核心,以条码为主线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对所有的固定资产都要依据条码登记在信息系统中,使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日常管理再到处置的各环节信息都能得到及时管理,实时监控固定资产的状态,保障企业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固定资产的状态。

第三,优化采购流程。制造业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的过程中要优化采购流程,确保采购工作得到严格管控。在企业选择供应商时,要保障供应商的资质符合要求,并对材料质量、价格等进行严格分析。企业要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结合企业特点设置材料质量、价格、交货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权重,由采购、技术、品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综合评分结果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依据。供应商评价是一项持续性工作,对新供应商做到随时评价,对已有供应商坚持定期评价。健全完善的供应商评价机制,是企业控制生产成本的重要保障。

(四)畅通信息沟通

近年来制造业企业的管理体系日益复杂化,企业要思考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首先,借助信息系统提高办公效率。企业可以借助OA 等信息系统开展报销业务等相关业务的线上处理,确保各类业务都能够实现线上操作,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缩短审批时间,促使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能够畅通沟通。其次,实现信息的集成。财务部门作为各项经济业务的中枢,可以将信息系统和企业的用友等财务系统实现衔接,实现数据采集、录入、生成等环节的自动化管理。通过将企业内部供产销各环节的信息整合到同一个信息平台上,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3]。再次,提高企业人员沟通效率。企业要借助信息系统加强对各类信息的沟通和传递,对于企业各类信息,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传递给需要的部门。此外,借助信息系统开展内部控制。企业可以将内部控制的要求嵌入信息系统,当各环节的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相违背时,由信息系统自动驳回,通过这一方式能够提高内部控制可靠性、准确性,确保各项工作都得到有效监控与管理。最后,定期维护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问题,从长期发展来看,企业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维护,通过维护信息系统对各类信息进行不断更新,保障信息得到及时传递,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当员工发现信息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存在问题或漏洞时,企业要及时予以解决,以保障新信息系统稳定运行。

(五)强化内部监督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负责开展内部监督的部门,要保障内部审计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让内部审计覆盖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流程。对于风险影响程度较大的流程,要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重点评价。通过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恰当的改进方法,促使企业的管理流程趋于合规。内部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结束之后要形成内部审计报告,对于发现舞弊等违规违法行为要直接向董事会汇报,以保障所存在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四、结语

随着制造业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加上经济增速放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制造业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的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在这一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如何能够实现健康发展成为了企业要思考的关键问题。本文认为制造业企业要优化内部控制机制,转变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认识。本文结合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角度出发,系统性地探讨了改进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案,对于优化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信息系统制造业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