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视域的阅读推广价值研究*

2023-04-15 05:01赵霞赵丽梅
图书馆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视域全民身份

赵霞,赵丽梅,2

(1.黑龙江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1 引言

全民阅读由“世界读书日”演变而来,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打造阅读社会,1995年,国际出版商协会提出开设世界读书日的构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纳这一议案,将每年的4 月23 日定为“世界读书日”[1]。此后,各国纷纷响应全民阅读理念的号召,将其纳入国家重点计划。

我国早在20 世纪末就对全民阅读做出过相应探讨,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等多个部委共同发布《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2]。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等11家部委共同发起《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呼吁全民参与读书,广泛开展读书推广活动,提倡终身学习[3]。2012 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开展全民阅读”纳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一环[4]。

2016 年3 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全民阅读,提高国民素质[5],为开展相关部署,国务院在2016 年12 月27 日颁布《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全民阅读,深入社区群众,保障基本阅读需求[6]。2020 年 10 月,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指出营造社会阅读氛围、号召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全民阅读推广的方针,提升国民阅读水平[7]。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提升文明素养,传承文化,建设“书香中国”[8]。同年6月,文旅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指出以阅读为核心,迎合公众阅读习惯和新媒体传播方式,加强各界力量的联合,广泛开展全民阅读[9]。2022 年 3 月的两会报告中,全民阅读再次作为国家战略工程之一被提及,并提出进行深入推进全民阅读的措施,这已经是自2014年以来第九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10]。可见,全民阅读一直被视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全民阅读,不仅能够推进社会记忆的传播与传承,同时可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文化自信的树立奠定群众基础。

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提出成立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的设想,这被认为是我国自发进行阅读推广的起点,经过不断的努力完善,成立该委员会的设想在2006 年得以实现,并于2009 年更名为阅读推广委员会[11]。全民阅读与阅读推广存在紧密的联系,阅读推广是为构建全民阅读社会,达到人人读书目的所做的努力行动[12]。个体能够从阅读中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全民阅读推广可以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目前阅读推广已经形成一定的研究体系,图书馆阅读推广成为主要的研究主题,其典型的研究内容包括阅读推广活动及效果研究、读者类型及行为研究[13]、阅读文化和文化共识研究[14]、阅读推广的理论构建[15]和阅读推广活动的建设途径[16],以及现存问题和应对措施[17],但对阅读推广的价值研究相对匮乏。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旨在激发并调动图书馆和其他公共文化服务组织开展、推广全民阅读的积极性,提升所有参与主体对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的正向预期。

全民阅读的理念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阅读推广方式日趋多样化,数字技术和智慧技术的出现使得阅读推广不再拘泥于线下活动,在冲破时空范围的情境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推广活动,其规模和范围都在不断壮大。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活动的公益性理念尤为凸显,其文化传承的责任更为重要,研究全民阅读视域下的阅读推广的价值也更有意义。

本文在对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以及阅读推广的价值等核心概念进行阐释的基础之上,从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以及主题文化共同体等维度来探讨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表征,彰显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公益性理念,明确阅读推广的责任与目标,为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2 核心概念体系

2.1 全民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民阅读的要求是让每个人都有书可读[18],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对全民阅读越发重视。根据《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6],全民阅读是指在政府引领和社会参与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深入基层、保障阅读质量等原则,充分调动各界参与力量,利用图书馆与其他阅读设施的文化资源,以书香中国或主题读书等活动形式,聚集文化名家等各种新意,引导人们参与阅读活动,进而提升全民素养,促进社会良好阅读氛围的形成,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2.2 阅读推广

“阅读推广”源于英文“Reading Promotion”,根据《图书馆学情报学大辞典》的表述,阅读推广是为促进并宣传阅读而开设的活动,是提升公民阅读水平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19]。微观方面,根据范并思教授的论述,阅读推广属于介入式服务,通过介入用户的阅读行为和过程,影响用户进行阅读选择[20]。宏观来讲,从王波的活动说来看,阅读推广是通过策划吸引读者关注特定的主题内容,调动相关资源的使用,以提升其流通率和利用率的活动[12]。可见,狭义的阅读推广是为提升全民阅读意愿而开设的多元引导阅读活动[21];广义的阅读推广是将阅读这种人类所特有的活动,采取相应的途径,在冲破现实空间的前提下,向更宽广范围的公众普及阅读、宣扬文化的活动方式[22]。

综上所述,阅读推广是通过发挥图书馆或其他公共文化组织等推广主体的作用,融合社会参与力量,整合一切可利用的阅读资源,以各种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引导人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并在提升全民阅读意愿的过程中,将社会记忆和文化传递给公众,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2.3 阅读推广的价值

价值属于关系和实践范畴[23],存在于个体与现实世界产生关联的实际活动,是客观属性与主体尺度之间的联系[24]。在同一价值系列中,主体直接期望达成目标形成的价值属于目的性价值,构成实现这一价值的条件为手段性价值[25]。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组织和社会其他参与力量等推广主体对参与主体通过阅读的引导和服务形成较稳定的关系体系。阅读推广本身无法作为社会记忆而存在,只是作为宣传推广、扩大阅读影响范围的途径,是传承文化和实现社会记忆传播的方式,主要体现其手段性价值。

阅读推广价值的发挥需要借助书籍文献(包括真人图书)等现实载体或数字阅读媒体,向公众普及阅读,传播已存的社会记忆或个性化主体的记忆。从微观的主体感知而言,个体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满足知识需求和信息需求,丰富自身的文化储备。阅读推广活动以主题形式发起,将相同受众群体下的用户集中在一起,给他们提供可交流的空间,满足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使得精神层面的归属感得到慰藉,在阅读推广的具体情境中寻求精神家园的可栖息之处,其情感归属得以安放。

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践行更为广阔的公益理念,所营造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向全社会普及知识文化、传达主流观点,培养良好的阅读风尚,提高全民文化修养,推动学习型社会和文化强国的建设,树立文化自信[26]。

3 全民阅读视域下的阅读推广价值表征

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自觉承担起社会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更能体现其公益性服务理念。在政府引领、社会参与和全民践行的共同努力下,持续优化全民阅读社会的建设。本部分从增强文化记忆、强化身份认同和创设主题文化共同体等维度来阐释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表征。

3.1 增强文化记忆

文化记忆是人类记忆的外在维度,通过社会环境中的交互体验对个体乃至群体的行为经验进行引导,是在实践中持续获得的知识,也是在不同时代不断被重构的结果[27]。

阅读推广活动以集体形式开展,借助文化符号,诸如文本、意象与仪式,向社会公众传播知识与文化形象,于阅读活动中学习、共享和记忆文化知识,促进集体共识的形成来确保文化传承的连续性,将其纵向传递给后人,引导过去进入现在与未来,以被记忆的形式再现,即通过历时性的手段构成共时性的记忆空间[28],形成对过去的集体理解和集体建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人类能够历代相传并维持本质的原因。

依据记忆主体的划分,文化记忆包括身体化的和超身体化的,身体化的文化记忆参与主体是人,可在人与人之间直接发生交互作用,传递文化知识;超身体化的文化记忆通过各种文化交流媒介,以介体的传承在个体之间创设共同的经验范畴,从而进行知识的传播。阅读推广活动是身体化和超身体化文化记忆的融合,在线上线下、现实与虚拟的阅读空间中进行文化的传递,塑造整体性意识和特殊性意识,实现记忆在社会群体中的二次诞生,以便人们认知与交流[29]43,并基于现实情境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转化为对增强主体意识形态相关联并有价值的内容。

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依靠的媒介通常是社会化的信息材料,部分指向被记住的过去而存在,在时间结构上跨度较大,不受世代记忆的限制,形成历时性的时间轴[30],以公共性、有组织性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集体交流,依托仪式与文本,在共享过去的前提下,与现实场景融合在一起,在突破物理空间的同时,以超时空的连接方式作用于参与主体,对过去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进行重现,引起个体进行记忆再现,传播社会记忆并传承文化,充当激发主体进行感知的催化剂[29]44,给人提供时空范围内的整体意识和历史意识,借此复原个体或群体的过去和历史记忆,加深个体对社会记忆的认识,使文化记忆得以延续和保存,以集体意识形态倡导民族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3.2 强化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从字面理解即对身份的承认或认同,对应的英文是identity,其词义包括身份、特征与同一性等内涵。身份认同不仅仅是个人的心理反映,更强调个体或群体的社会属性[31],其形成依据源于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认识,并通过与他人互动进行归类,判断是否属于自身的定位,而后再通过与群体中他人的互动进行身份构建[32]。人际关系是建构身份认同的基础,个体由于成长环境和自身差异的不同,所寻求的身份认同是多样的,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探寻集体身份认同的过程也相对复杂,受到自我感知、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主体性来看,身份认同包括个体身份认同与社会身份认同,个体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同一性的保持,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与社会和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社会身份认同则更强调集体性的身份认同,是群体中个体身份同一性的表现。

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放眼于全社会情景,在搭建更大平台的基础上,于集体阅读活动中塑造群体的阅读特性,创设社会良好的阅读氛围,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确定群体在社会文化秩序中的角色[32],这是在国家和全社会层面共同关注的文化活动,个体享受整个民族的公共文化资源所带来的益处,感受整个民族的文化氛围,在社会关系中不断进行身份建构,对集体的自我形象进行刻画,强化社会身份认同。

为应对个人成长中的自我认同危机[33],在身份认同的建构过程中,个体需要获取大量外界信息,进行自我观照、总结与思考。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阅读推广能够给个体传达有效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影响个体的自我认知,借助获得的信息,通过他人的经历对个体自身的归属进行评判,进而达到调整和构建自我认同的目的。在数字智能时代,依托于网络媒体工具,逐渐形成读书小组、阅读社区等凝聚性阅读组织,这使得阅读变得更具互动性与共享性,数字阅读推广方式对个体寻求相应的阅读组织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个体可以判断并认识群体的所属类别,将自身特性与群体特征相匹配,进行自我身份的识别和界定,对号入座[34],获得自身体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强化自我身份认同。

在全民阅读视域下的阅读推广活动中,个体身份认同和社会身份认同的强化过程是相互促进的,个体在认识自身、进行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之后,在全民阅读氛围中感受社会身份认同,并于集体阅读组织中通过他人的联系加强对自身的认识。

3.3 创设主题文化共同体

文化共同体是基于相同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社会群体,在组织层面上表现为文化观念和精神追求相一致的统一整体[35],其形成依据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共同体。

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以主题形式发起,紧扣我国传统文化,通过融合线上线下普适性的多元引导阅读活动,吸引用户广泛参与,阅读的过程在于从中感受文化并与文本或其他形式载体所赋予的文化底蕴进行交流,以此完成社会记忆和文化的传递,是面向社会成员所共享的文化体验[36],通过历时性的传播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延续[37],文化持续累积效应使得全民阅读成为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38]。

在践行全民阅读的过程中,阅读推广通过创造可阅读空间,将文化观念融入社会集体意识,给人提供价值尺度、认同基础和交流方式,通过文化视角影响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并赋予个体文化身份和价值归属,对其进行自身意识的确立与定位,在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形态中达成共识并形成规范,创设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价值观的主题文化共同体[35]。具体而言,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阅读推广所开设的主题活动是多样的,在形式上构成多元化的主题文化社群,本质上共同体现出文化的同质性,并通过主题文化社群的作用,使得文化和社会记忆进行多次传播,以文化传承的流动性促进文化共同体的建设。

4 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全民阅读和阅读推广的发展历程,从国家文化战略视角研究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基于全民阅读、阅读推广以及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等核心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增强文化记忆、强化身份认同和创设主题文化共同体等维度论证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表征,揭示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公益性理念和文化传承责任,为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自信夯实基础。论文基于文化视角对全民阅读视域下阅读推广的价值进行探析,从文化的流动与传承对个体、群体以及社会所感应的文化归属进行价值分析,期冀为阅读推广现实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启示。

猜你喜欢
视域全民身份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全民·爱·阅读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跟踪导练(三)(5)
可持续全民医保
身份案(下)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