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航空航天特色专业研究生课程教改为例

2023-04-15 04:22尹乔之魏小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8期
关键词:起落架飞行器研究生

尹乔之,邓 健,魏小辉,聂 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6)

引言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新时代航空航天国防特色院校应深思的问题。

飞行器设计专业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最富特色、最重要的学科专业,在新工科时代背景下,应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人才需求,大力开展教学改革,使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一种以德育为目标的广义课程观,贯穿于教学教育全过程。作为国民教育体系顶层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应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三者融会贯通,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在充分考虑研究生群体特征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紧抓研究生专业课程这一主渠道,结合航空航天专业特色,将课程思政内涵落实于具体专业课程教学中[1],使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现状

(一)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目前对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涉及课程思政体系改革与价值内涵、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逻辑关系、课程思政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

高德毅等从战略高度构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了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理念和思路[2]。赵鹤玲分析了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认为部分专业课教学与思想理论课长期存在分离的情况[3]。高燕指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问题包括管理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载体、教学方法、体制机制等[4]。邱伟光深入讨论了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与实现路径,提出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教材、资源挖掘、制度建设缺一不可[5]。赵鸣歧明确了高校专业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建设标准,为高校开展专业思政提供基本遵循与实践基础[6]。

由此可见,已有的研究对高校课程思政研究的总体思路、存在问题、实施方法及成效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特别是针对本科生教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做了深厚积累,为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建设思路。

(二)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相对于本科生教育阶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改革实践效果与预期仍存在一定差距。

王茜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覆盖不全面,课程教学方式形式化、功利化,研究生导师缺乏能动性[7]。张永奇认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改革与推进是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基本路径之一,其提出基于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课程共同体模式[8]。郝晓美阐述了研究生课程思政应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育教学与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提出了统筹规划高校顶层设计、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等方法[9]。刘明旭总结了国内课程思政教改研究与实践现状,指出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应“泛思政化”、不应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地位、切忌形式主义等[10]。蔡小春等分析了课程思政育人现状和制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是加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有力抓手[11]。

综上,一些学者对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研究与建设已沿着理论体系研究、顶层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路径逐步开展了探索研究。然而,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还未深入贯彻到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改实践示例较少,特别是针对新工科背景下的一些特色工科专业,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打造思专结合的专业课程、如何发挥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在教学团队中的作用、如何利用学科优势与资源优势协同育人,是目前研究生课程思政教改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研究生课程“起落架设计基础”为例,探索航空航天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教改实施路径。

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

(一)课程的思政建设总体设计

1.构建研究生新培养体系。提出德育和创新超越能力作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基于对新工科人才内涵的理解,通过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将学科发展前沿和现代教学方法融入课程和教材建设,积极融入多学科交叉和人工智能等发展趋势。通过实验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的过程中,深刻理解航空航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追求远大理想的志向;课堂之外,积极指导研究生科创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在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融入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思想,让学生接触并参与到国防军工类前瞻性、探索性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中,通过“理论、实践、工程、综合的层次递进模型”,以研究方向为核心,凝练育人团队,不断发掘和培育国防科技人才。

2.立足学科优势,确立课程目标。依托在起降技术领域的学术科研优势,充分发挥专业与科研团队优势,开设研究生专业课程“起落架设计基础”。结合新时代背景下新工科建设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梳理课程的重要性与特点。课程的重要性在于:首先,课程地位重要,本课程是国内唯一专门面向起落架设计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目标为建设成航空航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专业课程;其次,授课内容重要,起落系统是飞行器唯一承接地空转换的独立组合系统,与飞行器起降安全密切相关。课程主要特点包括工科课程、航空航天、国防特色。针对以上重要性与特点,面向政治、思想、创新、道德、劳动、心理、法治、文化等思政元素,确立“起落架设计基础”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和重点设计为政治、思想和创新教育,兼顾其他思政元素;建设目标为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坚定“四个自信”、具备创新超越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飞行器起落架设计专才。

3.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设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体制化平台,通过学院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推动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教师与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成立研究团队,定期开展学术探讨和课程实践分享交流。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核心任务为建设一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培养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课程思政教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体系等。本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全程参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依托中心建设方案的支持,带领课程教学团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和集体教研,制定具体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实践路径。

(二)课程思政团队建设

1.团队建设原则。“打铁还需自身硬”,一支政治思想和专业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因素。在新工科背景下开展航空航天类研究生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要建立一支以德为先、梯次合理、具有显著航空航天和国防特色的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是整个团队的核心,需具有高尚的品德与爱国情怀,突出的领导力、协调力、决策力、管理能力,丰富的教学经验及超强的前瞻性与创新精神。团队成员配置需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设置结构,以及成员在职称、年龄上的优化组合,发挥教授、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建设成一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将航空报国和奉献国防的师德风范潜移默化于教学之中。

团队需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拓展飞行器设计学科的专业内涵,整合和吸收相关学科专业力量,准确把握学科发展趋势,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以前沿技术和学科融合为驱动,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服务。

2.团队制度建设。一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建设离不开完备的教学团队制度,使团队运行有章可循,推进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形成,激发活力。团队制度建设应包含内部管理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与外部保障制度,保证团队组织长远的生存与发展。教学团队内部管理机制涵盖了对团队成员在教研活动、课堂教学、创新实践项目等方面的信息数据管理,保证团队在教学科研中的有序安排与教学效果。评估激励机制可通过对教学效果、师德师风、人才培养、教改成果、经费投入、交流合作资源贡献等方面的量化评估,进行绩效考核与奖励激励,这是团队发展动力所在。外部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包括人力、物力的配置优化与资源效益最大化,是团队生存发展的根本保障。

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的制度建设与良性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课程教学转向课程思政、专业教育转向专业育人,培养有用、实用的飞行器设计专业英才。

(三)思专融合的教学设计

深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课程的每堂课都进行德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的教学设计。课程教学时,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回答、分组讨论等形式,在学生掌握飞行器起落架各子系统的功能、组成、工作原理、发展历程、重要性及设计方法之中适时融入思政元素。

思专结合的具体方法包括:(1)树立老一辈开创者和优秀前辈榜样。例如,在讲述飞行器起落架发展历程时,通过对比国内外技术差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弘扬爱国主义情怀;在介绍起落架功能及重要性时,切入思政育人点,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扎实学好起落架的理论知识与关键技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2)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引入高超声速飞行器及环境自适应飞行器新型起降系统等学科先进成果,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通过介绍在型号工程攻关中遇到的国外封锁,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3)巧借内涵迁移,水乳交融。通过内涵迁移,使专业知识点和思政育人点融为一体。例如,将起落架之于飞行器的安全和承载内涵,迁移于个人之于民族腾飞的安全和承载内涵。起落架是飞行器唯一的地空交联系统,起降安全“一肩承担”,作为新时代的专业精英,必须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在讲解飞行器滑跑方向稳定性的知识点时,指出起落架作为核心部件必须是内在稳定的系统,“跑偏”是常事,而“纠偏”并保持正确航向,才不会机毁人亡,保证顺利腾飞。回顾党的历史,能够发现中国人民的选择具有“内在稳定”特性,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是历史的必然。在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深入浅出的具象认知,帮助学生树立履行时代使命的责任意识。

(四)充分调动资源,协同育人

1.实验室建设。利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自建虚拟仿真教学项目,拓展无法实际开展的实验项目,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并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操作,将教学内容从理论丰富到工程实际中;结合飞行器系统实验室建设,开展半物理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让学生最大化体验设计的容错性和实验的直观性。通过理论、上机与实验课程的结合,培养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创新精神与劳动能力的工程英才。

2.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团队应积极寻求与航空科研院所等企业的合作,推进校企联合培育。一方面,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教学团队提供接触工程实践平台的机会,将科研合作成果融入教学环节,将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升课程教学的前沿性与实用性,使学生将课程所学运用于实践,引领价值观建设,拓宽眼界。另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企业发展动向,树立自我发展目标,坚定学生信念,使其具备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质,为航空科研院所输送具备高级系统思维、多学科、复合型的飞设实用人才。

三、课程成效与示范效果

在对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本课程获批了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能力强、配置合理的课程教学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教师,使教学团队与课程建设共成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飞行器起落架系统的概念、原理与设计方法有了系统全面的了解,为未来起落架系统设计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提高了学生实践与综合分析的能力,进而在各类竞赛与创新项目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树立了学生航空报国的远大志向,为军工企业和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

在示范辐射方面,建立了课程资源共享机制,在同类院校的相关专业中进行了推广应用,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高峰论坛和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上进行了大会交流报告,为飞行器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供示范样例和重要参考。

结语

本文分析了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的研究现状与建设状况,以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起落架设计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教学团队建设、思专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协同育人路径等4方面阐述了航空航天类工科研究生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改实施路径。提出的研究生培养层次递进模型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具体思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课程建设的生力军,团队的持续建设与能力提升为研究生课程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将航空航天与国防特色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提出三种不同的思专融合教学设计方法,使思专结合理念落到实处;通过充分调动校内外资源实现协同育人,在提供工程实践平台的同时,引领学生价值观建设;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厚植军工基因,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大国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起落架飞行器研究生
高超声速飞行器
轻型无人机起落架摆振问题简析
飞机秘密档案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起落架快速插接结构
复杂飞行器的容错控制
神秘的飞行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某型教练机起落架信号电路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