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触发,让朗读教学有滋有味

2023-04-15 04:14:32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
小学教学参考 2023年4期
关键词:群文课文评价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215000) 朱 兢

朗读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认知进行设计与构思,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朗读内容,把问题当课题,化困难为动力,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多点触发,多管齐下,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一、利用教学视频,触发朗读情感的原点

随着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推广和应用,教学视频以其生动形象的优势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朗读教学中,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声、光、影等多元化的朗读情境,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情境中,增强情感体验。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教学素材契合学生形象直观的认知思维,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带着情感进行课文朗读,从而实现情景交融的朗读教学目标。

为此,教师应从朗读教学的内容入手,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合适的视频,并根据教学需要再现课文内容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有感情的朗读之中。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老舍先生的名篇《草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草原风光,歌颂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教学时,教师首先根据课文的特点,充分利用搜集到的相关教学视频,为学生播放草原的美丽景色,引发学生对一望无垠的草原的向往之情。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讨论话题,让学生描述自己亲眼见过的草原风光,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教师让学生饱含深情地大声朗读课文,以加深学生对草原美景、对蒙古族民俗风情的感受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此时此刻就站在草原上,以抒情的方式赞美草原。当读到“羊群涌动、马群疾驰、人们欢呼、姑娘歌舞”等词句时,学生就会产生无限遐想。这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还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使他们感觉自己就置身于大草原中,置身于蒙汉人民和谐美好的相处场景中。

教学视频的恰当运用,能够为学生呈现生动逼真的草原情境和“蒙汉一家亲”的感人场景。情景交融的情境,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激情昂扬、兴致勃勃的朗读热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进一步体会草原之美,感受到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朗读视频的运用,带来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不仅弥补了传统朗读教学的不足,还使朗读教学的形式呈现出多样性,能够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利用联想与想象,感悟课文朗读的妙点

朗读是感悟文本最为有效的方式,也是赏析文本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略读、粗读、细读等不同方式,能够体会到文本的语言之美,领悟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快速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突破理解障碍,凸显阅读学习的效果。而在朗读教学中,只有培养与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得到有效激发,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应改变传统单一的朗读方式,注重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与激发,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涵。教师也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如放电影一般去构建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使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进入文本的意境之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朗读点,对学生展开想象朗读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呈现出层次感与多样性。学生在朗读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去品味、体悟与表达,其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这样也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的目标。

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经典的一篇课文,主要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多数学生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如果只凭借课本中的一幅小小的插图展开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利用联想与想象的方式,改变固有的朗读教学模式,突出朗读教学的体验性。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自己看到过的大海的景观与潮水涨落的画面相互融合。然后,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播放含有惊涛拍岸之声的音乐,并伴随着背景音乐,将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的场面朗读出来,让学生感受心灵的震撼。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找出作者描写的妙点,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展开了怎样的想象。借助课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雄浑的意境,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情境中,细细品味文本的遣词造句之妙,和作者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语言文字的美,体会汉语的内在魅力。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全面把握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精彩的语句,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契合的音乐,引导学生联想、想象,透过作者精妙的文字,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之美,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三、利用角色扮演,强化朗读教学的趣点

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由朗读,并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教师可运用分组朗读、教师领读、表演朗读、比赛朗读等不同的形式,提高朗读教学的趣味性与创新性,弥补传统朗读教学的不足。

小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比较强烈。游戏是学生十分喜欢的一项活动。参与游戏活动,有利于他们表达能力、观察能力的发展。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体验活动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是一篇经典篇目,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它们前后联系,互为因果。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把握课文的结构特点;然后,组织分角色朗读游戏,让学生分别扮演秦王、廉颇、蔺相如等人物,进行表演式朗读,进一步感悟“王”“将”与“相”的不同性格特征。这样,使课文朗读变成一种颇具视听效果的享受,从而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了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充满趣味的表演方式,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朗读活动之中。活灵活现的表演,将课文情境再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秦王专横跋扈、蔺相如机智勇敢和廉颇知错就改的鲜明个性,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教材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课文的朗读,能够增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人物,细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借助群文阅读,发现朗读教学的拓展点

群文阅读是近年来在我国小学语文界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探索形式。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文本,在较短时间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达成对多个文本的阅读共识。这样的阅读,能够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也完全可以借鉴群文阅读的方式方法,选择主题、中心、思想感情相近的阅读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这能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一课,选编了李贺的《马诗》、于谦的《石灰吟》、郑燮的《竹石》。之所以将这三首诗放在一起,是因为它们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首古诗从不同的角度,假托不同的事物来表现诗人的“志”。《马诗》借马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吟诵表现了于谦洁身自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竹石》则通过对竹子的描写表达了郑燮坚强不屈、誓不低头的气节。

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古诗的写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创作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引导学生走进诗歌之中,体会其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但仅仅把课本上的三首古诗学完,还远远不够。教师应遵循群文阅读的理念,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诗歌海洋。教师可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或者自己积累的诗词中,有哪些是与这三首古诗相似的,也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收集到了许多类似的诗词——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袁枚的《苔》、元稹的《菊花》、黄巢的《不第后赋菊》等。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饱含深情地朗读这些诗词,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群文朗读模式的引入,教师抓住拓展点,通过补充相似题材的作品,不仅强化了朗读训练的效果,而且使学生在朗读中更好地理解了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

五、巧用多元评价,找准朗读教学的成长点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很重要,朗读之后的评价更重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朗读方法的指导和朗读技能的训练,却往往忽视朗读之后的评价。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读得好,需要继续坚持?哪些地方读得不好,需要纠正、改进?这些问题不明确,学生就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朗读状态,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就很难得到提升。

在学生朗读完后,教师要及时跟进,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在朗读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

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教师,也不仅仅是同学,还应该包括朗读者自己。要根据实际需要,将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更公平、更全面地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准确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其次,评价语言要多元化。要摒弃传统评价中的“老好人”的做法,即无论学生朗读得怎么样,不分青红皂白,都伸出大拇指点赞;要摒弃单一的评价语言:“好好好”“棒棒棒”“读得真不错”……诸如此类的评价语,用的时间长了,用的次数多了,学生就有了“免疫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朗读评价时,要注意语言的客观性和丰富性。好的地方要表扬,差的地方要指出,适当点拨,给予鼓励,不断变换创新评价的语言,让学生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出更高的、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多元评价方式,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多元化的朗读评价,有助于学生找准朗读的成长点,哪里需要继续发扬,哪里需要改进提升,他们就能心中有数。只有找准了这个朗读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才能明白朗读的好坏不是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而是要不断地总结反思,要经过自己的反复实践才可能有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意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本,多点触发的教学思路,通过教学视频、联想与想象、角色扮演、群文朗读、多元评价等方式,培养并强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领悟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核心素养。这样的朗读教学,有滋又有味,妙趣横生。

猜你喜欢
群文课文评价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背课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2014年5期)2014-02-28 21: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