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对策分析

2023-04-15 03:15惠石生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法治农村学校

马 莹,惠石生

(1.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下杨中学,甘肃平凉 744000;2.平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平凉 744000)

当前,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已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农村初中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目前法治教育在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强、学校法治教育重视度不够、家庭法治教育欠缺、教师法治教育方法单一、教师缺乏法律专业背景、教师法治知识再教育途径局限等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促进农村中学生法治素养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一、学生方面——提高法治教育认识

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针对学生主动学习和维权意识不强的问题,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首先,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正确认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一般只注重分值较高的科目,对于分值低且容易提分的科目都是临时突击。然而在我国不断推进法治建设的背景下,法治素养已成为公民的基本素养,因而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学习考试要考的内容,从而转变学习法治知识的态度。

其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再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作用,提高学生对法治知识学习的兴趣。此外,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今日说法》《社会与法》等法治节目,提高法治意识。

再次,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敢于自主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见解,课后及时复习,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态度。

最后,提高学生的学法、用法能力。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法治教育后要能够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他人、社会及国家的合法权益。因此,学生在学习法治知识时,不仅要识记考试内容,更要用所学知识来对照自己的言行,若有不规范的言行要及时改正,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

二、教师方面——提高法治教学能力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法治教育应从知识学习、意识形成、实践能力锻炼三个维度进行。法治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受应试观念及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数是衡量教师和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这就使教学陷入“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背什么”的恶性循环。学生通常在考试前采用机械记忆方式突击背诵考点,对法治知识的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法治知识点的讲解,更要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法治实践能力。

(二)全面提升个人法治素养

教师是法治知识讲授的主要承担者,对法治教育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全面提升个人法治素养,做好学生的言传身教工作。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提升个人的法治素养。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教师需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相关法律。还要注意新增和新修订的内容,注重对时事政策的学习研究,如《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 年)》等。另外,从前期的调研情况来看,农村的很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都是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缺乏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的学习背景,因此他们不仅要对这部分内容做足功课,还要加强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研究弥补法治知识上的断层和缺失,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法治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自如,以过硬的专业知识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农村教师一般都会兼任两门甚至更多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大多数教师都采用“我勾你背”机械灌输模式,不太注重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而新的教学形势下,课堂教学要实现从“灌输”到“对话”的改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教学时设置一个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教师则作为观察者,记录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在之后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多创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产生思想碰撞,从而真正学会用所学的法治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像“学习强国”这样的具有丰富知识资源的平台,善于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

再次,提高个人基本教学技能。一方面,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不但要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加集体备课、课题研究、示范课观摩及教学能力竞赛等活动,还要善于整合开发有关法治教学的资源,如学会整合教材中的相关案例资源,做到用一个案例讲解多个知识点,更要开发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时代性的本土案例,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会用动画、视频等信息化手段将枯燥抽象的法治教学内容可视化,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做到在形式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

三、学校方面——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一)注重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学校是对农村初中生开展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学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法治教育的效果。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目前很多农村学校将道德与法治课视为“副科”,并未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农村学校要转变学科观念,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足开齐课时,保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应有地位,同时向教育行政部门申请配备一些法律专业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以形成专业的师资团队,提高法治教育的水平。

(二)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内外培训

学校要加强法治教师的培训力度,增长其法治知识,丰富其法治教育手段,开阔其法治教育视野,以提高法治教育效果。

1.校内培训。“学校在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法治培训上不能充当看客,消极应付上级部门要求的对教师法治培训要求,而应积极主动,有所作为”。因此,学校需加强教师培训。首先,规范教师学习任务。学校教研室要督促教师在规定时间内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及教材,明确国家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和目标。其次,建立“互助结对”机制。目前农村学校大多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并未系统地学习过法律专业知识,法治知识的理论系统性不强,因此学校可以鼓励他们与法治专业教师结对互助,开展不同年级的法治教育内容的集体备课,也可以在教研组内部开展听评课活动,将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涉及的法治教育知识都讲深、讲透,让学生能真正学有所获。再次,针对教师定期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比如,可以定期邀请法治教育相关人员(如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专家等)为教师开展法治教育专题讲座,让教师了解法治知识的途径更加广泛。

2.校外培训。随着法治中国建设进程的推进,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计划(2016—2020 年)》明确规定将法治教育纳入“国培计划”。因此,学校要加强法治教师的培训力度,若教师外出培训,学校应安排好培训教师校内的课程,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时间和物质支持,让教师能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若参与远程培训,学校可以通过不定时举办学习感受交流会、对其他未参训教师开展二次培训、参训教师上公开课等方式督促参训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将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此外,农村学校、学区也可以联系教育主管部门,与城区学校建立帮扶机制,学校每学期保证让道德与法治教师去城区优质学校学习一个月,和城区优质学校教师“结对子”,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法治知识教育长廊、制作黑板报、张贴海报等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法治教育环境,进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学校还可以在国家宪法日、国际禁毒日等特殊的日子,利用观看普法电影、开展主题班会、举行国旗下演讲等形式宣传法治教育知识。同时,以教研组举办教研活动为契机,开展法治知识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四)将“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合

各学科应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改革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三全”育人。诸如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内容,因此,除了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讲授法治知识外,也可以将法治知识渗透到这些学科中去,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适时融入法治知识。如在历史课程教学中讲鸦片战争时融入《禁毒法》,地理课程教学中讲环境问题时结合《环境保护法》,充分利用多学科协同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

四、家庭方面——重视法治教育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的珍贵品质若在家庭教育中得不到发展的话,就很难在学校里取得显著的效果。作为跟孩子相处时间最久的人,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教师在学校里告诉学生,酒驾是违法行为,但家长喝酒后还驾驶车辆,很可能会对孩子的思想产生影响,动摇在学校接受的正确的规则观念,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相应问题时采取错误的行动。因此,家长对孩子法治意识的培育和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家长也要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一是要提高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农村家长因受所处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法律知识水平和法治意识相对比较薄弱,更需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比如多参加“送法下乡”的普法宣传活动,利用农闲时间去“农家书屋”阅读法律知识读本,多浏览法治宣传栏、多看法治节目、多听法治广播等,尽可能多地学习法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法治素养,使自己成为孩子心目中知法、懂法、用法的榜样。

二是要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要将自己视为孩子的朋友,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关注孩子的想法,多给予孩子鼓励和尊重,通过正面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社会方面——构建法治教育保障机制

除学校教育外,法治教育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配合与支持。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改革法治教育考试评价机制的力度。“唯分数论”是以往衡量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而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育人的学科,应更加侧重于法治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采用多重评价机制,强化过程性考核,探索增值性考核。

二是相关部门加强对网络的监管。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注意,对一些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培育,具有暴力犯罪、血腥倾向的游戏和网站要规改和关闭。

三是发挥农村学校法治副校长的真正作用。法治副校长可以结合自己所经手的与初中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从而提高思想认识。

四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社区联合发挥作用。农村学校离市区较远,学生外出实践需要人力、物力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可以联合乡政府,通过提供经费和联系实践基地等方式帮助学校开展实践活动。

五是充分利用公检法等法治教育资源。公检法部门可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际禁毒日等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六是净化农村不良风气。在农闲和过年期间,部分人无事可做便会三五成群地打麻将,极易出现赌博行为,这种环境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因此,相关部门要集中整治这种风气,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开展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这对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动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开展,培养出自觉遵法守法、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法治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学校推介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