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3-04-15 03:15李海霞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错题整理解题

李海霞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皇寺镇中心学校,河北邢台 054008)

反思指的是一种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行为,也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知识期间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可以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另外,合理的反思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助于促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生发展需要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应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期间无法独立提高自身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要结合小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反思,促使学生形成反思能力,为其日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育改革需要

教育改革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教育模式进行调整,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工作,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当前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情况并不乐观。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分析数学问题期间,很少会通过反思方式对学习方法进行调整。由此可以看出,当前的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反思的价值,缺乏反思意识。

(一)学生检查意识较差

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检查,是反思的一种体现。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在处理课堂作业时习惯于完成作业后直接交给教师批改,之后根据教师的批注更改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写完作业并没有仔细检查后再交给教师批改,也没有根据教师的批注改完作业后再次检查,不仅影响其反思能力的形成,还不利于个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学生缺少整理意识

要培养学生反思能力,就需要先让学生学会整理。因为学生只有在整理以往所学的知识时,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进行反思,进一步提高自身学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形成整理意识。只有当教师布置相应的整理任务时,学生才会被动地对以往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在此期间,学生会逐渐养成依赖教师的习惯,难以形成独立学习意识。

(三)学生缺乏主体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引导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索、探究的意识。尤其是在面对学习上的一些失误时,需要学生自主地思索失误产生的原因,并确定应对的措施。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的帮助,很多学生都有“教师会讲的”“一会儿就知道正确答案了”的想法。由此可以看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意识,很难形成反思能力。

(四)问题优化意识较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很多学生在此期间会过分关注正确答案。当学生知道自己计算的答案正确时,他们便会停止思考,甚至有些学生还会沾沾自喜。此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发展,因为他们没有问题优化意识,会忽视探究活动的开展,错过更为简便的解题方式。这也是学生反思能力难以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布置作业检查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期间,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合理引导学生,以此促进学生发展。比如针对小学生缺少检查意识,教师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方向,为学生布置检查类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期间逐渐形成检查意识。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了解小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当前教育发展方向布置任务。受“双减”的影响,当前教育部门提倡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对此,教师可以直接减少作业数量,为学生增加一项作业检查任务。这样既可以发挥作业的价值,又能够提高学生能力。

以“两位数乘两位数”为例,这部分内容属于计算类知识,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习题计算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一些教师在完成知识教学后,习惯为学生布置大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习题作为作业。这样的作业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导致一些学生在写作业期间产生较强的抵触情绪,这不利于发挥作业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想法,在教学时增加与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布置相应的数学作业,要求他们在完成后对作业进行检查,记录下自己的错误,不断警醒自己,避免再犯。如:

39×28 88×19 29×30 78×11

92×31 93×22 62×10 43×59

教师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前,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自己的检查结果。有些同学会出现将9 看成6 的情况,有些同学会出现看串行的情况,还有些同学会因为未掌握计算技巧而出错。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期间发现,学生的错误虽然千奇百怪,但是每个学生都根据错误原因对自己的计算方式、计算能力进行了反思,并且形成了严谨的计算态度。从这一角度来看,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检查的重要性,形成了检查意识,还进一步促使学生认识到反思的价值,为其反思能力的形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学生整理错题,培养学生反思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能一味地通过说教引导学生反思,要通过实际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认识到反思的价值。为此,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当前的学习习惯,从中发现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帮助,合理引导学生。传统教学中,小学生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少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面对错题时也是如此,学生会根据教师的讲解去分析、理解错题,但是不会主动整理错题。学生只有主动整理错题才能发现错题的价值,从而愿意结合错题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整理错题,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反思意识,在整理过程中逐渐完善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以“面积与周长”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时,教师会先和学生一起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公式。其中主要涉及的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不规则图形等。在整理公式期间,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快速将所有图形对应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列出来,而不规则图形没有具体的公式,需要根据图形进行分析。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保证学生可以掌握面积、周长公式的正确用法,教师会准备一份测试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之后进行批改。当测试题回到学生手中时,他们会从错题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此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错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整理错题,并结合错题进行反思。通过反思发现,出现错题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一是因为审题不认真,其二是因为公式运用不熟练。比如,在面对“学校有一块靠墙的长方形空地,想要用篱笆圈起来,现已知长方形的长为5 米、宽为2 米,求需要准备多长的篱笆?”这道题时,学生会直接利用周长公式计算出最终答案:(5+2)×2=14 米。他们忽视了“靠墙的长方形空地”这一信息,导致最终计算出现错误。学生在整理错题期间会认真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所以说,组织学生整理错题,能够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有效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三)提供课堂反思机会,增加学生反思技能

一般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会占据主导位置,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保证学生充分掌握所讲知识点,并通过习题训练等方式为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同时,教师还会在学生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提供帮助。此种情况会导致学生产生惰性心理,之后在遇到问题时不愿意主动出击,想要在原地等待教师的帮助。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失去很多反思机会,久而久之便很难再形成反思能力。为了改变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反思机会,让他们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数学水平,并掌握不同的反思技能。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期间,专门抽出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反思,为学生提供反思的机会。以“百分数”为例,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需要先引导学生了解百分数的概念,之后结合实际习题或者例题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利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部分学生因为学习能力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导致出现认知错误。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掌握新的反思技巧,同时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大家在生活中见到过百分数吗?”对于此类问题,学生会非常积极地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回答。有些学生在商场中看到过百分数,有些学生则在电视上见到过百分数。之后教师再进一步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百分数的含义吗?”对于此问题,部分学生能够给出肯定答案,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并不理解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示的含义。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辅助,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百分数的了解。在此期间,学生既可以提高自身反思能力,又能提高学习效率。

(四)设计解题分析活动,锻炼学生反思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期间发现,想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需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反思的价值。设计解题分析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反思机会,因为在解题分析期间,学生会更为直接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也能够了解到自己所使用的解题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对此,教师要合理设计解题分析活动的内容,循序渐进,保证学生的反思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例如: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在讲解此类问题时,教师可先帮助学生复习解方程相关的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要借助实际例题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解题方式,教师还要在讲解结束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习题,加强学生对此类问题的了解。如“一个笼子内同时装有鸡和兔,其中共有48 个头,132 只脚,分别求出鸡、兔的数量。”学生完成习题后,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也不要急于讲解,可以设计解题分析活动,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该问题。教师随机抽取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此期间,其他学生也会结合自己的解题方式进行对比、反思,发现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改正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虽然教师没有参与,但所有学生已经充分完成了反思,并掌握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提高了自身的反思能力。

(五)完善自我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反思能力

教学评价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但传统的教学评价无法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中发挥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对教学评价模式进行调整,让学生在学习时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在每堂课结束后,总结自己的课堂表现;也可以每周进行一次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是学习态度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学习能力方面的问题。总之,学生可以通过此种自我评价方式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想办法进行改正。为了充分发挥自我评价机制的作用,教师也要定期了解学生的反思情况,发现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帮助,促进学生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价值,发现当前在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问题寻找合适的培养策略。在此期间,教师可以从布置作业检查任务、组织整理错题、提供课堂反思机会,设计解题分析活动,完善自我评价机制等角度出发,合理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养成反思意识,形成反思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错题整理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