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研究

2023-04-15 03:15刘福江
学周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明生态教育

刘福江,李 娜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先后出台多项落实生态文明教育的政策文件,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政策文件强调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中小学德育中,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如何更好地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过程,成为教育的核心课题之一。全球新冠疫情的暴发,折射出人与自然的严重危机,不仅敲响了人类生态环境危机的警钟,也对当下我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存在困境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相对零散、主体意识淡薄,其课程体系及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尚未建立健全等,生态文明教育很容易被忽视。

(一)生态文明教育课程缺乏体系化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开展了一些与生态文明内容相关的少先队活动,但仍未制定统一的教育规划与标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健全。一方面,虽有生态文明教材,却未设立生态文明学科课程;另一方面,生态文明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中未设置生态文明素质评定项,即使在品德素质项中也并未涉及相关内容等。

(二)生态文明教育师资缺乏专业化

具备生态文明素养的教师是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由于各地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投入不平衡且偏少,教师生态文明专业素养培养未引起重视,较薄弱。学校也未形成丰富教师生态文明专业知识及提升其专业素养的有效培训机制,教师生态文明教育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生态文明教育形式缺乏实践性

中小学学生在校学习学科门类较多,生态文明教育的时间有限,加之中小学学习的主要场所大多又局限于课堂,受空间条件制约,课外和校外实践活动较少。其次,我国基础教育在长期应试教育下,忽视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学科偏体验式的特征,生态文明教育较易以“灌输式”“说教式”为主,缺乏实践性。

二、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破困路径

(一)强化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领导管理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有效开展的根本保证是建立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后疫情时代下,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首先重视起来,可结合防疫工作,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领导小组或部门;各级学校在上级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其他学校领导和相关人员为组员的管理小组,领导班子成员联合班级教师参与制定生态文明教育课程标准和实施方案等,共同建立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教学组织领导体系,并及时进行反馈和协调。生态文明教育与防疫工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由此可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不仅是开展防疫工作的保证,也是推进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保障。

(二)加强建设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专业人才严重短缺,如何在不影响中小学资源合理配置等情况下,壮大生态文明教育的专业教师队伍,成了摆在面前的紧迫课题。

1.教师应提升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视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为我们的生态文明教育敲响了警钟。中小学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基础阶段,教师要主动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加强研究生态文明理论的自觉性,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落到实处。

2.教师应加强生态文明理论的学习

教师应以扎实而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来充实和完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理念和体系。因此,学校要拓展教师培训资源,结合实际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教育培训。例如:学校可结合疫情防控需要,组织教师在线观看生态专家讲座,网上参加研讨会,打破了学习形式和内容的界限。教师可利用丰富的线上资源充实自己的生态知识,夯实自身的生态文明教育思想。教师通过学习生态文明专业理论,结合内化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后疫情时代的教育工作实际联系起来,切实提升教师有效开展生态文明教学的能力。

3.健全生态文明师资的保障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专职岗位设置和教师配备,需在教师培养环节下功夫,要在师范类高校及师范类专业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生态文明教师培养;在教师资格认定过程中逐步量化生态文明教育知识的考核,系统全面地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

(三)健全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体系

我国生态文明教育起步较晚,加之各种因素影响,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较为缓慢,辩证地吸收先进经验,并与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能避免走弯路,从而推进我国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

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生态文明课程

首先,需客观认识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科学分析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事实。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文明教育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一些省市的专家编写了注重本土化与本地化相结合的生态文明课程教材,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与生态文明教育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但仍旧难以使生态文明教育形成结构化、体系化。中小学抓住公共卫生危机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契机,构建好生态文明教育知识体系。对此,应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提升生态文明教育相关课程的地位。

其次,生态文明课程内容的丰富,首先要结合各区域生态发展的现实特征进行研究开发,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国民生产生活的生态环境之中。比如:在教《鱼米之乡》一课时,学生在了解家乡各种丰富的农业水产资源后,结合本地“鱼米之乡”的特点,引导学生切身体会污染通过土壤、空气、水渗透到食品和其他食物中,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后果[3]。课内知识的延展,需有效补充课外地域生活实践知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积极打造特色鲜明的地方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再次,生态文明课程内容的开发还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认知阶段的学段有的放矢地安排生态学习内容。具体来说,小学阶段要以培养生态文明情感感知为主,从学生具体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正确认识周边环境,激发学生热爱校园和家乡的情感,养成对环境友善的习惯,根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中学阶段,以培养生态文明认知理解能力为主,帮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认识所处生活环境,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综合分析身边的生态问题,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增强生态保护的责任感。

2.结合多元教育活动丰富生态文明课程

首先,深化中小学生态文明素质理念。小学低年级学段,学习汉语就是从最简单的“人、山、田、花、虫”等字开始,这些象形文字是生态文化符号的引导,引导着学生们走进生态教育的文化殿堂。在教学描绘祖国美丽的风光、壮丽的山河等内容时,应及时抓住生态文明教育的契机,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现在我们如此瑰丽的美景还存世多少?你亲眼见过吗?……”也可通过生态环境破坏前后的对比照片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从现实出发,引导学生从当前生态环境中的突出问题理解良好的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只有立足于中华民族博大的生态文化下,抓住此次疫情的教育契机,发挥其跨学科的特性,与其他学科优势互补,层层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才能建立起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长效机制,让每个学生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将其落细落小落实。

其次,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氛围,优化绿色发展生态教育内容的设计,结合学校生态绿色校园规划,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说明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深远[4]。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布置自己的“生态教室”,将废旧的布料、纸箱、饮料瓶、包装纸等利用起来,启发他们奇思妙想,比如“泡沫箱小花坛”“牛奶盒粉笔盒”“旧物改造文化栏”等,班级内处处可见废物利用的成果,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亲自参与、亲手制作,领悟到资源再利用的意义,在日常的美化环境中形成节能环保的观念。学校还可通过“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一片森林”“无塑料袋,常用环保袋”“节能低碳我行动”等一系列活动大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垃圾回收等生态文明教育,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中小学学校生态文明教育应把生态文明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为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

再次,丰富中小学生态文明法治教育的内容。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全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习生态环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让中小学生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掌握生态相关法律法规,如“模拟生态法庭情景剧”“生态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从国际、国内等多个层面了解中国有关生态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从而让学生法治意识增强。在引导学生认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时,密切关注新冠病毒感染,鼓励他们提出建议,自己制定防疫“规范”和“制度”,如《预防新冠肺炎个人行为准则》《校园绿色低碳生活制度》等,着力培养学生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后疫情时代新生态法治观念。生态文明课程中多个学科知识的融入,有利于打破学生对生态文明课程这一新兴课程的陌生与隔阂,能迅速进入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领域和理念培养中来,生态文明课程开展中实践参与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借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态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生态文明学习的效率。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生态文明教育联盟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不能孤军奋战,还要广结盟友,共同筑建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学校可充分利用校本资源或区域优势,大力开展生态实践活动。除了经常让学生定期参观植物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基地外,还可主动与生态基地的组织管理部门联合,针对中小学生设立“野生动物救助站”“观鸟站”等生态实践活动组织,课内外密切联系。对于社区、街道、企业、机关等社会资源,校方也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积极接触社区,引导学生了解和参与新冠病毒感染宣传和预防等活动,学生在锻炼沟通、协调与合作能力时,也增强了对防疫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并提升了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危机意识。此外,家庭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盟友。学校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宣传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和目标,积极获得家长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因此来构建密切的家校关系,携手共建长效生态文明教育联盟,形成家校联合教育的合力[5]。学校要与家庭携手,与政府、社区、企业等合作,发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广泛统一战线,为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创造多角度、多维度的全方位环境。

(五)加强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运行机制

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应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文明教育的进程,逐步完善以政府为主,企业或社会相关组织积极参与,多方联动机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建育人长效机制。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还需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及时地反馈生态文明教育过程的问题,分析出原因,实时调整各教育要素,有助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化发展。最后,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涉及多教育主体,为统一教育力量,应建立生态教育协调机制,多部门共建交流协调平台,实现生态教育资源最大化,共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教育事业发展。

总之,探索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路径,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各项防控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引发了各级学校对当下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中小学未来生态文明教育任重而道远,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纲领的指引,方向坚定且明确[6]。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