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2023-04-14 06:23:34赵彩玲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23年1期
关键词:周游列国志向孔子

赵彩玲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写作试题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期,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坎坷,长达十四年,向各国君主宣传自己重建社会秩序的主张,希望各国君主能施以仁政,不要战争,但是没被采用。《论语·宪问》里评价孔子此举为“知其不可而为之”。

有人说,这是一种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有人说,这是一种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也有人说,这是一种不讲科学的冒险蛮干……

《论语·宪问》里对孔子的评价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本题属于就现象事件谈看法的写作类型。在第一段材料中,对孔子周游列国事件进行概述,说明了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举动:他周游列国十四载,向各国君主推行仁政,但未被采用。在材料第二段辅之以三个“有人说”,对前文中的现象进行评价判断,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

就事件谈看法的作文,需要围绕讨论的话题对象展开分析,并针对话题发表典型观点。需合理运用材料中的三个“有人说”,并在此基础上“接着说”,而非“照着说”,若只是重复原文观点,文章质量就大打折扣。因此,学生要剖析“有人说”的提示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明确深入、富有个性的看法。

教师简介

赵彩玲: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语文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在教科研方面获大小奖项34项,其中国家级5项,市级6项。曾获全国优秀教育硕士论文、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课、北京市教师基本功大赛特等奖。多次获北京市论文评比一等奖,在《语文报》《北京日报》《作文指导报》等期刊报纸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市级课题3项,参编论著2本。

名校简介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始建于1950年,发端于牛栏山镇明代古刹元圣宫,已发展成为一所集“学园” “家园” “乐园” “公园”为一体的学苑小镇式学校。学校为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14所示范性重点高中,全国文明校园,北京大学中文学科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基地校。建校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高考成绩在北京市一直位居前列。

写好此题,先要知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我们结合材料和孔子的行为分析材料的构成和核心事件的内涵。

(一)三个要素

①孔子周游列国,推崇“仁”的思想;②知其不可而为之;③不同评价。

(二)三个核心概念

①不畏艰险的坚定意志:目标感,知不可为但愿为、肯为,有志之定向。

②永不言弃的进取精神:进取心,知不可而为之不懈,恒为。

③不讲科学的冒险蛮干:科学性,知不可而为之有道,智为。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解

1.“知其不可”的表现

①主观:个人能力有限,暂时难以达到。

②客观:他人不认可,觉得不应做,不好做,不易做,不能做,做不成,抑或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时机未成熟。

2.“而为之”的表现

①不为:不敢干,不愿干,不肯干,如长沮、桀溺等消极避世者。

②勇为:不退缩,不怯懦,主动迎“不可”而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③智为:不仅敢为且为之有道,有勇有谋地干。因为明知不可为,并不代表不向往成功地乱干,有了智,把握规律,认清现实,才让这份“为”更有价值。

④恒为:穷尽毕生力量,乐此不疲坚持干。

构思方向1:对材料中的“有人说”进行评价,深入思考原因

此处可选择擅长的、有储备的内容进行分析。选择一个“有人说”的要点深入或将几个“有人说”联系起来思辨地考虑,进而思考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当下的价值。

如就第一点展开,重点追因孔子为何“知其不可而为之”,其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坚定信念。与当时的长沮、桀溺等避世者相比,孔子是避人、避地不避世,进而思考人对自己的行为认知不同,有着不同的价值定位,如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境界,来理解孔子因为心有定向,心有天地大任,所以不管是围困匡地,还是陈蔡绝粮,都能跨越现实的困苦,在逆境中持守向前,成为一个踽踽独行的孤勇者,时刻体现着大情怀、大境界、大担当。继而再谈这在当今现实的必要性。

形成“内涵分析—原因追问—意义阐发”的论证逻辑,即“知其不可而为之”——因志向坚定让人从知不可不为,走向知不可却为之——知不可而为之背后所彰显的志向是人的境界和追求的体现。

构思方向2:思考在知不可的情况下如何为,如何为之有道

可由古及今,由孔子言行而思当下现象:知可而为,知可不为,知不可不为,知不可敢为,进行思辨,如,我们打破“知其可才为”的思维误区,也需要“知其不可而为”,不仅有“知其可而为之”的智慧,更要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魄力。又如,“知其不可而为”并不是一味地与现实唱反调,“不可”与“为”都要在“智”的基础上进行,不能罔顾伦理与历史发展规律,进而去悲观躺平,要智为且无畏。林鸣设计港珠澳大桥时,面对外国人的技术封锁、卫星电视没信号,在质疑声中寻求解决之道,填补技术空白。面对科技上的卡脖子事件,在他人的质疑与不看好中,我们依然坚定地实现从“0”到“1”的突破,重视原始创新。再如,“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放弃斗志的悲观主义者,多被时代浪潮湮没,仅仅是浑浑噩噩地混吃等死,他们自认为看清时代本质,但却无能为力,从而放弃斗争。继而形成论证方向:知不可不为—知不可却为之—知不可如何为之有道,做到智为且恒为。进而形成“从反面入手强调知不可不为的危害—对比思考知不可却为之的意义—在知的基础上智为,提出方法论”的逻辑路径。

构思方向3:在“有人说”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考

补充思考其他的“有人说”,为什么知其不可还为之,重点思考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辩证思考:

①围绕“此刻与未来”思辨:知道此时力量可能有限,但肯定自我价值,有理想信念坚守;对未来发展有理性、清醒的认识,坚信在坚持中会有成果。

②围绕“个体与集体”思辨:看到个体努力会促进集体成果发展,如孔子改造社会,成就盛世,重建社会秩序,看似无用之处,实则大有用处。这是一种不惧一无所获、冷眼旁观的坚毅,恪守心中之道,实现人生追求。

③在“过程与结果”中思辨:先秦时期,儒家学说只是受到某些统治者的青睐,孔子也只是因为个人才干卓越而受到器重,其主张并没有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他虽如一缕烛光,孤独地发着清辉,但是却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千秋万代散发光芒。

佳作一

为其不可,方显孤勇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20级创新1班 马雨涵)

①在每个时代中,有人顺势而为,趁时代风向、红利而发展,也有人“逆天”而行,试图以一己之力变革不可为之现状,满怀一腔孤勇。这种精神力量之于我们青年,是孤身坚持的定力,也是敢于开拓创新的魄力,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

②“孤”,非一味追求与众不同、格格不入,而是在自己所选择的道路上,哪怕孤身前行,也依旧独自坚守;“勇”,也并非鲁莽冲动、毫无计谋,而是敢于开拓、积极进取。前方道路荆棘丛生,“孤”者点亮夜灯,凸显行之方向;“勇”者则破除障碍,奋力前行。

③孤勇的可贵之处在于,“知其不可而为之”。在个人、功利、道德、天地的四重境界中,有人权衡利弊,让利益最大化,故“知其不可为而不为”,知难而退,将自己置于个人与功利的范围内,此谓“智者”“明者”;而孤勇者则将自己置于道德、天地之中,并非不智不明,而是为了心中对理想与信念的热爱、执着,选择了自我牺牲。他们为常人不敢为、不可为之事,披上战甲,踽踽独行。

④而选择“孤勇”的底气,正来自于内心对理想的热爱与柔情。钟芳蓉以极高分数脱颖而出,但却出于对考古的热爱选择爆冷专业,忽视不解声音、功利困惑,逆着“人工智能”“金融”等热浪而行,因梦生爱而孤勇;戍边战士们面临人数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并未因死亡的威胁而退却,而是坚持寸土不让,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让他们放弃青春芳华与宝贵生命,以少抗多殊死捍卫,因国之爱而孤勇。无数青年保持着最纯粹的热爱和最远大的理想,不论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只是为其不可,为爱孤勇。

⑤但同时,“孤勇”应用于正途、行于正道,知其不可而为之事也,应有其“为”的正确价值。驶错航向注定难以抵达正确的港湾。香港一些青年明知“一个中国原则”不容侵犯,仍进行“暴动”活动,最终被捕治罪。他们打着“孤勇”的幌子,恶意破坏祖国和平、民族团结,误入歧途,幼稚而糊涂的行为并非“孤勇”。而反观当今科技领域,在如芯片等卡脖子技术上,我们仍然受制于人,前途漫漫,阻碍重重,一些对口专业的青年虽看到突破之不易、未来的巨大投入与风险,仍然坚定从业,积极创新,实现个人之志,也服务于国家发展、社会民生,这才是真正的“不可为”之事,也是青年之孤勇最好的诠释。

⑥其实,青年之孤勇也尚可为一种昂扬进取、破浪前行的精神,为一颗坚守热爱之心,而并非一定囿于年龄限制之中,这从孔夫子周游列国时已然埋下火种,世代传承。在新的挑战下,消极退缩不可为,吾辈青年应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情壮志,怀着坚定勇毅之心,知难而进,为常人不敢为、常言不可为的正确之事,做新时代中的孤勇者,共待复兴春天。①结合现实,提出中心论点——各时代孤勇者于当今中国、当下青年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②对孤勇者进行个性化的概念界定,“孤”乃在心中正道上独自坚守,“勇”则去怯懦、敢开拓。

③结合孔子的行为,思考孤勇者“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深层原因,乃其自我觉悟之高,有道德天地境界的追求,冯友兰的人生四重境界增加了文章深度。此为有理!

④进一步分析孤勇者的有道德天地境界追求的深层原因源于内心的柔软,并结合北大学子钟芳蓉和戍边战士的事例进行类比分析,深化论点,于理性中见内心柔软,此乃有情!

⑤深入思辨,孤勇者的定力——坚定的志向,要用于正途、行于正道,在华为芯片和香港废青暴动活动一正一反的对比中,给读者点明为之有道的重要性,此为有力!

⑥从古到今,从孔子到青年,提出要为常人不敢为、常言不可为的正确之事,在现实的呼吁中提升文章的高度!

思维导图

总评

此文没有局限于三个“有人说”的评价,而是提出了新的思考:孔子是暗夜中的孤勇者。首先,提出孤勇者的概念;其次,分析孤勇者“知其不可”于内外的双重原因,即自我认识和内心柔软;最后,进行辩证思考——知其不可要为,且为于人间正道。全文有理有力且有情,观点明确,分析饱满形象,在理性思辨中见感性生动。法国哲学家萨特曾经讲过,伟大的历史人物由于他一直在影响历史,对我们所有的人来说,他不是一个死去的人,他只是一个缺席者。我们从文字中看到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在暗夜中踽踽独行的孤勇背影,也看到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已经注入每个国人的基因与血脉之中!

佳作二

不可为与敢为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20级创新1班 米晨昱)

①“不可为之事”是尚且不被大众所理解,或有一定风险与难度的事,而敢为之人却勇于投身其中,做常人不敢、不愿做之事。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只为可为之事的稳妥,更是敢为不可为之事的气魄。

②敢言者众而敢为者寡,何也?这些不可为之事,或是受个人能力的制约而难以做成,或是受时代背景的限制而无法被改变。但敢为不仅难在客观条件的复杂与挑战,更难在要克服主观上的退缩。是以,敢为者需要有面对他人反对之言而心不妄动的坚定,亦要有在黑暗中踽踽独行、孤身一人的坚守,更要有不被畏难情绪打败,勇往直前的坚毅。

③当然,敢为不是乱为,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下不计后果的冲动,也不是为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做出的反叛式的挑衅。于外,敢为可以是在认清条件、思虑周全后仍做出的大义之举,如司马迁毅然选择以腐刑赎身死,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属于太史公的使命;于内,敢为可以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而由衷做出的善举,如陶渊明不顾世人的误解与嘲弄,选择归隐田园,在自然与天地之间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④有些人会说,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敢为注定失败,是以毫无价值。果真如此吗?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他的思想主张却始终没有被采纳。然而,这看似没有意义的举动却像一颗火种,点亮了人们心中向善向美的部分,他的思想也通过讲学传道流传至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件复杂事物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微小的改变方能成就质的飞跃。若是人人都选择明哲保身,退避三舍,那么不可为之事便成为了永远的不可为。是以,敢为者正是以这些“无用功”的举动吸引更多人投身其中,推动其由不可为到可为的转变。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⑤不仅如此,在敢为不可为之事的过程中,敢为者也收获了精神世界的丰盈。在这趟过程大于结果的旅程当中,他们的经验得以累积,眼界得以开阔,胸襟得以广博。也正是因为他们敢为常人所不敢为之事,才成为了常人无法成为的人。

⑥吾辈青年,当不哗众,不媚众,不从众。以清醒冷静之头脑、敢为人先之气魄,向不可为之事发起冲击,不计私利,但求能尽微薄之力,在这条本就无比艰难的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脚印,在推动其向前发展的同时增加自己生命的韧性。①开篇简洁干脆,提出中心论点:敢为之人为不可为之事。

②将敢言者与敢为者两相比较,进行深入追因,突出敢为者克服主观上的怯懦的原因是有心不妄动的坚定。

③辩证思考,敢为者应该如何为,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莽撞,而是认清现实、看清未来后的从心而选,这种审时度势的智为让他们的行为更有意义。

④进行让步,退一步说,知其不可而为者或许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以往鉴来,对后世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让他们的行为充满动力。

⑤紧接上段,补充思考,在敢为不可为之事的过程中,敢为者丰富了精神世界,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⑥结尾“不哗众,不媚众,不从众”掷地有声,知其不可如何为,取之有道,读者阅毕,动力满满。

思维导图

总评

本文与第一篇文章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说第一篇文章是提出了新的“有人说”,那么本文则是立足三个“有人说”的提示,提出了关于“知其不可要为”和“如何为”的思考。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通过“敢言者”与“敢为者”的对比,写出敢为者的品质,再通过“乱为”与“智为”的辨析明确了敢为的真正内涵,又通过敢为者对当时与后世的价值写出“敢为”的意义,最后总结当代青年应有之做法。语言简洁质朴,娓娓道来。思考的深入,思维的思辨,思想的深刻,让整篇文章充满人文主义的光辉!

青年的有志有力

①“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在新时代下,风云变幻,日新月异,需要青年志有定向,行有所为。

②朱熹曾经说过“知之,则志有定向”。志向能让我们抵挡住外界事物的诱惑,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推行仁政,但却不被认可,即便知其不可但仍要为之。孔子之为不为功名利禄、流芳百世。只是因为孔子认为这是正确的,志向让孔子拥有了一生择一事的信仰,一事终一生的责任。

③反观当代有些青年,或是畏高山之险选择躺平,抑或是为挫折所阻,逃避现实。他们没能拥有志的定向,因而没有坚定的意志,没有了永不言弃的执行力,也就失去了为。而有志青年如同北大才女钟芳蓉,不顾世俗不解,不畏任务艰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大考古系。马斯洛曾提出过生理需求与自我实现的区别,即后者因为心中定志摆脱了人性的怯懦,不断觉悟,达到了最高需求境界。心中获取的天地中闯荡的热情和愿为事业付出心血的钟情,便成为了有志青年行动的动力。

④有志青年,行之有效。志向让我们得以避免人性贪婪、懒性的幽暗面的发酵,新时代下的机遇诱惑、压力迫使,人们的行为似乎也被功利主导,志向能让我们守住清心之境,保持清醒独立的人格。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位置,创造自我的价值。而人类是社会中的生物,我们的价值应是于自身和社会而言的。尼采曾说,人类的高贵在于决定自己的价值能力。而当今青年的行为不是为私为己,而是在远大志向的引领下,真正反馈于社会的行为。

⑤青年于时代是有责任的,不同于有心无力的老者与三观未成的幼者,青年是时代的活力,应承担起时代给予的重任。钟南山、樊锦诗为国操劳至今,仍未停歇,吾辈青年又有何等理由不去有所作为。

⑥青年有所为,当然不是漫无目的盲目与不计后果的鲁莽,不分功利之举,不为名誉之行,应是源于内心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无论结果如何,我们仍要定心之所向,行心中所念,无愧时代,无悔青春。①中心论点:青年要志有定向,行有所为。

②提出观点:有志向能抵制诱惑。论据为孔子周游列国,不被他人理解,依然坚持不辍。论据的分析并没有对论点中“志向”做具体分析,也未说明孔子是何志,只是统而言之为“不为功名利禄”。另外,材料的核心任务是让读者思考“知其不可而为之”,该文在论证志向时偏离重心。

③当下有些青年选择躺平,抗压能力弱,是因为没有志向,又举例有志者钟芳蓉,从正反两个方面谈志向的作用,已经由偏题变为跑题。

④结合当下时代,谈青年有责任的意义。

⑤结合青年的特征谈他们为何要有责任。

⑥青年在实现志向的过程中,不可盲目而为,思考青年应当如何有所为——少做功利之事情,多做有价值之事情。

此文最大的问题是偏离材料的核心要求。虽然整篇文章围绕着不同的“有人说”展开论证,但是必须是对“你如何看待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回答。而此文的整体思路是:孔子有坚定的志向—所以当下青年要有大志—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为什么要有志向—有坚定志向的意义—提出“有所为要做有价值的事”的具体方法。所写的核心话题是“志向”,而非“知其不可而为之”。写作其实是戴着镣铐跳舞,不能泛化或窄化题目的要求。此作文题我们可以谈志向,但是必须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基础上谈,即“知不可依然坚定而为”,志向是全文的原因或方法论层面,但是不可以志向代替对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思考。

知其不可而为之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20级创新1班 金善宇)

①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主张不被各国君主认可。孔子知其不可,他了解世俗的眼光,也知道也许当下并不会有结果,但孔子仍为之,因为他相信这是正确的。

②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因为孔子因志生定,定心之所向,行心中所念。朱熹曾说过“知之,则志有定向”,明确坚定的志向,收摄我们的精神,让我们抵挡住外界事物的诱惑,坚定不移地投身于自己的事业。孔子志不在做高官、得高位、有厚禄,而是为天下百姓免于战事,志在天下公德,而非个人私心、私欲。正如马斯洛提出的层次理论所言,我们不仅要有初级的生理需求引导,停留在功利的物质层面,不断逃避。而拥有高远志向之人会觉悟人生,摆脱人性的怯懦,达到实现自我的最高需求。如同北大才女钟芳蓉,不顾世俗的不理解和他人的不看好,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大学的考古学这一冷门专业,有志之人可获取于天地中闯荡热情和愿为事业付出心血的钟情,这也便成为前行的基础。

③在有志的基础上,责任成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动力。孔子五十知天命,进而行天命担责任。天命赋予孔子义无反顾的历史使命感,成为了他“知其不可”仍“一意孤行”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孔子奔走各国,努力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致身于教育,努力培育弟子,传承自己的学说,实现天下有道。因为这些责任,他不会成为对时代彻底冷心的智者而选择避世,却选择成为为世间操劳的圣人。圣人有一生择一事的信仰,更有一事终一生的责任。孔子清晰地认知自己的责任,化为勇气,助力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当下机遇诱惑、压力迫使下,人们的行为似乎也被功利主导,能否承担时代的责任,成为知其不可后是否敢为的关键。

④以清醒之心行责任,便是知其不可而智为。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因为他的眼光没有局限在自我,而是扩展到社会;没有拘泥于当下,而是在洞察人类历史与未来之后的超越时代的行为。孔子明白人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守护清心之境,不断创造自己的价值。因此,知其不可而为之不是盲目鲁莽,不是无脑追随,而是一个清晰独立人格的智慧之举。

⑤在当今时代,我们仍应传承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不为功名利禄,流芳百世;不惧路途坎坷,荆棘密布;不沉溺于世俗,随波逐流,而真正做回馈于社会的行为。华为面对芯片断供,依靠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以长远的眼光从零开始创造出“中国芯”,向世界不怀好意、肆意贬低的声音进行强有力的回击。从百分之百外国购,到自主产权的拥有,中国人从来都在打破“不可为”的界限,作为世界人民创福利的有效之为,吾辈青年又有何理由不去作为。

⑥尼采曾说,人类的高贵在于决定事物价值的能力。可为与不可为应由自己决定而不是他人,只要内心有真正有价值、有意义之事,并去努力为之无论结果如何,都无愧时代,无悔自我。①概括材料,提出观点: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不是因为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是对的。

②结合孔子的行为分析,志坚而心不妄动,并结合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分析我们不仅要有最基本的物质需要,更要有高级别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③圣人有一生择一事的信仰,更有一事终一生的责任。

④知其不可而为,此“为”要清醒冷静,科学而为。

⑤立足现实,结合当下分析华为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表现和意义。

⑥知其不可在己不在人,做于己于时代而言正确的事。

升格文最大的进步之处,是对材料限定内容的思考,重点思考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原因是心有其志,此志不是个人之小志、私志,而是社会公德,关乎社会民生。因此,在孔子遇到诸多人生困境的时候,能够持守前进。在此基础上补充思考,要以正确的志趣匡正“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方向。在正确的前提下且有思维的深度。

知不可,亦有为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教师 赵彩玲)

①55岁的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或途经匡城,被匡人围困;或去往陈地,绝粮于陈蔡之间;或与弟子失道于郑,被人唤为丧家狗……在推行仁政思想的过程中,孔子遇到众多艰难险阻,但他知其不可而为之,让我们见其大人格,大情怀,大境界!

②知其不可而为之,意为了解事情难易、成败后仍坚定地去做,是对所做之事全面整体的认知。于己而言,知道眼前之事机会渺茫,不好办,不易办,但是不可为并不是不可能,只是在短期内“力所不及”。于外而言,则是他人觉得不该办,办不成,但依然不惧冷眼与流言坚定而行。从这个维度来说,这种精神摒弃人生而有之的趋利避害特点,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③我们不禁思考:从历史到现实有太多敢为者的坚持,他们的行为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甚至会遭到他人的冷眼旁观,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在暗夜中的踽踽独行呢?

④其实,他们看中的并不是做了就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正确的。他们在乎的不是眼前的效果、物质上的收获、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是社会正义、心中真理、精神信仰……就如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推行仁政,但始终未被采纳。儒家思想虽未成为当时的统治思想,但他却如一弯新月,孤独地散发着清辉,当时虽只照亮近处,而“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的道德观,“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和谐观……在中国人的心底埋下了儒家学说的种子。因此,知其不可而为之中的“为”,不在于“为”的结果,而在于“为”的过程,在人间正道中孜孜不倦,使自己不负信仰,不负此生。若将人类的行为放到历史长河中思考,今日不可能之事的开拓会为后世奠基,经过代代传承,结出丰硕成果!

⑤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反面自然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为”与“不为”之间,我们看到了人的不同境界。孔子的一生曾避人、避地,但从不避世而去。他能看到世道的本质,却为民生和正义卷入其中。所以说不同人对人生的认识不同,使得他们选择各异,有人知其不可则不为,有人知不可为却敢为、恒为。前者是为即时效果而做的成功主义,而后者则是坚定心中正确观念而为。认识的层次体现着人生境界的高低,前者代表着生来便有的功利境界,那些在大众眼中的逆时代潮流的人则是走在光荣的荆棘路上的天地境界,是人生的更高层次,这种大人格、大情怀,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风骨!

⑥当然,这份知其不可而为之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冲动之举,不是不讲科学的冒险蛮干,也非不计后果的莽撞之举,其中蕴含着“智”,冷静理性,看到事物发展趋势,又有了“智”的加持,让这份“为”更有价值。而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半导体、芯片领域、基础领域的研发突破,和平探索太空等问题横亘在前……面对这些新问题、新情况,我们不仅要有“知可而为”的智慧,更要有“知不可而为”的精神!

⑦人在长河中行进,心在长天里洗涤。孔子作为人类文明轴心时代的儒者,由少及壮再至老,一生以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殉道精神构筑着人类文明的风骨,而今朝今时的我们更需乘势而上以利后世!①通过概括孔子周游列国的事件,引出中心论点——知其不可而为之,由此见大情怀、大境界。

②从内外两个角度思考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内涵。

③深入追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为何能长久且坚定地坚持做。

④从过程与结果的角度思考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义。

⑤将知其不可“不为”与“为之”进行对比,并结合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生四境界来思考“为”的原因。

⑥联系现实的新情况,思考当下的我们更有必要知其不可要“为之”,且需“智为”。

⑦回扣开篇,孔子是我们的恩人,我们是孔子的后人,因此更要擎住知其不可而为的精神火炬,守护社会的元气,赋予时间以意义!

猜你喜欢
周游列国志向孔子
有志向就一定就能成功吗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周游列国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脑洞超市 志向高远的猕猴桃归来
幽默大师(2018年4期)2018-11-02 05:38:56
天鹅de志向
终身不遇
孔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