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是一个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经济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唐代是在各个民族交融的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奠定了唐代文化的根基,也促进了唐代舞蹈的发展,为我国古代舞蹈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最能代表唐代舞蹈的就是作品《霓裳羽衣》。它代表了当时表演性乐舞的最高水准,也是唯一以表演性乐舞闻名于世的舞蹈,是舞蹈史上的瑰宝。
一、唐代舞蹈的繁荣发展
唐代对各国各民族文化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族优秀乐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和发展,这促使唐代舞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唐代舞蹈勇于大胆创作,结合当时的思想追求、审美趣味等进行改编,创造出更多的优秀乐舞,使我国舞蹈发展更全面,更具体,同时也提高了乐舞艺人的技艺水平,为舞蹈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唐代舞蹈不仅将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相融合,并进行大胆创作,还继承了前代的优秀乐舞。延续乐舞的特殊功能,并为其统治者服务,又将前代舞蹈的风格种类吸收进本朝乐舞中,取其精华。前代的优秀乐舞依旧按照制度为祭祀服务,但却多了艺术性与欣赏性。这也是唐代舞蹈得以高度发展的原因。
唐代舞蹈不仅做到了兼收并蓄,有所创新,还做到了人人起舞,唐太宗更是通晓乐理与舞蹈,创作出许多在后世依旧流传的经典作品。在宫廷宴赏大会等重要场合,人们会纷纷起舞以表示愉悦的心情,以及对宾客的尊重。“以舞相属”这种宫廷交际舞虽不是出自唐代,在前代就有这种交流方式,但却是在唐代高度发展,并做到人人起舞的场景。除了这种宫廷交际舞,人们还会即兴起舞,来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唐代人可以用即兴起舞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代表了唐代舞蹈表演性乐舞的超前发展。宫廷的各个大臣会培养专业艺人,她们大多能歌善舞,并且有高超的表演技巧与表演能力,她们相互竞争,大大提高了我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水平。在民间,人们还有“踏歌”的舞蹈形式,手拉着手边歌边舞,场面壮观温馨,做到了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会用各种各样的乐舞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宗教祭祀中,一部分舞蹈依旧继承前代乐舞,另一部分舞蹈已经有所创新,不再是刻板地按照祭祀流程表演燕乐,而是有了更多的艺术性。在祭祀中设立了教坊,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可以来观赏,甚至王公貴族都可以来教坊观赏。教坊中设立了各种乐舞,但这些乐舞更多地趋向于艺术性、欣赏性,向美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集中了大批的民间艺人,还有计划地培养专业艺人。当然,宗教祭祀也不只是单纯地用古板的乐舞去表演,而是更实际地表达的想法,记录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景象。人们已经不推崇娱神敬神,更多的是表达人们的渴求。同时,民间舞的兴盛发展,更是体现了唐代舞蹈发展的广度。人们以舞成风,用舞蹈表达情绪,出现了专业的乐舞艺人,宗教祭祀舞蹈继续流传发展。以上都体现了唐代舞蹈发展的广度,更体现了唐代舞蹈发展兴盛的重要原因。
由于舞蹈发展如此之广,且种类繁多,所以唐代宫廷也设置了各种乐舞机构,专为宫廷舞蹈服务,并对民间乐舞进行收集,分类归纳,制定教坊制度。同时也分出了很多舞蹈种类,有为宫廷祭祀服务,既有带政治目的性的《九部乐》《十部乐》《立不伎》《坐不伎》,也有表演性、欣赏性强的“健舞”“软舞”,具有统一、严谨结构的多段套曲乐舞大曲,还有歌舞戏等。这些舞蹈兼收并蓄,代表了唐代舞蹈发展的高度,使唐代舞蹈成为第三个集大成的发展阶段,也是最能代表古代舞蹈发展的一个重要、绚烂、多元化的时代,是我国古代舞蹈发展的重要阶段,
《霓裳羽衣》舞就属于这种分类中的“大曲”结构,它的出现代表了唐代乐舞发展的盛况,表演性乐舞的最高水平,也是代表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盛况的最好产物。
二、唐代宫廷燕乐之代表《霓裳羽衣》
唐代舞蹈中,宫廷燕乐最能代表唐代舞蹈的最高水平,歌舞大曲也是外来乐舞与中原乐舞结合的形式。大曲的结构比较复杂,分三部分,先是“散曲”,自由的乐器演奏,然后是“中序”,慢慢地加入歌唱,最后是“入破”,节奏急促,有很多节奏变化。
关于乐舞的创作历来众说纷纭,一是认为由唐玄宗所制,有些神话传奇色彩,据说源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女儿山诗》,曰:“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据说唐玄宗看完这首诗,触发了灵感,便创作了这一乐舞。二是由西凉节度使进献的《婆罗门》曲改名而成,唐玄宗在此基础上改编完成。三是结合前两种,唐玄宗在观望女儿山时有感而发,触景生情。又部分结合了西凉节度进奉的《婆罗门》曲音调而成,后改名为《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在创作过程中吸收了中外民族乐舞的精华成分,是一部有很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乐舞。因为在宫中创作,所以在宫廷的接受度和流传程度较广。舞蹈的服饰、风格、乐曲都营造了唐玄宗推崇的“仙境”特点,也是法曲意图营造的风格。
《霓裳羽衣》试图营造一个仙女下凡、仙境缭绕的虚幻缥缈场景。舞者要打扮得像仙女一样美丽而精致,用大量腰的技巧动作来表现仙女的柔软,再利用服装的长纱和飘带体现轻柔、曼妙、飘飘欲仙的仙女形象。而这完全体现了唐玄宗当时的宗教思想,欲求长生不老的一种审美趣味。在当时也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推崇“羽化而登仙”,在服装上也可以感受这一观点对舞蹈的影响。除了要完全体现仙女的飘逸之美外,还要有一些绚丽的色彩。因为在宫中创作并流传,服饰上会有些华丽的色彩。下身着旖旎的裙子,上身披霞帔,头顶还戴着步摇,一步一颤,一步一摇,更是使仙女形象的飘移流动感在服饰上体现出来。服装上还有珠宝作为点缀,更为华丽绚烂。裙子为淡雅的白色,上身着“羽衣”,这样的形象应该是舞蹈最大的特色,也是因服装特色而闻名。总而言之,《霓裳羽衣》在服装上极力与道家“羽化而登仙”的想法靠拢,将舞者打扮成一个脱俗的道家仙女形象。
在音乐的运用方面,唐明皇极力将虚无缥缈、美妙迷人的仙境特色表现出来,将仙女流动在仙境的美感刻画出来,所以《霓裳羽衣》作为法曲的代表,成功地将唐明皇的幻想世界表现得入木三分,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虽说舞蹈描写的是幻想中的世界,但依旧要结合现实来表达,“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这美丽的风景,高耸的山峰和缓缓流淌的河水,将唐明皇带入了梦幻般的世界,由此景写出了《霓裳羽衣》的散序部分。但是在音乐上还是采用了兼收并蓄、以我为主的手法,使印度佛曲与含蓄婉转、清丽悠扬的中原清商乐融为一体。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带有印度曲风的《婆罗门》曲,唐玄宗认为其很符合他臆想中的仙境之曲,所以将自己所创作的曲作作为散乐,将进奉的乐曲作为“腔体”,用作《霓裳羽衣》的后半段。在音乐编排上依旧极力体现仙境之美。
配合《霓裳羽衣》曲的《霓裳羽衣》舞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舞蹈形式大致分为独舞、对舞和队舞。独舞部分由杨玉环担任,在舞蹈创作方面,杨玉环将汉族舞姿最经典的“小垂手”运用其中,又借鉴了西域舞蹈的动态感,使传统舞姿的柔媚、典雅与西域舞风的俏丽、明朗相交,既保持了本民族舞蹈的神韵,又融合了外来风情。通过刚柔、强弱、急缓动律的变化对比,创造出独特的形式美。
三、唐代不同时期的《霓裳羽衣》
《霓裳羽衣》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使人们憧憬着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仙境般的梦幻世界,为人们提供了多元的音乐文化,并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使《霓裳羽衣》得以发展、流传。
强盛的唐代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的做法,对舞蹈进行大胆创新,形成了唐代舞蹈的新风。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代表演性乐舞,其服装、音乐、队形、编曲、设计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也是唐代舞蹈备受瞩目的原因之一。盛唐时期的《霓裳羽衣》主要表演于宫廷,美妙的场景,让人们对它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唐明皇在宴会上宴赏宾客时,杨贵妃舞了一曲《霓裳羽衣》舞,使唐玄宗大为欢喜。而杨贵妃的侍女张云蓉也曾舞过这一段落,被杨玉环形容为罗袖轻轻、柔软曼妙、翩翩起舞之姿。
杨贵妃和张云蓉跳的独舞和群舞领舞部分已经在当时得到了宫廷内皇帝和所有官员的欣赏,并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在其后又有群舞形式,舞者身穿孔雀羽衣,再配上璎珞珠饰,舞动起来犹如仙女下凡,美不胜收。但是在创作初期,无论是独舞,还是群舞,对舞者的要求都很高,无论是技巧表演方面,还是长相容貌,都力求完美,可以想象众多“仙女”舞动起来,将是何等的婀娜美丽。杨贵妃自己也曾说:“霓裳一曲,可掩千古。”这一时期的音乐结合了婉转轻柔的清商乐,在经济繁荣发展的时代,舞者技艺高超,表现出众,为人们带来了美妙的脱凡之舞,呈现出神仙幻境般的场景,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
中唐时期的《霓裳羽衣》不如从前那般绚丽多姿,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强盛时期注重个人技艺的展示,不限制于各种形式。而中唐时期的《霓裳羽衣》注重整体场景的变化配合,多了双人舞,对舞者的要求也没有唐玄宗要求的那么高。盛唐时期的舞蹈多表演于宫廷,而中唐时期则发展到民间,风格也趋于平实。白居易在苏州任官时曾排过《霓裳羽衣》,也推动了此曲在苏州的传播。在此宫廷大曲的基础上,可根据表演者的情形和场合对其加以改编。由此可以看出,在民间流行的《霓裳羽衣》相较于宫廷的《霓裳羽衣》,形式更为灵活,多变。
晚唐时期的《霓裳羽衣》已不是开元盛世时的风格,最主要的风格变化和特征就是被雅乐化。除了音乐沿用原有的乐曲外,舞蹈都有所删减并重新整改。此时的舞蹈更注重队形的变化和安排。甚至表演过雅乐化的大型群舞《霓裳羽衣》,此时的《霓裳羽衣》不注重舞者的技艺,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表情都偏于肃穆,庄严,只注重队形的变化和安排。后人也曾对《霓裳羽衣》进行加工、整理,但是由于保留文献不全,虽然花了很大工夫校订,但都无法再度还原盛唐时期《霓裳羽衣》的全貌。
虽然此舞经过朝代历史的发展演变,已由一个欣赏价值极高,给人对美的憧憬和遐想的乐舞演变成枯燥刻板的雅乐,但是它的价值依然对中国舞蹈有很大的影响。玄宗时期的《霓裳羽衣》风格美丽虚幻,缥缈柔媚,但是思想内容空洞,只是根据他的所见和梦幻中的仙境表现出来。而《霓裳羽衣》表演性极高,可以代表当时表演性乐舞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四、《霓裳羽衣》对后世舞蹈发展的影响
《霓裳羽衣》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表演性乐舞,在当时已经作为一种独立的表演形式流传,对后世的舞蹈發展有很深的影响。唐代的舞蹈可以对现代舞蹈文化提供借鉴和经验。我们在发展现代舞蹈时,一方面要汲取古代表演性乐舞的精髓,一方面要开拓创新,将两者结合起来,展现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表演性舞蹈。我们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视角,也要有对历史舞蹈的传承。《霓裳羽衣》舞的发展对后世的影响,让我们意识到宫廷燕乐在唐代已达到了顶峰状态。虽然古代乐舞都是与民族文化相交融的,但是取其精华,结合自身而演变成属于自己的文化,都是人们的齐聚文化而创造的舞蹈艺术文化。去掉其为政治服务这一封建色彩,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是很值得我们探索和吸收的。舞蹈中身体的各种形态、姿势、流动的体态、风格的变化、队形的展示都是需要我们细细钻研的文化精髓,是我们的舞蹈文化。
唐代汇聚了南北朝和西域民族文化三百多年的优秀乐舞,呈现了歌、舞、乐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古代舞蹈的历史长河中呈现出一个多姿多彩的音乐盛世。统治阶层对外的宣传与传播,使唐代乐舞尤其是《霓裳羽衣》这种大型歌舞形式流传开来。乐舞发展的鼎盛表现出唐代经济的繁荣,这也为唐代乐舞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世展现出绚烂多姿的舞蹈文化。
五、结语
《霓裳羽衣》是吸取前代经验,结合自身特点而创作出的艺术瑰宝,是唐代舞蹈艺术的顶尖之作。其汲取了民族特色,大胆创新,丰富和提高了自身的技艺水平,这出闻名于世的艺术佳作,也开创了我国古代舞蹈文化的黄金时期。
(作者简介:李超,男,本科,哈尔滨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