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只信鸽

2023-04-12 00:00:00李申申
十月·少年文学 2023年5期

1

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封信,站在邮局门口,紧张地看着进出的人,他在试图发现邮局寄信的规则。他有一封厚厚的信需要寄出去,来往的人都特别匆忙,无暇顾及这个全世界随处可见的普通男孩,每条街道都会长出一百个这样的孩子。

男孩走了进去,发现那些来往的人不寄信,都是来邮寄包裹的,邮局的地面上摆满了包裹。

他朝着柜台走去。

“阿姨,我要寄信。”他有点儿紧张,只要一紧张,他就会感觉口水不受控制,以至于会淹没掉他说的某个字。

“孩子,你家大人呢,让我看看你的信。”

“我是写给我爸爸的,我爸爸在大山里修路。他说那里没有信号,不能经常跟我打电话,所以我只好写信给他。”

“孩子,你的信封不对。你是在商店里买的吧?寄信的话,需要用邮局的信封,而且还得贴邮票。”

邮局里的阿姨看小孩子瘦瘦高高的,有点儿可怜,就领着他去看柜台里的邮票。有一元的、八角的,有五角的,上面印着鸟和花。男孩儿觉得很好看。他买得起。他这个星期每天都从饭钱里省五毛钱,他可以少吃一小碗儿米线,或者一个炸红薯饼。

他的钱足够每种面值的邮票都买一张。

“是不是我换一个信封,再贴上邮票就可以把信寄出去了?”

“是的,根据不同的地址,需要不同面值的邮票。”

“地址?”

“就是你要寄去的地方,你不是要写给爸爸吗?你爸爸在的地方就是他的地址。”

“我爸爸在大山里修路,大山就是他的地址。”

“大山是不能当作地址的,我们需要的是具体的路和街道。”

“山里没有路,我爸爸就是去修路的。”

邮局的阿姨已经意识到这封信寄不出去了。

她弯下腰对小男孩说:“你可以回去问问你的妈妈。”

小男孩很想哭。他是背着妈妈的,他不想让妈妈知道。因为每次妈妈接爸爸的电话,都会流很多眼泪。他在想,和爸爸联系会让妈妈难过。

小男孩想哭,他忍住了。

因为爸爸说过,不可以在陌生人面前流眼泪。

于是他礼貌地跟邮局的阿姨说:“谢谢。”

攥着那封装错了信封的信,小男孩离开了邮局。

信里写着:“爸爸,你要一直修路,把路修到咱们家门口,我就可以顺着路去找你了。”

2

小男孩叫金生,当他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就常抚摸着妈妈的肚子,说:“你可真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以后你就叫汤匙吧。”

这时候妈妈准会伸手打爸爸说:“你才叫勺子,我才不让我的孩子叫勺子,要叫你叫。你应该叫锅铲子。”

于是金生就叫了金生,金生始终没有搞明白什么叫金汤匙。一直以来吃饭用的都是木筷子和铁勺子,又大又沉。

3

金生到了一家小公园,他的脑海中始终浮现一个画面,忘了是哪部电视剧中的,大侠与大侠之间,是从来不打电话的,他们都是用飞鸽传书。于是他来到了小公园去看鸽子。

鸽子在太阳的照耀下格外洁白。即便是沾了一点儿泥或是有一点儿杂色的毛,也都隐没了,像是大海上的那一叶扁舟。它们还有红色的爪子,尖尖的喙,代表着这种生物的坚强与锋锐,它们不总是柔软的。

他计算了一下鸽子的数量,他眼前的方砖上落了三只鸽子,这一区域有六十多块方砖。再加上远处树枝上、广告牌上的,以及在游人的喂食区流连的,算下来得有两百多只鸽子。

金生感到有些晕眩了。公园里人很少,他想扑过去抱住一只鸽子,把信绑到鸽子腿上,他按捺住了这种感受。

他一直等到了晚上,公园里四下无人,暮色渐渐深了。鸽子回到了鸽棚里,金生也来到了鸽棚,鸽棚是用竹子密密地搭起来的,防风也防雨。里面有一个个的格子,还搭着一些横杆。这两百多只鸽子就幸福地挤在一起,用羽毛温暖彼此。

鸽棚的另一侧住着看鸽子的老人。

金生助跑,起跳,扒住了鸽棚的窗户。仔细地探索着里面的一切,那些鸽子,咕咕咕,合成了一股很强的声音。金生想起了自己曾养过蚕,一只蚕吃桑叶无声无息,几十只蚕吃桑叶,就会沙沙沙响个不停。老人走了出来,看到了趴在窗户上的小男孩,拍了拍他的屁股。

“你干吗呢?”

“我不是偷鸽子的,我就是来看看。”

说完从窗户上落了下来,拍了拍手上沾着的干鸽子屎。

“看鸽子,我带你进去看看。”老人打开了鸽棚的门。金生小心翼翼地走了进去,地上有干草,还有一些鸽子屎。踩上去很不舒服。那些粪便早已在自己的位置凝固了,和干草紧密团结在一起,现在却被脚步踩到了另外的位置。

老人伸手,朝格子上探去。手上多了一把鸽子蛋,又把金生带了出来。

老人住在鸽棚的另一侧,每天都伴随着棚子里的鸽鸣睡去,他说这让他想起年轻的时候,跋山涉水,风吹过树林的声音,带给一个老人好的睡眠。

老人把金生带到了自己住的小屋子里,也就是鸽棚的另一侧,简陋得像个不设防的小孩子的眼睛,一眼就能看到底。一个小床,一套做饭的锅灶,墙上还挂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小男孩有些拘谨地打量着这个小屋。

老人开口问道:“你在这里鬼鬼祟祟的干什么?”

金生嗫嚅着道:“我不是偷鸽子的,我就是来看鸽子。”

老人把鸽子蛋放到锅里煮了起来,鸽子蛋就是他最好的营养品。锅盖的把手没了,白气从锅盖冒了出来,金生仿佛看到了地底的魔王,因被拔了三根头发而气得鼻孔冒烟。

老人问金生:“你为什么想偷鸽子?”

“我没有想偷鸽子,我想借你的鸽子寄一封信。”

“寄信?你应该去邮局,你找鸽子有什么用?”

“我爸爸在大山里,邮局不能把信寄到大山里,他们需要地址。”

“哼,胡闹,我当年送信的时候可不要地址,只要告诉我在哪座山,收信人叫什么名字,我一定能找到。”

“你以前是送信的?那你一定能给我送信吧?”

“送信?!那是年轻的时候的事儿了,现在送不了了,我老了,我现在是看鸽子的,我年轻的时候给人送信,翻山越岭,都不在话下。我翻山的时候遇见过一个养蜂的人,我让他给我一口蜂蜜吃,我跟他说:‘兄弟,我太苦了,给我一勺蜂蜜吧,我可以给你送一封信。’他说:‘我四处漂泊,哪里有花我去哪儿,没人会给我寄信的。’我说:‘那你有没有特别想对谁说的话?我也可以帮你送一封信,我实在太苦了。’‘我想说的话都已经对自己说过了,我不需要你帮我送信,但我可以给你吃一勺蜂蜜。’于是他给了我一勺蜂蜜。”

老人此时的表情还像是吃了香甜的蜜。

金生不懂老人为什么要跟自己说这个,所以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段话勾起了他对于蜂蜜的记忆。他更小一些的时候,不容易吃到蜂蜜,就常跟大一些的孩子去找蜂窝,蜂窝长在树上,擅长爬树的人就爬上去把蜂窝捣下来,在树上舔树干上的蜂蜜,大家轮流上去舔。金生太小了,不会爬树。大孩子就骗他说:“金生你看地上有蜜蜂,蜜蜂屁股里有蜂蜜,对着吸就行。”金生就捡了一只蜜蜂对准了嘴巴,一股寒意森森然生起,他打了一个剧烈的寒战。他的嘴巴肿了,蜜蜂死了。后来他才知道,蜂针发射以后,蜜蜂很快就会死去。那到底是他残忍,还是蜜蜂残忍?

老人接着说:“我当时就想扔了信包,再也不给人送信了。我要跟着养蜂人去,可是还有信没送完我不能去啊!等我年纪大了,退休了的时候,已经走不动了,就来这里看鸽子了。”

金生还是不明白这话的含义,也许这话本身没有含义,说话这件事本身是有含义的。

金生问道:“鸽子蛋熟了没?能不能让我尝尝,我还没有吃过鸽子蛋。”

老人把鸽子蛋放在冷水里过了一下,剥开,放在小碗里倒了酱油、味精,狠狠地滴了几滴香油,又伸出舌头舔了舔香油的瓶口,把鸽子蛋递给了金生。金生吃得很开心,这比鸡蛋好吃多了。老人也很开心,因为鸽子蛋很多,每个月他都会把剩下来的卖给饭店,老人总觉得卖给饭店的那些鸽子蛋会被浪费掉,看到金生把鸽子蛋吃掉,他很开心。老人是个特别喜欢看人吃饭的人,他的胃,早在风餐露宿中变得千疮百孔。看别人吃,真的很开心。

金生说:“能不能借你的鸽子用用?我要给我爸爸寄封信。”

老人说:“好,你明天再来吧。”

夜色更沉了,反衬得灯光格外的温暖明亮。金生划过人群和街道,像一只水虿,从水面爬过。微不足道的细小波纹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老人取出一个绿色的包,从里面掏出了一些信,一边摩挲,一边叹息。

4

小男孩早晨七点就来到了公园。

他在等待老人放出鸽子,两百多只鸽子像一束大喷泉。老人打开了鸽棚,年轻的鸽子都扑棱棱地飞了出来,它们早就想出来展示自己的翅膀了。有年老的鸽子不愿意忍受户外的凛冽,更愿意像个老人窝在沙发里。

“这可不行,老伙计,你得出来遛遛膀子。”老人把棚里的鸽子全部赶出来,赶鸽子的工具是一个长竹竿,竿头绑着花花绿绿的破布条。

老人今天的工作已经完成了一半。

金生看了会儿鸽子,有的飞到了树上,有的等待着游人手中的鸽食,这个季节喂鸽子的人不多,所以老人还会给它们拌一些饲料,这是老人为数不多的工作中最为烦琐的一项。

这群鸽子飞来飞去,有某种轨迹,不会飞得太远,总是在鸽棚的附近。鸽子是一种恋家的动物,或者说鸽子只是众多恋家动物中的一种,它们恋家的属性表现得更加的稳定,会不远千里飞到家里,当然也有失败的。

金生和老人打了个招呼,示意自己又来了。老人也和金生打了个招呼,都是招手,但是总觉得不太一样。朝阳和落日在同一个高度也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感受吧。一个男孩和一个老人同样的打招呼的方式也会让人觉得不一样。

“你来得早啊。”老人说。

“不,你来得早。我来的时候你已经在这里了。”金生说。

“我不是来得早,我是走得晚,因为我一直不下班,我就住在这里。”

金生还在思考这句话,看到老人得意的神情,金生知道,这是一句幽默的话。于是,金生笑了。他会去观察别人的神色,然后寻找出他人说话的意图,有时候成功,有时候也会造成一些误会。金生还是想说出别人想让他说的话,做出别人想让他做出的表情,因此他在说话的时候,总显得过分诚恳而又笨拙。

老人说:“孩子,你想怎么办?我的鸽子可以借给你用。我老了,不是人人都会老,但人人都曾是个孩子,对吧?”

金生说:“我想训练鸽子,让它们帮我寄信。”

老人说:“可是,鸽子不会认人,它们只会回家。”

金生说:“鸽子可以寄信,我看电视剧里都这样演的。”

老人说:“那你要是看《西游记》,你还要上天呢。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你也不用寄信了,直接翻到你爸爸的身边,还不能翻大跟头,要出国了。”

金生猜到了,这又是个小幽默,因为老人眼中又闪出了一丝光。

金生从怀里掏出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家里为数不多的爸爸的照片,爸爸在山里,有很多树,爸爸在一个高大混凝土柱子上,戴个蓝色的安全帽,肤色很黑,和他印象中的爸爸特别像。或者说他印象中的爸爸就来自这张照片。因为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和爸爸相处几天,爸爸跟他说过:“修桥的时候,我在想着你,儿子,如果我是戴白帽子的,我就让这座桥叫你的名字。”

金生开始挑鸽子,老人在旁边辅导。

“这只比我还要老,飞不动了。”说完老人还模仿了鸽子飞的动作,是慢镜头。不得不承认,老人学得很像,他大概比鸽子学家还要懂鸽子。

“这只又太瘦了,飞不了太远的。”

“还有这只,太胖了,出门就要被逮起来吃了。”

“哈哈,这只更离谱。”

……

最后金生挑了一只呆头呆脑的,因为爸爸跟他说过,笨人可以走得远,笨人不会拐弯,也不会被别的东西分散注意力,爸爸还说他自己就是一个笨人,修桥最认真,所以是骨干。

开始训练了,他让鸽子盯着爸爸的照片,鸽子的头一直不固定,探来探去的,就像个上课不好好听讲的孩子。金生弹了鸽子的脑袋说:“不许动。”

那个鸽子就飞走,不知道是哪一个了。

这时老人拿了一点儿沾了水的饲料,抹在了爸爸的肩膀处。这时候有鸽子来了,好几只,它们煞有介事地啄着饲料,好像要把照片里的脸记住,金生很开心,还是老人厉害啊。他就又把一些饲料,抹在了照片的不同角落,这些鸽子又来记忆照片上的脸了。

两千里外的四川某山区,一个高大的男人,正在修桥,突然感觉肩膀像被什么啄了一样。抬头望了望北方的天空,云一样白,风一样轻。

5

有些话老人没有告诉金生。

鸽子是不会往陌生的地方送信的,古代的信鸽都是养在家里的。出远门的人带几只鸽子上路,想家了就写一封信,绑在鸽子腿上,让鸽子飞回家。这种送信的方式是单向的,如果想要鸽子双向送信,那必须让这个鸽子在两个地方都生活很久,还要经常带鸽子往返,等鸽子记住沿途的景物时,寿命也差不多到了尽头。如果飞鸽传书很方便的话,就不会点烽火了。

这些都是老人从一个算命的人那里听到的。

有一年,老人还很年轻。在山里遇到一个老头,穿着一身破旧宽大的道袍。扛着一个幡儿,上面写着“黄雀叼签”,他手里还提着一个鸟笼,里面有一只黄雀。

老人就和那个算命的坐在一块山石上休息,山中赶路是很寂寞的。就是遇到土匪也会和你多说几句,聊一聊天。

算命的就给老人展示了自己的绝技,他掏出了十多张纸牌,老人以为他要和自己打牌,但仔细一看不是扑克,而是印着神秘图案的签儿。他把黄雀从笼子里放出来。黄雀就在纸做的签子上蹦来蹦去,突然低下头,叼出来一张,上面写着几句话。老人虽然学历不高,但与人送信,经常还得给人念信,是个与字打交道的人。就把上面的四句诗念出来:“清明正好暮春天,偏惹闲愁上眉间。触景忘忧人意懒,梦回方信旧时缘。”

老人觉得神奇,就问那算命的:“这黄雀挺神,怎么做到的?”

算命的就告诉他说:“其实都是些小把戏,你仔细看我的手,上面抹了小米糊糊,只要把小米糊糊沾到签上,黄雀就去叼这张签,所以还是人在算命,用黄雀只不过是让人觉得这是天意。”

老人有些诧异,这算命的怎么把行业机密都告诉自己了,不会要灭口吧?算命的猜到了老人的想法:“没关系,你我不会再见面了,山前已相见,山后难相逢。如果你问的是签上的意思,我就不告诉你了。既然你问的是怎么做到的,就告诉你也无妨。”

两人又相伴着走了六七里,那算命的还跟他讲了鸽子送信的原理,以及算命其实都是劝人向善,没有劝人作恶的。两人走到一处分岔路,就别过了。老人越想越觉得过瘾,在山上能遇到个这么善谈的人,恨不得信也不送,就跟着算命的去了。

再回头时,那个带着黄雀的算命先生已无影无踪了。只有自己还站在原处。

6

小男孩训练了半个月的鸽子,那张照片都被啄得褪色了。

总共训练了二十四只,每只鸽子的腿上都贴了标签。

“不会出问题吧?假如鸽子飞走送信了。”金生问老人。

“放心吧,没人会注意公园里的鸽子少了。”老人说。

“那我开始了。”

金生先把一封信绑在了一号鸽子上,一号鸽子像个没事人,不对,没事鸽一样,直接飞到了树枝上去了。一号失败,金生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信又从鸽子腿上摘了下来。二号鸽子更悠闲,它是用自己的眼光去理解世界,也许它会把喂食的人当成仆人,把金生的训练当成饭后的玩耍。

第三只鸽子同样失败。一直到第二十四只鸽子,飞到天空就不见了。

金生很开心,他等待着鸽子的抵达。但他心里也不太相信鸽子真的会抵达。

金生这天照旧来到公园,消磨他的寒假。他已经习惯了有鸽子、有老人的陪伴,这种陪伴一点儿都不亲密,却偏偏让人觉得难以割舍。

这次他没有见到老人,在鸽棚的另一侧,见到一个穿保安服的人。金生得知,老人请了一周的假,这是他看鸽子以来唯一一次请假。没有人会注意到看鸽子的人已经变了,除了金生。谁会注意一个站在墙根晒太阳的灰棉袄老人换了一顶帽子呢?

在太阳的照耀下,金生看到老人的墙上挂的都是各种鸟类的羽毛。应该都是老人在翻山越岭的路上捡到的,羽毛在阳光下闪耀。

一周后,老人回来了。他变得更瘦,眼神里的光没有熄灭。

他对金生说:“信送出去了,我就是那第二十四只鸽子。”

金生哭了,这是他有记忆以来第一次哭泣。

老人把二十四号藏了起来,把信取下来后,连夜坐火车去了四川,四处打探,把信送到了金生父亲的手里。老人还捧着一包小石子,每一个都不一样,都很漂亮。

“我送信的时候会捡到羽毛,你爸爸修桥就收集小石子。只可惜我的羽毛还没来得及送出,我的孩子就去别的城市了,至今都没有回来。”老人说。

老人又打开一个包裹,里面很多封信,都是老人写给自己的孩子的。可惜没有送出去。

老人说:“都送给你吧,就当是你爸爸的回信。”

老人的信里写着:“孩子,爸爸还有很多信要送。我现在在一座大山里,每当看到漂亮的羽毛我都会收起来,等你再大点儿,爸爸不再送信了,爸爸跟你讲讲每一种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