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画

2023-04-12 17:07:53赖扬明
杂文选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走后门监生仆人

赖扬明

《儒林外史》里的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根指头,不肯断气。亲戚问他,是不是因为两个亲人没见面,是不是两笔银子没吩咐明白,是不是两位舅爷不在跟前。他呢,一概狠狠地摇头,“越发指得紧了”。他的老婆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老爷!别人都说得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顿时就没了气。我们一直把严监生视为吝啬鬼的典型,却没注意到,这里揭示的是普遍的人性。

“仆人眼里无伟人”,说的是零距离必然导致的对“远”看所造成印象的细化和纠正。每一个人,伟人也好,普通人也好,第一个局限就是距离。严监生的土地、妻妾、屯粮食和金银财宝的库房都太远,他在蹬腿前视力与能力所能达到的,只能是蜡烛。同理,领导如果亲临实地,走进灾民的窝棚,或者通过读相关文件,听汇报,对下层的疾苦不是不可能产生关切。但是,论“切肤之痛”,依然在身体上,稍加拓展,也只能在所见的范围,如家人、仆人、幕僚。慈禧太后对被太监梳落头发的在乎,自然超过对京畿的饿殍。

放大一点儿看,追求特权,有两个俗语,一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肥水不流外人田”。二者合起来形成一个词儿,“走后门”。首先,须有后门,也就是得到“近水楼台”;接着,是实际操作:“不流外人田”。无论是官是民,無论其社会地位和财产占有,向往特权几乎是人们的天性。差异仅仅在享受的有无和多寡。没有的人对此羡慕、嫉妒、嘲骂、抗争,最后是以“取而代之”为宗旨的造反。越千年的“官本位”法统,就是“走后门”,即追求特权的最大化。

一位写了许多忧国忧民的优秀小说的作家,回到老家,乡亲父老对他说:“写书顶什么用,怎么不做官?”民众可不理会什么“无用之用”,他们要的是“上头有人”,好拿到批条,获得拨款。大多数人会有“近水楼台”情结,如果你对此坚决否认,那么且考考自己,如果你要在医院动一个性命攸关的手术,你自己或者家人要给医生塞红包,而医生婉言拒绝,那么,你被推进手术室时,心里或许会感到不踏实。

即使进入相对宽松、不是“近水楼台”也能得“月”的时代,谋取特权依然是最大的热门。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有特权,一切事半功倍。其次,只有特权,才能满足有些人庞大无比的虚荣心。且看公共场所,只要排队,就不会少了插队的人。所有适用于全体的法规,必然有人要置身其外、其上;一切被纳入“公共利益”的名目,就会有人占比普通人大的份额。你难以靠循规蹈矩的努力而取得的成功,特权者或能实现。

【原载《读者》,本刊有删改】

插图 / 特权 / 王乃玲

猜你喜欢
走后门监生仆人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速读·中旬(2019年6期)2019-06-11 03:03:30
不识“斋戒”闹笑话
狠幽默
为了863计划,4位科学家集体“走后门”
东西南北(2018年22期)2018-01-14 02:24:22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新教师(2017年1期)2017-03-18 21:19:53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晚报文萃(2016年5期)2016-07-14 21:01:46
我在法国“走后门”
海外星云(2016年8期)2016-04-27 21:45:00
我在纽约走后门
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 15:10:03
邋遢国王的小仆人
我帮病人“走后门”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