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牛
苏州人偏爱甜食,因此盛产特色糕点,是我国名点小吃百花丛中的一枝奇葩,冠绝于天下。有句童谣是这样唱的:“姑苏小吃名堂多,味道香甜软酥糯……”然而,有着200 多年历史制作精良、备受人们喜爱的姑苏著名特产松子枣泥麻饼,只是其中的一种甜食。
苏州人与枣泥麻饼的关系,清朝诗人金孟远在《吴门新竹枝词》说得很清楚:“春来一别几回肠,遗尔琼瑶湘竹筐。今日张盘无别物,枣泥麻饼脆松糖。”其中的“张盘”一词是什么意思?作者特地加了一条注释:“苏俗,亲戚间久缺音问者,每遣娘姨送时新礼物数式,储竹篮中,名曰张盘,以吴语称探望为张也。”毫无疑问,枣泥麻饼在苏州人眼里,是上佳的礼品。
春来一别几回肠,遗尔琼瑶湘竹筐。
今日张盘无别物,枣泥麻饼脆松糖。
——《吴门新竹枝词》
苏州松子枣泥麻饼品种繁多,有松子枣泥、松桃枣泥、松子枣泥豆沙、枣泥猪油、玫瑰猪油、百果猪油等,造型圆整,面脆饼松,色香兼顾,甜而不腻,形味并重。木渎乾生元做枣泥麻饼非常有名,其中还有一个典故。 话说乾隆四十九年(1784 年),乾隆帝第六次南巡。这回帝驾亲临苏州木渎,驻跸“虹饮山房”。近侍太监传下圣旨:皇上要尝尝苏州茶点。苏州知府心想,皇上要吃别的不敢说,要吃这茶点,苏州城里可是要什么有什么!太监说:“皇上喜爱的茶点嘛,做起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做到皇上要求的这五句话。”他摇头晃脑说:“滋养而不过补;味美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软而不过硬;细酥而不过松。”
知府回到府衙,随即召来苏州府十位白案名厨,下令速办皇上爱吃的“五言饼”。名厨们一听,顿时慌作一团。其中一个糕饼师傅缓步徘徊,哼哼唧唧,突然说了一句:“不难!”九个名厨忙围住他急问:“是什么饼?”他缓缓而言:“皇上真是想绝、吃绝。这饼嘛,既要补、要鲜、要香、要脆,但又不能过补、过鲜、过香、过脆。要说这样的饼,只有木渎的枣泥麻饼了。”“此话怎讲?”糕饼师傅伸出手指,一一道来:“这木渎镇上不是有现成的用黑枣捣烂做馅,再加上猪油、胡桃仁、松子仁、瓜子仁等原料,仿照芝麻油酥大饼的样子做成的枣泥麻饼吗?这补、鲜、香、脆俱全,只要我们稍加改进,粗粉细揉,做工精细,用料均匀,不就成了!”
第二天一早,苏州知府小心翼翼地捧着食盒,食盒内装有糕饼师傅精心制作的松子枣泥麻饼,让太监呈送乾隆帝的御席。乾隆吃了一口,果然不错,再吃第二口,味道又换,连吃五口,每口口味各异。乾隆细细回味,这五口竟有黑枣、胡桃、松子、瓜子、芝麻五味,而且鲜、香、松、脆,不禁脱口说了一句:“真是天下第一饼!”乾隆立即笔走龙蛇,题下了“天下生元饼”几个字。
传说苏州知府把这几个字刻成了一块匾,赏给了这位制作枣泥麻饼的糕饼师傅。于是,糕饼师傅带着这块匾在木渎开了一爿“生元麻饼店”, 专门制作松子枣泥麻饼。而且在包装上加以改进,一只圆六边形的纸桶,外围红底黄字,介绍着枣泥麻饼的历史,里面静静躺着几块松子枣泥麻饼,馈赠亲友十分喜庆。同时,枣泥麻饼存放上三至六个月也不变质,便于外出携带,在不同的季节里都能享受到枣泥麻饼的味道。因此,生意好得不得了。后来,因为这松子枣泥麻饼是乾隆御封过的,有人就改称其为“乾生元”麻饼。这样一来,木渎枣泥麻饼的名声就不胫而走,闻名大江南北。如今,“乾生元” 仍传承松子枣泥麻饼古法制作工艺,已成为苏州糕点业中的百年老字号了。
苏州传统民谣《苏州小吃》,总共60 多道小吃入围,最后两句便是:“枣泥麻饼是特产,卤汁豆腐干名气响。”可见这松子枣泥麻饼,不仅着实好吃,而且是当地特色点心。
松子棗泥麻饼虽香甜不腻,松脆味美,但食用时也颇有讲究,需先将麻饼切成小块,一口口细嚼慢咽,才能品出个中滋味。切忌用吃煎饼卷大葱的劲头,竖着咬嫌不过瘾还要横着啃,那就滋味全无了。吃饼时,倘若再沏上一杯苏州东山洞庭碧螺春茶,一边听着吴侬软语的评弹开篇,品着碧绿的香茗,一边尝用松子枣泥麻饼,那更是如入仙境,美不胜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