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情况,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中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之一是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将情感教育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们不仅仅用智慧去感知世界,还能够通过心灵感知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实施情感教育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世界。魏书生认为,情感在人的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是心理的能源,若人离开了情感,那么学习者就不能获得学习的能源。教师在教学时,要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积极的情感可以促使人积极的展开学习行动,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还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促进师生构建良好的关系。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教学过程实际是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诚实、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的过程。这说明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展开情感交流对促进学生学习有重要作用,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情感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具魅力。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寻教材当中的情感因素。由于语文教材的课文梯度逐级升高,让学生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是极为不当的,教师要挖掘教材当中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内容,让学生受到文化和情感的熏陶。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课文中的情感大多晦涩难懂,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逐渐体会隐晦的情感,把握作者的心灵。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本篇文章是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是学习难点之一。首先学生难以将古诗文翻译成白话文,其次古代诗人在写诗时表达的情感都是十分隐晦的,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或侧面描写来暗喻自己的感情,这样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在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应先挖掘本诗当中的情感因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在确定了情感因素后再引导学生自主挖掘本诗的情感,教师可以先通过教学,让学生把诗文翻译成白话文,并提问“既然第1句就直接表明了作者思想感情,那么第2句又有什么作用?是否会显得累赘?”教师提出这一问题后,引导学生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上对第2句进行思考。通过翻译可以得知最后一句讲的是“遍插茱萸时想到少了一人”,那么少的这一人是谁?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少的那一人就是王维,而兄弟则是王维的亲人,从中感受到王维不能和亲人团聚的遗憾之情。这时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比如现在是重阳节,可是全家只有你一个人在外地不能和家人团聚,这时看到远处的景色你会遗憾自己不能和家人一起度过节日,还是会遗憾不能在节日和家人团聚呢”?这两个问题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有所不同,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诗句深沉的思想感情进行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感情
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基于这一点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先挖掘情感点,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如《走月亮》这一课表达了母女之情,展现了浓浓的亲情;《暮江吟》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情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展现了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和博大胸襟。教师在展开情感教育時,要把握文章的动情点,这样,才能让课堂情境和学生情感有机融合。
在学生把握了动情点后,教师要营造作者和学生情感相融的情境。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选取具有正能量且宏伟豪迈的音乐作为朗读背景,然后教师用饱含希望、期待、骄傲的情感朗读这篇课文,这样可以极力渲染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情绪更加激昂,使他们可以在教师的朗读中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这可以为教师展开后续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生动直观的形象,如在《暮江吟》的学习中,教师要先把握古诗内容。诗文中提到了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绿波在红色上滚动,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弯起的新月像精巧的弯弓。这一篇诗文对九月初三这一天的景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描述,营造了幽美的自然画面。为了帮助学生和诗人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视频。视频中展现夕阳、江水、露珠和弯弯的月亮,天色由傍晚转至夜晚,这一过程中景色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教师在给学生播放此视频的同时,还可以播放静谧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幽静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在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情感体验,有些学生说看到此情景,感觉整个人都沉静下来了,有些学生说看到此情景,感觉压力释放了,心情变得十分轻松。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此诗是白居易远离朝廷后所作,若你是白居易,看到这一美景又会产生怎样的情感体验?此举既可以帮助学生更真实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可以调动学生自身的情感,激发学生与诗人的情感共鸣。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开情感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教育家和心理学家都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情感是学生与教师长期相处的重要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在情感教育中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和学生基于教学问题进行平等地交流沟通。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树立的是权威性、严肃性的形象,这样会从情感上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害怕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下展开深入学习,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为此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树立亦师亦友的形象,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学生的朋友,并且教师要以朋友的形象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当学生的观点看法和教师产生分歧时,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理解。若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脱离了新课标要求或教学目标,教师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深入沟通交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关注的、是被老师信任和尊重的,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愉悦、被尊重、被信任的情感。
(四)情感教育与生活相互融合
将情感教育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十分重要,若情感教育和生活相脱离,就会让情感教育变得空泛,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以《走月亮》这一课为例,该文展现了浓浓的亲情,如风雨中爸爸手持雨伞呵护放学的孩子、小路上妈妈迎接蹒跚学步的幼儿,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爸爸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挖掘自己生活中常常忽略的细节,如妈妈总是在自己放学回家后关心自己饿不饿,爸爸在天气变化时关心自己是否增减衣服。通过这样的方式把课文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把课文中的情感延伸到生活中,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在现代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把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