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峰会成果丰硕 中阿关系谱写新篇

2023-04-10 10:45:02李伟建唐志超王广大
阿拉伯世界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共同体

李伟建 唐志超 丁 俊 王广大

新形势下中阿峰会的时代意义

李伟建 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2022年12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有关“举办首届峰会有何特殊意义?中方希望向世界传递什么信息?”等问题时指出,召开首届中阿峰会,是双方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反复延宕,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的形势下加强团结协作的战略抉择。除了共商中阿关系发展大计,共绘未来合作蓝图,共创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美好未来以外,峰会将“进一步凝聚中阿双方在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的战略共识,发出加强团结协作、坚定相互支持、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多边主义的强有力声音;共同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中东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规划路径方向和务实举措,带动发展中国家整体团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1)《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022年12月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12月7日,https://www.mfa.gov.cn/web/fyrbt_673021/202212/t20221207_10986564.shtml,上网时间,2022年12月9日。这段表述清晰地向世界传递出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首届中阿峰会对引领地区和世界发展的时代意义。

(一) 发展潮流势不可挡,中阿峰会适逢其时

大变局时代世界朝何处去?这些年来,代表了不同国际力量的大国间一直在围绕未来国际秩序的塑造和世界发展的方向在国际话语和议题设置权上展开激烈竞争。

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竭力维护由美国主导、服务于美国的霸权秩序,并试图将这种霸权秩序和强权规则强加给国际社会。美国此前反复强调所谓“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试图将中国贬为规则的“破坏者”,并通过制裁、滥用关税、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以及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等手段,遏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更是把自己包装成规则的守护者,逼迫世界各国站队。美国不仅自己一直在拱火,还拉拢西方国家和威逼其他地区国家对俄施加极端制裁,借机强化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体系,大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美国的这一套做法,严重破坏了全球治理体系,阻碍了全球经济发展,但美国却利用其掌握的霸权工具收割全世界韭菜,其破坏性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与美国狭隘的利己主义以及保护主义不同,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对当今世界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及新冠病毒肆虐、气候变化问题严峻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呼吁各国加强团结协作,通过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世界的稳定,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及“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等一系列全球治理理念,就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向世界提供的中国方案。202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发表讲话时,再次强调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2)参见习近平:《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22年11月15日,http://www.news.cn/2022-11/15/c_1129129807.htm,上网时间,2022年12月2日。这是中国领导人为世界未来发展指出的方向。

这些年来,大国战略竞争日趋激烈。美国为确保其在全球事务上的话语权和主导力,将中国视为其“最大挑战”,并加速开展与中国的全面博弈与竞争。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中国大打贸易仗,此后又伙同一些西方国家使出其惯用的手法,编造所谓新疆棉等事件,抹黑中国相关政策,实则是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幌子打压中国企业,破坏中国发展。近来,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美国正将对中国打压和竞争的重点从过去的侧重政治意识形态转向政治意识形态与经济及科技等发展领域并重,并表现出未来将更多在发展领域对华展开竞争的趋势。这意味着,美国感觉到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中国向世界传递的一系列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已经在全球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所带来的压力。为应对所谓的“中国挑战”,美国开始实施经济转型,试图通过升级现有能力,建设新的能力以及制定国内全新投资议程等手段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通过强化出口管制机制、投资审查制度及供应链弹性等办法尽可能保持和扩大美国在计算机相关技术,包括微电子、量子信息系统、人工智能以及生物和清洁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此外,美国还试图通过加强与有所谓共同价值观的盟国及伙伴的结盟关系来“塑造对华战略环境”,甚至逼迫一些盟国牺牲本国利益,放弃与中国合作,与其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

然而,现实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相关倡议不仅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也对长期追随美国但又因受制于美国而使自身陷入困境的欧洲有很大的触动,促使其对之前美国不断蛊惑的对华“脱钩”的策略进行反思。近来,欧洲开始重新确定自己在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并重新将自身的经济和商业战略与中国联系在一起。2022年3月,欧盟理事会通过“战略指南针”,作为欧盟从现在到2030年的安全和防务政策主要指南,明确表达了欧盟要加强更大战略自主的意愿。G20峰会期间,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等一些西方国家领导人都向习近平主席表达了要与中国合作的愿望。G20峰会结束后随即访华的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谈时也表示,欧盟要坚持战略自主,“愿做中方可靠、可预期的合作伙伴”。(3)参见《习近平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举行会谈》,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2日,第2 版。

国际形势发展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变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自主性不断上升,在国际舞台的声音越发响亮。2022年11月,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大会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是,突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新兴市场的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此外,尽管美国等西方国家一直不断在各种场合操弄俄乌冲突等引发地缘政治分歧的议题,但“全球南方”却不愿被美国带节奏。我们看到,2021年下半年在亚洲国家举行的G20峰会、东盟峰会和APEC领导人会议,都坚持将主题集中在促进经济复苏和地区和平发展上。三个主办国此前曾发表联合声明表示,要继续强化东盟对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作用。这一表态表明,东盟“将致力于让东南亚成为大国合作而非恶斗的场域”。(4)韩咏红:《国际外交热季东南亚登场》,《联合早报》网站,2022年11月11日,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21111-1331922,上网时间:2022年11月13日。还有分析认为,与痴迷于孤立和遏制的G7相比,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体现南方合作的组织越来越得到各国青睐。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彭斯认为,在非西方国家举行的上述一系列重要会议,“引人注目的不是会晤的时间,而是会晤所表明的一种趋势,即世界各国可能正在从对抗转向恢复国际舞台上的合作”。(5)[美]迈克尔·斯彭斯:《去全球化结束了?》,转引自《参考消息》2022年11月28日,第3版。

此外,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世界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动向。我们已经看到,2021年以来,地区形势明显转圜、地区国家关系逐渐改善,各国都更专注于自身和地区的发展合作。中阿峰会在上述大背景下召开,可以说是适逢其时。

(二) 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峰会深具划时代意义

首届中阿峰会是在国际和地区形势正在出现关键而深刻的变化之际召开的,具有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的重大国际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必将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产生深远影响。(6)参见《相知跨千年,携手创未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12月11日,https://www.fmprc.gov.cn/ziliao_674904/zt_674979/dnzt_674981/xjpcxfh/zxxx_132764/202212/t20221211_10988730.shtml. 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6日。

首先,它进一步促进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和中东地区的稳定,并将带动整个地区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团结。曾几何时,阿拉伯世界还被认为已经“四分五裂”,而阿盟则更是一个“碎片化”的地区组织。笔者始终认为,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以及阿盟作用的日渐式微固然有其内部存在诸多亟待解决问题的原因,但过去几十年的中东发展历史表明,外部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始终是导致阿拉伯世界不断分化及阿盟作用持续弱化的重要原因。很多年来,阿盟忙于应对外部势力干预下中东地区出现的乱局以及由此导致的阿拉伯世界内部分裂,内部沉疴积弊日趋严重,无法聚焦发展目标,无法引领阿拉伯世界走出发展困境,导致其凝聚力和影响力大幅下降。近年来,源自外部的干扰和破坏性因素有所减弱,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明显改善,有利于中东国家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国家和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上,这也为阿盟重新整合带来难得的机遇期。首次中阿峰会的召开,为未来中阿战略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阿拉伯世界确立了共同合作和发展的目标,因而有力地促进了地区稳定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其意义还在于,团结合作,聚焦发展,为阿拉伯世界开辟了一条至少是经济上走向统一的道路。“阿盟层面的区域一体化将创造一个拥有共同语言和宗教、同宗同族的5亿人口的大市场,也会对拥有15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也涵盖整个非洲——一个人口超过10亿、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大陆”。(7)彼得·阿科波夫:《不只是石油换人民币:习近平前往沙特阿拉伯》,俄新社,2022年12月6日,转引自《参考消息》2022年12月8日,第5版。

其次,它助推并引领阿拉伯世界正在不断涌现的发展势头融入世界发展潮流。近年来,随着国际和地区形势的不断变化,阿拉伯各国以及阿盟都主动调整内外政策,以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多国依据各自国情制定了发展规划和愿景方案,如埃及的“2030愿景”、沙特的“2030愿景”,科威特的“2035愿景”等。在地区层面,阿盟也出台了“2030可持续发展方案”,以引领地区国家通过合作应对当下的发展困境,并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8)王金岩、李伟建:《世界大变局下阿盟与中国关系走向》,载《西亚非洲》2022年第5期,第3页。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举办宣示了阿拉伯团结,也让国际社会开始对阿拉伯世界刮目相看,海外媒体纷纷将目光聚焦海湾地区。舆论普遍认为,以海湾阿拉伯国家为代表的阿拉伯世界正在加速走向多元化和现代化。各国都试图实施引人注目的创新项目,融入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海湾国家正日益将自己定位于世界政治中的一个独立集团”。(9)丹尼尔-迪伦·伯默尔:《海湾国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德国《世界报》网站,转引自《参考消息》2022年11月23日,第3版。

种种现象表明,阿拉伯世界正在出现一股新的强劲的发展势头,其背后的推动者是一批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国家新生代的领导人以及在阿拉伯世界人口占有很高比例的一代青年。我们看到,海湾阿拉伯国家新生代的领导人已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出不同于前辈的思想理念和执政风格,有政治抱负和发展雄心,思想开放,行事务实,既谙熟和尊重本国历史文化,又不因循守旧,主张以稳步改革推动社会发展,寻求适合自身发展的革新求变之路,力图通过创造政绩来重塑权威和秩序。他们普遍注重以改革和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结构多元化,尤其重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领域的投入和发展;此外,他们都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自主意识,奉行多元、自主和平衡外交。他们试图维持对美友好关系,同时也想摆脱受制和依赖于美国的传统关系结构。他们和阿拉伯世界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渴望融入世界,注重向国际社会展现国家新形象。总之,阿拉伯世界新生代领导人的群体性崛起正在改变中东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地区局势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东地区全面转型发展的强劲动力。

上述发展势头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事实上,阿拉伯国家对中国高水平开放,注重发展、推动全球化的坚定信心始终充满期待,许多阿拉伯国家表示希望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并获得中国支持。首届中阿峰会的召开及峰会为深化双方合作发展,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而规划的路径方向和务实举措定将有力推动和引领阿拉伯世界快速融入世界发展潮流,并对中东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的和平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最后,中阿峰会推动中阿迈出了共同推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坚实一步,为未来中国在全球推动落实两个倡议开了好头。当前世界仍存在着太多的不平等,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也不断增多,这是许多冲突的根源,也是当前国际秩序的弊病。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是中国提出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形势下,也可视作是呼吁建立新国际秩序的倡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载《光明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5版。有分析认为,二十大强调加强发展合作,意味着合作创造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共享、相互尊重的国际秩序。中国为此将为世界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公共产品。在出访沙特参加中阿峰会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沙特《利雅得报》发表题为《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的署名文章再次指出,新形势下,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传承友好精神,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继续高举不干涉内政旗帜,坚定支持对方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继续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扩大粮食、能源、投融资、医疗等领域务实合作,实现更高质量、更深层次的互利共赢。继续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给变乱交织的地区注入更多稳定性,为和平与发展事业增添更多正能量。(11)《习近平在沙特阿拉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新华网,2022年12月8日,http://m.news.cn/2022-12/08/c_1129190886.htm,上网时间:2022年12月26 日。

综上,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关系到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议题设置权竞争,关系到大国如何引领世界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到未来国际秩序的塑造。因此,推动落实两个倡议是未来五年中国外交的重要任务之一。阿拉伯国家从一开始就对两个倡议给予积极评价和支持,中国本身的发展成就尤其在减贫方面的成功故事,更是提高了中国在阿拉伯世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的可信度。首届中阿峰会的成功召开及取得的丰硕成果,尤其是双方在深化各领域合作,推动共同发展认识上的广泛一致,为未来双方共同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打下坚实基础,也将为中国未来在更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推动落实两个倡议积累可供借鉴的经验。

中阿峰会助力中阿战略合作提速升级(12)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重点项目(21VXJ023)、中国社会科学院智库基础研究项目“外部因素与西亚非洲国家治理”的阶段性成果。

唐志超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东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阿峰会顺应了国际环境变化与时代转换之需,是中阿双方及时应对形势之变的战略性举措。举办中阿峰会由沙特在2019年首先提出,很快得到中方积极响应。2020年中阿合作论坛第九届部长级会议将举办中阿峰会写进了文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峰会被迫延期。不过,双方举办峰会的意愿不仅从未发生改变,反而显著增强。这凸显了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坚韧性、战略性和时代性。

(一) 时代之变推动中阿峰会举办

举办中阿峰会是一个战略性倡议,它反映了新时期中阿双方的战略诉求变化,以及双方希望及时应对战略环境变化,提升战略合作水平的迫切愿望。

对沙特和阿拉伯国家而言,举办中阿峰会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在全球大变局下,针对国际权力格局之变和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阿拉伯世界希望中国在全球和平与发展上发挥战略性引领作用。一方面,国际权力格局加速转换,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和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美西方国家相对衰落,这一战略态势日益明显;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处于动荡变革期,全球混乱失序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强,美西方内部乱象丛生,中国在全球政治和经济中发挥的“定海神针”作用凸显,中国的战略稳定性和未来可预见性形成强烈对照。第二,应对中东格局剧变与激烈地缘竞争,助力阿拉伯国家加强战略自主和联合自强。时下日益演进的中东大变局虽给阿拉伯国家带来不少机遇,但挑战更为巨大,具体表现在:阿拉伯世界构成中东动荡的中心,是外部干涉的主要对象,中东动荡某种程度上就是阿拉伯世界的动荡;美国从中东持续战略收缩,引发阿拉伯国家面临国家安全环境骤变。美国不愿兑现对阿拉伯地区盟友和伙伴的安全承诺且安全投入下降,来自伊朗、土耳其、以色列三个非阿拉伯国家的竞争明显上升,阿拉伯国家在加强战略自主和加强地缘政治竞争方面面临的压力倍增,希望中国给予有力支持。第三,沙特和阿拉伯国家发展转型之需。中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动机”,“向东看”“发展靠中国”已成为地区共识。新型工业化、“新基建”、数字经济、清洁能源、高新技术等成为阿拉伯国家发展转型新的方向和战略重点。针对全球大变局和中东剧变,沙特正重新进行战略定位,加速国家战略转型,大刀阔斧地推进全方位改革,以打造“新沙特”。沙特在增强战略自主,推行多元化外交,提升自身在中东领导地位,发展本土国防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和实现“2030愿景”等方面希望加强与中国的战略合作,促进沙特国家转型和提升国际地位。

对中国而言,坚持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友谊,不断增强中阿务实合作,持续构建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是中国对阿拉伯世界的既定政策。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正式向阿拉伯国家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邀请。2016年,中国政府发布首份《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2018年,中阿双方正式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中方明确宣示,愿同阿拉伯国家一道,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互学互鉴的好朋友,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13)习近平:《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7月11日,第2版。同时,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中方也需要审时度势推进中阿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团结奋斗》,载《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第1 版。从国际看,世界进入新的变革动荡期,中国面临更加尖锐复杂的国际环境,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影响深远,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15)同上。在拜登政府推行大国战略竞争以及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中东在地缘政治、全球能源格局、国际话语权争夺等方面的战略重要性显著上升。美国明确将中东作为大国战略竞争的重要舞台,遏制中俄是拜登政府的既定政策。乌克兰危机爆发又进一步凸显中东在全球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2022年7月,拜登出访中东,此行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宣布新中东政策框架,二是争取沙特支持,确保美欧能源安全。启动大国战略竞争是拜登政府新中东政策框架的中心目标。拜登访问期间多次公开表明美国要恢复在中东“至关重要的领导地位”,“阻止中国和俄罗斯填补权力真空”。拜登此次中东之行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明显针对中俄,比如重构地区安全架构、重新强调对地区盟友的安全承诺、打造“中东版四方机制”(即I2U2,由印度、以色列、阿联酋和美国四国组成)、恢复美与海合会峰会机制、加强与地区国家的经济和高科技合作等。某种意义上,2022年是中东的大国战略竞争“元年”,美俄中三国元首在这一年相继出访中东,足见中东的战略重要性。从国内看,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布开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化的新征程。经济上,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与经贸关系。外交上,突出强调在“三大变局”(全球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下,中国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要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同时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在这一形势下,阿拉伯国家在中国开展对美国际斗争、保障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安全、维护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

总之,在全球和地区新的战略形势和安全环境下,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均主动应对新变局,对自身的发展转型与对外关系做出了新的战略调整。双方强化战略伙伴关系,加强团结合作,以积极的心态应对新挑战、新机遇。

(二) 扬长补短,丰富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中阿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新。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一带一路”共建有力带动下,中阿合作进入全方位合作新阶段,中阿命运共同体成为中阿双方努力打造的新目标。2018年,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为此提出了四大倡议:“增进战略互信、实现复兴梦想、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包容互鉴”。(16)习近平:《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7月11日,第2版。

当前,全球与中东正出现新的战略环境,其中关键性变化是美出台大国竞争战略,并在包括中东在内的全球范围推行与中俄的大国战略竞争。在中东,拜登政府开始对前期政策进行纠偏,对自奥巴马政府以来美在中东以“战略收缩”为核心思想的政策路线进行适度回调,明确宣示美国不能离开中东,未来将在中东聚焦于遏制中俄填补权力真空。拜登政府在大国战略竞争框架下重新规划了美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进行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安全等各领域的相应战略布局。美国在中东与中俄开展“激烈竞争”必将对中国的中东外交、中阿合作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未来五到十年,中国将在中东面临美国全面战略竞争的巨大压力。阿拉伯国家也将面临来自美西方要求其选边站队的重压。中美在中东的关系模式将由“有限合作,有限竞争的和平共处”转向“竞争为主,有限合作的对抗性合作”。针对这一新变化、新形势,中国有必要针锋相对地对美予以有力回击,以维护中国在中东的利益和安全,捍卫我与地区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确保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重大合作项目顺利开展。同时,中国在保持底线思维的同时也要保持战略定力,不随美国舞步而起舞,不被美国人带乱节奏,依照自己的既定方针和政策节奏,坚定不移地以《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政策文件》为主要指针,以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为目标,与阿拉伯国家一道持续推进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建设。

与此同时,中阿峰会为全面中阿深化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重要机遇。双方应以此为契机,积极回应彼此战略诉求,不断增进战略互信,拓宽加深战略合作,加速推进中阿命运共同体建设。对中方而言,未来一段时期应秉持稳中有进,积极作为的方针,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抓手,以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为两翼,大力发挥优势,积极补足短板,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全面推进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建设。从具体政策实施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可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强高层往来,不断增强战略互信。建立中阿峰会机制,加强事关国际和地区重大事务的战略磋商,丰富双边对话合作机制和平台,搭建中阿战略合作的“四梁八柱”。二是支持阿拉伯国家团结合作,促进阿拉伯国家安全和发展能力提升。积极支持阿拉伯国家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阿拉伯基础设施网络联通建设。三是以“全球发展倡议”为指引,以深化双方务实发展合作为中心,发挥彼此潜能和优势,强化战略对接,精确聚焦阿拉伯国家重要关切和战略需求开展深度合作。继续深入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现有“1+2+3”合作格局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在工业化、新基建、高新技术、信息通讯、数字经济、清洁能源、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绿色中东等十大领域的合作。四是以“全球安全倡议”为指引,以就地区热点问题开展劝和促谈,构建地区安全构架,促进地区安全对话,支持阿拉伯国家提升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为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积极参与地区安全治理,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更多公共产品。(17)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第2版。促进阿拉伯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既是中国的道德责任和国际义务,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致辞中指出,中方愿做“中东和平稳定的维护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并首次明确提出要“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架构”。(18)习近平:《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7月11日,第2版。当前,中阿双方在安全领域合作还不够深入、全面,应加大合作力度,尽快补足短板。“全球安全倡议”为中国加强与中东安全合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框架,可成为中阿安全合作的新的重要契机。王毅外长就此提出中方的“四点建议”(19)“四点建议”包括:秉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明确中东国家主导地位;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加强区域安全对话等。参见《王毅出席第二届中东安全论坛》,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9月21日,https://www.mfa.gov.cn/wjbzhd/202209/t20220921_10769081.shtml,上网时间:2022年11月6日。,可作为各方开展合作的重要基础。五是以创新理念为引领,持续开创合作领域,探寻合作机制、平台和方法的创新。在政治和安全领域,可加强次区域、第三方、小多边的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在经济和科技领域,要超越基建、能源、一般性贸易三大传统领域,不断开拓新的合作空间。在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领域,可在教育、体育、社交媒体、民间组织等方面多发力、多挖掘。

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共铸世界文明共处之道(20)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百年变局下中东文明发展趋势研究”(22JJD810032)的阶段性成果。

丁俊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友好往来与文明交流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交往的主旋律。”(21)《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12月1日,https://www.fmprc.gov.cn/web/zyxw/202212/t20221201_10983991.shtml?bsh_bid=5871530024,上网时间:2022年11月6日。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与中外人文交流,中阿合作与文明交流也进入提速升级、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为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不断注入丰富人文滋养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共二十大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做出贡献,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页。中共二十大受到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苏丹前驻中国大使加法尔(Gafar K. Ahmed)博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交流时称,阿拉伯国家舆论普遍对中共二十大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中国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彰显了时代精神,符合世界人民谋求和平发展的共同愿望。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经验”,对于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重大启示借鉴意义,中阿文明交往交流具有更加突出的世界意义。

新时代、新形势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作为携手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天然合作伙伴,坚持秉承友好交往的历史传统,顺应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积极推进和加强双边与多边关系,共同致力于强化政治互信,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涵。双方于2018年宣布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伙伴关系”,各领域合作获得长足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中阿文明交往也快速发展,交流机制建设不断完善,交流领域不断拓宽,交流内容日趋丰富,交流成果异彩纷呈,成就非凡。2022年12月9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首届中阿峰会更是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项,必将进一步推进中阿全面合作与文明交流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峰会上提出了推进中阿务实合作的“八大共同行动”,其中之一就是双方携手开展“文明对话共同行动”,通过加强政党、议会、媒体、智库交流,文化旅游人才培养、中阿典籍互译,持续增进文明对话和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显然,新时代中阿关系的快速发展为中阿文明交流与民心相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赋予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全面总结中阿文明交流的成就和经验,赓续传统,继往开来,进一步深化和夯实交流互鉴的内涵,携手共铸当今时代世界文明和谐共处、和合共生之道。

(一) 元首外交引领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快速发展

2013 年以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间的元首互访、会晤多达数十次。元首外交不仅强化了中阿双方政治互信,推进了中阿战略合作,而且为中阿文明交往与人文交流发挥着战略引领作用,推进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提质升级,快速发展。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阿合作论坛等中阿合作机制平台建设,多次出席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阿合作论坛为中阿文明交往与人文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开拓了广泛领域。论坛设立的多种人文交流机制有效推动了中阿文明交流的快速发展,各类交流活动精彩纷呈,取得显著成绩和丰硕成果。论坛框架下已成功举办四届中阿文化部长会议、九届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中阿艺术节、中阿新闻合作论坛、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等各类机制化人文交流活动也都多次举办。此外,中阿双方已建立起40余对友好城市关系;中阿新闻交流中心、中阿电子图书馆门户网站已投入运营;中阿典籍互译工程已翻译出版近百部中阿经典著作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作为论坛框架的重要智库,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建立的“中阿改革发展研究中心”已成功举办10期阿拉伯国家官员研修班,并多次与阿方智库和研究机构联合举行研讨会,共同交流探讨中阿合作与改革发展路径。笔者有幸多次参与中心的交流对话活动,阿方官员和学者对习近平主席治国理政理念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深表钦佩和赞誉。

2022年12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中阿峰会为新时代中阿全面合作与人文交流把舵定向,擘画蓝图,成为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概言之,中阿元首外交为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和中阿全面合作深入发展发挥出重要战略引领作用,有力推进了中阿文明交往。作为新时代中阿元首外交最新盛举,首届中阿峰会在中阿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进一步推进和提升中阿全面战略合作实现历史性跨越,引领中阿文明交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 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为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共建“一带一路”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应对时代挑战、回答世界之问与时代之问、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阿拉伯国家是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深入阐释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了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阿盟总部的演讲中再次明确指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开展共建“一带一路”行动,秉持“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共同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受到阿拉伯国家的广泛欢迎和积极回应。不少阿拉伯国家都积极谋划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对接,中国已与21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也成为阿方学界、媒体、智库的热门话题。阿拉伯国家政商学界人士对中国文化、中国语言、中国特色治国理政理念以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经验都怀有日益浓厚的兴趣,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深表钦佩和赞誉,对携手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充满期待。(25)[苏丹]加法尔·卡拉尔·艾哈迈德:《阿中峰会:迈向共建阿中命运共同体》(阿拉伯文),埃及金字塔政治与战略研究中心,2022年12月6日,https://acpss.ahram.org.eg/News/17703.aspx,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6日。

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为推进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带来历史机遇和现实动力。同时,新时代的中阿文明交流也成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精神支柱与活力之源。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推动文明互鉴,助力民心相通,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丰富和拓展。“一带一路”框架下汇聚了丰富多彩的中阿人文交流品牌活动,“欢乐春节”“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意会中国”等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精彩纷呈,推动并支持一百多家阿拉伯文化机构与中方相应机构开展合作;“丝路书香出版工程”已资助数百个中译阿图书项目;中阿旅游合作也快速发展,中阿旅游合作论坛、中阿旅行商大会等机制性活动为中阿旅游资源推介和合作洽谈搭建平台,助力打造文化和旅游交流品牌。2018年,阿拉伯国家公民来华旅游人数达33.88万人次,中国公民赴阿联酋、埃及和摩洛哥三国总人数超过150万人次。(26)马思伟:《沿着“一带一路”走向文明交流互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2018年11月23日,https://www.mct.gov.cn/preview/special/8672/8676/201811/t20181123_836196.htm,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6日。2020年以来,各项人文交流活动因受疫情影响纷纷开辟线上通道,中阿云展览、云演出等活动展现出新时代丰富多彩的中阿人文交流活动。中阿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领域交流合作也快速发展,成就突出。2021年12月,第五届中阿广播电视合作论坛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国中央电视台阿语、英语、法语频道已广泛覆盖阿拉伯地区,中国电视内容在阿拉伯世界日益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27)丁俊、朱琳:《新时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机制、成就与意义》,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22年第3期,第43-45页。语言文化合作日益成为中阿人文交流中的新亮点,中国已有数十所高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阿拉伯国家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截至2022年12月,阿拉伯国家中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有230余所,在13个阿拉伯国家中设有20所孔子学院和4个孔子课堂。截至2022年10月,已有4个阿拉伯国家宣布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5个阿拉伯国家在当地开设中文院系。2018年至2019年,在华阿拉伯留学生均超2万人/学年。(28)《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阿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推动中阿文明交往互鉴,助力中阿民心相通。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已然成为中阿深化合作的重要驱动力,不断为中阿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中阿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注入丰富的精神资源和人文滋养。

(三) 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为共铸世界文明和合共生之道贡献东方智慧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东地区是世界文明交往荟萃之地。历史上,中东文明承前启后,沟通东西,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为人类文明的交流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世界大变局下,中东文明与中东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交往合作与全球治理中的战略变量。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中东治理与全球治理,高度重视包括中东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交往互鉴。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连续三次面向中东发表的重要讲话,均高度关注和重视中东文明问题。在首届中阿峰会上的主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高度总结了“中阿友好精神”。他指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在丝绸古道中相知相交,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患难与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合作共赢,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凝聚成‘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中阿友好精神。”(29)习近平:《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载《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4版。守望相助是中阿友好的鲜明特征,平等互利是中阿友好的不竭动力,包容互鉴是中阿友好的价值取向。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发表的主旨讲话中也强调,中阿要“做共兴文明的伙伴,我们要增进民心相通,丰富人文交流,借鉴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弘扬东方文明深厚精髓,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出积极贡献。”(30)习近平:《继往开来,携手奋进 共同开创中海关系美好未来——在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4版。中阿两大民族有着相似、相同的历史遭遇,中阿两大文明各成体系、各具特色,拥有许多共同、共通的价值理念,都包含有人类发展进步所积淀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都重视中道平和、忠恕宽容、自我约束等价值观念,曾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过重要贡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始终是中阿文明交往的历史主轴。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品质使两大文明始终能够交而不恶、交而互通、交而能和。

新时代的中阿文明交往高举文明对话旗帜,倡导文明互学互鉴,积极开展人文交流,促进中阿民心相通,共同致力于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积极践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文明交往理念,携手共铸世界文明交往共处之道,不仅为增进中阿民心相通、助力中阿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和人文滋养,而且向国际社会展现不同文明“交而通”“交而和”的东方智慧,为当今世界文明交往互鉴、和合共生、美美与共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当今世界,奉行“丛林法则”、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的霸凌主义依旧根深蒂固,“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依然流行,各种极端势力不断在不同文明之间制造断层线,国际话语霸权持续鼓噪和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伊斯兰威胁论”“伊斯兰恐惧症”等谬论,包括中阿文明交往交流与互学互鉴在内的人类文明交往交流受到严峻挑战。《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重申,中阿双方要“加强文明对话,尊重不同文化,杜绝在不同宗教、文化背景人群中宣扬仇恨、极端思想和文明冲突。强调反对各种形式的伊斯兰恐惧症。强调中阿两大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独特贡献,愿继续倡导文明对话交流,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对特定文明的歧视与偏见,反对‘文明冲突’”。(31)《首届中阿峰会利雅得宣言》,载《光明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5版。中阿友好交往的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证明,中阿关系与中阿合作经得起各种风云变幻的考验,中国同阿拉伯国家是相互信得过、靠得住的天然合作伙伴。只要中阿双方秉承传统,弘扬丝路精神,面向未来,精诚合作,中阿合作与文明交流的前景一定会无比广阔。“中国将同阿拉伯国家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反对‘伊斯兰恐惧症’,反对文明冲突论,反对将恐怖主义同特定的民族、宗教挂钩。共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32)《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的伟大实践,必将在世界文明交往史上谱写出和合共生的新篇章,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奉献更多智慧,做出更大贡献。

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意义与愿景(33)*本文系2020年度“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团队”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王广大 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首届中阿峰会取得重要成果之一是,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面向新时代,立足大变局,扎根于2000多年历久弥坚的友谊传承和文明交融互鉴的历史积淀。

(一) 共同历史记忆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

以史为鉴知未来,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要从中阿关系发展史中寻求理论指引和精神动力。历史上,中阿人民相知相亲,商品互通有无,文明交融互鉴,合作基础坚实。可以说,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是共同历史记忆基础上的当代叙事。

中阿两大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既有古代丝绸之路上频繁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更有近代受到西方打压的相似历史遭遇和反帝反殖斗争中患难与共的相互支持。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中阿人民彼此声援,守望相助,极大地促进了双方的友谊。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新中国与先后获得独立的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初步沟通和交流,全力支持包括阿拉伯世界在内的亚非国家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向尚未建交的阿拉伯国家承诺支持埃及人民收复苏伊士运河主权的斗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权利和巴勒斯坦问题的和平解决(34)余建华:《万隆精神下的新中国对阿外交与新时代的中阿关系》,载《阿拉伯世界研究》2021年第2期,第3-16页。。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十国,决定向阿拉伯国家选派医疗队,从那时起到现在,有近万名中国医生奔走在阿拉伯国家的田野乡间,救死扶伤。1971年,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著名的“两阿提案”在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过,包括13个阿拉伯国家在内的76国支持第26届联大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成为国际关系史上永恒的经典瞬间(35)《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中国外交部网站,2022年12月1日,https://www.mfa.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zcwj_674915/202212/t20221201_10983991.shtml?bsh_bid=5872981086,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8日。。在国家建设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阿结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最慷慨的援助来自阿拉伯兄弟(36)《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第2版。。2020年以来,中阿在共同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同舟共济,团结奋斗,凝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再次生动诠释了中阿人民患难见真情的深厚情谊。

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是历史上的中阿友好关系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升华,是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深入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历史上丝路文明的重要参与者和缔造者之一,阿拉伯国家身处“一带一路”交汇地带,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37)《携手推进新时代中阿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年7月11日,第2版。中阿友好关系传承千年,自然发展为今天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根基。

(二) 文明交融互鉴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提供持久动力

中阿双方遵循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基本规律,相互欣赏,从彼此古老文明中吸取智慧,书写了交融互鉴的精彩篇章。

第一,中阿文明交融互鉴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自古以来,中阿两大民族行走在丝绸之路上,持续不断地传递东西方的思想文化和器物文明。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和纺织等技术陆续传到阿拉伯世界,再传到非洲和欧洲,极大地方便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兼具中国文化的审美追求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风格的世界文化符号“青花瓷”既是中阿文化交流的结晶,也是中阿文明融合的光辉典范。经阿拉伯人传递的阿拉伯数字促进了欧洲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为近代欧洲复兴和现代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数学等促进了中国相关领域的发展,阿拉伯民间传说和汇集了印度、波斯故事的阿拉伯文学典籍传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开拓了中国人民的视野。明清时期,王岱舆、刘智等一批中国回族学者“以儒释经”,即用宋明理学解释解读伊斯兰教典籍,深化了中阿文化交流和融合,为伊斯兰教中国化奠定了学理基础(38)朱威烈、丁俊:《中阿文化超越“文明冲突”》,载《参考消息》2018年7月6日,第11版。。习近平主席提到,甘英、郑和、伊本·白图泰是我们熟悉的中阿交流友好使者。(39)《弘扬丝路精神 深化中阿合作——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6月6日,第2版。他们分别在公元1世纪、15世纪和14世纪以伟大的冒险精神,为促进中阿与世界的相互认知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中阿文明交融互鉴的共同记忆在观念上构建了中阿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中阿都是文明古国,都珍惜各自的文化和遗产。中阿长期友好的重要原因是文化上的价值取向相近,都崇尚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中阿都把文明自信作为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都倡导文明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对话。自2005年以来已成功召开九届的中阿关系暨中阿文明对话研讨会,已成为中阿两大文明互学互鉴、共谋发展的重要沟通平台。开罗、拉巴特等城市开设的中国文化中心,为中埃、中摩人文交流和增进双方人民相互了解提供了便利。目前,中国在阿拉伯国家开设20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中国40多所高校开设阿拉伯语专业,为中阿友好源源不断培养新生力量。(40)习近平:《传承千年友好,共创美好未来》,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8日,第1版。中阿坚持对话交流、合作包容,成为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典范。将来,中阿双方还要加强智库、媒体交流,构建融通中阿的话语体系。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中阿长期友好的坚固保障和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今后,中阿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继续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丰富内涵,充实内容,形成更多公共产品,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

(三) 大变局凸显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世界秩序正在从美国全球霸权向包容性的多边主义转变,多极化格局趋势日益明显。同时,世纪疫情叠加俄乌冲突地缘政治危机,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各国全球战略收缩对于世界秩序产生系统性影响。可见,大变局时代充满机遇与挑战。

第一,美国中东战略收缩,地区局势持续缓和。一方面,美国全球霸权衰落,投射到美国的中东政策上就是实施战略收缩。美国在奥巴马总统时期开始实施中东战略收缩。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沙特油田遇袭时表态:“没承诺保护他们,又不是针对美国”(41)《针对沙特石油设施遇袭 特朗普称暂无战争选项》,新华网,2019年9月18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9-09/18/c_1210283774.htm,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8日。,在2020年呼唤“孩子们都回家吧,世界警察不当了”。美军在2021年“喀布尔时刻”强行撤离阿富汗,撤出在沙特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一系列举动让阿拉伯国家总结出了“美国不可靠和美国不可信赖已是常态”(42)《沙特专家:美在中东影响力下降是不争事实》,央视新闻,2022年7月15日,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758981616124662834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1701f7bd-9b25-440a-9c14-e39e35254c9c,上网时间:2022年12月18日。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战略收缩,减少对中东国家事务的干预,地区杀戮逐渐减少,中东国家有望迎来和平期。既然“美国靠不住”,那么只能“靠自己”,需要“主动出击”营造稳定的安全环境。近两年来,中东国家间和解步伐加快,如海合会国家之间、土耳其与埃及、沙特与伊朗等国之间均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全球政治格局的新发展和中东地区局势的新变化,给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条件。

阿拉伯国家进入“独立自主”新阶段,不希望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方面,阿拉伯国家近年来纷纷“向东看”或“向中国看”,在地区事务中更加倚重中国。举例来说,也门政府希望中国发挥与地区国家传统友好关系优势,参与调解与胡塞武装的冲突。埃及、苏丹和埃塞俄比亚都希望中国参与调解复兴大坝问题。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逐渐由战乱期向建设期转变,中国搞建设,建桥、修路、建医院、搞贸易的优势突出。近年来,中国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深度参与沙特、埃及、卡塔尔、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等国建设。当前,阿拉伯国家民心思变,迫切期望改革发展,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得到阿拉伯世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突尼斯在2010年底爆发所谓的“阿拉伯之春”,当时西方国家意图将其打造为推行西方民主的样板,但至今民生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且有愈加恶化之势。叙利亚、利比亚、也门、伊拉克等战乱国家经过多年的破坏与摧残,均期盼中国能参与他们战后重建。近期动荡不断的苏丹亦是如此,人民迫切希望政府实施有效的改革,期盼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第三,中阿以实际行动诠释中阿命运共同体丰富内涵。随着阿拉伯国家战略自主性增强,阿拉伯传统文化中的“多元平衡”思想再次成为主流,聚焦发展合作的意愿空前强烈。自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以来,阿拉伯国家政府和人民已逐渐接受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受惠于这一理念。习近平主席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44)《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载《人民日报》2017年1月20日,第2版。。在推进共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始终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使命和任务,先后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锚牢发展和安全,积极促进中阿互联互通,把中阿人民的利益摆在了首要位置。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缺位全球抗疫合作,中阿关系逆势前行,双方积极开展公共卫生合作,打造卫生健康共同体,为全球合作抗疫树立了典范。中阿关系强劲发展的内生动力除了在价值取向上相互欣赏之外,就是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战略深度对接。在经贸方面,中阿贸易额逆势增长,2020年达到近2,400亿美元,2021年达到3,303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原油2.64亿吨,占同期中国进口总量的51.47%(45)《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报告》。,5G、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合作方兴未艾。中国产品、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阿拉伯国家的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在联大人权委员会对中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支持,阿盟22国一致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在和平、创新、引领、治理、交融的行动理念指引下,中国将继续扮演中东和平的建设者、中东发展的推动者、中东工业化的助推者、中东稳定的支持者、中阿民心交融的合作伙伴。可见,中阿始终用实际行动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内涵,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中阿友好合作的时代标签。中阿作为平等相待的好朋友、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也一定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最佳搭档。

(四) 首届中阿峰会擘画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宏伟蓝图

首届中阿峰会既是双方巩固和赓续传统友谊的总结,又是新时代开拓发展合作新领域的动力。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面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中阿都在全球变局中积极寻求开创新局,双方一致同意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峰会是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场重要活动,也将是中阿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大动力。

第一,中阿峰会引领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首届中阿峰会的召开是历史上中阿命运与共关系发展的必然延续。阿拉伯国家通过国际力量对比,在不断刷新对世界的认知中逐渐觉醒,他们的战略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自主行动更加积极。从阿拉伯国家纷纷表示希望加入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组织等都可以看出这种新动向。这是阿拉伯国家的政府所愿和民心所向,他们都意识到可以与中国进行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基础上的互利合作。沙特在“2030愿景”宏伟发展规划背景下,于2021年上半年提出自主的军工生产,并连续提出了国家工业发展战略和全球供应链战略,不断加强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阿联酋在科技领域不断寻求美国之外的合作,如阿联酋驻华大使不断与中国科技界接触;卡塔尔举办世界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令全球瞩目;中国与埃及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经取得一份份沉甸甸的早期收获。

中国适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中阿双方找到了利益的汇合点。中阿双方已召开3届中阿改革发展论坛,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习近平主席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会议开幕式上提出“打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架构”以来,在四年内已举办了2届中东安全论坛,也提出多项中东安全倡议和主张。

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成立以来,已成功召开九届部长级会议,不断推动中阿关系向前发展,切实提升了双方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召开中阿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以来,中阿友谊经过了携手抗疫的洗礼,“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带动中阿关系发展,中阿全方位合作进入新阶段。中阿双方不断加强战略和行动对接,切实推动中东和平稳定、公平正义、共同发展、互学互鉴,携手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在中阿合作论坛成立18年后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世界向何处去”成为时代之问的重要历史关头,召开首届中阿峰会,是中阿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达到了一定广度和深度后水到渠成的结果,将引领中阿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

第二,中阿峰会为构建新时代中阿命运共同体指路定向。当前,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意愿、共同目标和共同行动。其目标是加强中阿团结协作,助力各自民族复兴,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阿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提炼出跨越千年、历久弥坚的中阿友好精神“守望相助、平等互利、包容互鉴”(46)《弘扬中阿友好精神 携手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10日,第4版。,也是指导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精神指南。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共同利益,深化战略互信,坚定相互支持,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二是聚焦经济发展,促进合作共赢,既要巩固传统合作,也要做强合作新增长极,开拓合作新领域,应对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重大挑战;三是维护地区和平,实现共同安全,充分尊重中东人民主人翁地位,运用中阿智慧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难点问题,构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四是加强文明交流,增进理解信任,深化人文合作,共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在首届中阿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同阿方一道推进“八大共同行动”,作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落实《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的第一步,涵盖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诸多领域,充实完善了中阿务实合作的四梁八柱。从“八大共同行动”的具体内容来看,完全有理由相信,中阿近20亿人民将切实感受到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实惠。由此可见,中阿双方最高领导人就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做好了顶层设计和精神引领,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抓好落实,要把“命运与共”作为中阿友好各项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不但要树立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还要自觉把这一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要把“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看待或处理中阿关系的方法。为此,我们要积极推进与阿拉伯国家和阿盟、海合会等区域组织和次区域组织的协商合作,夯实原有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探寻新的命运连接点。我们要让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行动世代相传,还要做好青年工作,要在弘扬中阿友好精神中共同开创新时代中阿关系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共同体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金桥(2023年1期)2023-01-13 06:14:36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电影(2018年8期)2018-09-21 08:00:00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