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城市形象传播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些旅游城市如西安、云南、长沙和淄博等,率先抓住了这次机遇,通过利用第一波互联网热潮,成功开拓了城市形象传播的新局面。然而,其他中小城市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限制,始终难以找到突破城市形象传播壁垒的方法。在此背景下,河南焦作城市形象传播应把握新机遇,借鉴其他城市形象传播经验,拓宽传播渠道,健全城市形象管理机制,进一步解决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难题,为焦作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助力增色。
关键词:“互联网+”;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出,城市形象源于公众对城市的评价和认知。一个城市的形象代表着该城市给人的印象和感受,可以构成人们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和感受的包括很多方面,如建筑物、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情况、市民行为、文化底蕴、风土人情、旅游景点等等。其中,风土人情、文化底蕴是构成该城市特色形象的两个关键因素,比如有当地特色的小吃、该城市独有的文娱活动、一种或几种方言以及该城市的旅游产业,这些都可能成为该城市形象的一个独特记忆点。一个好的城市形象实则是该城市文化、品位、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体现,城市竞争的实质就是城市形象的竞争。在以互联网为基准的新媒体时代下,城市形象塑造的媒介变得多元化。以焦作市为例,其基于地域文化的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是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地域文化和城市形象的塑造未能充分结合,利用新媒体进行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尚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也未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且同质化较为严重。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以互联网为媒介,深入挖掘焦作地域文化,将为焦作市的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带来新的机遇。
一、“互联网+”背景下焦作城市形象的定位传播
(一)焦作城市情况概述
焦作市地处中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依山傍水,南与河南省省会郑州市隔黄河相望,地理位置优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孕育了多元丰富的地域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位于河南省的焦作市也是早期华夏民族早期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这里不仅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还是韩愈、李商隐、司马懿、竹林七贤山涛与向秀等历史名人故里。除此之外,还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在此发源并流传至今。
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之外,焦作市的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追溯太极拳的源头,会发现太极拳杨、吴、武、孙、和氏各派均源于陈氏太極拳,而陈氏太极拳发源于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焦作市陈家沟。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第六次申遗成功,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
焦作市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众多。除了近几年被大众熟知的5A级景区云台山之外,焦作市还拥有青天河、神农山、净影寺、月山寺、圪垱坡、影视城、缝山针等众多旅游景点,许衡墓、孟州韩愈陵园、武陟嘉应观、圆融无碍禅寺等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帮助人们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焦作人民缅怀古人、观照未来的精神寄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无不体现了“太极故里,山水焦作”的焦作品牌。
(二)焦作城市形象的演进过程
城市形象包含城市的客观存在,如城市的区域位置、道路分布、景观建筑及其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包含了大众对城市的主观感知,如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生活环境等。对于一个城市形象的研究,不仅要从城市受众的角度出发,将其简单划分为宜居或是宜商等,还要结合城市的经济、人文、政治情况,系统、全面地对城市形象进行梳理。
1.煤炭资源型城市
“因煤而生,伴煤而兴”,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焦作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开采历史已有百年之久。19世纪末,英国福公司在焦作开矿办厂,并于1903年修建运煤专线——道清铁路。百年期间,焦作市累计开采原煤超过3亿吨,为全市乃至全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焦作市也以煤炭产业为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资源型企业占全市工业比重90%以上,为全市人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焦作市也因此得名“煤城”。
然而,经济发展重度依赖煤炭的资源型城市必然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煤炭行业整体面临困局,焦作市煤炭资源枯竭,以及过度开采煤矿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等问题开始逐渐暴露,焦作市经济陷入困境。危机亦是机遇,这次危机使城市转型成为整个城市的共识。焦作市抓住了这次机遇,从“黑色印象”转为“绿色主题”。
2.太极故里,山水焦作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焦作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代表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这个重大历史机遇加速了焦作城市形象的转型。如果说煤炭资源的挖掘利用让焦作成为一个“地下城”,那么这次转型就是一个从“地下”转到“地上”的过程。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焦作由一个以煤炭资源为主导的资源型城市逐渐开始向旅游城市转型。焦作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厚重的人文历史,逐渐形成了以云台山为主的“五大景区”和“十大景点”的大旅游格局,同时工业格局也由已衰落的煤炭开采向农副产品的加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等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转变。
2012年,焦作市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焦作城市形象的转变由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太极故里,山水焦作”的口号被打响并广泛传播。焦作也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截至目前,焦作已经有3个国家5A级景区。2020年12月17日申遗成功的太极拳,也为焦作带来了新的旅游产业发展机遇,投资10多亿元的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太极拳已经传播到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练习太极拳的人数超过1亿人,“太极故里,山水焦作”成为世界级品牌。
二、“互联网+”背景下焦作城市形象传播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演进、先进技术的不断升级,城市形象传播的路径被重塑。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为城市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使得依赖传统媒介传播城市形象的城市落后于时代的脚步。显然,目前的焦作城市形象的传播,相较于国内外先进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也明显滞后于“互联网+”的时代要求。若想要跟随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那么就要反思城市形象传播所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形象独特的文化精神传播不足
焦作市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山水焦作”成为游客游山玩水的最佳选择。除此之外,作为中国古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焦作市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风俗,这些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传播亮点。然而通过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到,焦作市在传播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上还有待加强。在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时,具有焦作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传播不够广泛,丰厚的精神文化有待进一步呈现。
首先,城市形象构建不均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焦作的优势,但焦作城市网络形象在建设中习惯于沿袭传统符号,如云台山、“煤城”等,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传统煤城的落寞局面,未能突出焦作独特的城市文化精神。公众往往更关注娱乐性的信息和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信息,因而城市美食、美景等相关信息的传播会受到高度关注,但频繁传播此类信息也使焦作城市网络形象的建构不均衡,形象传播与周边城市同质化严重,偏重于轻松、娱乐的呈现,而文化内涵展示不足。
另外,焦作市的文化理念也相对滞后,对地方特色文化缺乏保护和传播意识,一定程度上导致这些文化的发展陷入停滞阶段。举例来说:在实地走访中发现,超过九成的市民不知道韩愈、李商隐等名人为焦作籍;尽管太极拳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已成功申遗,但其发源地是焦作市温县陈家沟却鲜为人知;已有300多年历史的地方剧种怀梆由于无人传承也面临着中断、失传的风险。
因此,焦作市应加强城市形象的建设和传播,注重传承、保护并展示本土的文化资源。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形象的品质,也有利于焦作市的文化繁荣和人文风俗的传承。
(二)多元传播渠道的协同问题
在“互联网+”背景下,城市形象传播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传统的传播渠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仍然起到重要作用,但新兴的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也成了不可忽视的传播渠道。在焦作城市形象传播中,多元传播渠道的协同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焦点。
从传播渠道来看,焦作主要通过新闻报道和抖音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城市形象的宣传,发布了《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城市形象相关宣传片,然而其评论、转发、点赞量却十分有限,几乎未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焦作在城市形象传播中未充分考虑到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不同传播渠道的受众群体,因此出现了各媒体平台之间未统一步调、传播风格和内容各不相干,城市形象传播的平台和形式关联不紧、融合不深等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传播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拓宽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渠道,以更好地宣传城市形象。
(三)网络生态适应能力不强
网络生态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生态系统,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网络生态中的各个元素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焦作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网络文化产品,导致其在网络传播中的地位较低。因此,如何推动焦作市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是焦作城市形象营造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互联网+”背景下焦作城市形象传播的对策
(一)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加强城市自身建设
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和灵魂,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身份认同和共同记忆。通过充分挖掘并利用城市文化内涵进行形象传播,可以激发大众对城市的认同和记忆,挖掘城市独有的文化资源和形象符号,构成城市形象传播的共识性标识。
作为古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的焦作,有责任对历史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努力打造人文城市。如除了打造以云台山、“太极拳发源地”为主的文化IP外,还可以结合地方优势,深入挖掘和开发“竹林七贤”、韩愈故居、董永故里等历史文化元素,可以将其与旅游文化业相结合,建立相关主题公园或举办主题文化活动,成立专门研究团队进行开发和宣传。这样既能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打造独特的城市文化IP,又能推动城市形象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利用多元传播渠道,不断创新传播方式
1.多元渠道的选择
根据目标受众和宣传主题的差异性,统筹新媒体和传统媒体。首先,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仍是面向中老年群体的重要传播渠道,可以通过投放广告、发布新闻稿等方式将焦作城市形象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其次,随着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城市形象的塑造迎来了新的创新机遇。利用这些渠道可以快速传播信息、互动交流,增强焦作城市形象与公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
2.创新传播方式的探索
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规律,创新传播方式至关重要。例如,可以利用数据分析针对不同的互联网群体开展精细化定向传播,用不同的方式吸引他们参与城市形象传播;也可以通过讲述焦作的城市故事,包括发展历史、独特的人文风俗、厚重的文化传统等,引起受众的共鸣,进而提升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三)建立有效的危機应对机制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远超过传统媒体时代。因此,焦作市应监督城市形象的舆情动向,建立健全的危机应对机制,通过新媒体平台加强与传播受众的互动交流,掌握受众对城市的看法和评价,及时回应各类突发事件和负面舆情,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舆论引导和形象修复,保护城市形象的稳定和良好态势。另外,之后的反思也尤为重要,剖析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以防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焦作作为新型旅游城市,更应注重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只有抓住时代浪潮,提升城市精神文化内涵,打造独特的城市IP,创新传播方式,建立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才能进一步促进城市形象的有效传播。
参考文献:
[1]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谢语蔚.多元媒体时代大都市城市形象的建构与传播[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
[3]王玉玮.传媒与城市形象传播[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4]张蕊.新媒体时代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应用[J].戏剧之家,2020(12):226.
[5]刘念.“互联网+”背景下新余城市形象传播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毋丝雨,中国计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