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杰
山水画经历了上千年的创新与发展演变历程,在绘画立意、构图、形式以及色彩和透视规律等方面都进行着不断的创新和探索。近代以来,山水画的发展也涉及了对传统的继承与对西方文化借鉴吸收的问题,人们对山水画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观点与审美倾向。有的作品注重传统人文精神,注重笔墨语言以及意境表现,也有的作品倾向于创作形式与构图、色彩上的求新,或是中西绘画的结合、洋为中用,也出现了表现当代水墨前卫型探索的创作群体。中国山水画在时代视域下面对新的审美需求,求变和创新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创作话题,然而也出现了一些因激进而产生的负面效应,这就需要创作者对山水画的创新进行权衡与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新艺术元素进行广泛的挖掘和探索,立足于时代,心手双修。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山水画的区域性被彻底打破,人们对山水画在视觉上的审美取向与绘画审美需求都有新的变化,传统的表现形式也远远无法满足创作需要与审美需求,伴随着新媒体艺术、影视图像、CG绘画、人工智能绘画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表现形式和手段在数字技术的冲击之下必将发生巨大转变,山水画的创作或将融入新的图像艺术和新的表现手段,必然带来山水画新的探索与变革。
同样,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新媒体艺术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的艺术功能与表现力决定了数字艺术将成为这个时代艺术表现的主流趋势。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绘画以其强大的表现功能和新技术手段,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方便了创作者对作品的艺术化处理和情感的表达,在创作的空间与范围上也更加广泛。和传统的绘画形式相比,新媒体艺术和人工智能绘画在表现形式、表现效果以及空间处理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人工智能绘画也完全可以表现出任何传统绘画所要表现的艺术效果,可以表现出传统绘画无法呈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效果,这种新的技术手段将给我们在艺术创作上以及艺术表现空间上以无限的可能性。人工智能绘画也必将替代传统绘画的一些社会功能,我们无法想象传统绘画在高科技发展的未来时代将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也很难想象传统绘画在抛弃现有的材料和在选用新材料上的各种可能性,传统架上绘画的发展只限于学科的研究而失去社会功能属性也不是没有可能。新媒体艺术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的艺术多样性表现必然推动山水画创作的重新思考,必将为中国山水画这一概念注入新的理念,也必将促使山水画在审美取向上的转变、绘画语言上的探索与创作上的多样性发展。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其表现与艺术语言的终极都是对人情感境界的表达,是对人文观念的阐述,表达“真、善、美”必将是核心的价值取向与追求的主旨。山水画创作的关键需要创作者依靠文化底蕴的积累、生活经历的打磨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进而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使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更富人文修养以及文化内涵。山水画的创作应该是本着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们的审美追求,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的精神体现。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中国画及中国山水画所表达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画艺术的核心问题,在继承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借鉴新媒体以及影视图像在艺术表现与图像处理上的优势,进而表现新时代下鲜活的艺术佳品。
在笔者看来,人工智能绘画以及数字化艺术都属于人脑所控制的艺术创作,是人们借助新技术手段作为创作媒介进行理念与情感表达的一种新的方式,从这一层面来说,传统绘画和人工智能绘画有着表达情感的相同性,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和吸收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绘画中的表现方式与处理手段上的一些优势,但也要认识到新媒体艺术、人工智能绘画表现出的中国画画风,更多的是对中国画既有画风与艺术效果感官上的模仿与重构,并非对中国画本身的改进与创新,其呈现的中国画画风不能跟中国绘画艺术本身的审美高度、艺术境界相提并论。
在信息多元的时代,山水画的创作既要利用新媒体艺术、摄影图像、绘图软件等新技术工具带给我们的创作上的各种便捷,又要利用数字艺术、人工智能绘画等新的表现形式拓展山水画创作的理念和形式语言以及思维方式,更要保持中国画创作的笔墨和情感底线,使山水画的创作丰富多样又不被图像泛滥化时代所淹没。
传统山水画是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发展演变的,对传统的继承是对前人智慧结晶的延续,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发展。继承传统本身也包含着出新与求变,如果不出新、不求变而一味地谈传承的艺术,势必是没有出路的,继承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创新,创新才是继承的导向和主要内容。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从旧事物中孕育而生,也必然和旧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在笔者看来,对山水画的继承与发展不外乎在批判的继承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合理吸收传统的精髓,将传统经典作品作为山水画发展的动态过程来进行全面的研究,以正确的扬弃态度推动山水画新的发展,辩证地看待对传统绘画的继承,势必是绘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山水画在发展演变中所形成的独有的笔墨规范自成体系,有着笔墨精妙的技法表现要求和形神兼备的美学原则,是在继承、创新并且吸收外来营养的历程中前进的。山水画发展演变在历代山水画家孜孜不倦、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尝试和创新中,伴随着人文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才展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面目。对于绘画创作者而言,应站在时代表现的高度,在立足于民族的审美观、掌握传统山水画意境和笔墨关系的同时,提升艺术文化内涵,加强内在精神性陶养,打破门户之见,借鉴新艺术元素和新艺术门类的一切优势,融入社会的时代精神,探索出山水画新的艺术观念与绘画语言,使山水画艺术散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力求创作出更加新颖的山水画,这是对山水画继承与发展的最好诠释。作为绘画创作者,必须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力、丰富的学养积淀,通过对生活的感悟来提升艺术语言以及形式表现,也要适应新的时代、新的观念和新的情趣,以创作者独特性的情感和审美观来反映时代精神。另外,山水画的创新需要讲究方式方法,一味地强调出新而全盘否定传统,或者搞歪门邪道、故意丑化物象形态以吸人眼球都是不可取的。
纵观山水画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以笔墨写意为导向的绘画发展体系反映了我国传统文明思想的精神内涵。在现代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人们所接触的信息以及生活的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意识形态发生着转变,绘画作品必然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当代人的审美取向本身也和传统的要求渐行渐远,相对单调的传统图式与艺术表现手法也难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必然促使绘画创作者对架上绘画进行思考并寻求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山水画的技法表现方面,尽管运用任何的技法都是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题材和内容的,但仅仅运用传统的理论和表现技法显然是不够的,要想有新的思维理念以及图式,就必须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充实新的艺术形式与元素,利用新的工具材料和一些新的表现手法、现代思维来填充山水画技法表现的不足以及空白。在笔者看来,这种吸收和借鉴并不是山水画题材和内容层面的,主要是绘画风格的建立和表现技法上的变革,需要创作者以开拓的精神去探索出山水画创作新的艺术语言与新的艺术风格。必须认识到山水画的创作如何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的问题,如何吸取生活中鲜活的题材与元素,进而从“外师造化”升华到“中得心源”的艺术表现。以表达人的真实情感,挖掘绘画的时代内核,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绘画作品。
此外,受时代发展的影响,摄影技术、影视业、多媒体艺术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传统绘画的一部分社会功能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让山水画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加入时空秩序的再次构造和新艺术符号的运用并能保持中国画独有的绘画面貌与审美高度,使山水画创作更具有时代性与独特性,这就必须结合当代的文化理念与人文思想,以新的表现形式和观念来研究山水画的发展方向,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创作出时代性、艺术性、民族性相统一的山水画风貌,积极探索新的思维理念和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才是山水画创作的主旋律。
当今社会是信息瞬息万变的多元化时代,也是观念时代,时代改变了观念,观念也改变着艺术语言。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而言,要以继承传统为前提,通过生活感悟、素材搜集,实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表现。在保持中国画创作的笔墨和情感底线的同时,合理利用新的艺术元素与表现手段为山水画创作提供更多艺术表现的可能。
新媒体艺术、影视图像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等作为新时代的产物必然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念、价值取向以及创作形态,传统架上绘画在数字艺术的推动下必将产生巨大转变。新媒体艺术、影视图像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给中国画艺术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艺术语言与表现形式,对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借助新媒体艺术、影视图像以及人工智能绘画的表现效果以及创作形式,在绘画理念上吸收新艺术门类的艺术元素,来进一步拓展中国山水画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理念,进而探索出反映时代精神的山水画作品,势必成为中国画创作探索的新课题。